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縣熱水鎮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開征求意見稿)(2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1876
2024-04-30
29頁
51.58MB
1、汝城縣熱水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目 錄030302020101基礎評估分析發展定位目標國土空間格局0404國土空間保護0505國土空間開發0606鎮政府駐地規劃0707鄉鎮風貌設計01 01 基礎評估分析規劃范圍與期限 規劃范圍本次編制范圍為熱水鎮行政管轄區內全部國土空間,包括鎮域、鎮政府駐地兩個層次。鎮域:包括下轄的8個行政村,國土總面積為139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即熱水鎮鎮區,主要涉及熱水村、長塘村、同心村、黃石村、橫瑞村、和興村等村域,總面積為3.79平方公里。規劃期限規劃期限與上位國土空間規劃保持一致。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2、5年。地類2020年(基期年)面積占比國土總面積農用地農用地合計13333.4195.93%耕地738.175.31%園地200.811.44%林地12390.5989.14%草地3.740.03%建設用地建設用地合計236.651.70%城鄉建設用地城鎮54.930.40%村莊181.751.31%合計236.651.70%區域基礎設施用地170.811.23%其他建設用地3.140.02%農業設施建設用地4.821.07%自然保護地合計149.551.08%濕地0.140.01%陸地水域149.411.07%其他其他土地1.160.01%合計13899.54100.00%九山、一分水、五分3、田林地為底,耕地與建設點綴的小山鎮01 01 基礎評估分析土地利用現狀 土地利用現狀圖問題方法(一)城鎮開發、鄉村發展與湯河風景名勝區規劃保護范圍重疊熱水鎮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與熱水湯河風景名勝區存在大面積范圍重疊,不同性質及功能的用地發展將產生不可避免的矛盾沖突。(一)銜接好空間上不沖突,以及制定相應的項目準入或者指導建設細則與風景名勝區修編單位充分對接,先實現空間上不沖突,接下來共同與相關行政部門對接,制定相應的準入或者指導建設細則,來解決沖突的問題。(二)旅游結構單一以及溫泉同質化發展問題旅游產業結構單一,基本為體驗式旅游為主,未形成完整體系,產業發展受季節性影響起伏較大。全市溫泉產業資源4、多樣,產業發展面臨同質化,郴州全域,以暖水、蘇仙、北湖等為代表的其他同類型溫泉品牌也在不斷發展中。(二)通過楠竹產業園與森林康養德壽山等項目去帶動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針對旅游結構單一以及溫泉同質化發展問題,通過楠竹產業園與森林康養德壽山等項目的帶動,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三)用地布局亟需更新,配套設施尚待完善老鎮區用地功能過于擁擠,部分鎮區用地閑置,醫療設施規模較小,缺少汽車客運站、消防救援站等問題。(三)疏解老鎮區功能,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優化人居環境質量。對于基礎設施與安全保障設施,在本次規劃中進行完善即可。01 01 基礎評估分析基礎評估小結將熱水鎮發展定位為:集溫泉養生、森林康養、生態竹5、木加工為一體的文旅融合型特色小鎮;郴州市打造溫泉之都的核心景區;汝城東部中心鎮。02 02 發展定位目標發展定位02 02 發展定位目標規劃指標層級指標名稱基期年近期年目標年約束性鎮域耕地保護目標(畝)9692.559692.559692.55約束性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畝)8828.558828.558828.55約束性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公頃)5299.405299.405299.40約束性城鎮開發邊界規模(公頃)116.28116.28116.28約束性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規模(公頃)32.5032.5032.50預期性村莊建設用地(公頃)182.89190.88190.88預期性其中村莊建6、設用地留白指標(公頃)11.5411.54預期性人均城鎮建設用地面積(平方米)160187.