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火災事故應急處置方案(1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8908
2024-04-23
12頁
46.04KB
1、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火災事故應急處置方案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是指壓縮、液化或加壓溶解的氣體,通過被貯存在不同的容器內,或通過管道輸送。其中貯存在較小鋼瓶內的氣體壓力較高,受熱或受火焰熏烤容易發生爆裂。氣體泄漏后遇火源已形成穩定燃燒時,其發生爆炸或再次爆炸的危險性與可燃氣體泄漏未燃時相比要小得多。因此,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火災事故極易造成爆炸、中毒和窒息、灼燙等傷害。1 事故特征1.1 爆炸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火災事故極易造成可燃性氣體爆炸,導致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1.2中毒和窒息中毒和窒息是因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泄漏而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而引起的,多發生在空間相對封閉的車間、倉庫、儲液罐等。1.32、 灼燙灼燙是指因火災造成的火焰燒傷、高溫物體燙傷、化學物質灼傷。1.4 其他傷害在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火災事故中還存在物體打擊、高出墜落、坍塌等傷害。2 應急組織與職責2.1 應急組織礦成立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火災事故應急救援處置自救指揮部,作為單位應急處置事故的最高決策機構。組 長:董紅亮。副組長:余天降成 員:業務科室負責人等。2.2 應急自救小組職責2.2.1 分析本單位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使用、管理中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制定、批準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火災預防措施和應急處置措施。2.2.2 告知從業人員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應急處置措施,督促各單位對干部職工進行應3、急處置措施貫徹學習和演練,提高應急救援能力。2.2.3 事故發生后,立即組織自救,防止事故擴大,將事故危害降到最低。2.2.4 根據事故情況及應急自救程度,對搶險救災方案進行決策指揮,確定相應報警級別和應急救援級別,對應急救救援工作中發生的爭議問題進行裁決和緊急處理。2.2.5 指揮、調度事故救護,醫療工傷搶救,后勤支援等工作,調度解決搶險救災所需資金和救災物資。2.2.6 督察應急處置人員的行動,保護現場搶救和現場以外其他人員的安全。2.2.7 對事故善后、單位秩序維護、事故的調查處理、恢復生產等工作進行檢查和督促落實。2.2.8 宣布應急恢復、應急結束。2.3 應急處置自救指揮部各成員的職4、責。2.3.1 組長是處理災害事故的全權指揮者,在副組長的協助下,制定事故的處置計劃。2.3.2 技術負責人是組長處理災害事故的助手,在組長領導下組織開展工作。2.3.3 安全負責人根據批準的事故處置計劃,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對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火災事故搶險救災工作的人員進行控制,對安全實行有效監督。2.3.4 救護負責人對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火災事故救護的行動具體負責,全面指揮、領導救護隊,根據事故處置計劃所規定的任務,完成對災區遇難人員的救援和事故處理。2.3.5 指揮部各成員應在組長、副組長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對組長、副組長負責。2.4 現場應急自救指揮中心下設2.4.1 現場指揮組:主要5、負責指揮現場搶救工作,及時處理突發事故。2.4.2 技術組:主要研究制定搶救技術方案和措施,解決事故搶救過程中遇到的問題。2.4.3 物資供應組:主要保證搶險救援中物資和設備及時調度和供應。2.4.4 警戒保衛組:主要負責事故發生后的人員疏散、戒嚴和維護秩序。2.4.5 消防組:負責滅火、洗消和搶救傷員任務。2.4.6 搶險搶修組:負責搶險搶修指揮協調。2.4.7 后勤保障組:主要負責接待及車輛調度工作。2.4.8 醫療救護組:主要負責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2.4.9 環境檢測組:負責確定環境空氣的成份及濃度,并提出控制、降低空氣污染的相關技術。