墊江縣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 “十四五”規劃方案(2021-2025年)(1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1518
2024-04-30
19頁
629.39KB
1、 2 墊江縣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十四五”規劃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公共機構節能條例“十四五”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工作規劃 重慶市公共機構節能辦法 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 重慶市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十四五”規劃 墊江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制定本規劃,明確工作目標任務,指引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推進“十四五”時期墊江縣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以下統稱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工作高質量發展。一、現狀基礎與主要成就“十三五”期間,墊江縣各級公共機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2、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及重慶市委市政府、墊江縣委縣政府工作要求,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工作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能源資源降耗增效為目標,圓滿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全縣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費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一)發展基礎能源資源消費狀況。2020 年末,全縣公共機構 648 個,3 其中國家機關 56 個、事業單位 428 個、團體組織 164 個;建筑總面積 171.04 萬平方米,用能人數 11.29 萬人,公務車 521 輛。人均綜合能耗 189.81 千克標準煤/人;單位建筑面積能耗 11.48 千克標準煤/平方米;人均用水量 19.63 3、立方米/人,與 2015 年相比分別下降 16.38%、10.03%、17.23%。碳排放總量與強度。2020 年,全縣公共機構碳排放總量6.50 萬噸,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強度為 35.84 千克/平方米,電力、煤、天然氣、汽油和柴油分別占碳排放總量的 80.10%、4.13%、10.05%、4.88%和 0.84%。“十三五”期間,逐年碳排放總量平均降速為 1.32%。(二)主要成就完善節能制度,加強檢查監督。層層壓實責任,形成了 4 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先后制定出臺了墊江縣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十三五”規劃墊江縣實施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費統計制度的工作方案 墊江縣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4、工作實施方案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在全縣范圍內構建了實施有計劃、管理有方法、執行有標準的節能工作運行機制。將各級各部門公共機構節能工作開展情況納入縣經濟社會發展業績考核,采取日常檢查與集中考核相結合的方式,確保公共機構節能工作有力推進。強化能源統計,科學評估監測。根據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費統計制度 重慶市實施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費統計制度的工作方案和墊江縣實施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費統計制度的工作方案要求,嚴格按照月份、季度、半年、全年的時間節點,對全縣各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耗數據進行認真統計,對各單位節能工作進行科學評估。強化試點推進,堅持示范引領。成功創建國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 4 家,節約型機關 5、48 家,創建節水型單位 175家,重慶市公共機構“能效領跑者”1 家,重慶市生態文明示范機關 3 家。較好地發揮了對各級各類公共機構的引領帶動作用,對全社會節能減排作出了表率。創新工作模式,推進節能改造。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對 3 家單位進行節能綜合改造,改造投資總額達 1500 余萬元,均成功創建為“市級公共建筑節能改造示范項目”。