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城市張莊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3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1662
2024-04-30
30頁
4.75MB
1、鄒城市張莊鎮人民政府2 0 2 4 年 4月【鄒城市】張 莊 鎮 國 土 空 間 規 劃【草案公示】(20212035年)01 規劃總則02 明確發展定位,制定目標策略03 統籌開發保護,優化空間格局04 優化全域空間,細化發展引導05 強化基礎支撐,構建宜居城鎮06 突出地方特色,塑造品質風貌07 聚焦規劃落地,完善傳導實施目錄|Content01 規劃總則1.1 規劃地位1.2 規劃范圍與期限1.1 規劃地位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文件要求,在鄒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指導下,編制實施鄒城市張莊鎮國土空間2、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對張莊鎮行政轄區范圍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對上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細化和落實,是張莊鎮編制詳細規劃以及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用途分區管制的重要依據。規劃范圍1.2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期限包括張莊鎮行政轄區內的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172.65平方千米。本次規劃基年為2020年。規劃期限為2021至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張莊鎮棗莊市02 明確發展定位,制定目標策略2.1 科學謀定城鎮發展定位2.2 多措并舉制定發展策略2.1 科學謀定城鎮發展定位城鎮3、性質以濟寧市及鄒城市相關政策為引導,結合張莊鎮的資源稟賦條件與發展現狀,確定張莊鎮城鎮性質為:鄒城市東部以農產品物流、加工、休閑旅游為主導的,具有山水特色的現代農耕小鎮主體功能定位城鎮等級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要求,確定張莊鎮主體功能定位為農產品主產區,作為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 產品供給的重點區域。鄒城市構建“中心城市重點鎮一般鎮”三級城鎮體系,張莊鎮屬于一般鎮。2.2 多措并舉制定發展策略全域統籌、底線約束統籌協調山水林田湖草生態要素,節約集約利用水資源和土地資源,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系統性格局。以耕地保護為根本約束,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4、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統籌多種類型生態空間,重點對外圍山體林地生態保護區、東大河水系生態帶進行保護。域融合、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張莊鎮優越的區位交通優勢,加強張莊鎮與周邊鄉鎮的融合發展。鎮域西部做好與大束鎮在城市近郊游方面的協同發展,打造城市后花園;東部加強張莊鎮與城前鎮在休閑文旅方面的融合發展,共同打造文化旅游高地;北部、南部協同田黃鎮、香城鎮共同打造特色生態農業發展高地。強化鄒東交通集散中心的作用,打造鄒城市東部的農副產品加工集散中心。創新引領、綠色發展依托中船環境、格林科等龍頭企業,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完善研發、中式功能,擴大生產規模,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強化創新引領、動能轉換,優化產業結構,大力5、推進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石材企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轉變,助推綠色低碳發展。改善交通、提升品質進一步提高省道319和堯王路的通行能力,提升對外聯系便利程度;依托豐富的農業資源,借助交通改善的契機,大力發展商貿物流,使張莊鎮由農業生產基地轉變為集散基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堅持?;竞吞崞焚|統籌兼顧,塑造“宜業、宜居、宜游、宜養、宜學”的社區“有機生命體”,建設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宜居舒適、方便安全的宜居城鎮。03 統籌開發保護,優化空間格局3.1 強化國土空間底線約束3.2 統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3 科學劃定國土空間規劃分區3.4 促進資源集約節約利用3.5 推進6、國土整治生態修復3.1 強化國土空間底線約束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大規劃期耕地管控力度,強化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嚴格保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穩定農業空間嚴格保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穩定農業空間嚴格保護生態保護紅線,保護生態空間嚴格保護生態保護紅線,保護生態空間嚴守城鎮開發邊界,鎖定城鎮空間嚴守城鎮開發邊界,鎖定城鎮空間嚴格按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理的通知,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理的通知)執行。