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市嶧城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方案(2021-2025年)(28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7510
2024-04-18
28頁
65.97KB
1、棗莊市嶧城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棗莊市嶧城區人民政府二二三年四月目 錄總 則1一、現狀與形勢2(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2(二)礦產資源概況及礦業發展現狀2(三)“十三五”礦產資源規劃實施概述5(四)面臨形勢與發展要求6二、指導原則與規劃目標8(一)指導思想8(二)基本原則8(三)規劃目標9三、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布局11(一)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調控方向12(二)礦產資源產業重點發展區域13(三)勘查開采與保護布局13四、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16(一)合理確定開發強度16(二)優化開發利用結構17(三)嚴格規劃準入管理18五、綠色礦山建設和礦區生態保護20(一)綠色礦2、山建設20(二)礦區生態保護修復21六、規劃保障措施22(一)目標責任考核22(二)實施評估調整22(三)實施監督檢查23(四)完善政策支持23(五)加強宣傳引領24總 則科學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確保資源供給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謀劃部署好“十四五”期間全區礦產資源領域主要任務和改革舉措十分重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實施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55號)、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和的通知(自然資辦發202019號)、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全面開展礦產資3、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編制工作的通知、棗莊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編制工作方案、棗莊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和嶧城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編制棗莊市嶧城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依法審批和監督管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的重要依據,是指導嶧城區做好礦產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要遵循。涉及礦產資源開發活動的相關行業規劃、應當與本規劃相銜接。規劃以2020年為基準年,規劃期為2021年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規劃適用范圍:適用于棗莊市嶧城區所轄全部行政區域。 23 一、4、現狀與形勢(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沖擊,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區經濟運行穩中有進,2020年實現生產總值147.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下同),增長5.2%。稅收收入占GDP比重為10.0%。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22.36億元、58.86億元和66.06億元,分別增長1.7%、3.5%和7.9%。三次產業結構由2015年的12.1:51.2:36.7調整為15.2:40.0:44.8,第三產業比重進一步上升。2020年嶧城區礦山企業從業人員1812人,全區礦業產值為46390.84萬元,占全區國民生產總值的3.15%。(二)礦產資源概況及礦業發5、展現狀1.礦產資源概況截至2020年底,全區已發現的各類礦產13種,其中查明資源量的礦產6種,占已發現全部礦種總數的46.2%。在查明礦產中,能源礦產1種(煤),保有資源量6142.8萬噸;金屬礦產1種(鐵),保有資源量3400.9萬噸;非金屬礦產4種,其中石膏保有資源量3.98億噸,水泥用灰巖保有資源量6.53億噸,建筑石料用灰巖保有資源量1.59億噸,玻璃用石英砂巖保有資源量210.7萬噸。查明資源量的礦產地共18處,其中能源礦產3處,金屬礦產2處,非金屬礦產13處。2.礦產資源特點(1)非金屬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嶧城區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底閣盆地是山東省三大石膏產地之一,截止目前已累計查明石6、膏資源量5.03億噸,保有資源量為3.98億噸。石灰巖具有較好的成礦地質條件,其查明和保有資源量居棗莊市前列。(2)礦產分布區域特色明顯受成礦地質條件制約,區內礦產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差異。