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電力科技園建設項目建筑構建隔聲及室內背景噪聲計算報告(1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922057
2024-05-06
19頁
3.41MB
1、建筑構件隔聲及建筑構件隔聲及室內背景噪聲計算報告室內背景噪聲計算報告項目名稱:番禺電力科技園(二期)編制單位:報告日期:2021年4月30日綠色建筑咨詢-建筑隔聲及室內背景噪聲計算報告1目錄第一章 項目概況.2第二章 分析條件.2第三章 理論依據.43.1 理論依據.43.2 單層勻質密實墻的空氣聲隔絕.53.3 多層復合板的設計要點.53.4 質量定律.6第四章 建筑構件隔聲性能分析.74.1 建筑圍護結構構造.74.2 建筑圍護結構隔聲性能計算.8第五章 不同構件的組合隔聲量計算.115.1 組合墻計算公式.115.2 組合構件隔聲量.115.2 門墻間縫隙對隔聲影響.12第六章 室內背景2、噪聲計算結果.136.1 室外噪聲對室內背景噪聲的影響.136.2 室內空調噪聲.13第七章 分析結論.15綠色建筑咨詢-建筑隔聲及室內背景噪聲計算報告1前 言項目名稱:番禺電力科技園(二期)計算內容:建筑構件隔聲及室內背景噪聲標準依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195.1.4 主要功能房間的室內室內噪聲級和隔聲性能應符合下列規定:1、室內噪聲級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 50118中的低限要求;2、外墻、隔墻、樓板和門窗的隔聲性能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 50118中的低限要求。5.2.6 采取措施優化主要功能房間的室內聲環境,評價總分值為83、分。噪聲級達到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 50118 中的低限標準限值和高標準要求限值得平均值,得4分;達到高要求標準限值,得8分。5.2.7 主要功能房間的隔聲性能良好,評價總分值為10分,并按下列規則分別評分累計:1、構建及相鄰房間之間的空氣聲隔聲性能達到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 50118中的低限標準限值和高要求標準限值的平均值,得3分;達到高要求標準限值,得5分。2、樓板的撞擊聲隔聲性能達到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 50118中低限標準限值和高要求標準限值的平均值,得3分;達到高要求標準限值,得5分。綠色建筑咨詢-建筑隔聲及室內背景噪聲計算報告2第一章4、第一章 項目概況項目概況項目位于廣州市番禺區東環街東升工業區,番禺大道與光明北路之間。項目用地面積25459.12,容積率 3.11,項目總建筑面積 112871.21,計容積率建筑面積 76377.00,不計容積率建筑面積 36433.72,綠化覆蓋率 35.12%。建筑最高 22 層,最高高度為 99.90m。設置 628 個機動車停車位,其中充電車位 190 個,設置 3819 個自行車停車位。