2023城市更新片區舊城改建道路周邊綠地項目建筑設計方案(3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7202
2024-04-16
34頁
25.53MB
1、12023年01xx城市更新片區(舊城改建)xx路停車場項目方案設計月第第 一一 冊冊共共 一一城市更新片區(舊城改建)城市更新片區(舊城改建)xxxx路路周邊綠地項目周邊綠地項目建筑方案設計冊冊2023 年 0 1 月2131 1.1.1項目概況項目概況(一一)項目背景項目背景(1)(1)城市建設從外延式擴張到內涵式發展城市建設從外延式擴張到內涵式發展 2015年12月,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城市工作要把創造優良的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2020年12月,住建部王蒙徽部長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堅定不移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高2、質量發展,提出要堅定不移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努力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3)(3)市府北城市更新項目市府北城市更新項目土地整備和城市更新統籌模式創新示范土地整備和城市更新統籌模式創新示范 市府北片區是首批 8 個城市更新單元內為數不多的涉及到集體土地征收的項目。由于土地權屬復雜,歷史遺留問題較多,片區規劃建設進入瓶頸期,帶來公共服務能力不完善,環境品質不高等一系列問題。其原因在于片區規劃與片區開發實施運營脫節,帶來歷史兩安用地、歷史回報用地等土地整理歸宗難題,導致規劃無法實施。而隨著片區建成環境老化,又帶來了新的城市更新任務要求,涉及到集體土地征收3、城中村、老舊小區、街區微更新等多種改造任務的融合。需要探索土地整備和城市更新模式,將規劃與實施結合、政策與方案結合、計劃與資金結合,統籌片區規劃建設,促進項目實施。(2)(2)長沙市加快推進有機更新工作長沙市加快推進有機更新工作 中共長沙市委在十四五規劃和 2035 年遠量目標建議中提出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質,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推動片區更新改造。根據2021年1月6日市長辦公會要求,在2021年4月底前啟動實施首批8個城市更新單元(包括湖橡片區、市府北片區、湘雅附三片區、健康醫療服務集聚區、蔡鑼中路兩廂片區、下碧湘街片區、湘雅附二片區、火車站片區),在7月1日前完4、成第二批11個城市更新單元的調查摸底、實施方案編制等前期工作,并于7月份展開城市更新項目成果現場觀摩講評活動。市政府北片作為首批8個城市更新中區位重要、可開發潛力大、綜合性強的標桿項目,在全市更新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示范帶動效益,目前已經基本完成前期用地摸底以及城市設計方案編制的前期工作,正式進入規劃修改論證階段。4(二二)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項目基地位于長沙市岳麓區二環線范圍內,觀沙嶺片區規劃環岳路東段解析市政府周邊片區觀沙嶺單元控規局部優化的用地布局,可以發現形成“兩軸三心”的空間結構:“兩軸”為南北向依托觀沙路集聚片區公共服務功能的高端公共服務軸和東西向串聯本片區與湖南金融中心的活力生活服務軸5、。“心”為依托岳鞍閣公園打造的生態文化中心,依托軌道站點TOD發展打造的都市活力中心和科教文化中心。觀沙嶺片區已有4所學校長郡雙語、麓山國際實驗小學、長沙市實驗小學、博才卓越小學,3所公園八方公園,谷山公園,漢長沙國考古遺址公園,其它絕大部分就是住宅和商業樓宇。首開項目麓山國際二小正在建設,另又規劃三所學校規劃,等這四所學校建成后,加上已有的長郡雙語、麓山國際實驗小學、長沙市實驗小學、博才卓越小學,市府片區教育資源會再上一個臺階!根據公示文件,在長望路和西二環交匯處,岳鞍閣公園南側,擬新建一所醫院。根據公示文件,片區擬建6大公園,分別是:觀沙公園,線性公園,環線公園,體育公園,岳鞍閣公園,長望6、立交公園。等這六大公園建成,加上八方公園,谷山公園,漢長沙國考古遺址公園,市府片區的居住環境會更優美。56789101121213143153 3.1.1項目概述項目概述(1 1)基地范圍基地范圍 該項目位于觀沙嶺城市更新片區,環岳路周邊綠地及停車場面積約4.96萬平方米。環岳路東起長望路西至白岳路(長望路至長佑路道路寬18米,長佑路至白岳路道路寬12米,城市支路,全長約662.28米)。(2)(2)周邊用地性質周邊用地性質 居住用地面積31.1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18.7%;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21.5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13.0%;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面積3.3公頃,占城市建設7、用地的2.0%;混合用地面積36.6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22.0%;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面積36.0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21.7%;公用設施用地面積2.7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1.6%;綠地與廣場用地面積34.9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21.0%。