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縣川主寺文旅融合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公眾意見稿)(2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9314
2024-04-24
28頁
8.80MB
1、松潘縣川松潘縣川主主寺文旅融合片區寺文旅融合片區國土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空間總體規劃(20212021-20352035)【公眾意見征求稿公眾意見征求稿】一一二二三三四四規劃期限與范圍規劃期限與范圍規劃期限與范圍發展定位發展愿景規劃目標片區規劃片區規劃底線管控總體格局城鄉融合支撐體系歷史文化鎮區規劃鎮區規劃川主寺鎮區定位與目標定位與目標目錄目錄五五規劃傳導規劃傳導規劃傳導實施保障一一規劃期限與范圍規劃期限與范圍規劃期限與范圍松潘縣川主寺文旅融合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規劃范圍片區規劃范圍:本片區范圍包含松潘縣川主寺鎮全部行政區劃范圍,共涉及2個社區,20行政個村,總面積17192、.02平方公里。鎮區規劃范圍:川主寺鎮鄉鎮政府駐地。規劃期限規劃期限:2021-2035年;規劃基期年:2020年;近期目標年2025年;遠期目標年2035年。發展定位發展愿景規劃目標二二定位與目標定位與目標充分落實縣委“東控西進南拓北優”的“四片”發展布局,立足“安多花海藏風鎮,九黃要塞川主寺”的形象定位,依托區域獨特的川西北旅游交通的樞紐功能,充分挖掘高原山水、安多文化、旅游發展的潛力,創新“景+秀+文+鎮”全域、全時、多元旅游景區模式,探索城鄉融合、文旅融合、一三互動的全產業鏈發展之路。力圖建設產業特、風貌特、運作特、業態特的“大九寨”環線上全域旅游目的地安多風情小鎮松潘縣川主寺文旅融合3、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發展定位鞏固川主寺的片區地位,確定川主寺發展愿景為:川主寺是阿壩州最早有人類聚居生活的地區,距今已有2336年的歷史,其位于岷江之源、岷山之嶺松潘縣川主寺文旅融合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發展愿景有序引導高中風險地區零散居民遷出;落實基礎設施,夯實交通、完善供給;推進生態型農業提質。文旅融合產業鏈基本形成,西部高、空、軌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建成。鄉村產業發展活力增強,現代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初步形成,三產融合有力推進;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空間利用趨向集約高效;鄉村人居環境有力提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逐步完善。松潘縣川主寺文旅融合片區國4、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規劃目標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高原特色農業特征更加明顯。鄉村產業發展更具活力,貝母、蔬菜、牲畜養殖等特色農產品規模化生產能力明顯提升,依托區域交通,以旅游業和物流業為基礎的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空間利用更加集約高效,資源要素配置更加合理,中心鎮村功能更加完善,綜合服務能力和發展帶動能力顯著增強;鄉村人居環境品質明顯提高,優秀傳統文化更加彰顯,農村基礎設施持續完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全面建成。底線管控總體格局城鄉融合支撐體系歷史文化三三片區規劃片區規劃“三臺三態”復合利用方式結合山地坡度、交通條件,沿主要5、交通道路構建產業帶,合理利用臺地、溝谷、道路、低丘緩坡、山頂,塑造具有高原特色、山谷丘壑、生態優美的高原藏區空間,體現出文旅融合、產村互動的發展模式。利用臺地,布局不同業態內容,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高原農業提高土壤品質,確保食品安全的高原特色農業模式。