08預期性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畝)141.57預期性補充耕地任務量(畝)依據上級下達任務確定依據上級下達任務確定預期性常住人口規模(萬人)0.811.2預期性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15261.67預期性鎮政府駐地公園綠地、廣場步行5分鐘覆蓋率(%)406080約束性道路網密度(千米/平方千米)5.936.58預期性人均公園綠地(含郊野公園)面積(平方米)5.225.506預期性鄉鎮規劃指標一覽表堅持生態優先,踐行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理念,從底線管控、結構效益、生活品質等方面出發,落實上級規劃指標管控要7、求,圍繞熱水鎮發展定位和發展目標,結合鎮域實際情況,構建熱水鎮國土空間保護開發目標指標。指標體系共15項,其中約束性指標5項,預期性指標10項。03 03 國土空間格局“一主”:即依托鎮政府駐地形成的區域綜合服務中心。“一次”:即依托和興村村委形成的區域綜合服務副中心。“一帶”:為南北向貫穿鎮域的熱水河形成的特色濱河風光帶。“三屏”:為九龍江生態山水屏障、湯河寨風景名勝屏障以及南國天山屏障。“兩軸”:沿南北向省道562以及東西向縣道010構成的十字發展軸線。“多點”:依托湯河寨景區、高灘畬族民族村落、德壽山景區、官溪山莊、熱水漂流中心、水龍萬畝竹海、南國天山以及冰川遺址等多處重要特色節點。總體8、格局構建“一主一次,一帶三屏,兩軸多點”新格局 空間總體格局圖落實三條控制線三條控制線優先劃定優先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永久基本農田嚴格嚴格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科學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城鎮開發邊界588.57公頃(0.88萬畝、4%)5262.81公頃(38%)116.28公頃(0.8%)03 03 國土空間格局 鎮域控制線管控圖規劃分區03 03 國土空間格局根據技術指南相關要求,熱水鎮域分為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鄉村發展區、城鎮發展區、礦產能源區6個一級分區。其中:城鎮發展區和鄉村發展區細分到二級規劃分區。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圖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分區面積統計一覽表一級規劃9、分區二級規劃分區面積生態保護區-5299.40生態控制區-4112.33農田保護區-661.28城鎮發展區城鎮集中建設區居住生活區21.19綜合服務區12.03商業商務區62.47工業發展區6.77物流倉儲區-綠地休閑區5.07交通樞紐區8.75戰略預留區-城鎮彈性發展區2.96特別用途區0.00其他城鎮建設區21.83小計138.44鄉村發展區村莊建設區190.88一般農業區76.89林業發展區3415.45牧業發展區-礦產能源發展區4.9404 04 國土空間保護耕地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傳導耕保、林地與生態修復專項等規劃成果耕地保護目標:至2035年,熱水鎮全域耕地保有量目標為0.97萬畝,10、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目標為0.88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至2035年,全域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規模為0.046萬畝。耕地后備資源:至2035年,全域耕地后備資源規模為0.0073萬畝。恢復耕地任務量:全域近期恢復耕地面積為0.47萬畝,遠期恢復耕地面積為0.06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至2025年,完成0.21萬畝,至2035年,將全鎮0.88萬畝。自然保護地:湖南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熱水湯河風景名勝區。林地保護:林地保有量達到12006.56公頃,天然林保護面積不少于7709.09公頃,公益林保護面積不少于1251.30公頃。