投入 270 5 余萬元對墊江縣縣級機關綜合辦公區進行綜合節能改造。撥付 26萬元節能專項資金補助 6 個鄉鎮用于辦公大樓空調、照明、用水設施、插座、灶具等改造工程,穩步推進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在基層開花結果。完成 50 家公共機構食堂油煙污染治理工作。推進6、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落實垃圾分類設施建設。弘揚綠色文化,倡導綠色生活。多方面聯合開展節能宣傳周活動,通過編印宣傳節能小知識、發放節能宣傳手冊、節能宣傳畫、節能倡議書,大力宣傳節約能源資源和低碳發展生態文明理念。倡議踐行低碳生活,開展低碳日體驗活動,引導干部職工和廣大群眾形成綠色環保、循環利用的辦公和生活方式。通過公共場所懸掛宣傳標語、辦公大樓 LED 屏展播、辦公樓電梯內張貼節能知識、廣場展板、媒體宣傳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拓寬宣傳陣地,在縣內外新媒體宣傳節能工作信息和典型經驗做法百余次。加強了公共機構能耗統計隊伍建設,組織節能統計員業務培訓 5 次。二、“十四五”形勢展望“十四五”時期7、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第一個五年,對全縣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工作提出了新目標和新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黨的十九大指出,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 6 學校和綠色出行等行動。積極探索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實施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采取有力措施推動實現 2030 年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新目標。全縣公共機構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動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工作綠色低碳轉型,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8、理消費,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學校、綠色醫院和綠色出行等行動,更好地推動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更好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實現新跨越,實現 2030 年前碳達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標。成渝地區雙城發展新格局。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聚焦“兩中心兩地”戰略定位,深度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同心協力辦好合作的事情,形成制度標準體系、目標管理體系、協同推進機制共建共享、集約高效的發展新格局。“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新要求。發揮“一區”對“兩群”輻射帶動功能,立足渝東北當好標桿,聯接都市區跑好首棒,在建設“三區兩地一節點、郊區新城“雙 50”上取得重大進展,在實現“9、三高三升、六增六創”上取得重大進展。用好“一區兩群”區縣對口協同發展機制,著力提升公共機構綠色低碳引領發展能級。三、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 7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節約型機關建設為主線,以綠色低碳發展為導向,立足公共機構實際,完善體制機制,提升治理能力,強化創新驅動,充分發揮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示范表率作用,引領帶動全社會形成節能環保、綠色低碳、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二)基本原則堅持系統觀念、重點推進。統籌謀劃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10、,協調推進機關和教科文衛體系統的節約能源資源工作,圍繞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突出節能降碳。堅持綠色轉型、創新驅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促進公共機構事業發展綠色低碳轉型,通過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提升效能。堅持分類施策、因地制宜。注重分區分類分級指導,區分地區差異和系統實際,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和目標,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堅持市場導向、多方協同。