鄉村道路增加、修復、拓寬道路。提升道路質量。民居藏寨在原有建筑基礎上進行改造,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民宿。山地養殖結合本地特色產業,發展高原生態果蔬種植和適合山地特殊條件的畜牧養殖。生態林地保護山頂地區的生態林,維持區域生態平衡。一臺地:村鎮風貌/休閑旅游發展業態二臺地: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業態三臺地:生態林木發展業態按照“三區全覆蓋、三線不6、交叉”的原則,結合片區現狀地貌特征,尊重現狀河谷、半山和高半山區域分別為鎮村、農業和生態主導空間的格局,科學劃定三類空間和三條控制線,并將其作為國土空間開發和保護不可逾越的紅線。松潘縣川主寺文旅融合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底線管控松潘縣川主寺文旅融合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底線管控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嚴格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保護糧食安全,嚴守耕地底線。細化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嚴格落實上位規劃劃定成果,明確管控方式和規則,以增加生態碳匯為導向,優化片區水系、林網、綠道等生態空間格局,牢牢守住生態安全底線。科學落實城鎮開發邊界7、尊重城鎮開發邊界內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并與水體保護線、綠地系統線、基礎設施建設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線等控制線協同管控。三線類型面積(公頃)生態保護紅線10485.09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1656.48城鎮開發邊界線267.34三線:銜接上位,嚴守底線,落實三條控制線松潘縣川主寺文旅融合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總體格局構建“雙核三點,兩軸一環,四片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以川主寺城鎮載體的綜合服務核和以依托黃勝關客運站形成的旅游服務核。結合景點景區和服務站打造的旅游服務節點。沿國道G213和國道G544延伸的復合型經濟發展軸,打造一體化城鎮帶。結合片區內部道路,形成8、串聯各景點景區的內部游覽環線。根據產業條件和現狀特征形成的東南西北四大發展片區。雙核三點兩軸一環四片區松潘縣川主寺文旅融合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城鄉融合構建“1+1+11”的鎮村體系結合現狀發展格局,構建“1個中心城鎮+1個中心村+11個基層村”的鎮村體系,形成中心帶動、資源統籌配置的川主寺文旅融合片區和7個村級片區,推動鎮村協同、錯位發展。村社名稱鎮村體系規劃戶籍人口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公頃)職能定位城鎮聚居人口農村巴朗社區中心城鎮20300628340.97 綜合服務、旅游服務漳臘新區農旅融合漳臘村928旅游服務傳子溝村157旅游服務元壩子村235旅游服務水晶村471農旅9、融合山巴村392農旅融合251農旅融合上磨村金河壩村235農旅融合農旅融合黑斯村275黃勝關村 中心村415 9.35 綜合服務、旅游服務麻依村基層村377 14.15 農旅融合東北村204 7.30 農業服務八十溝村204 4.40 農業服務林坡村188 7.44 農業服務五間房村178 0.71 農業服務牧場村228 29.10 農業服務安備村243 20.16 農旅融合川盤村180 7.53 農業服務寒盼村275 7.73 農業服務見培村228 2.66 農業服務長溝村308 4.54 農業服務合計26900456.04松潘縣川主寺文旅融合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支撐體10、系公共服務設施規劃統籌資源配置,實現服務便民水平提升片區以川主寺鎮為公共服務核心,補齊村級其他公共服務短板,采用“保留、撤銷、提升、轉型、新增”的方式調配公共服務設施布局。