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縣許家湖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2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1824
2024-04-30
24頁
10.22MB
1、沂水縣許家湖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注:本成果為公眾征求意見稿,最終以審批文件為準。前前 言言PREFACEPREFACE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共山東省委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通知等有關要求,按照縣委縣政府統一部署,我鎮組織開展了沂水縣許家湖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本規劃是對許家湖鎮域范圍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作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指導城鄉各類開發建設活動、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與修復、制定空間發展政策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空間藍圖,是編制相關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的2、依據。為進一步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可實施性,本著集思廣益、凝聚共識的原則,現將規劃草案進行公示,公開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1.1指導思想1.2規劃原則1.3區位狀況1.4規劃范圍與期限1.5鎮域底圖底數規劃總則1.1 1.1 指導思想指導思想4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臨沂市委、市政府各項部署和沂水縣委、縣政府工作安排,加快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三區三線”,統籌安排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整治修復,形成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美麗國土,為新時期許家湖鎮國土空間發展提供空間支撐和保障。底線思維3、,生態優先統籌協調,系統規劃節約集約,綠色發展以人為本,品質提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1.2 1.2 規劃原則規劃原則1.3 1.3 區位狀況區位狀況5位于臨沂北向聯系主通道、市區1.5小時輻射圈,是沂水城區南門戶。許家湖鎮在臨沂市的位置許家湖鎮在山東省的位置許家湖鎮在沂水縣的位置1.4 1.4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與期限6規劃范圍分全域和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兩個層次。全域包括許家湖鎮行政轄區內的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20566.25公頃;城鎮開發邊界總面積3022.29公頃,范圍內承接沂水縣國土空間規劃成果。規劃目標年到2035年,近期到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全域:205.66km2城鎮4、開發邊界30.22km2許家湖鎮規劃范圍示意圖1.5 1.5 鎮域底圖底數鎮域底圖底數7橫峰縣現狀用地圖許家湖鎮國土空間用地用海現狀圖2020變更成果:總體開發強度24%,城鄉建設21%,城鄉比2:3。用地類型面積(公頃)比例(%)農用地耕地7271.34 35.37 園地2610.38 12.70 林地3858.90 18.77 草地63.10 0.31 農業設施建設用地534.38 2.60 陸地水域(水庫水面、坑塘水面、溝渠)278.49 1.35 其他土地(田坎)480.27 2.34 合計15096.85 73.44 建設用地城鄉建設用地城鎮1774.11 8.63 村莊2610.25、4 12.70 小計4384.35 21.33 區域基礎設施用地337.15 1.64 其他建設用地178.26 0.87 合計4899.77 23.83 未利用地其他陸域地類561.30 2.73 合計561.30 2.73 2.1明確發展定位2.2嚴格落實三條控制線2.3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2.4優化國土空間用地布局2.5面向鄉村振興的農業空間2.6保護林水相依的生態空間2.7建設均衡緊湊的鎮村空間構建美麗國土新格局2.1 2.1 明確發展定位明確發展定位9臨沂市域北部重要產業基地沂水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組團產城融合型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加強全域全要素統籌,以工業園區為支撐,打造產業高地。