水資源保護:湯河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千噸萬人)、和興村山溪水飲用水水11、源(農村千人)04 04 國土空間保護名稱類別級別所在行政區備注封泉遺址古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汝城縣熱水鎮-蝸牛塔古建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汝城縣熱水鎮-仙人橋古建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汝城縣熱水鎮-中央紅軍長征入湘第一站(紅軍總司令部舊址)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汝城縣熱水鎮長塘村-葉祖令故居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汝城縣熱水鎮黃石村-紅軍池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汝城縣熱水鎮熱水村-高灘畬寨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汝城縣熱水鎮高灘畬族瑤族村-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對已有或者發現的文化遺產制定相應的管控規則05 05 國土空間開發鎮政府駐地方案+村莊規劃方12、案+落實重點項目鎮村體系規劃與建設用地布局鎮村鎮村體系優化體系優化一核兩星,兩軸六區1個鎮政府駐地2個中心村6個基層村建設用地布局建設用地布局 鎮村體系規劃圖產業發展布局:規劃形成“一心雙軸五區”的產業布局結構一心:以鎮政府駐地的綜合服務與溫泉旅游等龍頭產業為主的發展核心。雙軸:是省道562與縣道010的產業發展連通軸線。五區:鎮域中部的綜合服務區和農產品種植示范區、西北部的竹產品原料種植區、東部的竹產品高端加工區、東北部的森林保育區、南部的森林康養旅游區.05 05 國土空間開發產業發展布局溫泉旅游、森林康養、楠竹文旅產品、特色民俗文化為一體的綜合產業融合發展布局 產業發展規劃圖05 05 13、國土空間開發建設用地布局 鎮域土地利用規劃圖規劃至2035年,熱水鎮城鄉建設用地329.32公頃,較基期年增加了91.5公頃。區域基礎設施用地108.83公頃,較基期年增加了39.53公頃。其他建設用地2.79公頃,較基期年減少了0.35公頃。地類2020年(基期年)2035年(目標年)面積占比面積占比國土總面積農用地農用地合計13333.4195.9313199.7394.97耕地738.175.31999.507.19園地200.811.44189.711.36林地12390.6989.1412006.5686.38草地3.740.033.960.03建設用地建設用地合計310.252.214、3440.943.17城鄉建設用地城鎮54.930.40138.441.00村莊182.891.31190.881.37合計237.821.70329.322.37區域基礎設施用地69.300.50108.830.78其他建設用地3.140.022.790.02農業設施建設用地106.340.77112.020.81自然保護用地合計149.551.08146.991.06濕地0.140.0010.140.001陸地水域149.411.07146.851.06合計13899.54100.0013899.54100.00鄉鎮國土空間功能結構調整表05 05 國土空間開發礦產資源利用主要為熱水地熱資15、源,應因地制宜,加快地熱勘查開發進度,合理開發利用中低溫地熱資源,利用區位交通優勢,以熱水地熱資源為核心,沿交通干道輻射周邊溫泉資源,打造綠色溫泉產業鏈。熱水鎮礦產資源開采規劃區塊共1處,名稱為郴州市汝城縣熱水溫泉,開礦主礦種為地熱,區塊面積為20.8公頃,設置類型為已設采礦權保留,資源量為112.2萬噸/年,面積為3公頃。進一步加快地熱勘查開發進度,優化調整使用地熱礦產資源。鐵路、通用機場。規劃建設興永郴贛鐵路,規劃在鎮政府駐地北側預留熱水高鐵站用地。在鎮區東側預留通用機場選址點位。高速公路。G76廈蓉高速公路:為國家高速公路,東西向橫穿鎮域北部。省道。S562:全線為二級公路標準,南北縱向16、連接集益鄉、熱水鎮及三江口鎮。縣道。包括X010及X014,規劃對鎮政府駐地段縣道010進行改道,從鎮政府駐地南側通過作為過境路;X014:升級改造(提質改造)X014飛水寨南國天山生態旅游景區路。鄉道。Y133:升級改造(提質改造)Y133熱水鎮橫瑞至黃勤溫泉產業路。村道。包含重點項目及其他通村路,規劃升級改道(提質改造)熱水鎮湯河寨溫泉養老院公路;升級改造(提質改造)S562至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東門旅游公路;升級改造(提質改造)熱水鎮同心村至老村部通村路。綜合交通05 05 國土空間開發打造快速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 綜合交通規劃圖鎮域公共服務設施 行政辦公設施規劃。