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區高坡苗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1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19887
2024-04-25
17頁
5.46MB
1、花溪區高坡苗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草案公示花溪區人民政府高坡苗族鄉人民政府二零二三年十二月花溪區高坡苗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草案公示花溪區人民政府花溪區自然資源局2023年12月大洪村平寨村杉坪村批林村龍云村硐口村水塘村黔陶鄉街上村新安村擾繞村石門村高坡村擺龍村云頂村五寨村掌己村甲定村高寨村克里村一、規劃范圍二、規劃期限規劃范圍為高坡苗族鄉19個行政村,鄉域面積約109.10平方公里。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ㄏ獏^高坡苗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草案公示花溪區人民政府花溪區自然資源局2023年12月三、發展定位國2、際山地旅游度假區現代農業發展示范園民族特色富美鄉村示范點旅游服務型鄉鎮貴陽南部山地旅游度假綜合體,打造集生態觀光、民俗體驗、民族風情、高原運動、戶外探險等為一體的戶外休閑運動組團。推動特色村莊建設,以文促旅,以旅帶農,建設高坡特色民族村莊。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建設現代山地休閑農業花溪區高坡苗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草案公示花溪區人民政府花溪區自然資源局2023年12月四、形象定位溪南之巔.綺麗高坡花溪區高坡苗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草案公示花溪區人民政府花溪區自然資源局2023年12月五、發展目標空間底線空間品質空間效率整治修復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用水總量永久基3、本農田保護面積耕地保有量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森林覆蓋率常住人口規模人均城鎮建設用地面積人均村莊建設用地面積留白用地面積新增生態修復面積新增耕地面積等級醫院交通30分鐘行政村覆蓋率千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行政村等級公路通達率城鎮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城鎮人均住房面積3.0萬人111.01134.808.63ha100%7.5100%100%95%4069.5ha66.47ha20352035I.空間底線II.空間效率III.空間品質IV.整治修復用地結構穩定,生態品質逐步提升人居環境穩步提升,人口緩慢回流公共服務設施全覆蓋,基礎設施全面提升生態環境穩中向好2155.61ha0.36萬m/4、d2713.78ha3488.41ha385.36ha55.81%花溪區高坡苗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草案公示花溪區人民政府花溪區自然資源局2023年12月六、區域協調花溪區域內:通過承接發展花溪區的旅游產業,利用其輻射能力,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吸引農村剩余勞動力,逐漸實現從農業型城鎮向旅游服務型城鎮的轉變。并利用高坡旅游資源與就近青巖、黔陶聯合發展,打造古鎮-農旅-山地運動-草原旅游線,形成青黔高旅游聯合發展。貴陽市域內:高坡鄉是貴陽市旅游環線上的重要節點,結合旅游環線將周邊旅游資源有效連接,形成旅游環線上的獨特山地-草原-峽谷景區。貴州省域內:充分利用花溪區和龍里縣、惠水縣5、的交通優勢,與龍里縣聯合發展,利用龍里大草原與高坡云頂草原、山地運動,打造貴州省內山地運動與大草原少數民族風情景區?;ㄏ獏^高坡苗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草案公示花溪區人民政府花溪區自然資源局2023年12月七、落實三條控制線 永久基本農田規模為2713.78公頃;生態保護紅線規模為2155.61公頃;城鎮開發邊界規模為88.76公頃。永久基本農田是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保護的耕地。永久基本農田經依法劃定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變其用途。生態保護紅線是指生態功能極重要、生態極脆弱,以及具有潛在重要生態價值,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城鎮開發6、邊界是指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空間品質的區域邊界,是允許城市建設用地拓展的最大邊界。永久基本農田 生態保護紅線 城鎮開發邊界線花溪區高坡苗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草案公示花溪區人民政府花溪區自然資源局2023年12月八、鎮村體系集 