基地范圍示意圖163 3.2 2 總平面設計總平面設計(1 1)設計依據設計依據1、停車場規劃設計規范(試行)2、長沙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3、市府北城市更新項目調規報告4、長沙市市政工程規劃管理技術規定5、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 GB50067-2014(2 2)總體布局總體布局 按照城市規劃確定的規模、用地、與城市道路連接方式等要求,8、以及停車設施的性質進行總體布置。根據公園需求和停車場位置確定管理用房及公共衛生間位置。平行式平行式垂直式垂直式傾斜式傾斜式優點優點占道少占道少停車多停車多好進出好進出缺點缺點停車容易發生碰撞停車容易發生碰撞占用車道寬度較大占用車道寬度較大占用地面較多占用地面較多圖例圖例推薦推薦推薦選擇推薦選擇18(3 3)停車場出入口及利用停車場出入口及利用 C05-C17 C05-C04-03+S42(4 4)林蔭停車場林蔭停車場 本項目的停車場均為林蔭停車場,即停車位間種植有喬木或通過其他永久式綠化方式進行遮陰,滿足綠化遮陰面積大于等于停車場面積30%的停車場。主要采用樹陣式林蔭停車場和喬灌式林蔭停車場,9、通過栽植高大喬木來形成。樹陣式林蔭停車場:喬木以樹陣的形式栽植在樹穴內,以“品”字形交錯栽植,在兩列停車位間栽植樹列,相鄰喬木間留有35個停車位,相鄰樹列的樹種可錯開選擇落葉喬木或常綠喬木,形成一定的景觀效果。常綠喬木樹穴可高出地坪鋪裝材料15公分,也可以與停車位鋪裝地坪相平。喬灌式林蔭停車場:以喬木栽植于隔離帶或停車場周邊綠地上,隔離帶內配置花灌木、地被等其他植物與喬木共同形成良好的景觀效果。林蔭停車場不僅能給城市添綠,也能給日益增多的汽車提供更多的“休憩”之處。C05-C17地塊停車位數量為58個,根據停車場規劃設計規范(試行)第五條規定“機動車停車場車位指標大于50個時,出入口不得少于210、個”,故在臨環岳路設置了兩個出入口,一北一南,一進一出。此區域靠東側規劃有學校,故主要服務對象為接送學生的家長和部分其他人員。C05-C04-03地塊停車位數量為79個,S42地塊用地性質為社會停車場,停車位數量為71個,兩個地塊合并,停車位統一設計,根據停車場規劃設計規范(試行)第五條“機動車停車場車位指標大于50個時,出入口不得少于2個”,故在環岳路和長佑路路口交叉處設置了一個出入口,另一個出入口結合右側公交車停放區域布置。此區域主要服務對象為周邊小區的居民和其他社會人群。19(1 1)車行流線車行流線 C05-C17 C05-C04-03+S4220(2 2)消防流線消防流線 C05-C11、17 C05-C04-03+S42214275285 5.1.1項目概述項目概述(一一)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市政府周邊片區觀沙嶺單元位于岳麓區谷山以南,市政府以北,金融中心以西,具體范圍北至北二環,南至茶子山路,東至銀杉路,西至金星路。本次規劃修改按照城市更新優路網、優布局、增設施、提品質、塑形象的規劃目標,對片區交通、用地結構、用地布局和城市設計等內容進行修改。(二)(二)工程地址工程地址 該項目位于觀沙嶺城市更新片區,環岳路周邊綠地及停車場面積約4.96萬平方米。環岳路東起長望路西至白岳路(長望路至長佑路道路寬18米,長佑路至白岳路道路寬12米,城市支路,全長約662.28米)。(三)(三)12、設計依據和設計原則設計依據和設計原則(1 1)設計依據設計依據中華人民國和國城鄉規劃法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實施細則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準GB50352-2019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16-2014(2018年版)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屋面工程技術規范GB50345 2012城鄉建設用地豎向規劃規范GJJ83 2016總圖制圖標準GB/T50103-2010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2016年版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 2011(2)(2)設計原則設計原則 1)設計在符合國家和地區現行的有關規范、規定和技術標準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客戶的要求,合13、理地進行方案設計。2)充分體現“效率優先、以人為本”的現代設計思想,處理好生產與生活、工藝與建筑、設備與人、人與交通、近期與遠期之間的關系。設計總體上統籌考慮工藝、建筑、設備、設施、交通、物流之間的和諧關系。3)堅持設計效益、環境效益統一的原則,設計應滿足有關主管部和國家法律、法規、用地、抗震、消防、環保、安全、衛生、綠化、節能等方面的規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4)堅持適用、安全、經濟、美觀的原則,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形象美觀。