城鎮開發邊界內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并加強與鎮區重要控制線的協同管控。3.2 統籌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規劃“兩心、雙軸、三區”的總體開發保護格7、局 兩心:以鎮政府為核心的綜合服務中心、大律片區文旅服務副中心;雙軸:依托省道319、堯王路形成的城鄉發展軸;三區:東部文旅發展區、中部城鎮綜合發展區、西部鄉村振興示范區。3.3 科學劃定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分區名稱管控要求生態保護區嚴格限制工業及城鎮化開發行為,參照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進行管控。主要包括生態保護紅線范圍。農田保護區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參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管控。鄉村發展區村莊建設區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導向,該區域允許鄉村振興產業及其配套設施建設,以及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而進行的村莊建設與整治;嚴禁集中連片的城鎮開發建設。一般農業區以促進農業生產為主,全面推8、進農業現代化,滿足農村產業發展為導向。林業發展區以林業發展需要為導向,調節林地的生態保育、生態修復功能。城鎮發展區編制詳細規劃,嚴格控制建設指標,采用“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理制度。全部為城鎮集中建設區。礦產能源發展區為適應國家能源安全與礦業發展的重要陸域采礦區、戰略性礦產資源儲量區等區域。3.4 促進資源集約節約利用耕地資源林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嚴格落實上位規劃下達的耕地保護任務,嚴格實施耕地用途管制,不斷提高耕地質量,實現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目標。加強森林撫育,提升森林質量,逐步構建“林水相依、林路相依”的綠色生態系統。實施林地分級管控,完善林地用途管制措施。明確造林綠化9、空間,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科學推進國土綠化。嚴控用水總量,實行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健全地表水系保護體系,優化用水結構,建立高效使用的節水體系,優化城鎮生產、生活水循環流程,積極推廣再生水利用,實施污水資源化。加強對建材非金屬礦產開發的保護,開展綠色礦山建設和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建設。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有序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3.5 推進國土整治生態修復推進國土整治和生態修復,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生態修復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遵循自然生態系統演替規律,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系統性出發,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穩步提升自然生態系統10、服務保障能力。國土整治優化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布局,支持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現代農業發展,促進節約集約用地,提高國土空間的效率、品質和整體功能。04 統籌三生空間,細化發展引導4.1 保障農業空間良性發展4.2 打造和諧美麗生態空間4.3 構建品質高效鎮村空間4.1 保障農業空間良性發展規劃“兩區、多點”的農業發展格局兩區東部精品林果發展區:是以優質林果種植為主的片區,重點推進櫻桃、冬桃、核桃等特色干鮮雜果高質量發展,同時作為國家甘薯育苗實驗主要區域。西部高效農業發展區:是以高效糧油產業、精品蔬菜產業、畜禽養殖為主的片區,重點實施灌區農業節水和田間節水,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多點按照“生態、特色、健康、11、精品”的要求,特色化打造多處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及重點項目區,包括國家甘薯產業體系濟寧綜合試驗站、國家甘薯育苗實驗基地、萬畝櫻桃采摘園、眾客養殖等。4.2 打造和諧美麗生態空間規劃構建“一帶、三廊、多點”的生態保護格局 一帶:依托省道319打造貫穿鎮域的綠色交通生態景觀帶。三廊:東大河生態廊道、小沂河生態廊道、西戈河生態廊道。加強河流、水庫等陸地水域生態環境的治理與保護工作,形成自然生態、生活游憩于一體的綠色生態廊道。多點:包括鳳凰山、五寶庵山、白馬山、連青山等多個森林公園、風景區重要生態節點。規劃“中心城鎮-次中心城鎮-中心村-基層村”的四級鎮村體系 中心城鎮:指張莊鎮駐地。次中心城鎮:指大律12、片區。中心村:共5個,包括位莊村、仙橋村、孔溝村、簸箕掌村、西卞莊村?;鶎哟澹汗?3個,為城鎮開發邊界外除中心村以外的其他村莊。4.3 構建品質高效鎮村空間05 強化基礎支撐,構建宜居城鎮5.1 構筑通達便捷交通網絡5.2 均衡布局公共服務設施5.3 健全市政工程設施體系5.4 建立健全安全防災系統5.1 構筑通達便捷交通網絡規劃“1+1+N”的綜合交通系統 1條高速:濰商高速;1條省道:省道319;N條鎮域公路:連青山路、堯王路、泉張路、尚義路、臥龍路等鎮域干線公路建設。