煤礦主要分布于嶧城盆地南部曹莊礦區和中北部的嶧城礦區;鐵礦分布于東北部的峨山鎮境內;石灰巖主要分布于北部和中西部,按地理位置大致分為兩個礦帶,南部為塞山尖山子石灰巖帶,北部為橫山擂柱山石灰巖帶;石膏集中分布底閣南部,礦區處于呈東西向分布的韓莊四戶地塹內。3.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現狀(1)基礎地質調查現狀嶧城區完成的基礎地質調查工作:1:5萬1:100萬比例尺的航空磁測,1:20萬區域地質調查、水文地質調查、重力7、調查、水系沉積物測量、重砂測量,1:10萬古生物化石調查評價與區劃、生態農業地質調查,1:5萬區域地下水污染調查、地質環境調查覆蓋嶧城區全境,區域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覆蓋嶧城區城市建成區和規劃區,1:5萬區域地質調查、區域水文地質調查覆蓋嶧城區大部。(2)礦產資源勘查現狀嶧城區礦產資源勘查程度較高,查明礦產地18處,其中達到勘探程度12處,達到詳查程度2處,達到普查程度4處,總體上煤、石膏、水泥用灰巖勘查程度較高。截至2020年底嶧城區有探礦權1個,勘查礦種為水泥用灰巖,達到勘探程度,勘查總面積1.06km2。(3)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現狀嶧城區煤炭、石灰巖開發利用程度較高。截至2020年底,共8、有持證礦山6個,生產礦山4個,基建2個。生產礦山“三率”水平較高,煤礦平均開采回采率94.21%,廢水綜合利用率100%;水泥用石灰巖露天礦山平均開采回采率97.09%,廢石綜合利用率100%。2020年度全區實現年產礦石量1096.40萬噸,礦業總產值4.64億元,其中煤礦55.90萬噸,工業總產值33837.26萬元,水泥用灰巖1040.5萬噸,工業總產值12553.58萬元。4.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與綠色礦業發展現狀截至2020年底,嶧城區全區治理完成恢復歷史遺留礦山7處,共完成治理面積291.4公頃,正在實施破損山體治理項目7處,尚需治理破損山體54處。嶧城區對大興、福興煤礦塌陷區進行9、了積極復墾整理;目前歷史遺留采煤塌陷已全部治理完成。形成的石膏塌陷,經過多年的土地整理項目及嶧城區百萬畝土地整治工程,大部分已開挖為魚塘或治理成耕地,現留存采空地面塌陷區2處,塌陷面積約100公頃。截至2020年底,全區建成綠色礦山總數2個,全部納入省級綠色礦山名錄。(三)“十三五”礦產資源規劃實施概述1.實施成效“十三五”期間,棗莊市嶧城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各項目標任務基本完成。地質基礎服務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完成了1:10萬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生態農業地質調查,古生物化石調查評價與區劃、1:5萬地下水污染調查、1:5萬嶧城幅、沙溝幅水文地質調查覆蓋嶧城區面積413.41平10、方千米;完成了嶧城區城市建成區和規劃區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新設探礦權1個,續作探礦權4個,勘查新增水泥用灰巖資源量9171.3萬噸,建筑石料用灰巖資源量15892.8萬噸。關閉石膏礦4家;關停露天開采鐵礦1家,礦山布局和規模結構進一步優化。積極調整礦產資源結構,改善礦山布局,大中型礦山比例由2015年的22.22%提升到2020年的66.67%,年產礦石量1096.40萬噸,其中煤炭55.90萬噸,水泥用灰巖1040.5萬噸。重要礦產“三率”水平繼續提高,煤矸石、廢石等再利用成效顯著,礦井水全部處理達標,礦產資源集約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高。嶧城區各礦山企業積極響應綠色礦山建設,初步建成了政11、府引導、企業主建、第三方評估、社會監督的綠色礦山建設工作體系。截至2020年底,嶧城區共納入省級綠色礦山名錄2個。完成歷史遺留礦山治理面積約126.97公頃,投入資金29985萬元,有效改善了礦山地質環境。2.存在問題(1)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任重道遠由于開采歷史悠久,長期的露天采礦,嚴重破壞了地質地貌形態。嶧城區遺留露天礦山數量多,地質環境治理任務重,全區完成財政支持治理項目7個,治理進度緩慢,治理資金缺口較大?!笆奈濉逼陂g,嶧城區尚需治理的破損山體達54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任重道遠。嶧城區石膏礦陸續關停,形成的石膏塌陷,大部分已開挖為魚塘或治理成耕地,現留存塌陷面積約1km2。對于妥12、善處理關停礦山后續保障工作的政策、措施仍需完善。(2)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結構需進一步優化“十三五”期間建筑石料用灰巖礦未按計劃有序投放,未形成有效產能,未能及時有效緩解建筑石料用灰巖礦供需緊張形勢,礦業結構需進一步優化?!笆奈濉逼陂g要進一步加大調控力度,確保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資源保障能力。(四)面臨形勢與發展要求1.礦產資源緊張的供需形勢要求擴大有效供給目前嶧城區開發利用的礦產僅有煤和水泥用灰巖,建筑石料用灰巖礦未形成有效產能,亟需對礦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因此“十四五”期間,應加快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山基建進度,擴大有效供給,建立穩定平衡的資源供應體系,優化礦產資源結構。2. 