鎮:高坡村中心村:甲定村、平寨村、五寨村重點村:石門村、擾繞村、大洪村、云頂村、批林村、街上村一般村:擺龍村、酮口村、高寨村、克里村、龍云村、杉坪村、水塘村、新安村、掌已村花溪區高坡苗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草案公示花溪區人民政府花溪區自然資源局2023年12月九、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構建“一心一軸、一廊一屏、7、三區帶動”的城鎮、生態、農業發展空間,構筑宜業、宜游、宜養、宜旅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花溪區高坡苗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草案公示花溪區人民政府花溪區自然資源局2023年12月圖例旅游服務生態保育高坡旅游集散中心云頂山地旅游組團甲定山地研學科普組團批林特色村寨節點高山露營節點極限運動節點南部生態保育片區北部旅游服務片區城鎮產業發展軸十、產業布局“一軸一心兩區兩組團多節點的發展布局”一軸:城鎮產業發展軸;一心:高坡旅游服務集散中心;兩片區:北部旅游服務片區、南部生態保育片區;兩組團:云頂山地旅游組團、甲定山地研學科普組團;多節點:極限運動節點、高山露營節點、特色村寨節點?;ㄏ獏^高8、坡苗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草案公示花溪區人民政府花溪區自然資源局2023年12月十一、綜合交通構建一縱一橫多環的道路交通格局:一縱:南北S104貫穿一橫:花溪旅游路線多環:各村道圍繞省道104形成閉環花溪區高坡苗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草案公示花溪區人民政府花溪區自然資源局2023年12月十二、市政設施供水保障污水處理電力保障通信網絡資源回收燃氣普及 高坡鄉規劃期限內用水需求為0.36萬m/d。規劃擴建高坡水廠、高坡南部水廠2座。為提升高坡鄉供水穩定性與日益擴張的用水需求,規劃應加大水源保護力度,完善供水管網提升建設。高坡鄉規劃期限內需集中處理污水量約0.9、31萬m/d。規劃按照“分散處理”與“集中處理”相結合,實現城鄉污水處理體系全面協調,規劃擴建高坡再生水廠1座,各村結合實際條件建設生態污水處理設施。根據人均用電指標預測,預測高坡鄉日用電負荷為2.74萬KW。規劃遠期新建高坡110KV變電站1座。供電可靠率達到99%以上。加強通信設施提質更新,推進鄉村5G基站布局建設。規劃集鎮區域5G無線網絡通信覆蓋率100%。按照村收集、鄉轉運、區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推進鄉域垃圾分類收集建設完善,資源分類及再利用。到2035年,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城鎮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覆蓋率達到80%;村居生活垃圾收運設施覆蓋率達100%。保障中緬天然氣管10、線安全防護廊道,推進集鎮燃氣管網建設入戶。到2035年,集鎮燃氣普及率達到90%以上,促進天然氣管道向鄉村進一步延伸。花溪區高坡苗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草案公示花溪區人民政府花溪區自然資源局2023年12月十三、公共服務提升 教育設施 醫療設施 文化設施 體育設施 養老設施結合高坡鄉人口規模與現狀教育設施布局建設情況,規劃保留現狀初級中學1所,小學6所,幼兒園2所。不再新建學校。規劃保留現狀高坡衛生院與各村衛生室,到2035年,按照7.5床/千人進行床位配置,各村需配備一名鄉村醫生。規劃結合旅游設施進行文化設施場所建設,配套完善建設文化閱覽室。結合活動廣場配套建設健身體育設11、施,結合學校開展重大體育競賽活動。結合文旅產業發展,完善康養養老設施布局,到2035年,建設1處鄉鎮級養老設施,19處村級養老院。機關團體設施打造高效行政辦公體系,切實為居民提供完善便利的公共服務,到2035年,遷建派出所1座,提升政府辦公環境?;ㄏ獏^高坡苗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草案公示花溪區人民政府花溪區自然資源局2023年12月十四、風貌引導山地休閑旅游發展風貌區:高坡村、街上村、大洪村、石門村、擾繞村、新安村、水塘村、平寨村、云頂村現代農業發展示范風貌區:擺龍村、五寨村、掌己村、高寨村、杉坪村民族特色富美鄉村示范風貌區:批林村、甲定村、龍云村、克里村、硐口村花溪區高坡12、苗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草案公示花溪區人民政府花溪區自然資源局2023年12月十五、旅游發展重點圍繞石門、擾繞片區配套完善旅游住宿、餐飲和娛樂購物等設施,提升暗夜暮曙景區配套建設標準,立足高坡生態資源與臺地地貌,打造星空露營、日出觀賞、戶外運動、生存訓練、野營民俗、山地騎行、高端農業等為一體的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基地。做好特色資源保護與開發,與風景名勝區互動協調發展?;ㄏ獏^高坡苗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草案公示花溪區人民政府花溪區自然資源局2023年12月十六、文化傳承與保護依據歷史文化遺存等級、分布、周邊用地開發建設意向,落實歷史文物保護單位、遺存的保護范圍13、及保護意向。加強全鄉1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與利用。落實街上村省級紅色文化示范村保護工作。加強批林中國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批林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核心保護區:本村規劃落實批林村的核心保護范圍批擺組核心保護區4.66公頃、林道組核心保護區4.79 公頃;建設控制區:劃定建設控制范圍面積為:27.33公頃。建設控制區核心保護區核心保護區花溪區高坡苗族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草案公示花溪區人民政府花溪區自然資源局2023年12月十七、集鎮布局 重點完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加強旅游服務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提升集鎮人居環境,為集鎮預留發展空間。根據城鎮自然地理環境和集鎮建設現狀,結合用地條件、區域交通和發展建設項目等,高坡鄉集鎮發展主要向東西方向拓展發。根據鎮區規模和鄉鎮公共服務設施配建需求,結合林地、山地建設3處公園,5處廣場,1處敬老院、1處綜合文化設施、1處綜合市場、1處派出所、2處停車場、1座消防站、1座變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