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城市設計導則(1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9766
2024-04-25
19頁
5.68M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防腐絕緣材料公司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管理制度辦法匯總
1、蘇州市城市設計導則蘇州市城市設計導則目目錄錄一、總則-11、目的-12、適用范圍-13、編制指導思想-14、解釋權-1二、編制層次-11、總體城市設計-22、地段城市設計-2三、總體城市設計-21、蘇州市總體城市設計(2018 年版)-22、鎮總體城市設計-6四、地段城市設計-71、主要設計內容-72、成果主要內容-83、各特色風貌區的地段城市設計圖則表達內容要求-8五、附圖-13六、名詞釋義-171一、總一、總則則1 1、目的、目的為進一步彰顯蘇州城市特色,規范各類城市設計編制成果,強化城市設計管控,依據城市設計管理辦法(住建部令第 35 號)、江蘇省城市設計導則及蘇州市城市設計管理辦法等相2、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導則。2 2、適用范圍、適用范圍本導則適用于蘇州市區,下轄縣級市參照執行。3 3、編制指導思想、編制指導思想(1)以人為本:以空間使用者為核心,強調人的實際需求,促進公共資源高效使用,營造高質量的人居環境。(2)彰顯特色:充分研究基地及周邊的自然環境、傳統文化、特色產業等特征要素,尊重、延續并彰顯有價值的地方特色。(3)面向實施與管理:強調城市設計的可實施性,強調城市設計與法定規劃的有效銜接,強調設計成果的規范性,以利于政府部門規范化管理。4 4、解釋權、解釋權本導則解釋權屬蘇州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二、編制層次二、編制層次蘇州市城市設計編制層次分為3、總體城市設計和地段城市設計。21 1、總體城市設計、總體城市設計總體城市設計包括城市總體城市設計和鎮總體城市設計。2 2、地段城市設計、地段城市設計地段是指根據總體城市設計以及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需要,進行詳細城市設計的區域。根據管控要求的嚴格和深入程度,地段分為重點地區和一般指引區。2.1、重點地區重點地區:須單獨編制地段城市設計,并將其管控要求納入相應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地區。重點地區范圍詳見蘇州市總體城市設計(2018 年版)。2.2、一般指引區、一般指引區:即重點地區以外的區域,視需要單獨編制地段城市設計。三、總體城市設計三、總體城市設計1 1、蘇州市總體城市設計(蘇州市總體城市設計(2014、82018 年版年版)1.1、總體目標、總體目標傳承蘇州歷史文脈,彰顯蘇州山水景觀和地域文化特色。打造青山清水、詩韻江南、繁華都景、精致時尚的蘇州城市風貌。1.2、總體格局、總體格局“水鄉基底、四角山水”的山水格局系統(詳見附圖 1):構建雋山為屏、湖蕩為界、田野滲透、四角成楔、水網密布、綠帶環繞、城景相融、精致江南的蘇州市區山水格局,延續和強化“四角山水”城市格局,引導自然山水向城市空間滲透。