礦業高質量發展需要13、提升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水平高質量發展要求全面提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轉變資源開發利用方式,提高礦山智能化水平,促進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穩定發展。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加強節能減排,提升廢石等固體廢棄物的有效處置與綜合利用水平,延長產業鏈,加強產品高端化、精品化、差異化發展,為經濟發展尋求新的增長點。構建以“三率”為核心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評價指標體系,促進礦業高質量發展。3生態文明建設要求進一步推進礦業綠色發展隨著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前所未有的重視,國家對礦業綠色發展提出了新要求,走綠色發展之路,提高礦業附加值是礦業發展的必然路徑。要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14、,統籌協調資源開發、環境保護與區域發展的總體布局,大力推進保護資源、節約開發利用資源、恢復生態環境和發展綠色礦業,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推動礦業經濟綠色轉型。當前,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仍面臨較大壓力,要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投入到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作,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大力探索構建“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開發式治理、市場化運作”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新模式。4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創新礦產資源管理體制機制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深入,資源配置市場化程度不高,資源開發經濟調節和利益分配機制不夠合理,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礦產資源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瞄準礦產資源管理短板,立足效能提升,服務改革15、發展,健全礦業市場競爭機制,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加強礦業領域誠信體系建設,構建礦產資源管理新體制新機制,實現礦產資源管理方式轉變。二、指導原則與規劃目標(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指示要求,緊密結合區政府“十四五”規劃和遠景目標,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保障資源安全為目標,根據嶧城區礦產資源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落實自然資源工作職責定位,強化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當前與長遠、局部與整體、資源16、與環境的關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資源保障能力,增強礦業發展動力,推動礦業向規?;?、集約化、智能化、綠色化、可持續化發展,構建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新格局。(二)基本原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節約集約、綜合利用,加強綠色礦山建設,堅持綠色勘查、綠色開發,實現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萍紕撔?,系統發展。堅持科技興礦,科技管礦,全局謀劃,整體推進。推進智慧礦山建設,優化礦產資源信息化管理,完善礦產資源產業鏈、供應鏈。提升礦產資源服務保障水平,促進礦業的持續發展。布局優化、結構調整。統籌礦17、產資源勘查開發保護時空布局,突出重點區域、重點礦種,實行區域差別化、礦種差別化管理。優化礦山規模結構,轉變資源開發利用方式,提升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堅持資源開發與環境承載力相匹配,形成有序的資源開發保護新格局。市場配置、公平競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礦業權競爭性出讓,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準確掌握礦產資源供需形勢,培育公平高效規范的礦業權市場,確保市場配置與管理改革相銜接。安全穩定、資源保障。增強“資源安全”底線意識,提高資源保障能力,堅持實施以地學為基礎的綜合地質調查的原則,優先安排重點礦種及新類型礦產的調查評價。建立開放有序的市場體系,逐步建立多18、元、安全、穩定、經濟的礦產資源供應體系。(三)規劃目標12025年規劃目標(1)礦產資源勘查落實省、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在嶧城區部署的勘查工作。預期嶧城區探礦權總數為1個,新增鐵礦資源量150萬噸。