5.25.2建設條件建設條件農貿市場以及周邊的民建及農田正在拆遷,場地市政配套不完善,原農貿市場及民建拆遷區域堆積建筑垃圾14、。金星路與北二環以及金杯立交橋車流量大。北二環路側10多米高的擋墻景觀效果不佳,東部待建學校區域與門戶區高差7-8m,場地內標高高于市政道路。長沙地區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溫暖潮濕、雨量充沛、嚴寒期短、暑熱期長等特點。據19602003年長沙市氣象站資料統計:多年平均氣溫17.4,日平均最高氣38.1,日平均最低氣溫0.4,7月份平均氣溫28.5,極端最高氣溫40.6(1953.8.31),1月份平均氣溫6.1,極端最低氣溫-12.0(1972.2.9);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多年平均風速2.6m/s,實測最大風速20.7m/s;無霜期275天,日照時數1636小時,多年平均15、蒸發量1316mm;年平均相對濕度79.5%,年最小相對濕度14.2%,多年平均降雨量1394.6mm,最大年降雨量17512mm(1998)最小年降雨量7088mm(1953),最大月降雨量515.3mm,最小月降雨量1.2mm,最大日降雨量1925mm,每年59月為雨季,其降雨量約占全年的80%,春夏之交多暴雨,易引發山洪,江河陡漲。295.35.3經濟技術指標經濟技術指標5.45.4建筑設計建筑設計(一(一)設計依據)設計依據設計任務書和其他依據性資料中與本專業有關的主要內容建設方提供的現狀地形圖及相關電子文件;(二)現行設計規范(二)現行設計規范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準GB50352-2016、19;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2021);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2014;建筑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范 GB 55019-2021;工業建筑節能設計統一標準GB 51245-2017;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房屋建設部分)(2013年版)。相關的國家、地方、行業規范、規程(三(三)主要設計原則)主要設計原則 (1)注重內部交通流線及功能的組織設計。建筑設計以滿足工藝需求同時在符合以人為本的基礎之上進行建筑平面的設計。(2)建筑的造型17、及色彩:在建筑外觀上以簡潔、明快、大方、現代的設計手法凸顯工業建筑的建筑風格。廠房以涂料、彩鋼板位主要材料。倉庫以涂料為主。(3)充分考慮通風、采光與節能及綠色建筑設計要求。平面布局時盡量采用自然通風、采光,同時開窗以點窗為主,避免大面積的幕墻,減少能耗。(4)充分考慮無障礙設計。本工程無障礙設計執行建筑與市政工程無障礙通用規范 GB 55019-2021的相關規定,建筑無障礙設計的范圍包括:無障礙出入口、無障礙衛生間、無障礙停車位等。30 (5)確保建筑符合長沙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的規定和消防、人防等專業部門的要求。(四(四)建筑功能)建筑功能 民用建筑:建筑平面以緊湊經濟為主要特點,注重平面18、功能的使用率。強調自然通風采光,主要使用房間盡可能的避免出現黑房間的情況。民用建筑均應進行無障礙設計。5.55.5結構設計結構設計 本項目主體結構設計使用年限50年,結構安全等級二級,抗震設防類別為丙類,結構重要性系數1.0。抗震基本烈度8度(0.20g),設計地震分組第二組,場地類別類。廠區內的建筑結構形式主要分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5.65.6給排水設計給排水設計(1 1)設計依據)設計依據 政府批準的本工程有關文件;現行的國家有關規范: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50015-2019)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08年版)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技術規范(GB50974-19、2014)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50140-2005)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2014)室外給水設計標準(GB50013-2019)室外排水設計標準(GB50014-2021)建設方及各相關專業提供的設計資料(2 2)設計范圍)設計范圍項目室內、外給排水工程及消防給水工程。(3 3)工程概況工程概況(詳建筑)。(4 4)室外給水設計)室外給水設計 1)水源:水源采用城市自來水,供水水壓不小于0.15MPa,一路水源。擬從周邊城市道路上的城市給水管設一根DN200的進水管經水表(水表后設倒流防止器)引入城市自來水。2)室外給水系統 室外給水系統擬采用生產、生活合20、用,室外生產、生活給水管道采用環狀布置。3)室外消防給水系統及消防設施 室外消防給水系統由消防泵房。沿道路設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間的間距不大于120米。發生火災時,城市消防車從現場室外消火栓、消防取水口取水加壓進行滅火。(5 5)室外排水設計)室外排水設計 1)室外排水系統采用雨、污分流制。