“藍綠交織、水路棋盤”的開放空間系統(詳見附圖 2、附圖 3):通過恢復塑造未來的東方水城,延續蘇州水文化線,推動城市文化模式向“水文化-機動文化-水陸共榮文化”的演變。根據水的多重屬性,從水生態、水安5、全、水活動三個角度,引導藍網空間。構建“四環、四楔”綠色空間體系,形成多類型、多層次的城市開放空間網絡,同時發揮縫合市區各板塊、促進板塊融合協調發展的作用。“疏密得當、錯落有致”的三維形態系統:形成看歷史、看山水、看城市三類展3示蘇景的景觀眺望系統。景觀營造要素重點考慮地標視廊、自然山水景觀及歷史文化景觀等要素,結合各項城市高度影響因素使城市空間更精致、更富有特色。1.3、文化風貌系統、文化風貌系統形成“古今輝映、特色彰顯”的文化風貌系統。1.3.2、城市特色風貌分區及指引城市特色風貌分區及指引在市區內劃定歷史文化、江南水鄉、現代都市、生態創新及現代產業五類特色風貌區,刻畫蘇州風貌的前景輪廓(6、詳見附圖 4)。(1)歷史文化特色風貌區)歷史文化特色風貌區包括蘇州歷史城區、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區內的區域。劃定古城核心區和大運河姑蘇-高新段兩個城市設計重點地區。應在保護蘇州古城風貌和歷史景觀的基礎上,展現蘇州歷史積淀和文化內涵。適當通過傳統工藝等技術手段,在古城內和運河沿線重點歷史地段修繕歷史建筑,修補歷史景觀。鼓勵在舊城更新中使用現代建筑設計手法和新建筑材料,使新建筑融入古城環境。形成“古意足”、“蘇而新”、“新而蘇”的古城建筑風貌;以及古樸、厚重的古運河界面形象。(2)現代都市特色風貌區)現代都市特色風貌區包括姑蘇區平江新城、滄浪新城、金閶新城;高新區、工業園區、吳中區、吳江區大部7、分區域。劃定金雞湖西中央商務區(CBD)、湖東中央商務區(CBD)、獅山中央商務區(CBD)、吳中太湖新城、吳江太湖新城、元和中央活動區(CAZ)、獨墅湖科教園區為城市設計重點地區。應處理好傳承蘇州文化和建設具有時代特征新蘇州的關系,與蘇州古城共同織就蘇州城市“雙面繡”。鼓勵采用現代建筑設計手法和新材料,在新城中傳承、發揚、詮釋蘇州建筑文化和地域特色。區域應形成層次豐富、高低錯落的城市天際線。應注意建筑底層空間和頂部空間設計,加強對標志性建筑的控制與引導,引領潮流時尚,塑造“新蘇州”繁華都市景觀。(3)江南水鄉特色風貌區)江南水鄉特色風貌區包括甪直鎮、同里鎮、黎里鎮、平望鎮、盛澤鎮、震澤鎮、桃8、源鎮的全部或部分區域。劃定古鎮核心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為城市設計重點地區。4應展示江南水鄉特有的由平原湖蕩、塘埔圩田、河流濕地組成的水網肌理和鄉野農業景觀。濱水建筑應協調有致,凸顯水鄉特色。適當恢復歷史水系,增加城鎮水網密度,美化濱水景觀,增加濱水開敞空間。延續依水而建、臨水而居的水鄉風貌和水鄉生活。(4)生態創新特色風貌區)生態創新特色風貌區包括沿太湖、澄湖、陽澄湖的大部分區域,以及工業園區桑田島、吳江高新區。劃定相城陽澄新區、高新區科技城、生態城、吳中區太湖度假區、吳江區東太湖度假區、廟港、工業園區桑田島、以及太湖梢地區為城市設計重點地區。應體現新時期綠色發展、創新發展的時代特征,營造小街9、區、密路網、密水網的城市骨架,提供豐富、有活力的開敞空間。城市空間與歷史文脈、自然山水等要素相呼應,建筑風貌與蘇州低山平湖自然環境的相互協調。以組團簇狀形態控制開發強度、建設密度和建設高度,注重空間尺度和景觀塑造。在新時期詮釋蘇州傳統建筑文化含蓄內斂、精致秀美的意象。(5)現代產業特色風貌區)現代產業特色風貌區包括蘇州市區內規模較大的工業片區。