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縣泉水鎮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開征求意見稿)(2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1875
2024-04-30
24頁
16.75MB
1、0汝城縣泉水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RUCHENGXIANQUANSHUIZHENGUOTUKONGJIANGUIHUA2021-2035湖南地騰土地規劃咨詢有限公司二二四年四月101 基礎評估分析02 發展定位目標03 國土空間格局04 國土空間保護05 國土空間開發06 鎮政府駐地規劃07 鄉鎮風貌設計目錄CONTENTSCONTENTS21.1 范圍與期限 規劃范圍本次編制范圍為泉水鎮行政管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包括鎮域、鎮政府駐地兩個層次。鎮域:包括下轄的15個行政村,國土總面積為93.10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即泉水鎮鎮區,主要涉及西黃村和新泉村,總面積為18.71公頃。2、規劃期限規劃期限與上位國土空間規劃保持一致。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規劃范圍圖一基礎評估分析3 七山兩分田,山水人城和諧相融鎮域國土總面積9309.95公頃,其中林地占比最大,達70.29%,林地面積為6544.09公頃;其次為耕地,占比16.87%,面積1570.99公頃,兩者合計占國土總面積的87.16%。城鄉建設用地面積476.77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5.12%,其中城鎮用地面積為128.65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1.38%;村莊用地面積348.12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3.74%。1.2 國土空間用地現狀 國土空間用地現狀圖鎮域土地利用現狀表3、一基礎評估分析地類2020年(基期年)面積(公頃)占比(%)農用地農用地合計8359.37 89.79 耕地1570.9916.87 園地231.332.48 林地6544.0970.29 草地12.960.14 建設用地建設用地合計565.23 6.07 城鄉建設用地城鎮128.65 1.38 村莊348.12 3.74 合計476.77 5.12 區域基礎設施用地67.12 0.72 其他建設用地21.34 0.23 農業設施建設用地150.12 1.61 自然保護用地自然保護用地合計235.23 2.53 濕地0.14 0.00 陸地水域138.97 1.49 其他其他土地96.12 14、.03 合計9309.95 100.00 41.3 問題與風險1.4 機遇與挑戰一基礎評估分析用地布局適宜建設土地有限,土地資源較為稀缺產業發展1、一產:辣椒、茶葉等為主的特色農業種植已初具規模,但倉儲、冷鏈、物流、信息咨詢等服務較為缺乏;2、二產:辣椒、茶葉等特色農產品企業運行良好,已形成一定的品牌影響力,但產業鏈有待延伸、配套有待強化;3、三產:旅游產業處于起步階段,存在品質不高、配套設施不完善的情況,限制了旅游產業的發展。人居環境1、泉水鎮的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均有待完善,公共空間存在數量不夠、分布不均衡問題,2、缺少公園綠地,廣場用地偏少,文化、醫療衛生、養老等服務功能尚需進一步強化5、和提升,3、鎮域整體風貌特色還有待提升。設施布局泉水鎮山區面積廣大,農業為主導產業,部分農田地勢較高,缺少灌溉水源及水渠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導致耕地質量不高,種植旱糧,農業生產抗御旱澇災害能力較弱。設施布局山區面積廣大,存在一定的地質災害隱患全部位于地質災害風險高易發區及中易發區,高易發區面積占全鎮國土總面積比例42.71%,中等易發區占比為57.29%。全鎮現有地質災害點9處。地質災害主要是滑坡和地面塌陷災種,其中滑坡是最易發生的災種,主要分布在鎮域西部山區,梓水、正水、旱塘瑤族村等。