保留現狀熱水鎮鎮政府、鎮派17、出所、熱水村村委會、國土所以及林業站等行政辦公設施。熱水鎮人民法庭目前正在升級改造。教育設施規劃。熱水鎮現狀有熱水鎮中心幼兒園與小精靈幼兒園共2處幼兒園,九年一貫制的熱水學校。醫療設施規劃。現狀鎮衛生院進行拆除,新熱水鎮衛生院搬遷至鎮政府駐地東部,占地面積為0.79公頃。文體設施規劃。熱水鎮上有1處溫泉文化園的娛樂設施,位于鎮政府西北側,規劃在熱水村村部建設一定的娛樂設施。商貿設施規劃。規劃沿S562經過鎮政府駐地的路段(熱水大道)建設一定的商貿服務設施,保留熱水農貿市場。建設1處物流配送中心。社會保障設施規劃。各村結合村委會或村衛生室設置老年人活動中心。供水設施規劃。供水水源為山泉水,規劃保18、留并擴建熱水水務中心,同時預留部分給水用地規模。排水設施規劃。熱水鎮城鎮開發邊界內實行雨污分流制,統一建設排水管網,規劃保留并擴建鎮政府駐地北側的熱水鎮污水處理廠。電力設施規劃。規劃保留并提質擴容熱水鎮110kV變電站。電信設施規劃。鎮政府駐地中現狀有一處郵政網點,名為熱水鎮郵政網點。燃氣設施規劃。供氣站規劃在鎮政府駐地內。環衛設施規劃。每個村組結合實際情況設置多個垃圾收集點,規劃保留熱水垃圾熱解氣化站。05 05 國土空間開發建立全面、完整、便捷、安全的設施支撐體系 公共服務設施圖綜合防災 抗震規劃新建工程均按地震基本烈度為VI度的抗震要求設防。防洪規劃在熱水河等主要河流附近的鄉鎮集散地、中19、心村、自然村,均按10年一遇設防。消防規劃規劃1處二級消防救援站,位于鎮政府駐地東部。人防規劃人防工程建設與城鄉建設緊密結合、同步發展,從整體上增強戰時防護能力。防空地下室的修建應與各公共建筑的建設同步進行。應急避難通道與場所規劃省道562與縣道010等主要道路為避震疏散道路,且在鎮政府辦公樓內部也設置有緊急指揮中心。鎮政府駐地內的疏散場所位于溫泉廣場。防疫設施結合規劃范圍內醫療設施作好防疫工作,規劃防疫站與新建鎮衛生院合并建設。在熱河路與熱水路交叉口東南側,選擇現有閑置土地預留防疫等應急用地,用于隔離、方艙醫院等設施建設。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建設要避讓地質災害高風險區、無法避讓的采取相應防治措施20、,必須加強滑坡、塌方、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預警和防治。05 05 國土空間開發建立全面、完整、便捷、安全的設施支撐體系 綜合防災設施規劃圖村莊規劃指引05 05 國土空間開發根據實際村莊規模等級,配置相應設施以及分配指標根據人口規模預測,按不同村莊人口區段配置相應設施,同一級別、功能和服務方式類似的公共服務設施宜集中布局,為全域各村設施配置提供指引。行政村村莊類型常住人口規模(人)發展方向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基礎設施配置熱水村城郊融合類9391熱水鎮政治、經濟、文化與旅游接待中心;以楠竹加工為主的產業核心村衛生室、老年活動室、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特色民俗活動點健身廣場、便民農家店、村務室21、物流配送點、村級客運站點垃圾收集點、公廁、固定避難場所、緊急救災道路、防災指揮設施、消防設施長塘村城郊融合類387楠竹、水稻種植同心村城郊融合類482楠竹、水稻種植高灘畬族瑤族村特色保護類300畬族少數民族文化旅游、楠竹種植水龍村生態保護類300楠竹、水稻種植和興村生態保護類760南國高山草原、飛水寨瀑布等景點休閑旅游、旅游配套服務橫瑞村集聚提升類180養生基地、蝸牛塔、仙人橋等景點休閑旅游、楠竹種植、優質稻制種基地黃石村生態保護類200冰川遺址旅游、楠竹種植 村莊規劃指引圖全域詳細規劃編制單元05 05 國土空間開發合理劃定多個散點文旅編制單元,規定相應地塊指標控制,便于后續規劃管理依據熱22、水鎮實際發展情況,將鎮域整體劃分為12個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序號類型名稱編號編制單元面積(公頃)主導功能1鎮政府駐地詳細規劃熱水鎮鎮政府駐地單元RS-01379.01綜合服務、旅游接待、生活居住2特殊管控單元官溪山莊單元RS-029.8旅游接待3特殊管控單元德壽山山莊單元RS-034.99旅游接待4特殊管控單元鳳凰園單元RS-040.44旅游接待5村莊規劃橫瑞村單元RS-051823.81生活居住6村莊規劃黃石村單元RS-061029.01生活居住7村莊規劃熱水村單元RS-07686.31生活居住8村莊規劃同心村單元RS-081169.68生活居住9村莊規劃水龍村單元RS-092194.92生態23、復合、生活居住10村莊規劃長塘村單元RS-10819.35生活居住11村莊規劃高灘畬族瑤族村單元RS-111609.67生活居住12村莊規劃和興村單元RS-124172.58綜合服務、生活居住 全域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圖農用地整治 熱水鎮耕地后備資源開發潛力面積約224.70公頃,主要集中在和興村、黃石村、同心村,可恢復耕地面積約224.70公頃。