劃定工業園區國際商務區、吳中開發區、吳江開發區、滸墅關開發區、漕湖開發區為城市設計重點地區。應鼓勵創新工業建筑的設計手法,體現蘇州本地文化特色。新、改建產業社區與城市風貌相協調,實現建筑風貌的“產城融合”。1.3.3、城市重要景觀資源及周邊風貌管控、城市10、重要景觀資源及周邊風貌管控在市區內劃定近山、濱水、文化遺產周邊風貌管控引導區,避免景觀資源本體的價值受到損害,勾勒蘇州城市風貌的背景輪廓。(1)近山區域風貌管控)近山區域風貌管控按照山體與城市的位置關系,劃定城市內景山體、城市輪廓山體、郊野山體三類風貌管控地區。形成“布局隨山就勢,體量隱沒林間,形態鄉野自然”的近山風貌。城市內景山體:獅山、橫山、何山。強化城市綠心的作用,重點保護山體本體。城市輪廓山體:大陽山、穹窿山、天平山、上方山等。作為城市建成區的主要背景,重點管控建筑天際線和山體的視覺關系。郊野山體:西山、東山、漁洋山等。強化山體的生態功能,重點控制山體周邊大規模、大體量的建設行為。5設11、立山體風貌核心控制區和山體風貌緩沖區,分層次管控。山體風貌核心控制區內重點保護山體景觀風貌,限制建設行為,嚴禁通過開挖、填埋等方式改造地貌;嚴禁大規模破壞植被。山體風貌緩沖區內應控制大規模、大體量的建設項目,禁止建設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項目;建筑組團應呼應山體形象,建筑天際線不得遮擋山脊線。(2)濱水地區風貌管控)濱水地區風貌管控按照水系與城市的關系劃定區域性水體、城市型水體、生態型水體三類濱水風貌管控地區,分層次管控。形成“臨水而居,舒朗有致,開放共享”的濱水環境。區域性水體:太湖、陽澄湖、吳淞江、太浦河、望虞河等。強化綜合治理,控制區域生態廊道。城市型湖泊、水網:金雞湖、獨墅湖、尹山湖、鶯12、脰湖等。強化公共空間質量的管控,增強濱水空間的開放性、連續性和可達性。生態型湖泊、河流:包括全部省級保護湖泊,胥江、斜塘河、西塘河等。強化濱水生態空間、廊道的管控。設立濱水風貌核心控制區和濱水風貌緩沖區,分層次管控。核心控制區內應保障開敞空間、生態空間的連續性,禁止建設大體量建筑和造型奇特的建筑。緩沖區內限制建設大體量建筑,建筑連續界面不得超過 50 米,濱水建筑天際線應高低錯落,疏密有致。(3)文化遺產周邊地區風貌管控)文化遺產周邊地區風貌管控依托現有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劃定三類管控區域,注重整體保護,傳承姑蘇特色,彰顯水鄉古韻。歷史文化保護核心區:包括蘇州歷史城區、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核心保護13、區、各級古鎮古村古街核心保護區、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按照相關保護規劃的要求進行風貌控制,實行最嚴格的建筑風貌管控,控制新、改建建筑的高度、體量、風格、色彩和第五立面等要素。逐步改建與古城風貌不協調的建筑。歷史遺產環境協調區:包括蘇州古城環境協調區、各級古鎮古村環境協調區、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建設控制地帶、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等。強化歷史遺產周邊空間環境的控制,按照文化遺產整體保護的要求,使周邊建筑的高度、體量、風格、色彩,與歷史環境相協調,鼓勵適當創新。優化遺產周邊視線環境,嚴格管控視線通廊,以及重要文化遺產的背景區域。