發展機遇1、國家、省鄉村振興政策的拉力扶持2、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帶來發展新機遇3、全國農業產業強鎮、湖南特6、色辣椒小鎮兩塊“金招牌”為產業發展助力面臨挑戰1、基礎設施仍需完善,鄉村旅游結合性亟待提高2、自然災害風險尚存,安全保障體系亟待強化3、統籌協調開發與保護帶來發展新挑戰適宜建設土地有限與建設用地需求矛盾特色產業鏈條不長、質效不高人居環境品質有待提升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仍存在短板552.1 發展定位結合上位規劃要求、現狀資源及產業基礎等條件,依托千畝辣椒示范基地、茶葉種植基地等,推動旅游業與農業產業深度融合,將泉水鎮建設成:二發展定位目標62.2 規劃指標依據湖南省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指南(修訂版),指南中明確了湖南省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必備的規劃指標表要求,通過梳理上級相關文件、技術要求,結合泉7、水鎮鎮情,提出本輪泉水鎮國土空間規劃指標體系項,力爭實現統籌保護與開發關系,塑造城鄉融合、集約利用的高效國土空間,打造山水林田城風貌交融的魅力國土空間,全面覆蓋、重點突出、韌性發展的安全國土空間,建立現代化的國土空間治理體系。指標體系共10項,其中約束性指標5項,預期性指標5項。鄉鎮規劃指標一覽表層級指標項基期年近期目標年目標年約束性鎮域耕地保有量(畝)23461.97 23461.97 23461.97 約束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畝)20939.34 20939.34 20939.34 約束性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公頃)265.31 265.31 265.31 約束性城鎮開發邊界規模(公頃)28、28.36 228.36 228.36 約束性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規模(畝)238.50 238.50 238.50 預期性村莊建設用地(公頃)348.12 361.68 361.68約束性其中村莊建設用地留白指標(公頃)-17.80 17.80 預期性人均城鎮建設用地面積(平方米)110191191預期性鎮政府駐地公園綠地、廣場步行5分鐘覆蓋率(%)06565預期性道路網密度(千米/平方千米)111919預期性二發展定位目標73.1 總體格局立足資源環境承載力與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落實國家、湖南省、郴州市和汝城縣的區域空間戰略,圍繞“做強特色產業、加快基礎建設、提升幸福指數”的發展目標,規9、劃形成“一核引領,兩軸牽引,一水為景,兩區支撐”的鎮域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一核”:以三星產業園作為區域經濟發展核心。“兩軸”:縣道X005-X019形成橫向發展軸,依托付水村村道形成東部縱向發展軸。“一帶”:由浙水及兩岸景觀形成浙水景觀帶。“兩區”:由中部田園區和西部特色生態種植區組成。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三國土空間格局83.2 落實三條控制線 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2.83萬畝規劃至2035年,泉水鎮耕地保有量不少于3.2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不低于2.83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14.05%。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28.32公頃規劃至2035年,泉水鎮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12810、.32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0.96%,為南嶺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保護紅線。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298.81公頃推動城鎮緊湊發展和節約集約用地,規劃至2035年,泉水鎮城鎮開發邊界規模298.81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2.23%。國土空間控制線規劃圖三國土空間格局93.3 規劃分區根據技術指南相關要求,泉水鎮域分為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鄉村發展區、城鎮發展區、礦產能源區6個一級分區。