同步加快6、城鎮配套建設,推動城區、園區、鎮區一體化發展,建設成為沂水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組團,協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打造城鄉一體化樣板區。底線保護多維管控產城融合鎮村一體創新驅動工業提振品質提升美好家園四大戰略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強化水資源的約束作用,嚴格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等重要控制線,嚴守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國土安全底線。高質量打造科創新城、品質南城,為工業平臺提供產業配套服務,實現產業與城市功能融合、空間整合。同時堅持城鄉統籌,協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提高鎮村發展的宜居宜業宜游性。堅持開放協同,緊抓產業轉型重構,重點建設廬山化工園區、沂水經濟開發區兩7、大平臺,做好新舊動能轉換,強調創新引領、集群發展,打造高端裝備、綠色化工、高端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綜合提升城鎮建設品質,整治人居環境,打造美麗城鎮標桿,構建便捷服務、體系完整的生活圈體系,組織安全通暢的城鄉交通體系,建設成為水綠成畫、田園繪景、城村相合的生態田園城鎮。基本原則基本原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上下聯動,統籌劃定上下聯動,統籌劃定逐級落實,嚴格管控逐級落實,嚴格管控三三 線線不交叉不交叉不重疊不重疊2.2 2.2 嚴格落實三嚴格落實三條控制線條控制線10許家湖鎮國土空間控制線規劃圖城鎮開發邊界(3022.39公頃)永久基本農田(6233.29公頃)生態保護紅線(8、953.44公頃)2.3 2.3 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優化國土空間總體格局11“兩心四軸,三廊四片“兩心四軸,三廊四片”許家湖鎮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圖兩心許家湖城區主中心、姚店子社區副中心四軸東紅公路、沂邳路、峨眉山路、玉山路發展軸三廊沂河、姚店子河、蘇村西河生態廊道四片產城融合發展區、山體生態保育與旅游發展區、現代農業與特色林果發展區,生態高效與特色農業發展區2.4 2.4 優化國土空間用地布局優化國土空間用地布局12許家湖鎮鎮域用地規劃圖用地類型面積(公頃)比例(%)農用地耕地7272.7335.38 園地1726.978.40 林地3506.3017.06 草地38.180.19 農業設施建9、設用地484.252.36 陸地水域(水庫水面、坑塘水面、溝渠)240.521.17 其他土地(田坎)452.652.20 合計13721.6066.75 建設用地城鄉建設用地城鎮3021.2114.70 村莊2248.7710.94 小計5269.9825.63 區域基礎設施用地876.754.26 其他建設用地167.260.81 合計6313.9930.71 未利用地其他陸域地類552.332.69 合計522.332.54 落實縣級規劃指標,明確用途結構優化方向,確定全域主要用地的規模和比例。2.5 2.5 面向鄉村振興的農業空間面向鄉村振興的農業空間13實施耕地“三位一體”保護實施耕10、地“三位一體”保護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嚴格管控一般耕地年度“進出平衡”,嚴格規范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嚴厲查處新增違法違規占用耕地行為,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穩定優質耕地布局嚴格落實耕地保護任務,將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帶位置下達,作為規劃期內必須守住的保護紅線任務加強耕地用途管制結合規劃期內建設占用耕地情況,落實耕地“占一補一”要求,以保護生態為前提,在水土資源條件具備的地區,以水而定開展宜耕后備資源整治鞏固提升耕地質量推進高標田建設,加強耕地質量保護與建設,確保生產力穩步提升推進耕地整理開發和戰略儲備2.5 2.5 面向鄉村振興的農業空間面向鄉村振興的農業空間14許家湖鎮農業空間規劃圖11、一帶鄉村振興示范帶,加快沿線村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三片東部精品林果主產片區、南部優品糧主產片區、西部特色生姜主產片區多點沂蒙山生態桂花示范園、北方常綠闊葉苗木示范園、千畝生姜示范園等10處現代農業和特色農業示范園構建“一帶三片多點”的農業空間格局構建“一帶三片多點”的農業空間格局2.6 2.6 保護林水相依的生態空間保護林水相依的生態空間15許家湖鎮生態空間規劃圖一軸以瓦日鐵路兩側防護林地為依托的生態防護軸三廊以沂河、姚店子河、蘇村西河為依托的三條生態廊道三片山體生態片區、田園生態片區、林果生態片區錨固鎮域生態整體格局:“一軸三廊三片”錨固鎮域生態整體格局:“一軸三廊三片”2.7 2.7 建設12、均衡緊湊的鎮村空間建設均衡緊湊的鎮村空間16許家湖鎮鎮村體系規劃圖“鎮域主中心”:許家湖鎮區,服務全域。