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市市中區土地綜合整治專項規劃方案(2021-2035年)(2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8710
2024-04-23
29頁
13.04MB
1、樂山市市中區人民政府2022年4月樂山市市中區土地綜合整治專項規劃(2021-2035年)規劃背景 國家政策從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到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再到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土地整治被賦予更深層次的內涵,新時代的土地整治工作面臨向“國土綜合整治”的全面轉型升級。在2017年1月發布的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將國土綜合整治列為單獨章節,提出要“推進形成四區一帶國土綜合整治格局”。國土綜合整治已上升為國家層面的戰略部署,全面推進國土綜合整治,加快修復國土功能,提高國土2、開發利用質量和效益,已然是統籌推進現代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的綜合平臺和重要抓手。我國國土整治發展主要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探索起步階段(1987-1997),主要工作為借鑒國外經驗,探索耕地保護之路;第二階段為發展壯大階段(1998-2007),主要工作為以農地整理為重點,試點建設用地整理;第三階段為綜合發展階段(2008-2018),主要工作為實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服務國家戰略;第四階段為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保護修復階段(2018年至今),主要工作為全域整治。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保護修復的一種形式,是在特定范圍內整體開展農用地整治、建設用地整治和生態保護修復,3、對閑置低效、生態退化及環境破壞的區域實施國土空間綜合治理的活動。歷史階段規劃背景 概念與內涵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指利用整理、開發、修復、治理和保護等一系列手段,通過對各類空間進行全要素、全方位整治,修復自然生態本底、改善環境質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升國土空間品質,實現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其主要目標是從源頭引領綠色發展,推動構建科學適度有序的國土空間格局,增強國土開發利用與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匹配度,提高國土開發利用的質量和效率。市中區基本情況樂山市成渝城市群發展經濟帶樂山市旅游資源發布市中區樂山市樂山市市中區區位市中區 區位條件樂山市市中區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峨眉山麓,地處樂山市打造“增長級、次樞4、紐、南中心、目的地”的中心,是成渝城市群重要交通節點,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之一,屬于四川省內旅游資源富集區。基本概況樂山市市中區幅員面積825平方公里,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430.9億元,戶籍人口64.42萬人,常住人口69.3萬人,城鎮率74.81%。地形地貌總體趨勢西南高,東北低,高差懸殊大,境內以平壩為主。依據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市中區耕地27.92萬畝,占比22.24%;林地57.97萬畝,占比46.17%;建設用地17.037萬畝,占比13.57%。市中區地處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過渡地帶,總體趨勢西南高,東北低,高差懸殊大,其中青平鎮地形為丘陵地區,屬淺丘,海撥359.5、8471m之間。地勢北高南低,沿大渡河呈階梯形帶狀分布,海拔最高513.7m,最低372.4m,境內以平壩為主。依據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市中區農用地(含水庫水面)面積為101.76萬畝,占全區土地面積的81.04%;建設用地(不含水庫水面)17.037萬畝,占比13.57%;未利用地面積6.77萬畝,占比5.39%。按照一級分類統計,林地面積最大,為57.97萬畝,占比46.17%;其次是耕地面積,為27.92萬畝,占比22.24%;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為16.73萬畝,占比13.33%。