圖 1.1 項目效果圖第二章第二章 分析條件分析條件辦公建筑室內背景噪聲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2010中表8.1.1的低限要求:綠色建筑咨詢-建筑隔聲及室內背景噪聲5、計算報告3辦公建筑隔墻、樓板空氣聲隔聲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2010中表4.2.1、4.2.2、8.2.1、8.2.2的低限要求:辦公建筑外墻、外窗(包括未封閉陽臺的門)和門的空氣聲隔聲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2010中表4.2.6、8.2.3的低限要求:綠色建筑咨詢-建筑隔聲及室內背景噪聲計算報告4辦公建筑樓板的撞擊聲隔聲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2010中表5.2.4的低限要求:本項目噪聲源主要來自交通噪音及環境噪音,本次分析主要為噪聲值最大的為靠近番禺大道與迎星中路的科研用房,室內背景噪6、音計算時室外噪聲取值二類限值,晝間為60dB、夜間50dB。第三章第三章 理論依據理論依據3.1 理論依據聲音在房屋建筑中的傳播,有許多不同的途徑,如通過墻壁、門窗、樓板、基礎及各種設備管道等。聲的傳播途徑大致可歸納為兩大類:通過空氣的傳聲和通過建筑結構的固體傳聲。在建筑聲學中,把凡是通過空氣傳播而來的聲音稱為空氣聲,例如汽車聲、飛機聲等;把凡是通過建筑結構傳播的由機械振動和物體撞擊等引起的聲音,稱為固體聲,如腳步聲、撞擊聲等。建筑構件隔絕的若是空氣聲,則稱為空氣聲隔絕;若隔絕的是固體聲,則稱為固體聲隔絕。在工程上,常用隔聲量及來表示構件對空氣聲的隔絕能力,它與構件透射系數有如下關系:1R=17、0lg (式3-1)為構件的透射系數。可以看出,構件的透射系數越大,則隔聲量越小,隔聲性能越差;反之,透射系數越小,則隔聲量越大,隔聲性能越好。隔聲構件按照不同的結構形式,有不同的隔聲特性。對于隔墻(分戶墻)設計上的措施,理論上采用高聲阻、剛性、勻質密實的圍護結構,如磚、混凝土等,其質量越大則振動越小,惰性抗力越大,使傳聲減小到最低程度,因而,密實而重質的材料隔聲性能較好。綠色建筑咨詢-建筑隔聲及室內背景噪聲計算報告53.2 單層勻質密實墻的空氣聲隔絕圖 3.2 單層勻質墻典型隔聲頻率特性曲線單層勻質密實墻的隔聲性能和入射聲波的頻率有關,還取決于墻本身的面密度、勁度、材料的內阻尼,以及墻的邊界8、條件等因素。典型的單層勻質密實墻的隔聲頻率特性曲線如圖3-1所示。從圖3.2中可知,在不同頻率時(低頻、中頻、高頻),影響隔聲性能的勁度、阻尼、質量控制現象。在很低的頻率時,勁度起主要控制作用。隔聲量雖頻率的降低而增大。隨著頻率的增高,質量效應增大,在某些頻率處,可能出現勁度和質量效應相抵消而產生的構件共振現象。3.3 多層復合板的設計要點現在的節能建筑一般采取多層復合墻板達到節能保溫的效果,這同時也可以增加墻體的隔聲性能。多層復合板的設計要點如下:一、多層復合板一般 3-5 層,在構造合理的條件下,相鄰層間的材料盡量做成軟硬結合形式。二、提高薄板的阻尼有助于改善隔聲量。如在薄鋼板上粘貼超過板9、厚三倍左右的瀝青玻璃纖維或麻絲之類材料時,對消弱共振頻率和吻合效應有顯著作用。三、多孔材料本身的隔聲能力差,但當這些材料和堅實材料組成多層復合板時,在它的表面抹一層不透氣的粉刷層或粘一層輕薄的材料時,則可提高它的隔聲性能。如 5mm 厚的木絲板僅有的 18 分貝左右的隔聲量,單面粉刷后,隔聲量提高到 24 分貝左右,雙面粉刷后隔聲量可提高到 30 分貝左可。下圖是幾種隔聲結構隔聲性能的實測結果。綠色建筑咨詢-建筑隔聲及室內背景噪聲計算報告6圖 3.3 改善多孔材料的隔聲特性實例3.4 質量定律如果把墻看成是無勁度、無阻尼的柔順質量、且忽略墻的邊界條件,則在聲波垂直人射時,可從理論上得到墻的隔聲10、量的計算式:20010lg 1mfRc (式3-2)式中 m-墻單位面積的質量,或稱面密度,kg/m0-空氣密度,kg/。c-空氣中的聲速,一般取344m/s;f-入射聲波的頻率,Hz。