2.4.10 善后處理組:負責處理事故發生后的善6、后工作。3 應急處置3.1 事故應急處置程序3.1.1 事故報告(1)發生事故后,現場工作人員要根據發生的事故類別及現場情況,立即向調度室匯報。(2)調度員接到事故匯報后,立即按照事故電話通知順序通知相應領導和有關單位,通知受威脅地點的人員撤離。事故要及時向上級組織報告事故的基本情況。基本情況包括:發生事故、災害的單位、時間、地點、事故類型;事故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傷害程度、涉及范圍;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斷;事故發生后已采取的應急搶救方案、措施和進展情況,必要時附事故現場圖。3.1.2 應急響應本單位應急自救指揮部接到匯報后,立即組織現場自救,應參照有關標準,迅速作出判斷,確定報警和相應應急救援級7、別。如果事故較小,不足以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則發出“預警”報警,密切關注事態發展變化;如果事故較大,預計事故單位難以控制,則立即發出“現場應急”報警,向上級應急救援組織匯報,下達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的命令。3.1.3 現場指揮發生事故后,由應急處置自救指揮部負責指揮協調人員進行自救互救工作。當采取應急自救處置措施后仍不能有效控制事態的發展或出現人員傷亡時應啟動本單位的應急救援預案。3.1.4 應急結束 應急處置結束后,進入臨時應急恢復階段,應急處置自救指揮部要組織現場清理、人員清點和撤離。 應急處置結束后,由應急處置自救指揮部組織制定恢復生產、生活計劃,并實施。 應急處置結束后,應急人員撤回本單位,8、應急處置自救指揮部組織專業人員對應急進行總結評審。3.1.5 后期處置 生產技術部門負責事故后期的損失評估和生產秩序恢復。 善后處理部門負責事故后期的善后賠償、影響消除。安全部門負責事故后期對搶險過程和應急救援能力的評估及應急預案的修訂工作。環境檢測部門負責確定有毒有害的成份及濃度,并提出控制、降低空氣污染的相關技術。3.2 現場應急處置措施3.2.1 現場應急處置應遵循的原則 救人優先的原則:現場工作人員本著“以認為本,救人第一”的原則,首先進行自救,然后進行救助他人; 防止事故擴大,縮小影響范圍的原則; 保護救災人員生命安全的原則; 利于恢復生產的原則。3.2.2 事故發生后的應急處置措施9、 撲救氣體火災切忌盲目滅火,即使在撲救周圍火勢及冷卻過程中不小心把泄漏處的火焰撲滅了,在沒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況下,必須立即用長點火棒將火點燃,使其恢復穩定燃燒。否則,大量可燃氣體泄漏出來與空氣混合,遇著火源就會發生爆炸,后果將不堪設想。 首先應撲滅外圍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勢,切斷火勢蔓延途徑,控制燃燒范圍,并積極搶救受傷和被困人員。 如果火勢中有壓力容器或有受到火焰輻射熱威脅的壓力容器,能疏散的應盡量在水槍的掩護下疏散到安全地帶,不能疏散的應部署足夠的水槍進行冷卻保護。為防止容器爆裂傷人,進行冷卻的人員應盡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現場堅實的掩蔽體防護,對臥式貯罐,冷卻人應選擇貯罐四側角作為射水陣地10、。 如果是輸氣管道泄漏著火,應首先設法找到氣源閥門。閥門完好時,只要關閉氣體閥門,火勢就會自動熄滅。 貯罐或管道泄漏關閉閥門無效時,應根據火勢大小判斷氣體壓力和泄漏口的大小及形狀,準備好相應的堵漏材料(如軟木塞、橡皮塞、囊塞、黏合劑、彎管工具等)。 堵漏工作準備就緒后,即可用水撲救火勢,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滅火,但仍需用冷水冷卻燒燙的罐或管壁?;饟錅绾螅瑧⒓从枚侣┝隙侣瑫r用霧狀水稀釋和驅散泄漏出來的氣體。 現場指揮應密切注意各種危險征兆,遇有火勢熄滅后較長時間未能恢復穩定燃燒或受熱輻射的容器安全閥火焰變亮耀眼、尖叫、晃動爆裂征兆時,指揮員必須適時作出準確判斷,及時下達撤退命令。現場人員看11、到或聽到事先規定的撤退信號后,應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帶。 氣體貯罐或管道閥門處泄漏著火時,在特殊情況下,只要判斷閥門還有效,也可違反常規,先撲滅火勢,再關閉閥門。一旦發現關閉無效,一時無法堵漏時,應迅即點燃,恢復穩定燃燒。3.3 信息報告及處置3.3.1 設立事故報告接警專用電話(一般設立在調度室),明確應急救援辦公室、應急自救指揮部及負責人和相關應急救援單位的聯系電話。3.3.2 發生事故后,現場工作人員要立即向調度室匯報,匯報內容包括: 發生事故、災害的單位、時間、地點、事故類型、影響范圍; 人員遇險情況; 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斷; 已采取的應急搶救方案、措施和進展情況; 需請示報告的其它事宜。