從熱水鎮永久基本農田中剔除歷年已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范圍,在剩余圖斑中選擇相對大片集中的區域作為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范圍。熱水鎮高標準基本農田整治潛力面積約141.57公頃,主要集中在和興村。熱水鎮土地開發項目面積約21.93公頃,主要集中在和興村、高灘24、畬族瑤族村、水龍村。熱水鎮農村宅基地復墾潛力主要集中在同心村、橫瑞村,整理規模約0.87公頃。國土綜合整治濕地生態修復對熱水河等支流進行河道、岸線綜合治理,治理險工險段,提高防洪標準,保護沿線自然生態。加強對鎮內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水源地進行圍擋、植樹等,確保飲用水水質,保障飲水安全。林地生態修復熱水鎮造林綠化面積為153.40公頃,分散分布于各村,造林綠化工程嚴禁違規占用耕地綠化造林,確需占用的,必須依法依規嚴格履行審批手續。礦山生態修復熱水鎮現有熱水溫泉地熱礦,規劃以生態保護為主,結合水生態保護及地下水保護,打造可持續開發利用的溫泉產業。生態修復05 05 國土空間開發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25、復06 06 鎮政府駐地規劃用地布局鎮區、景區、園區用地特色差異化布局模式鎮區景區園區完善公服等配套設施建設,提升生活品質。提升環境品質建設,滿足服務設施用地的需求。保障產業用地發展,完善交通運輸等配套設施。規劃目標為完善公服配套設施、提升生活環境質量。規劃建設熱水九年一貫制學校;改擴建熱水法庭;搬遷新建熱水中心衛生院;新建熱水鎮二級消防救援站;新建熱水客運站;新建門戶廣場、應急物資倉庫、物流配送中心與社會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鎮政府駐地內綜合服務功能。規劃目標為建設溫泉主題的文化、公園與康養等旅游服務設施,提升旅游景區環境品質。規劃新建飛來石廣場;預留福泉山莊三期、官溪山莊三期、月26、亮島旅游項目與湯河寨旅游項目用地,進一步提升景區旅游環境品質。規劃目標為預留楠竹加工產業發展空間,加強產業配套服務設施。規劃新增楠竹加工產業園項目用地;建設楠竹路;建設污水處理等配套設施,進一步強化園區產業發展與配套服務的功能。鎮區土地利用規劃圖 路網結構:規劃利用現有道路骨架,構建“十字交叉”的骨架路網結構。規劃熱水大道、溫泉路等為城市主干路;規劃茶山路、養生路、濱河西路以及星火路等為城市次干路;其余均為支路。道路寬度規劃:熱水大道、溫泉路:道路紅線寬度為14-24米。茶山路、養生路、濱河西路、星火路:道路紅線寬度10-14米。其他支路:道路紅線寬度為6-7米。交通站場規劃:客運站場。規劃127、處熱水鎮客運站,等級為三級客運站.公共停車場。規劃建設3處社會停車場。加油(氣)站。保留1處現狀加油站;在長塘路與熱水大道交叉口東南側,規劃1處加油站。充電樁設施。在鎮政府中停車位配建充電設施。新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物停車場、社會公共停車場、公共文化旅游娛樂休閑場所停車場配建停車設施。道路交通規劃06 06 鎮政府駐地規劃道路交通 鎮區道路交通規劃圖 綠線管控措施熱水鎮劃定綠線面積9.55公頃。主要包括溫泉文化園、熱水河風光帶、溫泉廣場與飛來石廣場等綠地。藍線管控措施熱水鎮劃定主干河流水系、重要排澇水渠和公園水系入城市藍線,劃定藍線面積為23.85公頃。黃線管控措施熱水鎮將中心鎮政府駐地范圍內的鐵28、路客貨運場站、給水廠、污水處理廠、燃氣站等大型基礎設施,以及110千伏以上變電站、公路客運站、消防站、大型垃圾中轉站等重要基礎設施劃定為城市黃線,劃定黃線面積為4.32公頃。紫線管控措施熱水鎮區內不涉及紫線保護目標。要素管控06 06 鎮政府駐地規劃四線管控 鎮區控制線管控圖 開發強度規劃確定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的容積率1.0;以多層居住建筑為主以體現熱水鎮浪漫溫馨旅游小鎮風貌,容積率一般為1.01.5;工業用地容積率一般為1-1.5。建筑密度要求參照技術準則確定: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建筑密度35%;結合郴州市城鄉規劃管理技術規定(試行)及實際情況,居住建筑密度確定40;為提高商業用地29、的開發強度,結合商業項目實際開發,建筑密度應大于等于20,上限值為50。