其中:城鎮發展區和鄉村發展區細分到二級規劃分區。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圖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分區面積統計一覽表三國土空間格局一級規劃分區二級規劃分區面積(公頃)生態保護區265.31 生態控制區16.91 11、農田保護區1395.96 城鎮發展區城鎮集中建設區224.89 城鎮彈性發展區3.47 其他城鎮建設區7.72 小計236.08 鄉村發展區村莊建設區447.82 林業發展區6210.53 一般農業區721.01 小計7379.36 礦產能源發展區16.34 總計9309.95 104.1 耕地資源保護 堅持耕地應保盡保規劃至2035年,泉水鎮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35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于2.09萬畝。嚴格耕地占補平衡規劃至2035年泉水鎮落實補充耕地任務量為0.02萬畝。劃定耕地后備資源區泉水鎮耕地后備資源開發潛力規模為2966.55畝。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泉水鎮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面12、積238.5畝。4.2 生態環境保護 保護林地資源落實林地保有量,強化公益林管理,城鎮開發邊界內集中分布的林地,應因地制宜的布局為綠地。加強水資源保護至2035年,鎮域重要河湖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地表水環境質量全面達到水環境功能區要求。落實“三線一單”分區管控要求加快村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面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強對現有農村污水治理設施的維護和運營。四國土空間保護114.3 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重點加強對湖南省歷史文化名村華塘村和中國傳統村落星村村保護。文物保護單位泉水鎮共有5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非物質文化遺產13、傳承保護和傳承充分挖掘汝城硒山茶制作技藝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傳承和保護,使之長期保存并發揚光大。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歷史文化資源一覽表四國土空間保護序號單位名稱類別級別所在行政區備注1星村村傳統村落國家級星村村第五批2華塘村歷史文化名村省級華塘村第七批3白泉鄧氏宗祠文物保護單位市級白泉村4星村橋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星村村5星村何氏家廟文物保護單位縣級星村村6耒山遺址文物保護單位縣級星村村7司馬坊文物保護單位縣級星村村8汝城硒山茶制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市級-第四批2014年125.2 建設用地布局 2035年用地規劃方案規劃至2035年,泉水鎮城鄉建設用地680.35公頃,較基期年增加了115.14、12公頃。區域基礎設施用地75.80公頃,較基期年增加了8.68公頃。其他建設用地13.84公頃,較基期年減少了7.50公頃。鄉鎮國土空間結構調整表 國土空間用地規劃圖地類2020年(基期年)2035年(目標年)規劃期間面積增減(公頃)面積(公頃)比例(%)面積(公頃)比例(%)國土總面積農用地農用地合計8359.37 89.79 8232.95 88.43-126.42耕地1570.9916.87 1576.40 16.93 5.41 園地231.332.48 218.59 2.35-12.74 林地6544.0970.29 6425.00 69.01-119.09 草地12.960.14 15、12.96 0.14 0.00 建設用地建設用地合計565.23 6.07 680.35 7.31 115.12 城鄉建設用地城鎮用地128.65 1.38 229.03 2.46 100.38 村莊用地348.12 3.74 361.68 3.88 13.56 合計440.092.38533.042.88113.94區域基礎設施用地67.12 0.72 75.80 0.81 8.68 其他建設用地21.34 0.23 13.84 0.15-7.50 農業設施建設用地150.12 1.61 156.68 1.68 6.56 自然保護用地合計235.23 2.53 239.97 2.58 4.716、4 濕地0.14 0.00 0.00 0.00-0.14 陸地水域138.97 1.49 239.97 2.58 101.00 其他其他土地96.12 1.03 0.00 0.00-96.12 合計9309.95 100.00 9309.95 100.00 0.00 五國土空間開發135.3 產業發展布局 產業體系立足于泉水鎮自身資源稟賦,鎮區重點發展商貿物流、加工,鎮域各村重點發展智慧農業、特色農業種植、農業觀光等休閑型農業。