文化景觀區:姑蘇繁華圖呈現的歷史景觀、寒山寺、楓橋等文化景14、觀區。應6作為體現“蘇韻新風”的重要片區,在建筑形式、色彩等方面體現蘇州特色,展現蘇州建筑文化傳承的脈絡。避免點式高層住宅和玻璃幕墻辦公樓對文化景觀造成損害。2 2、鎮總體城市設計、鎮總體城市設計2.1、主要設計內容、主要設計內容2.1.1、明確城鎮特色定位明確城鎮特色定位綜合價值研判和問題分析,結合鎮總體規劃從城市設計角度提出總體目標定位。2.1.2、制定城市設計總體策略制定城市設計總體策略2.1.3、構建鎮總體城市設計系統構建鎮總體城市設計系統制定分項導則明確其控制引導要求,主要涵蓋:(1)自然格局系統:山、水、湖、田的生態基底。(2)公共中心系統:城鎮結構體系、公共中心體系。(3)開放空15、間系統:濱水空間體系、開敞空間體系、綠廊綠道體系、風景廊道體系。(4)城鎮風貌系統:風貌控制體系、標志物布局體系。(5)三維形態系統:眺望視廊體系、高度管控體系。(6)社區鄰里系統:交通策略、公共活動策略、公共安全策略。2.1.4、編制片區控制導則編制片區控制導則結合鎮各片區特征與實際情況,編制片區控制導則,明確各片區在鎮總體協調下的分目標、策略以及實施路徑。2.1.5、劃定城市設計重點地區、劃定城市設計重點地區根據管控要求的嚴格和深入程度,在總體城市設計中劃定城市設計重點地區,并明確其控制引導要求,為下層次地段城市設計提供依據。2.1.6、運用先進理念及技術、運用先進理念及技術2.1.7、制16、定指導實施的政策建議、制定指導實施的政策建議2.1.8、建立實施項目庫、建立實施項目庫結合總體規劃和實際情況,建立近遠期相結合的重要項目庫。2.2、成果內容與深度要求、成果內容與深度要求7鎮總體城市設計成果組成部分為:說明、圖紙、導則。2.2.1、說明、說明對前期研究、目標定位、具體設計、政策建議等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具體闡釋。2.2.2、圖紙、圖紙表達分析及設計意圖的圖紙,包括:現狀分析圖紙、空間結構規劃圖、城鎮空間骨架系統(城鎮空間系統、城鎮文化系統、城鎮生態系統)規劃圖、交通規劃圖、文化保護規劃圖、表達設計意圖的三維圖紙以及其他表達分析及設計意圖的圖紙。2.2.3、導則、導則以圖文并茂的形式17、,闡述城市設計的具體要求。四、地段城市設計四、地段城市設計1 1、主要設計內容、主要設計內容1.1、明確地段設計定位、明確地段設計定位對地段的功能及形象進行總體定位。1.2、明確地段空間結構、明確地段空間結構表達地段的特色分區、中心、軸帶等結構要素。1.3、總體系統設計、總體系統設計總體系統主要包括:功能業態、交通系統、景觀系統、公共空間系統、總體空間形態、中心及標志、重要界面、建設高度、建設強度、建筑風格、城市家具、夜景照明、先進技術等。其中與控制性詳細規劃重合部分,須對控規內容進行校核和深化。1.4、地塊及分項詳細控制引導、地塊及分項詳細控制引導1.4.1、制定地塊圖則(地塊圖則具體表達內18、容詳見本章節“4、蘇州市特色片區導引及設計圖則表達內容”)。1.4.2、制定公共空間要素分項圖則公共空間要素分項包括:傳統文化復興、戶外公共空間、城市家具、廣告店招、設施遮蔽、地下空間、建筑外部照明、主要生態技術等八個方面(分項圖則具體表達8內容詳見本章節“3、各特色風貌區的地段城市設計圖則表達內容要求”)。1.5、提出管理實施策略、提出管理實施策略對建設時序、建設模式、高新技術運用、獎勵激勵等政策提出建議。2 2、成果主要內容、成果主要內容地段城市設計成果組成為:說明、圖紙、圖則。