2)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經污水管排入市政污水系統。3)地面及建筑物屋面雨水經雨水口和室內雨水管匯集后經雨水系統排入市政雨水系統。室內生產、生活給水系統利用自來水水壓直接供水,就近接室外給水管,并裝水表計量。(6 6)室內排水設計)室內排水設計 1)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排入污水系統。2)屋面雨水排21、水系統:采用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統;屋面雨水設置安全溢流口,溢流口的溢流量按設計重現期P50年計算。315.75.7電氣設計電氣設計(1 1)設計依據)設計依據 2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GB50053-2013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2011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2009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13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 55015-2021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范GB 55002-2021總圖專業提供的總平面布置圖及工藝、公各專業提供的用電資料(2 2)設計范圍)22、設計范圍 一般動力配電、防雷接地系統、普通照明設計、消防動力配電及火災自動報警系統(3 3)電源、電壓及負荷分級)電源、電壓及負荷分級 行政及生活配套設施單體電源為380V,從附近變配電室用電纜經電纜溝或直埋引來。(4 4)供配電設計)供配電設計 行政及生活配套設施附近設置變配電所或箱式變電站,單體電源為380V,用電纜直埋敷設引入至各單體電源總箱。(5 5)配電照明設計)配電照明設計 低壓配電采用TN-S系統,配電電壓為380/220V,采用放射式與樹干式相結合的方式為各用電設備供電。有防爆要求的場所,其配電設備選用相應的防爆電器,并設置可燃氣體濃度報警裝置。(6 6)防雷與接地安全)防雷與23、接地安全 所有建筑單體按防雷要求設防,在屋頂女兒墻上設避雷帶或利用金屬屋面防直擊雷,利用鋼柱或柱內主筋做引下線,利用結構基礎鋼筋做接地極。所有進出建筑物及高出屋面的金屬管道以及正常情況下所有電氣設備不帶電的金屬外殼、吊車軌道等均應與防雷接地系統連接。接地系統采用TN-S系統,建筑物防雷接地與變配電所工作及保護接地共用接地裝置,接地電阻不大于1。插座回路設漏電保護。(8 8)節能)節能 所有變配電設施均選用節能型電氣設備,采取無功補償及諧波治理措施,以提高功率因數及電能質量;采用高效節能光源及燈具;合理選擇導線截面,以降低線路損耗。(9 9)電氣節能措施)電氣節能措施1.合理設置電度計量裝置。224、.各種照明場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嚴格按照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2021的規定執行。3.采用高效節能、光通量高的燈具,熒光燈具配套電子鎮流器;出口及疏散指示燈采用發光二極管(LED)光源。4.各房間照明盡量采用頂棚照明與臺面照明相結合的方式,以減少頂棚固定照明的照度。5.各房間設多個照明開關,可根據明暗自主開關燈具。白天盡量采用自然光照明。6.樓梯間、公共走道等采用節能自熄開關。325.85.8暖通設計暖通設計(1 1)設計依據)設計依據 甲方提供的資料及要求 國家現行設計規范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2012;工業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25、50019-2015;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版);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GB51251-2017;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 GB55015一2021;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范 GB55002一2021;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工業建筑節能設計統一標準GB51245-2017;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981-2014;其他有關法規、標準及規范。本工程其他專業提供的設計資料(2 2)設計范圍)設計范圍 防煙、排煙系統設計、配電室等設備用房通風系統設計、分體空調系統預留設計(3 3)通風系統)通風系統 1)配電間及弱電機房采用機械26、排風、自然補風的通風系統。機械排風量按換氣次數不小于10次/h確定。排風風機采用低噪聲壁式軸流風機。2)設置事故通風系統的房間根據放散物的種類,設置相應的氣體監測及報警裝置;事故通風裝置與報警裝置連鎖;事故通風風機在室內及靠近外門的外墻上分別設置電氣開關。3)各建筑暗衛和公共衛生間設置機械排風系統,衛生間排風量按衛生間換氣次數不小于12次/小時確定。