(2)礦產資源開發布局銜接省、市國土空間規劃,落實省、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強化勘查開采準入條件,調整新建礦山最低生產規模,形成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保護新格局。2025年,礦山總數控制在7個,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70%以上。(3)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實行開發總量控制,到2025年,全區礦產開發總量控制在1730萬噸,其中煤炭70萬噸,水泥用灰巖660萬噸,建筑石料用灰巖1000萬噸。加強礦產資源保護、合19、理開發,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嚴格礦產資源“三率”指標考核,提升廢石綜合利用水平。(4)礦山綠色發展新建礦山必須達到綠色礦山建設要求,生產礦山加快升級改造。到2025年,全區綠色礦業格局基本形成,形成“政府引導、部門協同、企業主建、社會監督”的綠色礦業發展新格局。(5)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全面落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責任機制,強化礦業權人主體責任,加強相關部門監督管理,依法履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義務,逐步實現同步開發同步保護。(6)礦產資源管理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精簡程序,優化礦業權出讓流程,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積極推進“凈礦”出讓,加20、強運行機制監管;健全完善礦業權出讓管理制度,加強礦業權交易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加快礦政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提升礦產資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專欄1 “十四五”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保護主要規劃指標類別指標名稱指標單位指標值指標屬性礦產資源勘查探礦權總數個1預期性新增查明資源量鐵礦礦石萬噸150預期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礦山數量個7預期性大中型礦山比例%70預期性礦產開采總量萬噸1730預期性煤礦礦石萬噸70預期性水泥用灰巖礦石萬噸660預期性建筑石料用灰巖礦石萬噸1000預期性22035年展望目標到2035年,全區礦業發展與礦業生態文明有機融合,礦產資源結構布局穩定成型,礦業開發集聚效應、規模效應進一步顯21、現。綠色礦山建設全部完成,國家級綠色礦山數量進一步提高,大中型礦山智能礦山建設基本完成,形成綠色礦業發展新格局,礦產資源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基本實現,綠色、安全、創新、協調的礦產資源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三、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布局落實棗莊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的開發與保護布局,合理開發利用煤炭、石灰巖等礦產,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提高嶧城區礦業發展的整體水平和質量。(一)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調控方向根據山東省、棗莊市產業政策及嶧城區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利用現狀,落實棗莊市規劃管控要求,結合嶧城區實際,合理確定重點、限制、禁止勘查開采礦種。1.重點勘查開采礦種重點勘查礦種:鐵22、礦、稀土。重點開采礦種:煤炭、建筑石料用灰巖。對重點勘查礦種,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勘查,嚴格落實探礦權合同制管理,實施綠色勘查,推動統籌部署、整裝勘查、精細勘查,實現找礦突破。對于重點開采礦種,優先礦業權投放,同時嚴格規范礦業權人準入條件,提升勘查開采質量和水平,推進集約化、效率化發展。2.限制勘查開采礦種限制勘查礦種:水泥用灰巖、石膏。限制開采礦種:水泥用灰巖。圍繞限制勘查開采礦種,除嚴格礦業權人準入條件外,論證資源供需形勢,對其開采總量進行調控,分解落實目標,嚴禁超量開采,同時嚴格日常監管,保護生態環境。3.禁止勘查開采礦種禁止開采礦種:石膏。嚴禁設置各類禁止勘查開采礦種礦業權。根據嶧城區23、實際,確定規劃期內,重點調控水泥用灰巖、建筑石料用灰巖等重要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以建筑石料用灰巖資源開發為重點,引導礦山企業實施規?;_采、集約化經營。(二)礦產資源產業重點發展區域依據嶧城區礦產資源空間分布特點及勘查開發利用現狀,結合嶧城經濟發展要求,堅持礦產資源開發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嶧城區劃定1個石灰巖資源產業重點發展區,區內現有持證灰巖礦山4個。該區是嶧城區最大的石灰巖礦藏所在地,區內石灰巖資源儲量豐富,為充分發揮該區域的礦產資源優勢,統籌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控制線,合理規劃開發布局,以石灰巖開發為主,建設大型水泥用灰巖、建筑石料用灰巖生產基地,進一步提升礦產資源集約化、規模24、化開發水平。