鼓勵引入社會資本,推行能源托管、合同節水管理等市場化模式,形成政府引導、機構履責、企業支撐、全員參與的局面。(三)總體目標結合重慶市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十四五”規劃提出十 8 一項綠色低碳轉型行動、三個管理體系和四項保障機制,全縣公共機構要通過11、組織領導、制度標準、目標管理、能力提升、協同推進、資金保障、監督考核、宣傳引導等措施,扎實開展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確保“十四五”總體目標和主要目標順利實現,開創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工作綠色低碳發展新局面。(四)主要目標實施公共機構能源和水資源消費總量與強度雙控,墊江縣公共機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 20356 噸標準煤以內,用水總量控制在 210 萬立方米以內,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簡稱碳排放)總量控制在 56507 噸以內。以 2020 年能源、水資源消費以及碳排放為基數,2025 年全縣公共機構人均綜合能耗下降 5%,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下降 4%,人均水耗下降 5%,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下降 8%。根據12、各級公共機構能源消費總量占比權重,實施分級能源資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管理。專欄 1:“十四五”時期全縣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主要指標指標基期值(2020 年)目標值(2025 年)屬性總量能源消費總量(噸標準煤)21426.9720356預期性用水總量(萬立方米)221.62210預期性碳排放總量(噸)65021.1856507預期性強度人均綜合能耗(千克標煤/人年)189.81180.32約束性單位建筑面積能耗(千克標煤/平方米年)11.4811.02約束性人均水耗(噸/人年)19.6318.65約束性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千克/平方米年)35.8432.97約束性 9 四、實施綠色低碳轉型13、行動(一)綠色低碳引領行動堅持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充分發揮公共機構在全社會的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激發綠色低碳轉型的內生動力,注入發展新動能。制定公共機構低碳引領行動方案,明確碳達峰目標和實現路徑。統籌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加快建立規范完備的統計核算工作規程,科學制定碳排放管理目標,積極參與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持續開展及參與低碳發展學習交流,借鑒綠色低碳發展經驗,分享成功案例和工作經驗,吸收借鑒先進適用的綠色低碳技術和管理模式。行動方案。制定公共機構低碳引領行動方案,對標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愿景,謀劃碳達峰行動方案,制定有針對性和時效性的工作方案,明確推進計劃,細化低碳引領行動舉措,并14、落實牽頭部門,明確年度目標和實施效果。碳排放統計。根據公共機構碳排放核算指南,組織公共機構負責能源資源消費統計工作人員進行碳排放核算、統計等相關知識培訓,實施公共機構碳排放統計。碳排放核查。在現有的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費統計制度基礎上,增加碳排放核算指標,開展溫室氣體排放核查,將碳排放指標納入公共機構管理與考核體系內,促進能源結構和消費方式轉變,推動低碳發展意識形成。碳達峰、碳中和路徑。公共機構處于能源消費端,做好 10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需要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減少煤炭、天然氣等化石能源消耗產生的直接排放,同時有效提高外購電力、熱力等能源利用效率,減少間接排放。專欄 2:低碳引領行動重點工作115、.建立碳排放統計數據庫。根據碳達峰的確定方法,即以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作為碳排放峰值,建立墊江縣公共機構碳排放統計數據庫,用于支撐碳達峰量化核準工作。2.建立碳核查工作機制。以公共機構節能為目標,建立碳核查工作機制。(二)綠色化改造行動嚴格新建建筑節能評估審查,提高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推動全縣公共機構新建項目全面執行工程建設節能強制性標準和綠色建筑標準。推進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以圍護結構保溫節能改造為重點,推廣采用安全高效保溫墻體材料和節能門窗等綠色建材。推進供暖、空調、配電、照明、電梯等重點用能設備節能改造。繼續推動中央空調、電梯設備、地下停車庫照明系統、數據中心機房、食堂等重點用16、能設備和重點用能區域的節能改造。