“鎮域副中心”:姚店子社區,重點服務鎮域西部。“四軸”:以東紅公路、峨眉山路、玉山路和沂邳路為依托的鎮村聯動發展軸。“十點”:十個新型農村社區,即東辰社區、城東社區、三馬社區、正陽社區、南社社區、袁家莊社區、大峽谷社區、仁家旺社區、水旺莊社區、泉子湖社區。構建“兩心四軸十點”的鎮村體系結構構建“兩心四軸十點”的鎮村體系結構2.7 2.7 建設均衡緊湊的鎮村空間建設均衡緊湊的鎮村空間17許家湖鎮城鎮開發邊界范圍用地布局圖承接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內用地布局承接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內用地布局許家湖鎮城鎮開13、發邊界范圍共30.22km2,均位于沂水中心城區范圍內,用地布局承接縣級國土空間規劃成果。3.1構建綠色高效交通系統3.2提供全民共享公服體系3.3建設綠色安全基礎設施3.4構建堅韌穩固防災體系完善幸福安全支撐體系3.1 3.1 構建構建綠色高效交通系統綠色高效交通系統19許家湖鎮綜合交通規劃圖建設“2+2+3+12”綜合交通支撐體系2鐵路瓦日鐵路、朐沂鐵路2高速長深高速、董梁高速3國省道2條國道(G342、G233)1條省道(S229)12國省道5條縣道(X101、X102、X104、X303、X304)7條鄉道(玉山路、Y201、Y501、Y503、Y504、Y801、Y802)許家湖鎮公14、共服務設施規劃圖構建“城鎮+社區+行政村”三級的城鄉生活圈體系2鎮級生活圈依托許家湖鎮區、姚店子社區構建半徑6km左右的鎮級生活圈10社區級生活圈以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社區型中心村為依托,構建10個半徑2公里左右的社區級生活圈102村級生活圈以行政村為中心,構建半徑1公里左右的村級生活圈3.2 3.2 提供全民共享公服體系提供全民共享公服體系203.3 3.3 建設綠色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綠色安全基礎設施21供水網絡集約高效城鄉供水更加穩定,建立多源互濟的供水保障格局。優化用水結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與管理制度,嚴控用水總量、提升用水效率。排水網絡安全韌性污15、水集中、分散式處理,提高污水、污泥處理水平,提升再生水應用范圍。修復排污通道,完善管網與泵站改造,落地雨水源頭減排工程,治理積水點、消滅易澇區。能源體系清潔穩定按照“保安全、促發展”的原則適度超前規劃,完善鎮域電力設施建設,加快鄉鎮電網、農網升級改造,保障城鄉發展需求。改善能源結構,提高供氣氣源安全水平,增強天然氣儲運能力,擴大天然氣應用、提升鄉村用氣普及率。環衛體系綠色協同按照垃圾處理“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和產業化”要求,推行垃圾分類、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強醫療、危險固廢物源頭控制。3.4 3.4 構建堅韌穩固防災體系構建堅韌穩固防災體系22防洪排澇“適度超前、防控結合”,提高防洪排16、澇體系標準和建設質量消防防護“預防為主、防消結合”,打造現代化智慧消防體系建設人防工程“平急結合、軍民融合”,構建統一高效、布局合理的人防工程體系抗震避災“整治避讓、合理布局”,提高生命線工程抗震能力化工園區防護“安全防控、實時監控”,以化工園區范圍向外緩沖1km作為安全防護范圍、危化品相對集中區安全監管完善防洪堤建設,推進城市河道綜合治理,防洪堤防建設100100%達標引導危化企業入園、新建危化企業實現100100%入園集中管理鎮區消防救援5分鐘可達覆蓋率達到9090%以上人均應急避難場所面積不低于1 1.8 8平方米平方米23強化實施保障4.1 完善規劃管理機制4.2 保障近期項目實施 構建“鎮-村“協同的縱向傳導機制 建立有效約束的橫向部門銜接機制 完善規劃落地的實施管理機制 建立科學有效的規劃監測評估預警機制 逐步建立完善的地方法規政策體系 梳理近期重點項目清單,形成重點項目庫。摸底各部門規劃期間重點建設訴求,合理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梳理項目清單 按照項目類別及實施時間,對重點項目進行分類分級。優先保障民生以及基礎設施類項目。項目分級分類 根據項目選址范圍或擬選址范圍,銜接國土空間規劃,保障重點項目建設訴求。制定實施計劃244.1 4.1 完善規劃管理機制完善規劃管理機制4.2 4.2 保障近期項目實施保障近期項目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