重點建設村(社區)名稱現狀已有規劃近期建設項目黃勝關村(中心村)村委會、超市、加油站、停車場物流配送中心、公廁、游客接待中心、休息驛站、國際化標識系統、便民服務站、日間照料中心、文化活動室(村民活動中心)、農村衛生室、警務室、餐廳牧場村村委會、超市、停車場游客接待中心、農村衛生室、公廁、餐廳、休息驛站安備村村委會、超市游客接待中心、便民服務站、公廁、農村衛生室、文化活動室山巴村村委會、餐廳、休息驛站游客接待中心、便民服務站、11、公廁、農村衛生室麻依村村委會、超市、停車場游客接待中心、便民服務站、公廁、農村衛生室、餐廳八十溝村村委會、超市、停車場公廁、農村衛生室、便民服務站、文化活動室元壩子村村委會、休息驛站、餐廳文化活動室、公廁、農村衛生室、便民服務站、公共服務設施近期建設項目一覽表松潘縣川主寺文旅融合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支撐體系綜合交通規劃國道:川主寺境內國道G213、國道G544交于川主寺鎮區,省道S301提升為國道G655。省道:規劃新增省道S446至燕云鄉(川主寺小尕里臺到燕云鄉),省道S516九寨溝機場專用道。縣鄉道:規劃打通尕里臺-毛爾蓋道路,國道G544東側兩條至紅星巖道路提升為鄉12、道村道:規劃改造提升村道并盡可能連通相鄰村道,形成環路,達到四級公路標準。旅游交通規劃構建“兩軸一環一節點”結構“兩軸”:國道G544和軌道交通形成的旅游交通主軸;國道G213和國道G665形成的交通發展次軸;“一環”:依托現狀或規劃的國道、縣鄉道形成的旅游交通發展環線;“一節點”:位于兩軸一環相交處,是川主寺主要旅游服務區、各個交通聯系發展的重要節點。松潘縣川主寺文旅融合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支撐體系市政設施規劃按照全域覆蓋、分類布局、方便實用的原則,實施區域聯合供水,采用“分散為主、適度集中、就近還林還草”的市政設施配置模式,補齊鎮村其他各類市政設施短板。重點完善廣大鄉13、村地區市政設施配套。綜合防災規劃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山體山洪防治標準為10年一遇,泥石流防治標準為50年一遇。在川主寺鎮區與中心村設立應急消防隊,配備相應的消防設施、裝備。按8度設防要求,增設抗震設施。并要符合避震疏散場地的要求。類型級別名稱地址保護范圍建設控制范圍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川主寺鎮傳子溝村保護范圍:以紀念碑占地范圍向東延伸100米靠山,向西延伸80米至紅軍紀念館廣場,向南延伸60米至平松公路,向北延伸150米至山林。外延10米。古遺址縣級黃勝關遺址 川主寺鎮黃勝關村重點保護范圍:以該遺址現存部分外延15米。外延30米。古建筑縣級漳臘城墻川主14、寺鎮漳臘村現狀保護古建筑縣級漳臘文昌宮川主寺鎮漳臘村以文保單位為中心,外延5米。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縣級山巴寺川主寺鎮山巴村以文保單位為中心,外延5米。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縣級虹橋關橋川主寺鎮巴郎社區以文保單位現狀保護。其他縣級林坡水井川主寺鎮林坡村以文保單位現狀保護。古遺址縣級石嘴遺址川主寺鎮黑斯村以文保單位現狀保護。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縣級漳臘觀音閣川主寺鎮漳臘村以文保單位為中心,外延5米。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縣級黃勝關武廟 川主寺鎮黃勝關村以文保單位為中心,外延5米。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縣級尕咪寺川主寺鎮安備村以文保單位現狀保護。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縣15、級對河寺水晶村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縣級林坡寺川主寺鎮林坡寺松潘縣川主寺文旅融合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歷史文化歷史文化保護規劃保護多樣化地域文化載體,并明確保護范圍和要求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進行原址保護。