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結合既有建筑自身及所在地域特點,采取因地制宜的改造措施,持續開展綠色化改造,鼓勵在充分利用既有設備、系統等的基礎上,合理采取主動和被動措施,提升既有建筑的綜合性能。通過綠色改造,提升既有建筑節能、節水性能,同時完善其使用功能,提高室內環境質量。建立覆蓋整個機構的實時能耗監測的能耗監管平臺,實現機構能耗可視化 11 監測、定量化管理、智能化控制。提高建筑用能管理智能化水平。鼓勵將樓宇自控、能耗監管、分布式發電等系統進行集成整合,實現各系統之間數據互聯互通,打造智能建筑管控系統,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的能源管理。通過運用物聯網、互聯網技術,實時采集、17、統計、分析建筑用能數據,優化空調、電梯、照明等用能設備控制策略,實現智慧監控和能耗預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動有條件的公共機構建設能源管理一體化管控中心。供熱制冷系統。診斷、分析、發掘空調系統的節能潛力,重點對中央空調能源管控軟件、制冷機房配套硬件、冷卻塔配套設施進行功能修復和節能改造。中央空調制冷主機能效標準應達到 2 級及以上,分體空調能效標準應達到 1 級。積極探索水源熱泵空調系統、風冷熱泵空調系統、地源熱泵空調系統、空氣源熱泵空調系統等供熱制冷方式。大力推進終端用能電氣化。推動公共機構終端用能以電力替代煤、油、氣等化石能源直接燃燒和利用,提高辦公、生活用能清潔化水平。鼓勵因地制宜采用空18、氣源、水源、地源熱泵及電鍋爐等清潔用能設備替代燃煤、燃油、燃氣鍋爐。推進醫院實施消毒供應、洗衣等蒸汽系統的電氣化改造,以就近分散電蒸汽發生器替代集中燃氣(煤)蒸汽鍋爐。鼓勵逐步以高效電磁灶具替代燃氣、液化石油氣灶具,推動有條件的公共機構率先建設全電廚房。12 能耗計量系統。區分用能種類,對用能系統實行能源消費分戶、分類、分項計量,規范公共機構能源資源計量器具配備。加強各種能源計量新技術的開發、研究和應用,鼓勵推廣使用先進的能源計量器具。提升計量系統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采用先進的計量技術與管理方法,實現公共機構能源和水資源利用管理精細化。大力推動公共機構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照明19、系統。繼續推進照明項目的節能改造,大力推廣智慧照明系統。根據不同用光場所的使用特點,對燈具的照度、色溫、頻閃、智控等量身設計,在節能的同時確保光照品質的提升。綠色食堂。以市場化手段推進“綠色食堂”建設工作。采用經濟合理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實現資源能源消耗少、污染物排放低、環境影響小。在滿足衛生健康要求的同時,鼓勵各方面的節約和環境保護達到“最大限度”。積極運用試點手段,建成一批可示范、可推廣、可復制的綠色食堂。專欄 3:建筑綠色化改造重點工作1.實施綜合節能改造。公共機構實施節能改造,應立足擴大節能效益,優化能源結構,提升用能設備設施電氣化水平,降低公共機構碳直排(即:化石能源消費形成的二氧20、化碳直接排放),充分結合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低碳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相關標準,圍繞建筑外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提升、綠色照明、空調系統等重點用能設備設施實施能效提升,實施綜合技術改造。2.能源費用托管。廣泛采用能源費用托管模式,調動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機構建筑綠色化改造,到 2025 年末,實現能源費用托管項目零突破。13(三)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進一步優化能源消費結構,積極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加快形成綠色低碳能源供給體系和消費模式,減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費。大力推進太陽能光伏、太陽能光熱和空氣源熱泵技術項目建設,著力提升新建建筑可安裝光伏屋頂面積的光伏覆蓋率,鼓勵有條件的教育、衛生類公共機構開21、展屋頂光伏改造項目。降低衛生熱水制備的化石能源消費和直接碳排放,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加大公共機構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設置專屬新能源汽車停車位,加大充電基礎設施布局力度。更新用于機要通信和相對固定路線的執法執勤、通勤等車輛時,原則上配備新能源汽車。專欄 4:可再生能源替代重點工作1.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試點。推進分布式光伏在公共機構建筑中的示范試點,到 2025 年末,全縣范圍內建成不少于 1 個示范試點項目。2.衛生熱水系統可再生能源技術應用示范試點。重點推進太陽能光熱、空氣源熱泵和光熱熱泵復合系統的可再生能源技術應用示范試點。(四)節水護水行動以提高用水效率為核心,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22、度,建立節水目標責任制和激勵機制。加強用水設施設備、器具及管網日常管理,規范用水計量設施配備。提高節水器具使用率,新建建筑節水器具使用率實現 100%。定期組織開展水平衡測試。繼續扎實推進節水型單位建設,在已建成的節水型單位中,開展公共機構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14 強化用水過程管理。