編碼編碼土地利用類型土地利用類型面積(萬畝)面積(萬畝)占比(占比(%)00濕地0.90190.7201耕6、地27.920922.2402種植園用地6.75295.3803林地57.968646.1604草地0.65610.5205商業服務業用地0.85260.6706工礦用地1.75481.407住宅用地9.60127.6508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1.20260.9609特殊用地0.21090.1710交通運輸用地4.62093.6811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0.01377.9712其他土地3.11252.48土地利用現狀圖市中區基本情況規劃范圍片區片區名稱名稱劃分理由劃分理由中心鎮轄區面積轄區面積現狀人口樂山大佛文旅科教片區三江匯流形成的整體山水格局,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大致城市開發邊界無148k7、m245.6萬人高新科創片區國家級高新區,開發區體制,2013年起高新區代管安谷鎮無70km28.3萬人蘇稽文旅餐飲片區歷史文化悠久、產業特色鮮明、交通方便快捷、旅游資源豐富。蘇稽鎮110km28.3萬人平羌三峽生態旅游片區歷史底蘊深厚、產業優勢互補、旅游資源富集。牟子鎮100km23.5萬人土主商貿紡織片區產業集聚成鏈、交通網絡健全、文化認同度高。土主鎮246km29.6萬人茅橋糧油產業片區優質糧油生產基地、交通優勢明顯、空間格局良好、村民認同感強。茅橋鎮162km26.2萬人樂山市市中區劃分為樂山大佛文旅科教片區、高新科創片區、蘇稽文旅餐飲片區、平羌三峽生態旅游片區、土主商貿紡織片區、茅橋8、糧油產業片區6個鎮級片區。本次規劃范圍為樂山大佛文旅科教片區、蘇稽文旅餐飲片區、平羌三峽生態旅游片區、土主商貿紡織片區、茅橋糧油產業片區。土地綜合整治思路與方法土地綜合整治思路在確定功能的基礎上,統籌土地功能、土地整治效益與區域發展需求,以此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行改善和提升。基于功能導向的土地綜合整治思路是“發現資源稟賦和現實問題-確定功能-解決問題-提升效益”四個過程。整個過程重點關注產業、生態和村民參與。1做強產業文章采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產業振興”模式,積極探索農民增收的新路子、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2做足生態文章從以往的為了解決用地指標及時轉變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9、色發展觀。3做實民本文章大力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樹立 1 個“民”的核心。在項目的策劃和實施過程中,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充分尊重群眾在村級土地管理中的決策權、管理權和監督權。土地綜合整治思路與方法土地綜合整治方法在梳理鄉村國土空間現狀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目標,識別出整治區域,確定綜合整治內容,列出綜合整治重點項目清單。1.強化生態修復2.加強農用地整理3.推進建設用地整治4.確定綜合整治區域5.明確綜合整治重點項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強化生態修復土地綜合整治潛力分析按照“山水林田湖草 沙”系統治理和綠色發展的理念要求,在堅持生態保護的基礎上,10、優化調整林地、水域等生態用地布局。整合各類項目實施和政策資源,對整治區域實施生態環境修復,加強對破壞耕地的生態修復和建設,拆除原有耕地上堆場、小作坊、彩鋼瓦棚等違法建筑,全面開展清潔田園整治;對礦山,實施生態復綠,加強周邊的生態環境治理;加強農村生活污染整治、農業面域污染源整治,修復河網水系整體生態環境,打造生態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強化生態修復土地綜合整治潛力分析 鄉村國土綠化美化突出鄉村特色和田園風光,見縫插綠,增加鄉村生態綠量。一是圍繞荒山荒地、石質山、宜林濕地、農村四邊、城市四旁、城區綠化等多方位挖掘造林空間。二是利用現有林地資源,支持引導企業大戶參與退化低效林更新改造,發展經濟林基11、地、田園綜合體、森林旅游康養等;引導村民自主造林,積極發展林下經濟。綠化造林初步范圍圖實施鄉村“四旁”綠化,建設小微綠地待“造林綠化空間”項目成果確定后,統籌確定規劃造林綠化空間和位置。強化生態修復土地綜合整治潛力分析 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和綠色礦山建設針對廢棄礦山存在的原生地形地貌景觀破壞、土地占用損毀、地下含水層破壞及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等問題,探索構建“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利用式治理、市場化運作”的生態修復新模式。邊坡治理修復:對片區內已開采礦區采取清除危石、降坡削坡等措施,減少崩塌隱患,對已經處理的邊坡進行復綠,進一步保持穩定。土壤污染修復:對片區內接近農耕區、水源保護區的既有礦山,12、通過異地取土、廢棄地改造、土壤增肥等措施對礦山土質進行綜合 改善,減緩土地退化與土壤污染。山體植物修復:對片區內地處高山區域的既有礦山,根據植物對當地氣候條件的適應性,防止地下水污染,穩定礦山土質。邊坡治理修復后尾礦處理工藝山體植物修復邊坡治理修復前 強化生態修復土地綜合整治潛力分析 礦山保護 摸清現狀資源本規劃單元內有限期內礦山11處,已過期未注銷礦山7處。堅持“邊開采、邊治理”原則,確保新建和在建礦山地質環境有效開發利用和保護修復并重。管控開采空間各開采區應在采礦區內部進行合法開采,嚴格管控開采量與開采空間,對已開采山體需采取相應措施進行生態修復、土壤回填、植樹復綠等措施。開采空間不應占用13、生態紅線與永久基本農田,對于已有或備選開采區塊占用的部分,應逐步調整騰退。礦山分布圖 強化生態修復土地綜合整治潛力分析 水環境整治以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為主體,開展水系綜合整治,控制農業面源污染,保護河流自然岸線,修復水生態環境。