(4 4)防、排煙系統)防、排煙系統 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及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進行各建筑物的防、排煙設計,防、排煙系統結合建筑專業盡量采用自然防排煙措施。1)設計原則 排煙系統采用機械排煙方式或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方式。凈高小于6米的房間不小27、于建筑面積2%的可開啟外窗,且廠房自然排煙口離最不利排煙點的距離不小于空間凈高的2.8倍。地上建筑內無窗房間面積當總建筑面積大于200或一個房間建筑面積大于50,且經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較多時,應設置排煙設施。2)防排煙系統設置 不滿足自然通風要求的樓梯間、前室分別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送風量按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第3.4.5條第3.4.8條規定計算確定。風機置于專用機房內。靠外墻樓梯間每5層設置面積不小于2.0 的固定窗,且在樓梯間頂部設置面積不小于1.0的固定窗。不滿足自然排煙要求的區域設置機械排煙系統。凈高均小于6m,排煙量按60m/(h)計算,且不小于15000m/h,系統排煙量應按28、任意兩個相鄰防煙分區的排煙量之和的最大值計算。著火時開啟著火防煙分區的排煙閥(平時常閉)進行排煙,排煙設備選用軸流式消防排煙風機,設置在專用風機房內。其余房間均采用可開啟外窗自然排煙,室內凈高小于6m時有效開窗面積不小于房間面積的2%,室內凈高大于6m時,有效開窗面積根據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中表4.6.3及自然排煙窗口的風速計算確定。單層廠房采用屋頂排煙窗+屋脊氣樓自然排煙。3)防排煙控制 防火及防排煙系統應按照有關消防規范設置完善的消防風機及閥部件,并由消防電源供電。33 排煙風機、補風機的控制方式應符合下列規定:a.現場手動啟動;b.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啟動;c.消防控制室手動啟動;d29、.系統任一排煙閥或排煙口開啟時排煙風機、補風機自動啟動。加壓送風機的啟動應符合下列規定:a.可現場手動啟動;b.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啟動;c.消防控制室手動啟動;d.系統中任一常閉加壓送風口開啟時,加壓風機應能自動啟動。加壓送風機的啟動應符合下列規定:a.可現場手動啟動;b.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啟動;c.消防控制室手動啟動;d.系統中任一常閉加壓送風口開啟時,加壓風機應能自動啟動。排煙風機入口設置有280的排煙防火閥,并與排煙風機、補風機聯鎖,但當煙氣溫度達280時,電動排煙口及風機前的排煙防火閥(熔斷溫度為280)關閉,風機停止運行。當防火分區火災確定時,應能在15S內聯動開啟常閉加壓風口和30、加壓送風機,并應符合下列規定:a.應開啟該防火分區樓梯間的全部加壓送風機;b.應開啟該防火分區內著火層及其相鄰上下兩層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閉送風口,同時開啟加壓送風機。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排煙系統應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其聯動控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的有關規定。(5 5)節能、環保及消防措施)節能、環保及消防措施 1)在通風系統中按其使用功能,分別設置通風系統,方便了系統的啟停管理。2)所有的空調設備及風機等均采用高效節能產品,其通風系統單位風量耗功率均小于節能設計標準中的限值。3)吊裝風機均設減振彈簧吊架。設在屋頂上的風機均設減震基礎。各設備均選擇低噪聲產31、品,常用風機進出口設防火軟接頭。4)排煙、防煙、補風管道的設置和耐火極限應符合GB 51251-2017中的相關規定。5)下列情況之一的排煙系統管道設排煙防火閥:a、風管穿越防火分區處;b、一個排煙系統負擔多個防煙分區的排煙支管上;c、垂直風管與每層水平風管交接處的水平管段上;d、排煙風機入口處。6)風管穿過防火隔墻、樓板和防火墻時,穿越處風管上的防火閥、排煙防火閥兩側各2m范圍內的風管應采用耐火風管或風管外壁應采取防火保護措施,且耐火極限不應低于該防火分隔體的耐火極限。7)空調、通風、防排煙系統的風管道采用鍍鋅鋼板制作,保溫材料采用非燃燒材料或難燃燒材料,所使用的設備和材料均須得到消防部門的認可。5.95.9消防設計消防設計 1)耐火等級:二級。2)防火間距:本工程與周邊多層民用建筑之間防火間距大于13米。3)消防車道:本工程沿建筑四周設寬度為6米的環行消防車道,消防車道轉彎內半徑9米,道路轉彎半徑12米,滿足規范要求。沿建筑長邊設置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寬10米,距建筑外墻面不小于5米且不大于10米,并在與其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消防救援窗,消防救援窗的間距不大于20米。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7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