f一般情況下,mf0c,即0mfc1,上式便可簡化為:0020lg20lg20lg43mfRcmf (式3-3)如果聲波并非垂直入射,而是無規入射時,則墻的隔聲量為:0520lg20lg48RRmf (式3-4)上面兩個式子證明,墻的單位面積質量越大,則隔聲效果越好,單位面積質量每增加一倍,隔聲量可增加6dB,這一規律稱為“質量定律”。從上式還可以看出,入射聲波的頻率每增加一倍,綠色建筑咨詢-建筑隔聲及室內背景11、噪聲計算報告7隔聲量也可以增加6dB。如圖3.3所示。圖 3.4 由質量控制的柔性板的隔聲量由于本式是建立在理論上的許多假定條件下導出的,計算值普遍比實測大,并不符合現場實際情況,所以一般隔聲設計中采用經驗公式進行隔聲量計算。所有經驗公式隔聲量計算值,普遍小于理論公式計算值,并不同程度地接近現場實際情況,接近實測,所以經驗公式比理論公式有實用價值。經驗公式都是加進了實踐的因素,即包括實驗室測定、現場測定、主觀評估、判斷等研究成果,它比理論公式接近實際,已不再是完全符合質量定律中的假定條件。但這些經驗公式的基本變量還是質量m,質量大小控制隔聲量,所以這類公式還是以質量定律為基本理論的隔聲量經驗計12、算式,是理論上的質量定律向實踐的延伸。第四章第四章 建筑構件隔聲性能分析建筑構件隔聲性能分析4.1 建筑圍護結構構造本項目建筑圍護結構構造主要做法如下:外墻構造:5mm聚合物砂漿(網格布)30mm巖棉板(=60-160)200mm加氣混凝土砌體20mm水泥砂漿 內墻構造:5mm水泥石灰膏砂漿8mm水泥石灰膏砂漿+200mm加氣混凝土砌體樓板構造:通體玻化地磚+40mm干硬性水泥砂漿+40mmC20細石混凝土配6200雙向鋼筋+5mm電子交聯聚乙烯減振墊板+120mm鋼筋混凝土外窗/幕墻構造:6mm中透光Low-E+12mm空氣+6透明注:計算時不考慮面磚面層等其他增益效果。(1)正入射(2)現13、場入射(3)無規入射綠色建筑咨詢-建筑隔聲及室內背景噪聲計算報告84.2 建筑圍護結構隔聲性能計算(1)外墻空氣聲隔聲量項目外墻主要構造為200mm加氣混凝土砌塊,查閱標準圖集 建筑隔聲與吸聲構造 08J931可知,上述墻體的隔聲量如圖4-1所示。圖 4-1 常用外墻隔聲性能本項目外墻構造與圖集外墻4類似,故其計權隔聲量為48dB,修正后為46dB,外墻空氣聲隔聲滿足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18-2010本項目外墻空氣聲隔聲滿足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18-2010中對辦公建筑室內外墻空氣聲隔聲性能的低限(45dB)要求。(2)內墻的類型及空氣聲隔聲量本項目內墻主要構造做法為200mm加氣混凝土砌塊。14、查閱標準圖集 建筑隔聲與吸聲構造08J931可知,上述墻體的隔聲量如圖4-1所示。內墻與外墻5類似,修正后空氣聲隔聲量為47dB,滿足 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 GB50118-2010中對辦公建筑隔墻的空氣聲隔聲性能的低限(45dB)要求。(3)樓板的空氣聲隔聲量本項目建筑樓板的構造做法主要是120mm鋼筋混凝土,雙面抹灰,根據圖4-1,樓板與外墻1類似,樓板的空氣聲隔聲量為47dB,滿足“樓板和分戶墻的空氣聲計權隔聲量不小于45 dB”的規定。(4)門的空氣聲隔聲量建筑聲學設計書中表3-11給出的一般門窗的隔聲量。單層實體門,傳熱系數為3.000W/m2.K,門與門框間的空隙10mm,隔聲效果15、一般。在高噪聲隔聲中需要使用隔聲門,提高門的隔聲性能一方面需要提高門扇的隔聲量,另一綠色建筑咨詢-建筑隔聲及室內背景噪聲計算報告9方面需要處理好門縫。提高門扇自身隔聲量的方法有:)增加門扇重量和厚度。但重量不能太大,否則難于開啟,門框支撐也成問題;太厚也不行,影響開啟,而且也受到鎖具的限制。常規建筑隔聲門重量在50kg/m2以內,厚度不大于8cm。)