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市嶧城區峨山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25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7509
2024-04-18
25頁
4.39MB
1、棗莊市嶧城區峨山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公示稿峨山鎮人民政府2024年4月前言PREFACE峨山鎮位于棗莊市嶧城區東部,是魯南城鎮發展帶節點、區域經濟高地、兩市四縣交界鎮。峨山鎮第二產業優勢明顯,尤其是嶧城化工產業園的精細化工產業突出。農業特色突出,寨山核桃基地馳名,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家級核桃示范基地”稱號,被省林業廳授予“省級經濟林標準化示范園”。棗莊市嶧城區峨山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 年)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建設,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貫徹2、落實國家、省市區重大戰略,著力構建新時代現代化強鎮建設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本規劃是峨山鎮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規劃范圍為峨山鎮行政轄區,國土總面積為120.58平方公里。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01 明確城鎮目標性質02 謀劃城鎮發展戰略03 構建國土空間格局04 塑造鎮村風貌特色05 完善韌性支撐體系06 提升鎮區空間品質07 保障規劃有效實施目錄CONTENTS1.1 確定發展目標經濟繁榮 加強區域協同引導錯位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產業轉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多元發展鎮村和諧 明確城鎮規模優化用地布3、局優化農村布局建設美麗鄉村助推鄉村振興促進鎮村和諧挖掘文化資源促進文化傳承利用文化資源發展文化旅游保護文化資源樹立文化自信文化昌盛資源集約落實三區三線強化底線約束開展土地整治優化三生空間明確開發強度促進資源集約生態宜居嚴守生態紅線明確管控措施堅持生態優先促進綠色發展開展生態修復建設綠色家園化工重鎮,休閑峨山 01 明確城鎮目標性質1.2 明確性質職能國家級核桃示范基地山東省特色“新六產”示范鎮棗莊市綜合型化工產業基地嶧城區全域綜合整治示范鎮以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學品、醫藥制造為主導產業,以旅游商貿、生態游憩為特色的產業重鎮。01 明確城鎮目標性質2.1 區域協同,融入新體系積極融入山東省重大區域4、發展戰略;融入棗莊交通新網絡;強化與周邊鎮的協同發展。02 謀劃城鎮發展戰略2.2 產業共興,推進動能轉換 融入嶧城產業體系,重點發展精細化工,集聚產業集群;聚焦嶧城化工產業園,轉變發展動能;聚力“園區建設”,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02 謀劃城鎮發展戰略 共筑嶧城生態格局北部山體生態林帶、新溝河生態廊道;秀水綠廊,提升魅力峨山新顏值;強化資源保護和利用,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2.3 生態環保,實施綠色共治 02 謀劃城鎮發展戰略2.4 鄉村振興,推進文旅共融 規劃依托“一山一水一城”,鑄造文旅品牌;梳理峨山旅游資源,抓住重大機遇。02 謀劃城鎮發展戰略2.5 優化布局,促進產城協調 強化由峨山鎮5、底閣鎮、嶧城化工產業園構成的東翼;優化新鎮駐地功能,完善化工園區產業配套設施;聚力“產城融合”,構建鎮域空間新格局。02 謀劃城鎮發展戰略構建“兩核、一軸、一帶、三廊、五區”的國土空間格局。兩核:城鎮綜合發展核心、化工產業園發展核心;一軸:郯薛路城鎮功能發展軸;一帶:北部山林生態林帶;三廊:王場新河生態走廊、峨山沙河生態走廊、新溝河生態走廊;五區:綜合服務發展區、化工產業發展區、現代農旅融合區、2個優質農業種植區。3.1 優化國土空間格局 03 構建國土空間格局3.2 保護生態改善環境形成“一山、三廊、多點”的生態安全格局。一山:北部山體生態林帶;三廊:王場新河生態廊道、峨山沙河生態廊道、新6、溝河生態廊道;多點:多處水庫、山體構成的生態節點,包括大鮑莊水庫、劉莊水庫、峨山、寨山等生態節點。03 構建國土空間格局3.3 保障農業振興鄉村做優、做特峨山現代農業,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兩軸引領:郯薛路產城融合發展軸、山林農旅產業發展軸;四區共進:城鎮綜合服務業發展區、峨山特色旅游園區、優質林果蔬菜農業區、優質高效農業區;多點齊放:包括主鎮區、嶧城化工園區、寨山核桃園、仙人湖風景區、蓮花山風景區、二疏城遺址等。03 構建國土空間格局3.3 保障農業振興鄉村全面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保障農業優勢,促進鄉村振興。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配套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加強田間灌溉和排水工程建設,增強農田防7、洪排澇能力,完善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積極提升耕地質量:通過農業生物科技措施改良土壤,增施有機肥,提高耕地質量等級,提升土地利用率和耕地產出效能,結合農業結構調整,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加強宜耕后備資源開發:積極開展生態保護工程建設,適度合理補充耕地面積;挖潛城鄉建設用地潛力:支持農村居民點集中歸并,重點發展中心村。