文物本身與環境均按文物保護法的要求進行保護,不允許隨意改變原有狀況、面貌及周邊環境。如需進行必要的修繕,應在專家指導下按原樣修復,并嚴格按審核手續進行。川主寺鎮區四四鎮區規劃鎮區規劃松潘縣川主寺文旅融合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規劃方案規劃結構以“半城半寨”為設計思路形成“兩帶、三廊、兩心、四組團”的功能結構。兩帶:岷江功能發展帶、東西次級發16、展帶三廊:兩條東西向景觀廊、一條東西向生態廊兩心:老鎮文旅中心、綜合服務中心四組團:“城”老鎮活力文旅組團、紅色教育文旅組團、綜合服務文旅組團。“寨”多民族民俗組團(漳臘-金河壩村)。用地布局建設規模規劃鎮區建設用地面積約236.22公頃,較現狀增加50.32公頃。發展方向受河谷地形影響,鎮區沿岷江與國道兩側軸向拓展。規劃布局鎮區東北部綜合文旅組團與民族民俗村寨組團由教育、文化、醫療、休閑運動、居住、及配套商業功能組成。紅色教育文旅組團和老鎮活力文旅組團包含居住、商業、行政辦公等功能。老鎮文旅核心主要由餐飲娛樂、旅游驛站、特色產品銷售等功能組成。鎮區用地布局規劃圖鎮區功能結構規劃圖松潘縣川主寺17、文旅融合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公共服務設施規劃鎮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行政辦公川主寺政府駐地、村委會、派出所、稅務局等,用地面積4.52公頃。基礎教育設施規劃2處九年一貫制學校;1處小學(漳臘);1處幼兒園(傳子溝);1處黨性教育院校,面積6.89公頃。醫療衛生設施規劃擴建松潘縣中藏醫院,用地面積1.47公頃。文化體育設施文化體育設施包括體育運動館、紅色文化體驗館、和唐卡文化活動館等,用地面積6.28公頃。交通設施鎮區根據服務半徑設置2處公共停車場,用地面積0.67公頃。規劃2處加油站;規劃1處長途客運中心。四 線 規 劃 管 控 表名稱規劃內容綠線規劃確定結構性綠地等重要綠18、地的控制范圍,開發邊界內劃定綠線,總面積為24.69公頃;嚴格按照城市綠線管理辦法相關要求進行管控。藍線開發邊界內無濕地等城市地表水體保護,不劃定藍線。黃線確定對城鎮發展全局有影響的,必須控制的基礎設施用地的控制界線,開發邊界內劃定黃線,主要包括川主寺鎮自來水廠、松潘、消防站、客運站、停車場等,面積為10.36公頃;嚴格按照城市黃線管理辦法相關要求進行管控。紫線規劃范圍內無文保單位,不劃定紫線。規劃措施按照國土空間規劃指南要求,劃定綠線、藍線、黃線、紫線對國土空間進行約束管控。四線管控規劃鎮區四線管控規劃圖松潘縣川主寺文旅融合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道路交通規劃對外交通國道G19、665、國道G544、國道G213、縣道X120等公路形成的公路體系;漳臘村外圍新增黃龍連接機場路兩條公路通道,加強黃龍與機場、川主寺中部片區的聯系。路網結構鎮區內老國道改名為岷江大道作為城市主干道。“一主一副”兩條南北向城市干道,將川主寺新舊城區及各主要發展聚落串聯;5條跨岷江車行通道,加強兩岸聯系;道路分級道路分級: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其他。道路技術指標1、設計車速主干路4060公里/小時,次干路3040公里/小時,支路20-30公里/小時,其他低于20公里/小時。2、紅線寬度及斷面組織主干路:16-18米,一塊板型式,雙向4車道。次干路:10-14米,一塊板型式,雙向2-4車道。支路:20、6-8米,一塊板型式,雙向2車道。其他:6米以下,一塊板型式,雙向2車道。紅線寬度機動車道人行道非機動車道機非分隔帶綠化帶186232166222144232124222103.521.5282.521.52632鎮區道路交通規劃圖松潘縣川主寺文旅融合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防災基礎設施規劃防洪排澇規劃鎮區按20年一遇防洪標準設防。雨水管渠設計標準一般地區可按2-3年一遇設計,重要地區按3-5年一遇設計,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廣場按照20年一遇設計。消防規劃保留現狀以及普通消防站1處,用地面積0.65公頃,同時按照500米服務半徑設置微型消防站。消防水源:鄉鎮中心區域市政消火栓設置21、必須滿足間距不大于120米,保護半徑不超過150米規范要求,并按照綜合保護半徑不大于3公里設置消防水源。