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成市寧津街道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2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1866
2024-04-30
26頁
2.12MB
1、榮成市寧津街道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 年)草 案 公 示榮成市寧津街道辦事處2024 年 4 月前言PREFACE寧津街道地處榮成市東南部,東與東山街道、桃園街道接壤,北東南三面環海,街道辦事處駐寧津所村,街道總面積 68.33 平方公里,海岸線長 48.76 千米。山水格局優越,街道風貌兼具山、海、灘、田、城等要素。寧津街道境內大部為山前平原,地勢西高東低,農田被山、城、河、海環繞分布于街道中西部區域。鎮村景觀風貌基本要素有山(丘陵)、河、湖、海、灘、城,山、海自然景觀條件極佳。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自然資源部關于全面展開國土空間規劃工2、作的通知(自然資發 201987 號)要求,體現人民需求,建立和完善榮成市“市街道(鎮)”兩級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統籌鎮域生態空間、農業空間、城鎮空間,促進區域的資源優化配置指引,實現城鄉統籌發展與保護,立足寧津街道的資源環境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編制榮成市寧津街道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 年)。目錄CONTENTS1、規劃總則2、目標策略3、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4、支撐保障體系5、地方特色塑造6、規劃實施保障1.規劃總則1.1 指導思想與規劃原則1.2 規劃范圍與規劃期限1.1 指導思想與規劃原則指導思想規劃原則1.底線思維,生態優先;2.統籌協調,系統規劃;3.節3、約集約,綠色發展;4.以人為本,品質提升;5.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十九屆歷次會議精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促進寧津街道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修復,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結合寧津街道自身發展實際需要,開展寧津街道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統籌全域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提高全域國土空間品質,形成全域國土空間新格局。1.2 規劃范圍與規劃期限規劃范圍全域范圍:寧津街道行政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6833.03 公頃;城鎮開發邊界范圍:4、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為 246.46 公頃。規劃期限規劃期限: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2.目標策略2.1 城鎮性質2.2 發展目標2.3 發展策略2.1 城鎮性質生態精致特色小鎮,核能產業示范城鎮以“生態農業、海洋牧場”為基礎,以漁業、旅游、海洋食品加工等產業為支柱的生態精致特色小鎮,以核能產業為特色的核能產業示范城鎮。2.2 發展目標2025 年2035 年建設成為榮成開放發展門戶,基本建成山東省重要的海洋高端產業基地、濱海生態休閑養生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功能和品質大幅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建設成為榮成開放發展門戶,基本建成山東省重要的海洋高端產業基5、地、濱海生態休閑養生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功能和品質大幅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人文及自然資源得到合理保護利用,初步構建全域旅游框架體系;海洋產業得到一定提升,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形成獨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全面建設成為榮成市全域旅游示范區,海洋食品高端產業發展區,核電產業綜合發展基地,濱海城鎮魅力全面彰顯,幸福精致品質全面提升。2.3 發展策略約束底線加強管控多規合一全域統籌優化結構科學布局綜合整治挖掘潛力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切實保護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統籌劃定城鎮開發邊界,防止城鎮無序蔓延,同時6、為未來發展留有開發空間。構建全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統籌全域布局國土空間全要素,構建包括能源網、安全網、交通網、水利網、信息網在內的區域基礎設施保障體系,形成支撐區域建設開發格局的“骨架”。優先保護基礎性生態空間,高效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統一管控城鄉建設用地,合理布局區域基礎設施及特殊用地,集中布局產業用地空間,塑造寧津特色景觀風貌。圍繞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城鄉融合發展和生態環境提升為總目標,按照生態保護優先、土地節約集約優先的總要求,通過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進一步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3.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1 落實底線約束 3.2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3 規劃7、分區和布局 3.4 農業空間發展格局3.5 生態保護修復 3.6 鎮村發展格局3.1 落實底線約束1.嚴 格 落 實 耕 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2.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要求;3.嚴守城鎮開發邊界;4.嚴格落實核電規劃限制區管控要求。嚴格落實榮成市下達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到 2035 年寧津街道耕地保護目標不低于 1576.66 公頃,永久基本農田目標不低于 1284.25 公頃。寧津街道內生態保護紅線 561.77 公頃;主要分布在街道北側濱海區域以及西側朝陽洞山區域。落實榮成市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寧津街道城鎮開發邊界 246.56 公頃。核電規劃限制區位于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廠8、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示范工程(以反應堆為中心)半徑 5 公里范圍內。