使用不同密度的材料疊合而成,如多層鋼板、密度板復合,各層的厚度也不同,防止共振和吻合效應。)在門扇內形成空腹,內填吸聲材料。隔聲門門扇的隔聲量可做到50-55dB。門縫處理的方法有:)將門框做成多道企口,并使用密封膠條或密封海綿密封。采用密封條時要16、保證門縫各處受壓均勻,密封條處處受壓。有時采用兩道密封條,但必須保證門扇和門框的加工精度,配合良好。)采用機械壓緊裝置,如壓條等。門的周邊安裝壓緊裝置,鎖門轉動扳手時,通過機械聯動將壓緊裝置壓在門框上,可獲得良好的密封性。對于下部沒有門檻的隔聲門,必須在門扇底安裝這種機械密封裝置,關門時,壓條自動壓在地面上密封。通過良好門縫處理的單隔聲門隔聲量可達到4550dB。本項目外門采用單層實體門,傳熱系數為3.000W/m2.K,門與門框間的空隙10mm。由此可得出結論,本項目通過良好的門縫處理后隔聲性能應能達到3545dB,滿足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 50118中對門的隔聲量要求。(5)外窗/幕墻17、的空氣聲隔聲量本項目外窗/幕墻所選用的玻璃是6mm中透光Low-E+12mm空氣+6透明,如圖4-2所示。綠色建筑咨詢-建筑隔聲及室內背景噪聲計算報告10圖 4-2 6+12A+6 玻璃檢測報告由上圖可知中空玻璃空氣聲隔聲為31dB,故本項目外窗/幕墻空氣聲隔聲量大于30dB。本項目外窗/幕墻滿足辦公建筑對外窗的空氣聲隔聲性能的低限(30dB)要求。(6)樓板的撞擊聲隔聲量室內撞擊聲(也稱固體聲)主要有人員活動產生的樓板撞擊聲,設備、管道安裝不當產生的固體傳聲等。建筑中噪聲控制的任務就是通過一定的降噪減振措施,使房間內部噪聲達到允許噪聲標準。綠色建筑咨詢-建筑隔聲及室內背景噪聲計算報告11本項18、目樓板構造:本項目主要功能房間通體玻化地磚+40mm干硬性水泥砂漿+40mmC20細石混凝土配6200雙向鋼筋+5mm電子交聯聚乙烯減振墊板+120mm鋼筋混凝土如圖4-3、4-4所示 圖 4-3 3 厚隔音涂料地板撞擊聲圖集由上圖可知本項目主要隔聲構造采用5mm電子交聯聚乙烯減振墊板,如圖4-4所示,樓板構造采用5mm電子交聯聚乙烯減振墊板,其計權規范化撞擊聲壓級為59dB滿足辦公類建筑樓板撞擊聲隔聲高聲標準要求。第五章第五章 不同構件的組合隔聲量計算不同構件的組合隔聲量計算5.1 組合墻計算公式對于兩種構件組合成的墻,隔聲量也可按下述公式計算:式中:R 組合墻的隔聲量;R 門(窗)門或窗的19、空氣聲計權隔聲量,dB;S 墻 指的是墻的凈面積,不包括門窗面積,m2;S 門(窗)門或窗的面積,m2。5.2 組合構件隔聲量本項目噪聲源主要來自交通噪音及環境噪音,本次分析主要為靠近番禺大道與迎星中路的科研用房,其室內背景噪音計算時室外噪聲取 2 類限值晝間 60dB、夜間 50dB。根據上述建筑構件空氣聲隔聲性能分析可知外墻和外窗的平均隔聲量分別為 48dB,31dB。建筑平面如圖 5-1-1圖 5-1-2 所示。綠色建筑咨詢-建筑隔聲及室內背景噪聲計算報告12 圖 5.1-1 最不利科研用房平面圖本項目選取最不利科研用房為幕墻結構,故隔聲量取幕墻隔聲量31dB。5.2 門墻間縫隙對隔聲影20、響一個隔聲結構的孔和縫隙對其隔聲性能有很大影響。孔和縫隙的影響主要決定于它們的尺寸和聲波波長比值。如果孔的尺寸大于聲波波長時,透過孔的聲能可近似認為與孔的面積成正比,孔和縫隙對隔聲效果降低數值可用下列公式計算。.(5-4)R=10lg1+S0Sc100.1R01+S0Sc式中,R0隔聲結構的隔聲量;S0、Sc分別為孔、縫隙和封閉面的面積。通常窗和墻之間有0.5cm左右的縫隙,該處縫隙會用材料填實。考慮到填充材料并不具備一定的隔聲性能和最不利的原則,可認為該處為窗墻間縫隙。本項目科研用房為幕墻結構,忽略窗墻間縫隙。