03 構建國土空間格局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是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保護的耕地。保護線內從嚴管控非農建設行為,鼓勵開展高8、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整治,提高永久基本農田質量。城鎮開發邊界在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以城鎮功能為主的區域邊界。3.4 加強三線管控約束 03 構建國土空間格局4.1 構建歷史文化格局構建“一核、三心、四帶、三區”的歷史文化格局。一核:二疏城遺址歷史文化核心,集聚眾多歷史文化資源與生態景觀資源,是峨山衍生與發展的核心;三心:沃洛遺址歷史文化展示中心、石門金山寺歷史文化展示中心、楊家堡遺址歷史文化展示中心;四帶:峨山鎮歷史文化風貌展示帶、王場新河、峨山沙河、新溝河文化和生態風貌帶;三區:山體生態區、文化旅游區、民俗休閑區。04 塑造鎮村風貌特色4.2 塑造景觀風貌格局塑9、造“三帶、五區、多點”的景觀村風貌格局。三帶:王場新河、峨山沙河、新溝河景觀風貌帶;五區:生活居住風貌區、化工產業風貌區、歷史文化風貌區、北部山林風貌區、田園村落風貌區;多點:包括多個風貌節點。04 塑造鎮村風貌特色5.1 提升交通通達能力對接區域快速交通、強化對外交通聯系。鐵路、高速:保留棗臨鐵路、棗蘭高速(S38);國省道:加快推進G206改線,避讓城區;S318(郯薛路)改線,避讓化工園區;主干路:構建“四橫四縱”的主干路網,加強與周邊區鎮之間的交通聯系。05 完善韌性支撐體系5.2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形成“鎮級、社區(村)級”兩級配置。城鎮:“10-15分鐘、5-10分鐘”,10-15分10、鐘層級服務內容相對全面,且具有一定的能級,服務范圍控制在600-800米步行半徑內覆蓋3-5萬常住人口:5-10分鐘層級設施則主要作為品質補充,重點關注“家門口”的零星便民服務空間。鄉村:依托集聚提升類村莊,綜合考慮鄉村居民常用交通方式,按照15分鐘可達的空間尺度,配置滿足就近使用需求的服務要素,并注重相鄰村莊之間服務要素的錯位配置和共享使用。05 完善韌性支撐體系5.3 構建綠色基礎設施 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統籌規劃建設水庫、水廠、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推動生態治理戰略工程。提高能源供應效率:規劃建設變電站、天然氣門站、天然氣調壓站、加氣站等基礎設施,增加能源供應渠道,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統11、籌各類重大基礎設施合理布局,推進基礎支撐體系建設。05 完善韌性支撐體系5.4 完善綜合防災體系建立健全災害防治的管理制度,增加城鎮安全韌性。強化應急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區域生命線保障網絡、應急中心、物資儲備庫等重大工程建設,優化醫療救護、消防等防災系統資源配置。補齊防洪減災工程短板:明確防洪標準,全面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和超標準洪水應對能力。加強地震災害防治:加強地震災害重點防治區監測預警。05 完善韌性支撐體系6.1 優化城鎮空間結構形成“一心、一軸、一帶、五組團”的鎮區空間布局結構。一心:鎮區綜合服務中心;一軸:城鎮發展軸;一帶:王場新河生態走廊 五組團:綜合公共服務組團、中部居住組團、西12、部居住組團、東部居住組團、南部居住組團。06 提升鎮區空間品質6.1 優化城鎮空間結構形成“一心、兩軸、一帶、三組團”的嶧城化工產業園空間布局結構。一心:嶧城化工產業園產業發展中心;兩軸:郯薛路發展軸、嵩山路發展軸;一帶:峨山沙河生態走廊;三組團:西部科技孵化配套組團、中部工業組團、東部工業組團。06 提升鎮區空間品質6.2 提高居住空間品質 提升居住住房建設品質,優化鎮中村和舊區的環境;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打造城鎮1015分鐘生活圈;加強生活圈分級配套,提供高品質生活服務。06 提升鎮區空間品質 健全規劃傳導管控機制 建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構建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13、,作為全鎮的空間信息平臺、規劃管理平臺、監督預警平臺。整合各類規劃,做到“發展目標、用地指標、空間坐標”相一致,形成鎮村統籌、全域覆蓋、要素疊加的一本規劃、一張藍圖。信息平臺應與國土空間規劃同步開展、同步建設,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內容應納入信息平臺中,作為后續實施、監督、評估、檢查、更新的基礎。建立規劃動態監測評估預警和考核機制加強公眾參與,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常態化機制根據評估結果,對國土空間規劃進行動態調整完善,確保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目標指標得到有序落實。因國家和省市重大戰略調整、重大項目建設、行政區劃調整等確需修改的,需經規劃審批機關同意后按法定程序進行修改。07 保障規劃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