河道保護禁止河道墾植、非法采砂、隨意棄渣等侵占河道現象,開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綜合治理,共建水生態管理機制。濕地修復保護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兩岸的近岸濕地資源,開展濕地保護與修復工程,穩定濕地面積。水系整治范圍圖 強化生態修復土地綜合整治潛力分析 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序號鄉鎮隱患點名稱隱患點類型災害規模(m)威脅財產(萬元)威脅戶數(戶)威脅人數(人)措施建議1全福街14、道全福街道普農村6組董澤金崩塌崩塌9001014排危除險2蘇稽鎮蘇稽鎮靈官村9組滑坡滑坡503011排危除險3大佛街道大佛街道明月村1組小橋子滑坡滑坡10001112避險搬遷4牟子鎮牟子鎮板橋村10組崩塌崩塌50001011避險搬遷5牟子鎮牟子鎮雷溝村5組毛草灣滑坡滑坡500040313工程治理6全福街道全福街道溝兒口社區2組崩塌崩塌15004049排危除險7全福街道全福街道普農村5組陳友全崩塌崩塌4801012排危除險8全福街道全福街道普農村6組崩塌崩塌420514排危除險9牟子鎮牟子鎮三峽村12組崩塌崩塌8002029排危除險10青平鎮青平鎮青和村6組崩塌崩塌701023排危除險11青平鎮15、青平鎮青和村9組崩塌崩塌1001012排危除險12青平鎮青平鎮青和村7組崩塌崩塌503024排危除險13白馬鎮白馬鎮白鶴村8組崩塌崩塌75513排危除險14蘇稽鎮蘇稽鎮嚴龍村1組沙樹林滑坡滑坡80000300933監測15劍峰鎮劍峰鎮聯合村4組廟兒頂滑坡滑坡100000120414監測16悅來鎮悅來鎮正陽村1組崩塌崩塌301515監測17劍峰鎮劍峰鎮群團村3組劉家灣崩塌崩塌30150518監測18劍峰鎮劍峰鎮東旗村7組金銀坳崩塌崩塌3001539監測19全福街道全福街道普農村5組崩塌崩塌360514監測20牟子鎮牟子鎮蘇坪村13組石榴山滑坡滑坡350006039監測 摸清現狀資源市中區現有已查16、明并納入區級預案地質災害隱患點20處(崩塌14處,滑坡6處),直接威脅47戶149人。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大佛街道1處,共威脅1戶2人;全福街道5處,共威脅8戶23人;牟子鎮4處,共威脅9戶32人,劍峰鎮3處,共威脅12戶41人;青平鎮3處,共威脅5戶9人;白馬鎮1處,共威脅1戶3人;蘇稽鎮2處,共威脅10戶34人;悅來鎮1處,共威脅1戶5人,地質災害易發區為劍峰鎮、牟子鎮、全福鎮、青平鎮、白馬鎮等丘陵地區。強化生態修復土地綜合整治潛力分析統籌推進地質災害治理,合理進行地災避險搬遷安置落實地災點監測責任人,推進地災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加強農村住房選址評估,落實農房抗震設防建設措施 地質災害隱患點治17、理地質災害點分布圖排危除險:擬實施排危除險的地災隱患點10處,涉及全福街道、蘇稽鎮、牟子鎮、青平鎮和白馬鎮5個鎮(街)共計16戶41人。工程治理:擬實施工程治理的地災隱患點1處,涉及牟子鎮共計3戶13人。避險搬遷:擬實施避險搬遷的地災隱患點2處,涉及大佛街道和牟子鎮共計2戶3人。監測:擬專業監測和群測群防的地災隱患點7處,涉及5個鎮(街)共26戶92人。排危除險和工程治理難度大,績效比差,同時農戶無搬遷能力和意愿。加強農用地整理土地綜合整治潛力分析根據土地經營權流轉和土地確權登記以及村民意愿,開展各類農用地整治工作。統籌謀劃高標準農田建設、旱地改水田、耕地質量提升、宜耕后備資源開發,以及農田基18、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在優化耕地布局、提高耕地連片度的同時,增加耕地面積,全面提升耕地質量,促進土地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加強農用地整理土地綜合整治潛力分析 高標準農田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著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以提升糧食產能為首要目標,加快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優化建設布局,統籌推進本行政區域的農田建設工作。項目區選址要求擬建項目區要選取在水源有保障,灌排骨干工程配套良好的區域,積極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高標準農田,重點建設小農戶急需的通田到地末級灌溉渠系、田型調整、機耕生產道路等設施,支持農田“宜機化”改造。禁止在地面坡度大于25度的區域、土壤污染嚴重的區域、退耕還林還草19、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2011年及以后年度相關部門立項建設的高標準農田地塊,在國家規定使用年限內,不得再列入建設范圍。加強農用地整理土地綜合整治潛力分析 高標準農田根據高標準農田項目區選址要求,在2010年以后未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選擇水土資源條件、糧食生產潛力、農田建設基礎符合要求的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耕地質量,提高農田生態效益。優先在萬井村、車架山村、精華村、松柏村、努力村、迎陽村、高堰村、張壩村、天空山村、龍巖村等10個村耕地等級較高的集中連片地塊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建設高標準農田679.31公頃,遠期實現高標準農田全覆蓋。