對各用水單元開展模塊化管理,制訂合理適用的用水定額和用水指標。健全巡回檢查、設備維護、用水計量等管理制度。強化重點用水部位節水管理,杜絕跑冒滴漏現象。推廣綠化系統滴灌、滲灌和微噴灌技術,在條件適宜的區域采用低壓管道輸水。推廣非常規水源技術應用。積極探索非常規水利用新途徑,試點灰水收集和雨水集蓄利用建設,回收利用純凈23、水設備尾水和空調冷凝水。盡量利用非常規水作為綠化景觀、道路清掃、沖廁用水。(五)綠色文化行動堅持“綠色低碳,宣教先行”的理念,始終把節能宣傳教育工作擺上重要位置,調動全局人員的積極性,把宣教工作納入節能工作全局,同部署,同實施。拓展宣傳渠道,創新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微信公眾號、節能網站等多種宣傳陣地,不斷提高宣傳的深度和質量,同時積極做好專題新聞宣傳,針對專項行動等主題,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宣傳報道。利用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生態文明和環保宣傳“進機關”等重要節點,以增強感染力、擴大吸引力、提高輻射力、形成影響力為目的,做精、做實、做大系列主題宣傳活動。運用面授和“互聯網+”網絡在線24、培訓方式,深入開展教育培訓,培育干部職工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六)生活垃圾分類行動繼續強化公共機構示范帶頭作用,持續推動并完善公共機構 15 生活垃圾分類制度,逐步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加強生活垃圾源頭減量,推廣減量化措施,鼓勵建設廢舊物品回收設施,推動廢舊電器電子產品、辦公家具等廢舊物品循環再利用。做好有害垃圾統一清運處置。廣泛開展志愿服務行動,引導干部職工養成生活垃圾分類習慣,帶頭在家庭、社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垃圾分類投放與清運。持續強化垃圾分類成果,進一步規范垃圾分類投放、收儲、清運管理。在顯要位置設置、張貼垃圾分類投放指引,明確各桶站負責人,充分發揮單位巡查隊伍、黨員25、志愿者、物業保安保潔人員等垃圾分類指導員作用。完善垃圾收運記錄,以科室、樓層為單位,建立垃圾減量責任制。推動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鼓勵有條件的公共機構使用餐廚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設備。塑料污染治理。落實國家塑料污染治理有關要求,推動公共機構逐步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廣環保購物袋和可降解的購物袋和一次性餐具,增加購物袋的重復利用。開展廢舊塑料的回收、分類、加工,使有限的資源循環利用。通過掛橫幅、擺展板、發放宣傳資料、接受咨詢等形式開展科普宣傳活動,進一步引導社會公眾形成綠色、低碳、節約的消費理念,推動塑料污染治理成為社會文明新風尚。(七)反食品浪費行動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常態26、化開展“光盤行 16 動”等反食品浪費活動。進一步加強公務接待、會議、培訓等公務活動用餐管理。制止公共機構食堂餐飲浪費,加強食品在采購、儲存、加工等環節減損管理,抓好用餐節約。實施公共機構反食品浪費工作成效評估和通報制度,將反食品浪費納入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考核和節約型機關創建等活動內容。完善餐飲浪費監管機制,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八)綠色辦公行動厲行節儉、反對鋪張浪費,建設節約型機關、節約型社會。建立健全能源資源管理制度,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為實踐綠色辦公營造有利環境。規范集約使用辦公用房和土地,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資源,統籌調劑余缺,避免閑置浪費。多措并舉、多方著力制止辦公室浪費。完善辦27、公物品使用監督管理機制,避免易耗品隨意取用。倡導使用循環再生辦公用品,限制使用一次性辦公用品,積極推進單位內部綠化,營造綠色辦公環境。綠色化運行管理。提倡綠色辦公、無紙化辦公,積極采用視頻會議模式實現實現跨區域、跨部門的協同會議溝通。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實現高效照明光源使用率 100%。合理控制室內溫度,嚴格執行“夏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低于 26 攝氏度、冬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高于 20 攝氏度”的標準。規范辦公用品、設備、家具的領用和配置。利用好存量資產,避免閑置浪費。鼓勵建立電器電子產品、家具、車輛等資產共享機制,建立資產調劑平臺,提高資產使用效率。17 綠色化辦公環境。把辦公環境的美化、亮28、化、綠化、凈化、硬化作為建設和諧機構、提升工作效能的一項重要舉措。著力打造綠色、環保的辦公環境。在大廳和辦公場室擺放適當的綠色盆栽,室外綠化優先選用抗逆性強、低維護的樹種。保障公共機構辦公區域入目處處有綠意,“顏值”和內涵再提升。(九)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導行動廣泛開展節約型機關的創建活動,通過生活方式、綠色革命倒逼生產方式綠色轉變。