3.2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構建“綠屏藍帶、一心四片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綠屏藍帶綠屏:西側朝陽洞山甲子山生態山林屏障;藍帶:環繞鎮街北東南三面的濱海生態保護及產業發展帶;一心四片區一心:街道駐地處綜合服務中心片區;四片區:濱海產業片區、特色農業種植片區、核能利用國際創新示范片區、海島生態漁家片區。3.3 規劃分區和布局在寧津街道全域層面劃分農田保護區、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海洋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7類規劃一級分區。3.4 農業空間發展格局山水田園休閑觀光環山水田園休閑觀光環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休閑海釣9、基地東楮島 3A 級景區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海草房)留村國家級傳統村落(留村石墓群)渠隔國家級傳統村落口子村省級傳統村落東墩國家級傳統村落馬欄耩國家級傳統村落北楊家省級傳統村落東蘇家省級傳統村落所后王家省級傳統村落甲子山高效茶文化產業園南夏家苗圃基地東南海瓜果生態采摘園留村觀光農業產業園止馬灘省級傳統村落林家流省級傳統村落傳 統 村 居 游覽體驗區海島漁家體驗區十里古鄉傳統村落區濱海特色游覽區海島漁家體驗區十里古鄉傳統村落區濱海特色游覽區所后盧家省級傳統村落構建“一環、三區、多點”鄉村振興發展格局3.5 生態保護修復山體修復:對境內甲子山、二登山等開展山體綜合整治工程,統籌開展山體修復10、周邊環境整治、植被修復等;礦山復墾治理:對境內甲子山等廢棄礦山開展礦山復墾治理工程,改善山區礦區的生態環境;濕地修復工程:保護沿海濕地空間;建設生態林帶、生態護坡;加強河流、水庫等水系連通修復,改善水生態環境;積極開展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建設;森林修復工程:大力開展造林綠化,增加森林資源總量;開展沿海基干林帶退化防護林修復工程。3.6 鎮村發展格局街道社區村莊構建“街道+社區+村莊”三級鎮村體系街道:即寧津街道,是行政、經濟、文化中心。社區:1 城鎮社區為寧津社區;3 農村社區包括以馬蘭耩村為核心的馬蘭耩社區、渠隔村為核心的渠隔社區、以及劉莊村為核心的劉莊社區。村莊:單個行政村,是最小的行政管理11、單元。4.支撐保障體系4.1 構建內聯外通的綜合交體系 4.2 建立均衡優質的公共服務體系 4.3 完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4.4 提升綜合防災減災水平4.1 構建內聯外通的綜合交通體系對外交通鎮域交通街道對外交通主要依托北側濱海生態路,中部 X301 縣道以及南部朝陽東路。落實交通發展目標,結合寧津街道發展需求進一步完善鎮域交通系統,規劃形成完成的交通路網框架。4.2 建立均衡優質的公共服務體系教育科研設施初中、小學:保留鎮駐地現狀初中、完全小學各一所;幼兒園:按照生活圈及需求規劃。醫療衛生設施統籌街道級綜合醫院、衛生站等服務設施布局;預留重大公共衛生安全突發發事件保障空間,根據多層次多樣化醫療12、服務社會實際需求,有序適度擴大醫療衛生用地供給。文化設施實施“街道-社區”二級文化設施體系,街道級建設綜合文化站鎮級建設綜合文化站涵蓋放映室、圖書室和閱覽等功能;社區級配建文化室,包括圖書閱覽室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室等功能。體育設施結合居住區和主要公共綠地布置體育設施場地,保證 100%的社區配建有體育健身設施,公園、廣場,鄉村空地等場所逐步增設公共體育健身設施。社會保障設施加強社會福利設施建設,構建發展型社會福利體系,保留 1 處街道級養老院。構建覆蓋全域的社區生活圈層級和類型,覆蓋全域、城鄉一體的公共服務體系。鼓勵公共服務設施符合利用鼓勵公共設施集中配置,促進設施提質增效,將功能和服務方式類13、似的公共服務設施相對集中布局,形成各級鄰里中心。合理引導現狀閑置用地、建筑進行功能置換、改造升級,合理引導現狀建筑性質優先轉變為公共服務功能。4.3 完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4.4 提升綜合防災減災水平給排水設施保留現狀供水水池一處,規劃污水處理廠(站)兩處。供熱設施采用核能集中供熱+清潔能源分散式供熱,助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助力低碳城鎮建設。電力設施保留一處 35KV 變電站,規劃一處110KV 變電站,完善供電系統。燃氣設施保留現狀燃氣調壓站一處,擴大燃氣管網覆蓋范圍,盡早實現“村村通”供氣格局。應急指揮系統規劃建設應急指揮中心,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14、及其造成的損害。寧津街道應急指揮中心位于寧津街道辦事處內。應急避難場所利用城市公園、綠地、廣場、文體場館和學校操場等作為應急避災場所。應急通道依托城市快速路及主次干道建設應急救災和疏散通道,連接城市應急避難場所、醫療機構、客運樞紐及城市對外交通干道。生命線工程建立安全可靠高效的供水、供電、供氣、通信、交通等城市生命線系統工程,提高抵御災害的能力。5.地方特色塑造5.1 歷史文化保護5.2 藍綠空間組織5.1 歷史文化保護寧津街道擁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1 個、中國傳統村落 4 個、省級傳統村落 7 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1 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 處及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7 處。傳統村落歷史15、文物5.2 藍綠空間組織 山 林 生 態屏 障海島生態漁家片區海島生態漁家片區城郊片區城郊片區田園景觀片區田園景觀片區濱海漁家風貌片區濱海漁家風貌片區濱海生 態 景 觀 帶結合生態基底、山水格局、文化底蘊等要素,打造“一屏、一帶、三片區”的藍綠開敞空間結構。6.規劃實施保障6.1 實施保障機制6.1 實施保障機制強化規劃主體責任健全規劃實施監管制度完善規劃協調機制完善公眾參與機制落實寧津街道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主體責任,強化規劃嚴肅性,經依法批準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各級各類專項規劃必須嚴格執行,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完善規劃監管信息平臺,強化對規劃實施信息化監管,促進行政機關和有關主體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健全規劃實施考核制度,將國土空間規劃執行情況納入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健全規劃實施問責機制,對違反規劃和落實規劃不力、造成嚴重損失或者重大影響的,堅決嚴肅查處,依法依規追究責任。區域層面建立協調機構和長效對話機制,落實協同發展戰略,重點實現生態環境的區域治理,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互聯互通、共建共享,推進跨界地區協同發展。搭建全過程、全方位的公眾參與平臺,建立城鎮發展重大問題和重大項目規劃咨詢機制,引導各領域專家和公眾在規劃編制、決策和實施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