同時要加大科技攻關力度,提高礦產品綜合利用率,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三)勘查開采與保護布局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方向符合國家現行行業政策,做到有保有壓,健康和諧發展。限制水泥用灰巖礦產勘查開發,加大鐵礦、建筑用石料的勘查開發。1.國家規劃礦區落實國家規劃礦區1個,主攻礦種為鐵。國家規劃礦區是以戰略性礦產為主,由全國礦產資源規劃統籌確定,作為支撐資源安全穩定供應的重要保障區、接替區。國家規劃礦區內優先保障鐵礦礦產勘查開發,嚴格礦業權人勘查開采準入條件,實施整裝勘查、規模開發。2.勘查規劃區塊(1)擬設勘查規劃區塊落實省、棗莊市規劃,嶧城區劃定鐵礦勘查規劃區塊1個。(2)管控措施一個25、勘查規劃區塊原則上只設一個探礦權,擬投放探礦權與勘查規劃區塊范圍基本一致,不得變更勘查礦種和降低勘查階段。嚴格勘查規劃區塊管理,建立和完善勘查規劃區塊動態管理機制。礦產資源勘查嚴格執行山東省綠色勘查規范,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以科學管理和先進技術為手段,通過運用先進的勘查手段、方法、設備和工藝,實施勘查全過程環境影響最小化控制,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擾動,并對受擾動生態環境進行修復的勘查方式??辈樨熑沃黧w需嚴格執行綠色勘查規范,全面實施綠色勘查,努力打造綠色勘查示范項目。3重點開采區落實省、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劃定的2個重點開采區,其中1個鐵礦重點開采區,1個露天礦建筑石料用灰巖重點開采區。26、鐵礦重點開采區:加強資源科學開采,推廣先進采選技術,實現資源高效利用,提升廢石、尾礦綜合利用水平。引導和支持各類生產要素集聚,優化資源配置,支持礦山企業整合重組,實施資源規模開發,穩定資源供應能力。加速外圍及深部鐵礦資源勘查,提高資源儲量保障能力。石灰巖重點開采區:加強礦產資源規模化、集約化開發,提高其經濟效益;應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科學合理開發,發展當地經濟。加強對建材非金屬礦產開發的保護,開展綠色礦業建設和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建設,打造綠色礦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和生態文明和諧區。4開采規劃區塊(1)設置原則開采規劃區塊設置要有利于整體開發,必須符合規劃分區管理要求,必須與規劃礦種的開發利用方向一27、致。原則上一個開采規劃區塊只設一個開采主體。(2)開采區塊設置按照礦種分級管理,規劃建筑石料用灰巖開采規劃區塊1個。(3)管理要求開采規劃區塊投放要考慮礦種開發總量調控、采礦權總數控制、重點開采礦種及下一步的開發利用布局等要素,制定采礦權年度投放計劃,做到有序投放。采礦權投放時嚴格落實規劃區塊劃定的范圍,露天礦開采標高不應低于周邊最低標高,不得變更規劃區塊確定的開采主礦種,嚴禁大礦小開,一礦多開。采礦權出讓應采取招標、拍賣、掛牌等市場競爭方式進行,嚴格限制采礦權協議出讓。嚴格采礦權出讓交易監管,建立和完善開采規劃區塊動態管理機制。5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落實棗莊市規劃,開展稀土礦調查評價。四、28、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以石灰巖礦資源為重點,合理調控開采總量,優化資源開發布局,嚴格準入管理,規范開發利用秩序,促進資源綠色高效開發。(一)合理確定開發強度按照“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清潔利用”的要求,實行開采總量管理,落實分解棗莊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開采指標。1.開采總量實施礦產資源開發總量管理,推進礦產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提升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刂扑嘤没規r礦開發強度,嚴防水泥產能過剩;加強砂石資源總量調控,合理規劃,按需調控,有序投放,保障供需平衡。到2025年,全區礦產資源開采總量控制在1730萬噸左右,其中煤炭開采總量70萬噸左右,水泥用灰巖維持設計生產能力,控制開采總量629、60萬噸左右,建筑石料用灰巖資源開采總量1000萬噸左右。2.礦山數量提高集約化、規模化開采能力,到2025年,全區礦山控制在7個,其中煤礦2個,水泥用灰巖2個,建筑石料用灰巖3個。(二)優化開發利用結構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山東省有關要求,根據棗莊市規劃,結合嶧城區礦山開采現狀,提升大中型礦山比例。1.礦山規模要求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推進規?;_采、集約化經營。新建礦山原則上僅投放大型規模礦山。到2025年底,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70%以上。2.新建礦山最低開采規模專欄2 棗莊市嶧城區主要礦產礦山最低開采規模規劃表序號礦產名稱開采規模單位/年礦山最低開采規模備注大型中型小型1鐵礦礦石萬噸;地下/露30、天開采100/20045/60/2建筑石料用灰巖礦石萬噸200/提高規模3水泥用灰巖礦石萬噸100/4煤炭原煤萬噸12045/注:礦山最低開采規模是指新建(含整合)礦山需達要求分項落實棗莊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制定各礦種的礦山最低開采規模指標,新建礦山須達到最低開采規模,且滿足開采設計最低年限要求。