綠色建筑咨詢-建筑隔聲及室內背景噪聲計算報告13第六章第六章 室內背景噪聲計算結果21、室內背景噪聲計算結果6.1 室外噪聲對室內背景噪聲的影響室內背景噪聲計算公式如下所示:.(6-1).(6-2)式中,LN室內背景噪聲(dB);V室內體積(m);LW室外噪聲(dB);T混響時間(s);S隔墻面積();R門窗墻組合隔聲量,dB;兩個以上獨立聲源作用于某一點,產生噪聲的疊加總聲壓級LP為:(6-3)吸聲作用有利于減弱噪聲,本報告暫不考慮室內吸聲作用判定室內背景噪聲是否達標,故本項目計算中采用簡化計算公式:.(6-4)根據環境噪聲值晝間為60dB,夜間50dB,經過圍護結構隔聲后,即用環境噪聲值減去窗、墻組合的計權隔聲量,則最不利典型科研用房內背景噪聲為晝間29dB。6.2 室內空調22、噪聲本工程空調、通風系統選用低噪聲設備,空調室內機運行時發出的噪聲。通過上述計算,得出主要影響室內噪聲參數為最不利典型科研用房晝間LP1為29dB,LP2按照目前市場普遍能控制的噪聲值,晝間取值36dB,如下所示。綠色建筑咨詢-建筑隔聲及室內背景噪聲計算報告14圖6.2 空調噪聲取值圖表分析:兩個獨立聲源Lp1、Lp2作用于某一點,產生噪聲的疊加總聲壓級Lp的計算方法為:由下圖中查出兩聲壓級差對應的附加值,再將之加到較高的那個聲壓級上即可求得總聲壓級。如果聲壓級差超過1015 dB,附加值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圖 2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建筑環境學第 133-134 頁本項目主要功能房間科研用房晝23、間聲壓級差為 7dB,附加值取 0.8dB。得到的室內噪聲為:得到的室內噪聲為:聲級差:Lp2-Lp1=36-29=7dB 依照上圖所示,聲級差7dB,加到較高聲級上數值為0.8dB;最不利科研用房最不利科研用房:36+0.8=36.8dB 表 4 室內背景噪聲房間時間段室內背景噪聲最大值 LN(dB)標準(低限/高限)(dB)科研用房晝間36.845/40綠色建筑咨詢-建筑隔聲及室內背景噪聲計算報告15第七章第七章 分析結論分析結論1、5.1.4 主要功能房間的室內噪聲級和隔聲性能應符合下列規定:1 室內噪聲級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 GB 50118 中的低限要求;2 外墻、24、隔墻、樓板和門窗的隔聲性能應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 GB 50118 中的低限要求。1)達標自評達標;不達標2)評價要點室內噪聲級:簡要說明建筑室內、外噪聲源及其傳播途徑、采用的降噪措施。(200 字以內)室外噪聲主要來源于設備噪聲、與交通噪聲等。傳播途徑:室外交通噪聲主要通過外圍護結構墻體、門窗傳入室內;設備噪聲主要通過建筑樓板傳入室內。降噪措施:1、將噪聲設備設置在地下室機房內,并設置減振隔聲墊,減少設備的噪聲量。2、室外交通噪聲通過采用玻璃、加氣混凝土砌塊等物理方式增加外圍護結構的隔聲、吸聲量。3、在場地周邊設置建筑退讓,種植高大喬木,利用喬木的聲屏障作用來減少交通噪聲對室25、內的干擾。主要功能房間室內噪聲級列表:允許噪聲級 dB(A)主要功能房間名稱室內噪聲值 dB(A)低限要求高要求標準科研用房36.84540構件隔聲性能:簡要說明建筑圍護結構的構造做法、采用的隔聲措施。(200 字以內)項目外墻為 200mm 加氣混凝土砌塊,外墻及內隔墻空氣聲隔聲滿足辦公建筑室內外墻空氣聲隔聲性能的低限(45dB)要求;幕墻采用 6mm 中透光 Low-E+12mm 空氣+6 透明,由檢測報告可知,其幕墻滿足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2010 中對公共建筑外窗的空氣聲隔聲性能的低限要求;樓板為達到良好防撞擊聲效果,采用 5mm 電子交聯聚乙烯減振墊板,其計權規范化撞26、擊聲壓級為 59dB,滿足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50118-2010 中的高要求標準。