產業結構:“一核兩軸三區”“一 核”:即依托泉水鎮政府駐地打造以農產品集散和商貿物流產業為主的綜合服務核心。“兩帶”:即依托Y114鄉道和G106國道區域交通帶動作用,17、積極發展物流、商貿,形成東西-南北商貿物流軸;依托Y114鄉道,以文旅和特色農業為核心,加快鎮域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形成特色農文旅發展帶。“三園”:即泉水鎮的三大特色種植片區。以南水村、華塘村為主的“糧油產業片區”,以華塘村、西黃村為主的“辣椒產業片區”和以旱塘瑤族村、秀嶺村為主的“茶葉種植片區”產業發展格局圖五國土空間開發145.4 礦產資源利用 落實礦產資源控制線 規劃至2025年,生產礦山全部達到綠色礦山標準。規劃至2035年,礦山控制在1家以內,即汝城縣西黃礦區建筑石料用灰巖礦,礦區面積0.2542平方公里,規劃開采規模為100萬噸/年,按照綠色礦山標準進行建設。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18、推進礦業發展綠色轉型,推廣礦產資源綠色開發與利用技術。由點到面、集中連片,整體推動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礦產資源分布圖五國土空間開發湖南汝城磚頭坳白云仙汝城縣三星鎮西黃建筑石料用灰巖礦155.5 綜合交通規劃 道路交通體系規劃形成“兩縱一橫”的道路交通體系,兩縱即鎮域東側G106國道以及鎮域中部經杉樹園通往縣城的X019縣道;一橫為X005縣道和X019縣道連接形成的貫穿鎮域中部的橫向道路。內部交通聯系以村為單位完善村組道路,加強村莊對外交通聯系,進一步提升村莊內部交通品質。重點交通項目 重點建設泉水鎮通三級公路、秀溪茶產業路等農村公路,提升道路通達性,整合產業、物流、供銷、電商等資源,深化19、產業帶動等作用,助力全鎮產業化水平提升。同時,結合“辣椒小鎮”“茶香小鎮”等特色小鎮建設強化沿線自然田園風光和鄉土特色,打造“美麗鄉村路”。規劃改擴建華塘村至X005道路為雙車道,其余各農村公路結合村民出行需求和鄉村振興要求進行拓寬。綜合交通規劃圖五國土空間開發165.6 鎮村設施配套按需增補市政設施,為全鎮居民提供基礎設施服務保障;以鎮、村標準配置規范,優化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設施規劃圖類型設施名稱位置備注給水第二水廠三星工業園現狀團結水庫梓水瑤族村、正水瑤族村擴建硒山水庫勝利村新建排水泉水污水處理廠鎮政府駐地現狀電力城南110kV變電站三星工業園現狀220KV線路西黃村、前20、見村、白泉村新建公共安全消防站鎮政府駐地新建行政辦公泉水鎮政府、泉水派出所鎮政府駐地、付水村現狀公共教育泉水中學西黃村現狀泉水中心小學鎮政府駐地現狀非完全小學星村村、杉樹園、南水村、梓水瑤族村、旱塘瑤族村現狀醫療衛生三星中心衛生院付水村現狀文化體育全民健身中心鎮政府駐地新建商業服務農貿市場鎮政府駐地現狀社會保障泉水敬老院白泉村改擴建五國土空間開發團結水庫硒山水庫175.7 全域詳細規劃編制單元根據規劃控制需要,泉水鎮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分為鎮政府駐地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和特殊管控單元等類型,其中鎮政府駐地詳細規劃單元1個、村莊規劃單元15個,特殊管控單元1個,共17個。詳細規劃編制單元一覽詳細規劃編21、制單元一覽表表序號類型名稱編號編制單元面積(公頃)主導功能備注1鎮政府駐地詳細規劃鎮政府駐地QS-119.10 鎮政治中心和綜合服務中心2村莊規劃白泉村CG-01345.91生活居住3村莊規劃城郭村CG-02205.27生活居住4村莊規劃星村村CG-03414.52生活居住、旅游接待5村莊規劃西黃村CG-04478.13生活居住6村莊規劃南水村CG-05622.91生活居住7村莊規劃勝利村CG-06404.03生活居住8村莊規劃旱塘瑤族村CG-071047.74生活居住、茶葉生產9村莊規劃杉樹園村CG-08660.88生活居住、旅游接待10村莊規劃正水瑤族村CG-091342.98生活居住1122、村莊規劃梓水瑤族村CG-101560.35生活居住12村莊規劃秀嶺村CG-11731.35生活居住13村莊規劃華塘村CG-12384.73生活居住14村莊規劃前見村CG-13407.49生活居住15村莊規劃新泉村CG-14284.55生活居住16村莊規劃付水村CG-15406.34生活居住17特殊管控單元縣農科所QS-1612.77農業生產 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劃分圖五國土空間開發186.1 規劃范圍鎮政府駐地,即泉水鎮鎮區,主要涉及西黃村和新泉村,總面積為18.71公頃,其中城鎮開發邊界面積12.24公頃。