312、.3.3 調度員接到事故匯報后,立即按照事故電話通知順序通知相應領導和有關單位,通知受威脅地點的人員撤離。事故要及時向上級組織報告事故的基本情況。4 注意事項、4.1 應急搶險人員應按規定佩帶符合標準的個人防護用品。4.2 應采購國家指定的專業廠家生產的搶險救援器材,要嚴格采購、入庫、存放過程及使用前的檢驗驗收關,并按規定使用。4.3 制定的應急救援對策或措施要有針對性、使用性和可操作性,事前要經過演練。4.4 現場自救互救應遵循保護人員安全優先的原則,防止事故蔓延,降低事故損失。4.5 單位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應急處置方案的宣傳、貫徹、學習和演練,演練結束后,指揮部對方案的適用性和搶險人員的能力13、進行評審。4.6 應急救援結束后,指揮部應組織人員對本次救援工作進行總結,找出存在問題,修訂完善應急預案。電氣火災事故應急處置方案電氣火災是指違反電氣按照當使用規定及因偽劣電氣產品而引起的火災。這類火災事故發生率較高,約占火災總數的25%。造成電氣火災的主要原因是在電氣使用中存在問題,如亂拉亂接電線,不按要求隨意加大負荷,電線絕緣老化,不安全更換電線,長時間超負荷用電導致溫度失控。電氣火災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主要有:觸電、物體打擊、中毒和窒息及其他傷害等。1 事故特征1.1 觸電觸電主要發生在地面變電所、生產車間、配電室、配電線路、電氣設備等地點。是有電流的熱效應、化學效應、機械效應對人體造成的14、局部傷害,形成電弧燒傷、電流灼傷、電烙印、電氣機械性傷害、電光眼等。傷害途徑有:直接傷害、間接傷害和電流灼傷。1.2 物體打擊物體打擊是由電氣火災造成的落物、碎裂、崩塊、砸傷等造成的局部傷害,主要發生在建筑物內的室內火災。1.3 中毒和窒息中毒和窒息是因火災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進入人體內或缺氧造成的傷害,主要發生在因電纜著火、電氣著火引燃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的相對封閉空間。1.4 其他危害在電氣火災事故中還存在爆炸、高處墜落、坍塌等傷害。2 應急組織與職責2.1 應急組織礦成立地面火災事故應急救援處置自救指揮部,作為單位應急處置事故的最高決策機構。組 長:董紅亮副組長:余天降成 員:業務科室負責人等15、。2.2 應急自救小組職責2.2.1 分析本單位地面火災事故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制定、批準地面火災事故預防措施和應急處置措施。2.2.2 告知從業人員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應急處置措施,督促各單位對干部職工進行應急處置措施貫徹學習和演練,提高應急救援能力。2.2.3 事故發生后,立即組織自救,防止事故擴大,將事故危害降到最低。2.2.4 根據事故情況及應急自救程度,對搶險救災方案進行決策指揮,確定相應報警級別和應急救援級別,對應急救救援工作中發生的爭議問題進行裁決和緊急處理。2.2.5 指揮、調度事故救護,醫療工傷搶救,后勤支援等工作,調度解決搶險救災所需資金和16、救災物資。2.2.6 督察應急處置人員的行動,保護現場搶救和現場以外其他人員的安全。2.2.7 對事故善后、單位秩序維護、事故的調查處理、恢復生產等工作進行檢查和督促落實。2.2.8 宣布應急恢復、應急結束。2.3 應急處置自救指揮部各成員的職責。2.3.1 組長是處理災害事故的全權指揮者,在副組長的協助下,制定事故的處置計劃。2.3.2 總工程師是組長處理災害事故的助手,在組長領導下組織開展工作。2.3.3 安全負責人根據批準的事故處置計劃,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對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火災事故搶險救災工作的人員進行控制,對安全實行有效監督。2.3.4 救護負責人對地面火災事故救護的行動具體負責17、,全面指揮、領導救護隊,根據事故處置計劃所規定的任務,完成對災區遇難人員的救援和事故處理。2.3.5 指揮部各成員應在組長、副組長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對組長、副組長負責。2.4 現場應急自救指揮中心下設2.4.1 現場指揮組:主要負責指揮現場搶救工作,及時處理突發事故。2.4.2 技術組:主要研究制定搶救技術方案和措施,解決事故搶救過程中遇到的問題。2.4.3 物資供應組:主要保證搶險救援中物資和設備及時調度和供應。2.4.4 警戒保衛組:主要負責事故發生后的人員疏散、戒嚴和維護秩序。2.4.5 消防組:負責滅火、洗消和搶救傷員任務。2.4.6 搶險搶修組:負責搶險搶修指揮協調。2.4.7 后勤18、保障組:主要負責接待及車輛調度工作。2.4.8 醫療救護組:主要負責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2.4.9 環境檢測組:負責確定環境空氣的成份及濃度,并提出控制、降低空氣污染的相關技術。2.4.10 善后處理組:負責處理事故發生后的善后工作。