消防通道:規劃消防車通道間距不超過160米,消防車通道的凈寬度和凈空高度均不應小于4米,轉彎半徑普通消防車9米、登高車12米。當建筑沿街總長度超過220米時,應設置穿過建筑物的消防車道。地質災害防災城鎮建設應避開崩塌、滑坡、不穩定斜坡、泥石流等災害地質地段。調查評估地質災害類型及危害程度,劃分地災防治分區,采取工程及非工程措施預防、治理地質災害。規劃搬遷或治理地質災害點。對經評估認為可能誘發地質災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質災害危害的擬建設工程區段,應當配套建設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設計22、施工和驗收應當與主體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同時進行。確保建筑物不受重大地質災害的危害、威脅,避免發生人員傷亡和工程的損壞,保證建設用地工程的安全。人防規劃鎮區人防隱蔽工程8120平方米;疏散人員規劃12180人。抗震規劃川主寺鎮區按照8度設防要求,重要的生命線工程、重要設施、容易發生次生災害的設施按照高于本地區地震設防烈度一度的標準設防。應急救援規劃結合鎮政府設置應急指揮中心,在松潘縣中藏醫院設置應急保障中心。規劃設置應急避難場所20處,設置固定避難場所8處。鎮區防災基礎設施規劃圖松潘縣川主寺文旅融合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市政設施規劃給水工程:川主寺鎮區給水主管為DN4023、0,城市給水管網管徑不低于DN200。燃氣工程:鎮區規劃燃氣管道采用PE管,跨河管道應采用加厚的無縫鋼管或焊接鋼管。燃氣管道管徑為DN400DN500。污水工程:污水主管分別為DN500。完善鎮區污水管網并向周邊藏寨延伸。雨水工程:雨水管渠設計標準,設計重現期P一般地區選用2-3年,重要地區選用3-5年。綜合徑流系數0.6。雨水管道管徑為DN400DN600。電力工程:規劃區內10kV與380/220V電力線采用地埋電纜,高壓電力線設置高壓走廊。110千伏高壓線走廊寬度為25米,35千伏高壓線走廊寬度為20米。通信工程:通信管道沿主要道路設置,通信管道規格為110,孔數分別為21孔、14孔。鎮24、區排水環衛規劃圖鎮區電力電信規劃圖鎮區給水燃氣規劃圖松潘縣川主寺文旅融合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市政設施規劃鎮區供熱工程規劃圖鎮區供氧設施規劃圖供氧設施規劃規劃供氧設施結合交通樞紐、旅游服務區、醫院、酒店、村落、商街等設施布局,提供氧氣售賣服務,規劃服務半徑300米。重點交通樞紐、旅游服務區、醫院應提供制氧服務,規劃服務半徑500米。儲能設施規劃在川主寺場鎮南部預留一處用地修建儲能站,承接光伏項目產生的氫氧氣體的存儲,發展制氫制氧、加氫加氧、氫氧儲備、氫氧運輸等產業。儲能站與鎮區的供氧設施連接,近期可向川主寺鎮區供應氧氣,遠期考慮向松潘城區供應氧氣,同時逐步引導探索公交、出租25、物流等行業升級換代成氫能源汽車使用氫氣發展新能源交通。供熱規劃川主寺鎮區采用集中供暖加分布式光伏相結合,對城鎮居民及公共服務設施供熱。規劃新增一處集中供熱站,采用電采暖,布局在鎮區廣場的地下,規模為16萬千瓦/日。供熱管網系統采用二級管網制鍋爐,管道采用直埋敷設。規劃傳導實施保障五五規劃傳導規劃傳導松潘縣川主寺文旅融合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規劃傳導劃定村級片區根據川主寺生態文化旅游資源特色、空間分布及開發條件,按照產村融合的方式,合理劃分村級片區,指導村莊規劃編制。分別為:傳子溝片區、牧場片區、漳金片區、元壩子片區、水晶片區、山巴片區及漳臘片區。村級片區中心村涉及村莊面積26、傳子溝片區傳子溝村傳子溝村24.82Km2八十溝村林坡村牧場片區牧場村東北村952.67Km2黃勝關村牧場村漳金片區漳臘社區金河壩村49.59Km2巴朗社區黑斯村漳臘社區元壩子片區元壩子村元壩子村13.48Km2五間房村水晶片區水晶村川盤村346.13Km2寒盼村水晶村安備村山巴片區山巴村山巴村256.88Km2麻依村上磨村長溝村漳臘片區漳臘村漳臘村75.18Km2見培村片區村級片區劃分規劃圖松潘縣川主寺文旅融合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規劃傳導明確各村莊的指標傳導各村級經濟區規劃總體指引表下達各村級經濟區的功能指引和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面積、建設用地總量等約27、束性指標。