6.2 鎮政府駐地總體規劃 空間結構:規劃形成“一心一軸兩區”的用地結構。一心:以泉水鎮政23、府為主的綜合服務中心;一軸:依托縣道X005的城鎮發展軸;兩區:北部“公共服務和產業發展區”;南部“多彩生活區”鎮政府駐地國土空間用地規劃圖綜合服務中心六鎮政府駐地規劃19主干道為縣道X005,路幅寬度16米;次干道為秀溪茶產業路,紅線寬度控制在12-16米;支路主要起集散交通的作用,紅線寬度6-10米。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公交車站。規劃落實并完善上位規劃的公交網絡設置,保留鎮政府駐地及和各村公交車站。停車場。根據泉水客運站實際客流情況,規劃取消該客運站;規劃3處停車場。充電樁。結合停車場等交通場站新增不少于50%停車位梳理的分散式充電樁。6.2 鎮政府駐地總體規劃 鎮政府駐地道路交通規劃圖六鎮政24、府駐地規劃汝城-秀溪公交車泉水客運站(規劃取消用作停車場)鎮政府駐地道路網規劃鎮政府駐地道路分為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三個等級。規劃形成“一主一次多支”的道路交通體系。20 公用設施規劃給水設施:由第二水廠(三星工業園)統一供水。排水設施:規劃保留現狀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規模為1000噸/日。電力通信設施:保留現狀電力及郵政電信設施。燃氣設施:規劃燃氣從汝城縣燃氣站供應,規劃所有燃氣管道均埋地敷設。環衛設施:(1)公廁:以配建為主,規劃保留客運站旁公廁。(2)垃圾處理:規劃對垃圾處理設施進行擴容提質。6.2 鎮政府駐地總體規劃 鎮政府駐地設施規劃圖六鎮政府駐地規劃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行政辦公設施:25、規劃保留現狀鎮政府。文體設施:規劃現狀文體設施進行提質改善相關設施。教育設施:規劃現狀教育設施予以保留,并提質改善相關設施。醫療衛生設施:規劃現狀醫療衛生設施予以保留并提質改善相關設施。公共安全設施:規劃在鎮政府內設消防指揮中心1個,二級標準站1個,按標準配備消防設備。商業服務業設施:保留現狀農貿市場,舊農貿市場規劃留白泉水鎮人民政府(規劃保留)泉水中心小學(規劃保留)郵政儲蓄銀行(規劃保留)泉水污水處理廠(規劃保留)老農貿市場(規劃留白)公共廁所(規劃保留)農貿市場(規劃保留)216.2 鎮政府駐地總體規劃 鎮政府駐地控制線規劃圖六鎮政府駐地規劃 要素管控 底線管控:“綠線”本次規劃根據實際26、不予劃定。“黃線”主要是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控制線,劃定總面積0.47公頃。“藍線”本次規劃根據實際不予劃定。”紫線”本次規劃根據實際不予劃定。22 總體要求以“多彩田園,浙水古韻”為基的城鄉風貌本底,構建“一心兩帶三區”的城鄉風貌格局。一心:即泉水鎮區核心風貌區;兩帶:即沿秀溪水及X005縣道兩側外擴500米作為景觀廊道、浙水及兩岸景觀形成浙水景觀帶;三區:即田園鄉村風貌區、山地生態風貌區、歷史文化風貌區。秀溪水景觀廊道:是泉水鎮對外聯系的主要通道,是展示泉水鎮風貌的重要界面,注重沿線建筑風貌及道路景觀的整治提質,注重辣椒等特色田園風光建設。浙水景觀帶:浙水是泉水鎮主要水體景觀廊道,沿線串聯起泉水各處歷史文化資源,是展示泉水鎮歷史風貌和山水風貌的重要界面,注重村莊和水體之間的安全距離,在此基礎上打造休閑游憩節點以及慢行流線,共同構筑豐富、和諧的濱水生態景觀。田園鄉村風貌區:以平原地形為主,農田和居民點較為集中,鼓勵運用毛石、木材等傳統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因勢造景,呈現原生田園風光和原真鄉村風情。山地生態風貌區:整體風貌體現綠色生態、質樸寧靜的村落特點。建筑風貌應體現林區文化的民居風格特點,建筑色彩不宜使用明度過高的顏色,與周邊生態環境協調融合。歷史文化風貌區:華塘村、星村村及古樹、宗祠、古建筑等具有保護意義的單位納入歷史文化風貌區。七鄉鎮風貌設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