工業用地建筑密度應大于等于50,上限值為70。建筑高度通過對建筑高度控制,形成與周邊山水較為融合的城鎮空間尺度。依據熱水湯河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32030),規劃區建筑限高為12米,但考慮現狀大部分建筑都在20米左右,本次規劃建議鎮政府駐地部分建筑高度控制為24米,重要地段控制為1220米。居住以多層為主,建筑限高12米;遠期考慮溫泉地產的開發,可適當開發中高層(7-9層),建筑限高24米;其余地塊均為多層建筑,限高1220米。要素管控06 06 鎮政府駐地規劃指標體系 鎮區要素管控圖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行政辦公用地行30、政辦公用地面積1.66公頃。其中保留熱水鎮鎮政府用地;保留熱水鎮派出所用地;保留國土所用地;保留林業站用地;保留熱水村村部用地;保留并提質改造熱水鎮人民法庭用地。文化用地規劃公共文化設施用地面積0.05公頃。其中保留現狀溫泉文化園;保留熱水村村部的公共文化設施。醫療衛生用地規劃搬遷鎮衛生院至茶山路與星火路交叉口東南側的汝城縣中醫醫院熱水分院(汝城縣熱水鎮中心衛生院)。教育科研用地規劃教育科研用地面積6.62公頃。其中保留并擴建熱水鎮中心小學,同時將熱水中學與中心小學合并為1所九年制學校;保留熱水鎮中心幼兒園;規劃新建地震觀測站。體育設施將鎮政府、熱水學校的體育設施對公共開放,增加體育設施的使用31、效率;在溫泉廣場、飛來石廣場等公園、廣場中,合理設置休閑健身設施。社會福利用地將原鎮衛生院用地作為熱水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殯葬設施各村根據實際需求自建公墓山。06 06 鎮政府駐地規劃公共服務設施 鎮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 供水設施:疊加溫泉消耗用水量,中心鎮政府駐地最高日用水量為0.86萬噸/天。水源為山泉水。保留并擴建熱水水務中心,位于溫泉路與茶山路交叉口南側,占地面積0.99公頃,供水規模為1萬噸/天。熱水鎮鎮政府駐地規劃采用兩套供水系統,即普通生活用水和溫泉熱水兩套供水系統。污水處理設施: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分流制。保留并擴建熱水污水處理廠,位于中心鎮政府駐地北部,污水處理規模為0.8萬噸/32、天,占地面積0.99公頃。電力設施至2035年中心鎮政府駐地用電負荷為3.5萬千瓦。保留并提質升壓熱水110kV變電站,位于熱水大道與長塘路交叉口西南側,負荷容量為2x20MVA,占地面積1.25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1.09%。保留熱水農貿市場的1處配電站。供氣設施鎮政府駐地采用瓶裝液化氣作為燃氣氣源,規劃1處瓶裝液化站配建在鎮政府駐地東部地塊中。環衛設施生活垃圾垃圾處理,由汝城縣垃圾焚燒發電場與熱水熱解氣化站聯合集中采取無害化處理;在熱水熱解氣化站周邊規劃1處垃圾轉運站。公共廁所,保留1處溫泉廣場北側的公共廁所,規劃新建6處公共廁所,每處面積為50平方米。06 06 鎮政府駐地規劃市政基礎設33、施 鎮區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圖 總體要求:本次規劃建議鎮政府駐地部分建筑高度控制為24米,重要地段控制為1220米。鎮政府駐地內建筑風格統一;建筑材料選用當地建材;建筑色彩以畬族傳統建筑立面的兩種顏色白色與土坯色,規劃考慮現狀鎮政府駐地多以白色為主,建議新建建筑墻面以白色為主色,同時采用青磚瓷片勒腳。重要節點空間。結合入湘第一站與熱水高鐵站等節點打造出鄉鎮入口形象空間;依托河流打造濱河生態廊道;結合區域內鄉鎮兩級公共服務中心、溫泉廣場和綠地公園打造多樣景觀節點。公園:按照當地的民風民俗、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在熱水湯河居委會1個社區新建公園,公園以溫泉與畬族民俗文旅融合的雕塑、綠化、文化景墻為主。07 07 鄉鎮風貌設計 明確景觀風貌引導總體要求:整體延續山水田園傳統風貌,從鄉村空間格局、建筑風貌、景觀風貌、標識系統、村民建房五個方面進行管控引導。鄉村空間格局管控引導:構建“一軸、兩核、一帶、五區”的景觀格局。一軸:依托省道562,連接溫泉康養和南國天山兩個旅游景區的文旅發展軸;兩核:南國天山風景區和冰川遺址風景區雙核心;一帶:依托熱水河打造的生態景觀廊道;五區:以溫泉康養風貌區、農耕聚落風貌區、竹林生態風貌區、森林康養風貌區、城鎮綜合風貌區為主題的五種風貌片區。山、城、景、水融合的三省交界小鎮。鎮域風貌布局 鎮區風貌打造農林為底,建設點綴的山林生態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