不符合規劃要求的不得設立采礦權,結合嶧城區礦產資源開采利用現狀,提高新建礦山最低開采規模。3.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加強政府引導,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科學管理模式,進一步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水平,嚴格執行“三率”考核制度。煤礦企業積極推廣膏體充填、煤矸石井下充填、薄煤層綜采等技術,提高資源回收率、減少地表沉降,推行31、潔凈煤戰略。非金屬礦山不斷提升開發利用水平,鼓勵礦山企業積極引進、運用先進開采技術和生產設備,提高開采回采率和資源綜合利用率,實現節約集約利用。嚴禁使用落后淘汰工藝及設備。4.延長產業鏈及提高附加值以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關鍵技術為中心,支持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重點支持礦業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共性、配套、關聯度大的技術和有利于提高競爭力的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升級礦山開采、選礦、加工工藝、技術裝備,增強精深加工礦產品生產能力,優化產品結構。推動產業鏈從低端向高端延伸,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變,促進礦業產業鏈現代化。引導、支持礦山企業進行生產要素重組,鼓勵對現有礦山的廢石、尾礦尾渣等進行綜合32、利用,加大機制砂石的研發應用,鼓勵利用尾礦尾渣、石粉、泥粉等研發新型建筑材料。(三)嚴格規劃準入管理新建礦山企業除應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外,還必須滿足以下準入條件:1.開采規模條件堅持擬設采礦權開采規模與可供開采的資源儲量規模相適應的原則,新建礦山須有經資源儲量管理部門認定的礦產資源儲量,并達到管理部門確定的最低開采規模。2.布局條件新建礦山需符合國土空間規劃控制線管控要求。露天采礦權避讓“三區兩線”直觀可視范圍,優先選擇符合建礦規模的破損山體設置開采區塊。嚴格貫徹落實棗莊市山體保護條例,在規劃區塊劃定中嚴格滿足各類生態環境功能區要求。3.開發利用水平條件礦山必須有經評審通過的礦產資源開發利33、用方案,開采方法及采礦設備,必須科學、先進、合理、安全,對具有工業價值的共(伴)生礦產必須綜合開采、綜合利用,“三率”指標需達到規定的要求。4. 開發保護條件統籌做好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修復。新建露天礦山要合理劃定開采范圍,做到最低開采標高與周邊環境相適應,適當限制深坑凹陷式開采,治理范圍與礦區范圍統籌一致,對可以整體開采的,不得分割劃界;不宜整體開采的,原則上沿等高線劃定礦權范圍。實施采礦終了效果管控制度,合理確定開采方式和修復模式,納入采礦權出讓公告,實行前置管理和過程管控。將礦山開發利用方案和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一并統籌編制,須結合礦區周邊人文、生態、產業等布局,科學規劃采礦終了34、預期效果,推行“整體開發”“多階緩坡”“一坡到底”等開采新模式。五、綠色礦山建設和礦區生態保護(一)綠色礦山建設1.總體思路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建設綠色礦山、發展綠色礦業作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堅持示范引領,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以礦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為指引,以保護生態環境為重點,以科技創新為支撐,構建綠色礦山建設長效機制。探索研究綠色礦山激勵及約束新舉措,推動礦業發展向科技型、效益型、集約型和生態型轉變。2.主要任務及目標積極推動尚未建成的生產礦山綠色礦山建設,提升已入庫綠色礦山建設水平,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各項工作。規劃期內,新建礦山要全部按綠色35、礦山建設標準要求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生產礦山加快改造升級。到2025年,全區礦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3.管理措施及政策(1)加強技術創新引導,提升礦產資源開采水平。發揮政府引領服務作用,總結已有先進經驗,推廣先進工藝,及時更新工藝及設備。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實施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積極采用無廢或少廢工藝,最大限度地實現礦山“三廢”的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2)做好年度綠色礦山第三方評估經費預算,切實保障綠色礦山評估工作順利開展。加大財政專項資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力度。落實上級有關資源、土地、財稅和金融等綠色礦山建設支持政策,充分調動礦山企業積極性。(3)加強綠色礦山監督管理。結合礦業36、權人勘查開采信息公示實地核查和礦產督察、日常巡查工作,加強已入庫礦山的動態監管,督促入庫礦山加強內部管理。定期開展專項抽查和年度專項檢查,對成效顯著的礦山,予以通報表揚。(二)礦區生態保護修復1.