5.2 均衡布局公共服務設施按照“城鎮、村”兩級配置公共服務設施 城鎮:全鎮及更大區域為服務范圍,主要在城鎮開發邊界內集中13、設置。村級:行政管理、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按行政村進行設置;終生教育和為老服務等設施宜周邊村莊共建共享。給水排水工程構建“城鄉一體、量足質優”的城鄉供水設施,滿足鎮域供水需求。建立生態高效、環境友好的排水系統,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構建韌性安全的綜合排澇體系。電力電信工程積極發展風能清潔能源發電,提高本地電源供電能力?;凇?G”及“新一代互聯網”,建設高速泛在、暢通便捷的信息網絡和服務體系。燃氣供熱工程構建供應足、覆蓋廣、保障強的現代燃氣基礎設施體系。因地制宜發展清潔能源分散供熱和小區域集中供熱相結合發展模式。5.3 健全市政工程設施體系鎮區按照20年一遇防洪標準設防。東大河及其他河道14、按照20年一遇標準設防。優化消防安全布局,實現消防救援5分鐘可達覆蓋率達標,構建消防安全保障體系。完善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形成全面覆蓋、布局合理的應急避難空間體系。遵循“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的方針,完善人防工程建設。按照防疫防災一體化、平災結合的原則,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機制。新建、改建、擴建工程按7度設防,重大建設項目必須開展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5.4 建立健全安全防災系統06 6.1 強化歷史文化遺存保護6.2 構建特色藍綠空間組織6.3 塑造宜居宜游城鄉風貌突出地方特色,塑造品質風貌6.1 強化歷史文化遺存保護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仙橋主席臺、簸箕掌遺址、魯15、府柴碳山刻石鳳凰山石窟造像非物質文化遺產14處濟寧市級2處、鄒城市級12處6.2 構建特色藍綠空間組織 環山透綠:以鳳凰山、蓮青山、五寶庵山形成的生態板塊環繞張莊鎮,以臥牛山、尖山、坡山等山體形成透綠的節點景觀。藍綠融合:3條生態藍色廊道(即東大河、小沂河、西戈河)、1條生態綠色廊道(即省道319)多點濱水:20座水庫(即八一水庫、棗溝水庫、大律水庫、七一水庫、荊山水庫、矬草水庫、燒峪水庫、簸箕掌水庫、桑北水庫、向陽水庫、關山口水庫、馬連溝水庫、黃土水庫、虎沃水庫、孔溝水庫、林場水庫、黃林水庫、松石水庫、寺溝水庫、位莊水庫)規劃形成“環山透綠、藍綠融合、多點濱水”的藍綠生態結構。6.3 塑造宜16、居宜游城鄉風貌規劃“一軸、兩心、四區”的城鄉風貌格局。一軸兩心四區省道319景觀風貌軸,提高道路兩側景觀建設標準鎮區現代風貌核心、文旅服務風貌核心城鎮工貿風貌區、美麗鄉村風貌區、生態農業風貌區、生態文旅風貌區07 聚焦規劃落地,完善傳導實施7.1 建立明晰有效傳導體系7.2 完善規劃實施保障制度7.1 建立明晰有效傳導體系濟寧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鄒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張莊鎮國土空間規劃指導優化傳導落實專項規劃總體規劃詳細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村莊規劃邊界內邊界外交通指導約束指導落實指導落實反饋細化公服產業市政規劃形成對村莊規劃及詳細規劃編制的傳導機制7.2 完善規劃實施保障制度依托國土空間規劃“一張17、圖”實施監督系統,實現規劃編制、審批、修改、實施全過程在線管理。建立定期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常態化規劃實施監督機制,將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結果作為編制、審批、修改規劃和執法、督察的重要參考。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優化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依據依法批準的村莊規劃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未編制村莊規劃、符合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村莊建設通則要求的,可依據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在城鎮開發邊界內使用集體土地進行建設的,可依據國土空間詳細規劃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加強規劃監督管理堅持“開門編規劃”,各級各類國土空間規劃在編制過程中要廣泛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和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提高規劃編制全過程的公眾參與度。創新公眾參與形式,全過程廣泛互動。健全規劃公眾參與制度深化落實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健全完善國有建設用地市場化配置機制,進一步擴大國有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范圍。穩妥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推進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建設。積極推動農村宅基地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結合改革進程做好宅基地確權登記。落實自然資源管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