片區行政區域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生態保護紅線面積耕地保有量建設用地總面積城鄉建設用地面積林地保有量基本草原面積濕地面積川主寺文旅融合片區川主寺鎮巴朗社區16.08137.98 26.60157.96 109.01 2932.24 05.06 黑斯村42.23054.3955.09 29.48 419.25 01.11 金河壩村11.94019.1613.33 9.32 30.44 04.63 漳臘村111.47170.81 161.0292.86 88.30 320.41 01.93 傳子溝村0.9755.96 57.7845.81 37.36 236.23 00.40 元壩子村3928、.71062.9666.18 25.99 736.73 00.02 山巴村86.802287.64 153.23295.22 16.03 6987.21 027.90 上磨村118.280170.5717.81 13.80 34.68 06.75 水晶村223.720282.2128.44 11.68 634.02 016.18 黃勝關村39.23057.5460.13 9.35 8933.49 0164.13 麻依村120.230133.7155.29 14.15 655.87 01.75 八十溝村56.58794.99 95.849.38 4.40 735.25 00.00 東北村24.929、1038.3949.70 7.30 2761.77 01.89 林坡村52.79642.29 54.3815.33 7.44 710.48 00.00 五間房村12.5861.38 19.112.11 0.71 194.14 00.00 安備村140.934659.49 157.0872.43 20.16 12040.29 0228.80 川盤村62.68507.64 88.3012.47 7.53 5332.24 08.02 寒盼村89.980104.9312.03 7.73 1613.29 02.09 見培村163.51573.98 221.4539.41 2.66 3015.56 00.30、00 長溝村173.108.79 205.9446.05 4.54 2999.25 00.00 牧場村68.76584.16 82.90403.55 29.10 44234.62 01841.46 合計(公頃)1656.4810485.092049.331550.58 456.04 95557.5 02312.12 松潘縣川主寺文旅融合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實施保障精準建立閑置、低效用地信息庫;探索盤活鄉村閑置低效用地的資金、土地收儲、法律法規等政策;盤活的用地應優先用于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與鄉村產業,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探索盤活鄉村閑置低效用地有效路徑制定農村村民建房管理細則探索31、盤活鄉村閑置低效用地有效路徑明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相關配套制度,落實具體操作細則,明確相關利益分配機制,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下放新增集體建設用地涉及農用地轉用權限,由當地人民政府審批,集體建設用地報轉時只報總量,不固定圖斑,年底統一結算并定圖斑、定數量,完善相關資料上報備案。探索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徑為進一步保護高原凈土,通過政策支持和試點示范,引導壩區村民進城進鎮或沿山緩坡區域集中居住。政府方面,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完善、經濟補貼等方式鼓勵村民搬遷到集中居民點聚居。制定農村村民建房的具體管理細則,同時注重村民的可參與性。農村住房建設應當遵循節約用地、因地制宜的原則,符合安全、適用、經濟、環保、美觀的要求,嚴格執行農村住房抗震設防和建設質量安全標準,滿足農民生活生產的需要,體現當地歷史文化和建筑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