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分界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公示稿)(1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0372
2024-04-28
10頁
20.43M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防腐絕緣材料公司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管理制度辦法匯總
1、S280G65洛湛鐵路通往信宜市通往茂名市通往羅定市汕湛高速G207X612通往電白區通往湛江市S280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包含分界鎮行政轄區內全部陸域,鎮域總面積52.7平方公里,鎮區總面積1.31平方公里。規劃期限本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高州市地圖(來源:廣東省標準地圖服務子系統)發展定位結合分界鎮優勢特色及基礎,將分界鎮打造為世界級儲良龍眼發源地、中國龍眼荔枝之鄉、高州南部中心鎮。目標愿景2025年近期目標。國土綜合整治有序推進,生態環境治理成效初顯,鎮村布局體系得到優化,公共服務和市政基礎設施逐步2、完善,龍眼、荔枝等農旅以及杏花村、生態鱷魚等文旅產業提升取得重要進展,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質效得到大幅提升。2035年遠期目標。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基本建成世界級儲良龍眼發源地、中國龍眼荔枝之鄉、高州南部中心鎮。生態環境全面改善,人居環境品質顯著提升,產業發展惠及城鄉居民,全面確立農貿示范、文明典范、休閑旅游等地方特色,實現“鎮、村”高質量融合發展。發展規模人口規模:規劃至2035年,鎮域常住人口6.0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51萬人。城鎮化率:規劃至2035年,城鎮化率預期為25%。人均城鎮建設用地:規劃至2035年,人均城鎮建設用地不高于100平方米。充分利用邊界城市與緊鄰高州城區區位3、優勢及發達的交通優勢,以生態保護與基本農田保護為前提,發揮鎮區的強力帶動作用,做大做強優勢產業,以點帶面,以線成帶,形成“一核一環一帶三廊四區多點”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一核”:為城鎮發展核,指分界鎮鎮區,為分界鎮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一環”:為以分界鎮區為中心,通過放射型點狀帶動,最終形成的以南山村、儲良村、世華村三個中心村+高速服務文旅區環繞鎮區互相帶動提升的城鄉發展環。“一帶”:指沿儲良村、飛馬村、學福村、東方村、南山村以及新坡村形成的以龍眼荔枝產業為主的特色農業發展帶。“三廊”:為沿小東江、泗水河支流飛馬河、及小東江支流雞公河形成的藍綠生態廊。“四區”:即儲良村、飛馬村形成的4、以龍眼母樹公園、鱷人谷生態旅游區及現代農業休閑旅游區為核心的休閑農業區,松木山村、謝宵村水資源保護與公益林保護為主形成的生態涵養區,及大塘村、謝宵村等形成的農業生產區,圍繞世華村形成的現代工業園區。“多點”:以中心村帶動的多個基層村。分界鎮鎮域國土空間格局規劃圖分界鎮三區三線布局圖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落實劃定耕地保有量7.06平方公里,劃定永久基本農田6.71平方公里,遍布分界鎮整個鎮域。優化城鎮開發邊界布局:統籌劃定城鎮開發邊界1.44平方公里,主要為東南側的城鎮集中建設區以及西側世華工業園區。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落實劃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0.48平方公里,是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5、要生態功能區域,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主要分布在分界鎮域北側。鎮村體系規劃引導村莊差異化發展構建“鎮區-中心村-基層村”的三級村鎮職能等級體系,其中鎮區1個,中心村4個,基層村10個。分類定策,按集聚提升類(9個)、城郊融合類(1個)、特色保護類(1個)鑄就美麗鄉村新形象。強化與高州市中心城區聯系,升級鎮區聯絡公路分界鎮規劃構建“兩橫三縱”干線公路網絡體系。“兩橫”:汕湛高速、S282(東西段),與中心城區、根子鎮銜接。“三縱”:包茂高速、S282(南北段)、潘州大道北延線,與中心城區、泗水鎮、茂名市銜接。同時,鎮域內還規劃有X612、X636,北側及東側各有1處高速公路出入口。分界鎮6、綜合交通規劃圖完善鎮區路網結構,提高路網密度,加強設施供給,提高客運站公交接駁線路鎮區交通規劃形成由高州路-南方路-南苑路-規劃路構成的“環路+網格”交通骨架路網,有條件的情況下對正街進行拓寬優化,優化路網體系;落實客貨運樞紐規劃,加強停車設施供給;加強客運站公交接駁,結合客運站規劃停車場設置公交首末站。構建“鎮+村”二級公共服務體系鎮級以中心鎮區為核心,輻射全鎮域。提供鎮域一體、全民共享、品質便捷的公共服務。構建活力宜居鄉村生活打造鎮級完善服務圈,優化鎮(街)綜合治理中心建設和服務窗口綜合平臺建設。規劃形成15分鐘生活圈、510分鐘生活圈兩種可達類型,形成多層次的社區服務體系。分界鎮公共服務7、設施規劃圖分界鎮重大基礎設施規劃圖構建綠色安全的基礎設施網絡給水設施規劃排水設施規劃建立鎮村一體化的供水網絡系統,逐步提升鎮區供水可靠性,遠期結合長坡新建自來水廠以及現有供水廠,滿足分界鎮用水需求。加快鎮域排污水系統更新改造,完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區采用雨污分流排水體制,舊城區結合舊城改造逐步實現雨污分流。通信設施規劃完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5G寬帶”網絡,推進城域網和骨干網優化,建立安全可靠、覆蓋全面的現代化通信網絡。未來以天然氣為主要氣源,滿足居民燃氣需求。規劃在建一座LPG儲配站,未來采用中壓一級管網系統,天然氣主管沿主要道路敷設。加快推行垃圾分類回收,提高垃圾處理、處置能力和資8、源化利用水平。規劃擴建垃圾轉運站占地規模至0.1公頃。建城市地質災害預警系統,建立韌性城鎮的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抗震防災體系,按67度抗震設防。規劃新增一處消防站、人防指揮所。環衛設施規劃綜合防災規劃燃氣設施規劃下層次規劃傳導實施計劃完善規劃傳導體系銜接“市-鎮-單元-地塊”空間規劃體系,完善“鎮-村”兩級規劃指標傳導,分類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及其他類型的詳細規劃。引導鎮區詳細規劃編制詳細規劃應落實總體規劃,明確規劃約束性指標、剛性管控和指導性要求。推進詳規單元編制以詳規單元為核心,形成直觀、通俗的空間標簽,建立一套清晰明了的治理規則,引導各部門在空間治理政策與措施上形成合力,提高空間治理效率。制定專項行動計劃與近期建設規劃落實上層規劃確定的重大項目清單,結合分界鎮建設發展需求,制定專項行動計劃,明確近期建設重點,制定近期建設規劃。建立重大項目臺賬管理機制實行重大項目進展情況動態更新,精細化項目用地需求,實現對重大項目從生成規劃用地保障建設的全過程跟蹤和管理。加強重大項目用地保障加強對國土空間規劃目標任務的分解落實和實施,統籌安排各類重大平臺、重點項目、重大工程建設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