2.1、說明、說明對前期研究、目標定位、具體設計、政策建議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具體闡釋。2.2、圖紙、圖紙表達分析及19、設計意圖的圖紙,如:現狀分析圖紙、空間結構規劃圖、道路交通系統、綠化景觀系統、公共空間系統等。2.3、圖則、圖則(1)圖則分為地塊圖則和分項圖則兩部分。(2)本城市設計導則的內容為必要內容,設計成果可在此基礎上合理補充。(3)地塊圖則比例同蘇州市控制性詳細規劃要求。3 3、各特色風貌區的地段城市設計圖則表達內容要求、各特色風貌區的地段城市設計圖則表達內容要求3.1 圖則表達內容圖則表達內容圖則應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表達。圖則表達主要內容詳見表 1表 10(本導則以歷史文化特色風貌區圖則內容附表為母本,其他各特色區附表均為其與歷史文化特色風貌區圖則的差異性內容)。93.2 各特色區圖則控制引導基本內20、容各特色區圖則控制引導基本內容3 2.1、歷史文化特色風貌區、歷史文化特色風貌區表表 1 1:歷史文化特色風貌區地塊圖則基本內容表:歷史文化特色風貌區地塊圖則基本內容表:大類中類小類1、地塊地塊劃分四至界限地塊指標用地性質產權屬性建筑高度容積率綠地率建筑退界建筑退距出入口控制2、建筑指引建筑更新建筑邊緣(臨街建筑基底控制線)建筑單體風格先后毗鄰建設協調措施(建筑間距、建筑結構)功能業態建筑功能轉換(兼容門類)禁止功能、鼓勵業態表表 2 2:古城區及其它歷史文化地區專項圖則控制及引導基本內容表:古城區及其它歷史文化地區專項圖則控制及引導基本內容表:大類中類小類1、傳統文化復興文化遺存文化遺存保護21、文化遺存利用公益性文化設施布局、規模、內容室外文化活動空間布點、邊界、綠地率2、戶外公共空間街道地面尺度鋪裝、路緣石、綠化建筑界面沿街界面連續度沿街建筑貼線率沿街建筑高度沿街建筑立面玻璃率建筑風格、色彩、屋頂形式、材質、重要構造、構筑物有頂步行廊布局、風格、樣式公園廣場出入口方位配套建筑指標10動靜區布局地下空間內利用小型戶外場地休息設施戶外商業設施經營區、外擺風格及樣式綠化植物綠化層次植物品種配置屋頂綠化、墻面綠化水系及濱水空間建筑退距濱水步道布局駁岸形式埠頭碼頭設置欄桿扶手形式3、城市家具信息設施風格,形式衛生設施公共廁所布點、規模及建筑風格垃圾收集布點,風格,形式飲水器布點安全設施無障22、礙設施人行橫道過街等待盲文指示交通設施公交站點布局及風格機動車停車設施布局、形式、綠化非機動車停車位布局交通信號燈及路燈風格,樣式藝術景觀設施樹池、花池風格,樣式戶外雕塑布點,風格,主題4、廣告店招布局、風格、形式、尺度、色彩5、設施遮蔽地鐵出入口圍護風格、材質市政配套設施遮蔽建筑設備外機遮蔽立體車庫圍護6、地下空間開發模式(聯合、獨立)、地下室密度、地下室埋深、地下商業空間布局7、建筑外部照明形態照明強度等級分布照明燈光色溫分布點、線、面布局11重點區域氛圍導向照明燈具風格、形式其它照明藝術及技術創新8、主要生態技術海綿城市技術綠色建筑技術注:表中“”表示控制性內容“”表示引導性內容,以下表23、格同。3.2、現代都市特色風貌區、現代都市特色風貌區表表 3 3:現代都市特色風貌區地塊圖則在表:現代都市特色風貌區地塊圖則在表 1 1 基礎上內容增減表:基礎上內容增減表:大類中類小類1、地塊地塊劃分核心及標志區范圍 建筑個性發揮區范圍 建筑群體協調控制區范圍 2、建筑建筑更新高層建筑區范圍 先后毗鄰建設協調措施(建筑間距、建筑結構)功能業態建筑功能轉換(兼容門類)禁止功能、鼓勵業態表表 4 4:現代都市特色風貌區專項圖則在表:現代都市特色風貌區專項圖則在表 2 2 基礎上內容增減表:基礎上內容增減表:大類中類小類1、傳統文化復興文化遺存文化遺存保護、文化遺存利用 室外文化活動空間布點、邊界24、綠地率 2、戶外公共空間建筑界面建筑風格、色彩、屋頂形式、材質、重要構造、構筑物 9、市政管線管線綜合狹窄空間內管線及窨井排布的技術措施 注:表中“”表示控制性內容,“”表示刪減內容,“”表示酌情闡述內容以下表同。