3 應急處置3.1 事故應急處置程序3.1.1 事故報告(1)發生事故后,現場工作人員要根據發生的事故類別及現場情況,立即向調度室匯報。(2)調度員接到事故匯報后,立即按照事故電話通知順序通知相應領導和有關單位,通知受威脅地點的人員撤離。事故要及時向上級組織報告事故的基本情況?;厩闆r包括:發生事故、災害的單位、時間、地點、事故類型;事故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傷害19、程度、涉及范圍;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斷;事故發生后已采取的應急搶救方案、措施和進展情況,必要時附事故現場圖。3.1.2 應急響應本單位應急自救指揮部接到匯報后,立即組織現場自救,本參照有關標準,迅速作出判斷,確定報警和相應應急救援級別。如果事故較小,不足以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則發出“預警”報警,密切關注事態發展變化;如果事故較大,預計事故單位難以控制,則立即發出“現場應急”報警,向上級應急救援組織匯報,下達啟動應急救援預案的命令。 3.1.3 現場指揮發生事故后,由應急處置自救指揮部負責指揮協調人員進行自救互救工作。當采取應急自救處置措施后仍不能有效控制事態的發展或出現人員傷亡時應啟動本單位的應急救20、援預案。3.1.4 應急結束 應急處置結束后,進入臨時應急恢復階段,應急處置自救指揮部要組織現場清理、人員清點和撤離。 應急處置結束后,由應急處置自救指揮部組織制定恢復生產、生活計劃,并實施。 應急處置結束后,應急人員撤回本單位,應急處置自救指揮部組織專業人員對應急進行總結評審。3.1.5 后期處置 生產技術部門負責事故后期的損失評估和生產秩序恢復。 善后處理部門負責事故后期的善后賠償、影響消除。安全部門負責事故后期對搶險過程和應急救援能力的評估及應急預案的修訂工作。環境檢測部門負責確定有毒有害的成份及濃度,并提出控制、降低空氣污染的相關技術。3.2 現場應急處置措施3.2.1 現場應急處置應21、遵循的原則 救人優先的原則:現場工作人員本著“以人為本,救人第一”的原則,首先進行自救,然后進行救助他人; 防止事故擴大,縮小影響范圍的原則; 保護救災人員生命安全的原則; 利于恢復生產的原則。3.2.2 事故發生后的應急處置措施 在應急處置時,應急自救指揮部必須指定專人在現場指揮,搶險自救人員一切行動聽指揮。 切斷電源,用干粉滅火器、消防沙進行滅火,嚴禁用水和泡沫滅火器滅火,視火勢情況積極進行自救。 局部輕微著火,不危及人員安全時,應充分利用就近消防器材進行滅火。 局部著火,可以撲滅但有蔓延擴大可能時,在不危及人員按容器的情況下,立即通知周圍人員滅火,并向調度室匯報。 火勢開始蔓延擴大,不能22、立即滅火時,現場主要負責人應立即進行人員緊急疏散,并立即向調度室匯報,撥打“119”報警。 本著救人優先的原則,根據人員的傷害情況進行救護。 現場急救應本著“有出血先止血、有骨折先固定、有脊柱損傷搬運時防止損壞神經”的原則。 人員受到輕微傷害時,應將受害人員迅速撤離到安全地帶,根據人員傷害情況進行救治。 人員重傷時,救護時要保護受傷部位不再擴大,必要時請求專業救援人員進行救護。 人員出現休克、昏迷,進行心臟擠壓、人工呼吸,立即送往醫院救治。 人員出現死亡,現場主要負責人立即向上級部門報告,并保護好現場。 火災撲滅后,仍然要派人監護現場,消滅余火。起火單位應當保護現場,接受事故調查,協調公安消防23、部門和上級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查火災原因,核定火災損失,查明火災責任,未經公安消防部門和上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災現場。3.3 信息報告及處置3.3.1設立事故報告接警專用電話(一般設立在調度室),明確應急救援辦公室、應急自救指揮部及負責人和相關應急救援單位的聯系電話。3.3.2 發生事故后,現場工作人員要立即向調度室匯報,匯報內容包括: 發生事故、災害的單位、時間、地點、事故類型、影響范圍; 人員遇險情況; 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斷; 已采取的應急搶救方案、措施和進展情況; 需請示報告的其它事宜。3.3.3 調度員接到事故匯報后,立即按照事故電話通知順序通知相應領導和有關單位,通24、知受威脅地點的人員撤離。事故要及時向上級組織報告事故的基本情況。4 注意事項、4.1 應急搶險人員應按規定佩帶符合標準的個人防護用品。4.2 應采購國家指定的專業廠家生產的搶險救援器材,要嚴格采購、入庫、存放過程及使用前的檢驗驗收關,并按規定使用。4.3 制定的應急救援對策或措施要有針對性、使用性和可操作性,事前要經過演練。4.4 現場自救互救應遵循保護人員安全優先的原則,防止事故蔓延,降低事故損失。4.5 單位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應急處置方案的宣傳、貫徹、學習和演練,演練結束后,指揮部對方案的適用性和搶險人員的能力進行評審。4.6 應急救援結束后,指揮部應組織人員對本次救援工作進行總結,找出存在問題,修訂完善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