新建礦山新建礦山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嚴格方案審查、批準程序,加強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的督查和管理。嚴格礦山準入條件,新建礦山必須達到綠色礦山要求。統籌礦山從建礦、生產到閉坑全過程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形成“采前有規劃,過程能控制,采后可修復”準入制度。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實現邊開采、邊保護、邊治理。2.生產礦山加強生產和治理相融合。礦山企業要嚴格落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落37、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年度實施計劃,及時開展治理恢復,實現邊開采邊治理;加強礦山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減少礦產資源在開發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自然資源部門對礦山企業“邊開采邊治理”情況實施定期監督檢查,落實約束管理措施。嚴格礦山環境治理恢復基金使用。治理恢復基金專款專用,不得挪為他用。精簡基金提取流程,探索基金的提取、使用情況公示。強化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工作,加強監測力量,建立健全采礦權人礦山環境監測定期上報和監督檢查制度。六、規劃保障措施(一)目標責任考核嶧城區礦產資源規劃發布后,各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分解落實規劃確定的總體目標和任務。對財政出資安排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綠色礦山建設等重點38、項目,按年度實施計劃安排,推進項目落地落實,并根據形勢變化適時調整年度計劃。加強礦業權出讓,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等重點項目實施的規劃審查,樹立規劃的權威性,充分發揮管控作用。結合實際,制定規劃目標責任管理辦法及規劃執行年度考評制度,明確考核內容、考核辦法等。完善落地機制,強化監督檢查措施。(二)實施評估調整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定期開展規劃實施情況評估,加強規劃落實情況的調研、監測、統計和分析,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完善規劃實施工作安排,為礦產資源管理決策和規劃調整、修訂提供基礎信息和依據。建立調整機制。規劃調整需有充分的依據,并對調整內容進行監測評估和科學論證,提出調整的意見建議;規劃的39、調整,應當由原編制單位向批準機關提出調整申請,經批準機關同意后生效。規劃調整生效后,涉及調整礦產資源專項規劃的,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做出相應調整。(三)實施監督檢查嶧城區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將礦產資源規劃納入政府管理責任體系。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明確責任分工,強化部門協同,提升管理效能。各部門要深入貫徹國家關于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決策部署,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全面實行同一礦種礦業權出讓登記同級管理。及時研究解決規劃實施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共同推進規劃的實施。要切實履行礦產資源規劃的管理職能,建立規劃實施監督檢查機制,充實人員力量,強化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的規劃實施監督管理,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強化檢查措施40、,將規劃執行情況作為執法監察的重要內容,發現不符合規劃的,及時予以糾正或查處,確保規劃全面細化落實。(四)完善政策支持嚴格落實規劃編制及實施管理相關工作經費,保障規劃各項工作的順利實施。逐步完善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和礦業發展規律的礦業權取得方式,推進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市場化進程,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和礦山企業投入中低風險礦產勘查等工作。 加快培養規劃實施管理和技術專業人才,開展規劃培訓,加強規劃實施的科技支撐,探索推進相關信息系統建設,提升規劃實施管理的動態監測、評估和預警技術水平,探索建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和礦山地質環境監督管理體系。(五)加強宣傳引領礦產資源規劃經批準后,應當公告,加強本規劃的宣貫,各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做好規劃的宣傳和解讀,提高社會各界對規劃的認知度,并接受社會對規劃實施的監督。積極組織開展相關培訓指導,及時分析規劃編制、實施及監測評估典型案例,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凝聚礦產資源管理改革的共識與合力,為規劃編制實施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