3.3、江南水鄉特色風貌區、江南水鄉特色風貌區表表 5 5:江南水鄉特色風貌區地塊圖則在表:江南水鄉特色風貌區地塊圖則在表 1 1 基礎上內容增減表:基礎上內容增減表:大類中類小類1、地塊地塊劃分核心及標志區范圍 鎮特色塑造區范圍 2、建筑建筑更新高層建筑區范圍 先后毗鄰建設協調措施(建筑間距、建筑結構)12表表 6 6:江南水鄉特色風貌區專項圖則在表:江南水鄉特色風貌區專項圖則在25、表 2 2 基礎上內容增減表:基礎上內容增減表:大類中類小類2、戶外公共空間生態區養護及游覽路徑線路、尺度、鋪裝等 3.4、生態創新特色風貌區、生態創新特色風貌區表表 7 7:生態創新特色風貌區地塊圖則在表:生態創新特色風貌區地塊圖則在表 1 1 基礎上內容增減表:基礎上內容增減表:大類中類小類2、建筑建筑更新先后毗鄰建設協調措施(建筑間距、建筑結構)功能業態禁止功能 表表 8 8:生態創新特色風貌區專項圖則在表:生態創新特色風貌區專項圖則在表 2 2 基礎上內容增減表:基礎上內容增減表:大類中類小類1、傳統文化復興2、戶外公共空間建筑界面沿街建筑立面玻璃率 建筑風格、色彩、屋頂形式、材質、重26、要構造、構筑物等 綠化植物屋頂綠化、墻面綠化 水系及濱水空間建筑退距 生態區養護及游覽路徑線路、尺度、鋪裝等 3.5、現代產業特色風貌區、現代產業特色風貌區附表附表 9 9:現代產業特色風貌區地塊圖則在表:現代產業特色風貌區地塊圖則在表 1 1 基礎上內容增減表:基礎上內容增減表:大類中類小類2、建筑建筑更新先后毗鄰建設協調措施(建筑間距、建筑結構)功能業態建筑功能轉換(兼容門類)禁止功能 附表附表 1010:現代產業特色風貌區專項圖則在表:現代產業特色風貌區專項圖則在表 2 2 基礎上內容增減表:基礎上內容增減表:大類中類設計內容參考1、傳統文化復興2、戶外公共空間建筑界面沿街建筑立面玻璃率27、 建筑風格、色彩、屋頂形式、材質、重要構造、構筑物 9、市政管線管線綜合狹窄空間內管線及窨井排布的技術措施 13五、附五、附圖圖附圖附圖 1 1、市區四角山水管控區劃定圖、市區四角山水管控區劃定圖14附圖附圖 2 2、市區綠地網絡規劃圖、市區綠地網絡規劃圖15附圖附圖 3 3、市區水網系統規劃圖、市區水網系統規劃圖16附圖附圖 4 4、市區風貌分區示意圖、市區風貌分區示意圖17六、名詞釋義六、名詞釋義1、控制:對目標內容進行的強制性要求。2、引導:對目標內容進行的建議性要求。3、應:表示應嚴格執行。4、宜:表示在有選擇或條件許可的條件下首選。5、可:表示在一定條件下可以。6、界面連續度:街道建筑連貫或斷開長度不大于 0.3 米的界面所占沿街界面總長度的比例。7、建筑貼線率:建筑基底與地塊邊界線或退界線重疊的長度所占上述界線總長度的比例。8、建筑玻璃率:建筑立面玻璃面積(含窗框)所占里面總面積的比例。9、建筑個性發揮區:建筑形式較靈活、可自由發揮設計個性的區域。10、建筑群體協調控制區:整體建筑群應在體型、風格、色彩等方面相對協調統一、無較大差異的區域。在城市設計中應對此區域的整體建筑群提出明確的控制引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