主要功能房間圍護結構的空氣聲隔聲性能列表:單值評價量+頻譜修正量(dB)主要功能房間名稱/構件名稱空氣聲隔聲量(dB)低限要求外墻4845隔墻4745樓板4745外門3525外窗/幕墻3130主要功能房間樓板的撞擊聲隔聲性能列表:綠色建筑咨詢-建筑隔聲及室內背景噪聲計算報告16單值評價量(dB)主要功能房間樓板部位撞擊聲隔聲量(dB)高限要求科研用房59652、5.2.6 采取措施優化主要功能房間的室內聲環境。(總分 8 分)1)得分自評序號評價內容評價分值(分)自評得分(分)噪聲級達到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27、隔聲設計規范GB 50118 中的低限標準限值和高要求標準限值的平均值41達到高要求標準限值88合計882)評價要點室內噪聲級:簡要說明建筑室內、外噪聲源及其傳播途徑、采用的降噪措施。(200 字以內)噪聲源:本項目建成后,噪聲主要來自設備噪聲、與交通噪聲等。傳播途徑:室外交通噪聲主要通過外圍護結構墻體、門窗傳入室內;設備噪聲主要通過建筑樓板傳入室內。降噪措施:1、將噪聲設備設置在地下室機房內,并設置減振隔聲墊,減少設備的噪聲量。2、室外交通噪聲通過采用中空玻璃、加氣混凝土砌塊等物理方式增加外圍護結構的隔聲、吸聲量。3、在場地周邊設置建筑退讓,種植高大喬木,利用喬木的聲屏障作用來減少交通噪聲對28、室內的干擾。主要功能房間室內噪聲級列表:主要功能房間名稱室內噪聲值(dB)允許噪聲級低限標準dB(A)高、低限值平均值dB(A)高要求標準限值dB(A)科研用房36.84542.5403、5.2.7 主要功能房間的隔聲性能良好。(總分 10 分)1)得分自評序號評價內容評價分值(分)自評得分(分)構件及相鄰房間之間的空氣聲隔聲性能達到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 GB 50118 中的低限標準限值和高要求標準限值的平均值31達到高要求標準限值50樓板的撞擊聲隔聲性能達到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 GB 50118 中的低限標準限值和高要求標準限值的平均值32達到高要求標準限值55合計29、1052)評價要點綠色建筑咨詢-建筑隔聲及室內背景噪聲計算報告17構件隔聲性能:簡要說明建筑圍護結構的構造做法、采用的隔聲措施。(200 字以內)外墻構造:5mm 聚合物砂漿(網格布)30mm 巖棉板(=60-160)200mm 加氣混凝土砌體20mm 水泥砂漿 內墻構造:5mm 水泥石灰膏砂漿8mm 水泥石灰膏砂漿+200mm 加氣混凝土砌體樓板構造:通體玻化地磚+40mm 干硬性水泥砂漿+40mmC20 細石混凝土配6200 雙向鋼筋+5mm 電子交聯聚乙烯減振墊板+120mm 鋼筋混凝土外窗/幕墻構造:6mm 中透光 Low-E+12mm 空氣+6 透明主要功能房間圍護結構的空氣聲隔聲性能列表:單值評價量+頻譜修正量(dB)主要功能房間部位空氣聲隔聲量(dB)高、低限值平均值dB(A)高要求標準限值dB(A)科研用房外墻4847.550科研用房隔墻4747.550科研用房樓板4747.550科研用房外門3527.530科研用房外窗/幕墻3132.535主要功能房間樓板的撞擊聲隔聲性能列表:單值評價量(dB)主要功能房間樓板部位撞擊聲隔聲量(dB)高、低限值平均值(dB)高要求標準限值(dB)科研用房59 72.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