切實推進綠色出行發展,堅持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減少車輛使用,努力建設綠色出行友好環境。推廣使用環保節能型車輛,積極踐行“135”綠色低碳出行方案。通過光盤行動、舊物利用、垃圾分類等行動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理念,讓綠色亮衣身,讓綠色滿餐食,讓綠色充住居,讓綠色促行人。將勤儉29、節約、低碳環保、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貫穿于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在全社會逐漸形成“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十)示范創建行動采取典型引領、示范帶動、整體推進的方式,以點帶面。通過創建節約型機關、節水型單位,按照國管局工作安排,推進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創建、能效領跑者和水效領跑者遴選工作,實行動態管理。引領社會機構開展能源結構調整、低碳行動推廣等工作,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營造全民節約為榮的氛圍,促進低碳生產、低碳生活。五、強化管理支撐體系建設 18 始終堅持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為節能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為目標,綜合運用法律、法規、行政、經濟、技術等手段,積極創新工作思路和30、運行機制,不斷改進和完善各項工作。(一)制度標準體系圍繞能源統計、垃圾分類、反食品浪費、節約能源等方面,對現有制度進行增補、刪減和修改完善。進一步構建權責明確、內容完整、流程合理、相互融合的制度體系,明確公共機構節能工作責任,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激發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研究制定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制度,嚴格實施節約型機關等建設、評價標準,建立節能工作激勵和約束機制。(二)目標管理體系實行能源資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管理。推行指導性標準和強制性標準相結合的節能目標管理方式。通過標準化手段促進節能降碳工作,通過強制性標準提升節能降碳標準的執行力度,實行執行標準問責制,形31、成強有力的標準化管理格局。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把節能降碳目標和任務分解到各級組織,加大考核監督執行力度,營造綠色、低碳和健康的公共機構環境。(三)能力提升體系積極推進高水平、標桿式、節能型公共機構建設。以重點節能改造項目為抓手,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19 應用。找準各級公共機構節能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和易發多發領域,研究深、研究透,積極主動摸索新做法,開展有針對性、系統性專項治理。堅持邊推進邊總結邊提高,系統梳理提煉專項治理中探索的好經驗、好做法,轉化形成長效機制。六、完善規劃實施保障機制(一)組織領導機制嚴格落實責任,定期召開全縣節能工作部署會議,及時研究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32、題。在領導精力、人員力量、資源配置等方面合理調配,抓好工作統籌安排、整體推進。明確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與相關部門共同抓、抓落實,統籌推進全縣公共機構節能工作。(二)協同推進機制整合多方力量,匯聚多方資源,形成由機關事務管理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體制,合作共進,深度協同,創新節能工作實踐,提升節能工作質量。發揮好機關事務管理部門的引導和協調作用,節能服務公司、物業服務企業等社會力量的技術節能、管理節能的作用,高校、科研機構的技術支撐作用,金融的資金保障作用,有序有力有效推進公共機構節能工作高質量開展。引導干部職工積極參與,接受社會監督,促進能源資源節約共治共享。(三)資金保障機制充分發33、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參 20 與公共機構節能低碳項目。發揮財稅、金融等政策的引導作用,加強節能預算資金管理,進一步完善節能資金保障機制。加強與市財政溝通協調,積極爭取節能工作專項經費,納入預算績效管理。加大對公共機構節能管理和重大項目的財政支持力度,將公共機構節能管理工作經費和節能改造所需費用納入財政預算,對重大公共機構節能工程項目和重大節能技術示范項目給予投資和資金補助支持。(四)監督考核機制建立全縣公共機構節能目標責任和考核制度,實行節能工作責任制,強化結果應用,落實獎懲措施。將定額管理納入公共機構節能考核評價指標,將公共機構節能工作納入年度績效目標考核。建立和完善目標責任制,定期開展節能相關工作考核、能耗統計數據質量檢查,通報考核檢查結果,落實激勵和懲處措施。建立健全并嚴格落實公共機構能源審計、能耗數據會審、能耗狀況公示通報制度,充分發揮監督考核的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