高標準農田建設區位圖 加強農20、用地整理土地綜合整治潛力分析 高標準農田平羌生態旅游片區優先在綿竹鎮天空山村和悅來鎮龍巖村耕地等級較高的集中連片地塊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涉及耕地141.12公頃。平羌生態旅游片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區位圖 加強農用地整理土地綜合整治潛力分析 高標準農田茅橋糧油片區在茅橋鎮迎陽村和青平鎮高堰村、張壩村耕地等級較高的集中連片地塊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涉及耕地209.93公頃。茅橋糧油片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區位圖 加強農用地整理土地綜合整治潛力分析 高標準農田土主商貿紡織片區在白馬鎮萬井村、車架山村、精華村、松柏村、努力村耕地等級較高的集中連片地塊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涉及耕地328.26公頃。土主商貿紡織片區高21、標準農田建設區位圖 加強農用地整理土地綜合整治潛力分析 墾造水田依據規劃區內生態條件、海拔高程、年降水量和灌溉條件、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土層厚度、連片規模、地形坡度、土壤質地8項指標,參考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等結果,對適宜提質改造為水田的圖斑進行評價,提取適宜資源作為實施土地整治的重要基礎,是實施占部平衡的重要保障。經評價規劃區內適宜提質改造為水田的耕地面積3770.71公頃,能夠有效提高土地的產出效益,形成穩定的生產能力,做到藏糧于田。可墾造水田資源分布圖 加強農用地整理土地綜合整治潛力分析 耕地后備資源開發 可開發耕地資源依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提取的其他草地(04022、4)、鹽堿地(1204)、沙地(1205)、裸土地(1206)作為可開發耕地后備資源調查評價對象。采用生態條件、地形坡度等10項指標進行評價構建耕地后備資源評價指標體系,評價出規劃區內主要為其他草地,其可開發耕地后備資源3.45公頃。可恢復耕地資源規劃區內原耕地圖斑現作為其他農業用途,但沒有破壞耕作層(即變更調查中即可恢復屬性圖斑),清理后即可直接恢復耕種的耕地面積2632.24公頃。耕地后備資源分布圖合理配置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村莊建設、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各項用地需求。充分運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加大廢棄宅基地、一戶多宅、低效閑置用地、工礦廢棄地等建設用地復墾力度,解決建設用地碎片23、化問題,增加用地和空間指標來源,優化農村建設用地結構和布局。推進建設用地整治土地綜合整治潛力分析城鎮建新區集中安置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盤活農村余量建設用地,通過實地調研、了解村民意愿,整理村莊閑置或一戶多宅,實現有序騰退。目前規劃區內農村宅基地現狀4120.22公頃,規劃拆除一戶多宅用地83.67公頃,復墾拆除未盡圖斑面積38.52公頃,總復墾面積122.19公頃,占總面積2.97%。推進建設用地整治土地綜合整治潛力分析 宅基地整理整理復墾指標騰挪補充耕地農村建設用地整治農村宅基地復墾位置圖 推進建設用地整治土地綜合整治潛力分析 低效建設用地整理低效閑置建設用地分布圖穩步推進低效閑置建設用地清理24、處置工作,向存量要空間要效益,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要素支撐。規劃區內目前現有低效閑置建設用地9.49公頃,后續應有序推進低效土地再開發。加大對閑置土地的處置,安排建設項目時優先安排利用存量低效土地。加強對低效用地的監管,建立健全集約節約用地的共同責任機制和聯動機制。土地綜合整治方案綜合整治區域農村建設用地整治區積極推進土地整理,適度開展宜耕未利用地開發,可恢復地類復耕,落實耕地占卜平衡制度。開展“空心村”整治,完善鄉村公共公服設施,復墾村莊閑置宅基地,優化農村建設用地布局。建設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區地質災害易發區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加強地災監測預警,對現有地災點采取主動25、避讓或工程治理措施。耕地整備區 確定土地綜合整治區域農村建設用地整治區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區地質災害易發區耕地整備區土地綜合整治區域規劃圖土地綜合整治成效土地綜合整治區域規劃圖一是生態保護與環境整治目標。按照“田水路林村”綜合治理的原則,加強生態環境整治修復。建設美麗田園,全域實施人居環境提升,建設美麗農業基地。二是農用地整治目標。按照數量、質量、生態、空間的保護原則,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專項規劃實施,提高耕地集中連片度,確保糧食產能不降低。計劃新增耕地2635.69公頃,墾造水田3770.71公頃,新建高標準農田規模679.31公頃。三是建設用地整治目標。按照“控總量、盤存量”的原則,優化項目區空間開發利用格局,提高土地資源配置效率,復墾一戶多宅用地和閑置宅基地122.19公頃,再利用低效閑置建設用地9.49公頃。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