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孫伯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2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5221
2024-05-07
27頁
4.65MB
1、肥城市孫伯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 年)(公示稿)肥城市孫伯鎮人民政府2024 年 4 月注:本次成果為草案公示稿,最終結果以批復為準目 錄第一章 總則.1第二章 目標策略.3第三章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5第一節 堅守空間底線約束.5第二節 構建開發保護總體格局.6第三節 保障農業空間.7第四節 保育生態空間.7第五節 優化鎮村空間.8第四章 塑造地方特色.10第一節 保護傳承歷史文化.10第二節 構建藍綠開敞空間.10第三節 塑造城鄉特色風貌.11第五章 完善支撐體系.12第一節 完善全域綜合交通體系.12第二節 提升城鄉公共服務水平.12第三節 建立安全韌性市政設施網絡.13第六2、章 規劃實施.151第一章 總則第 1 條 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泰安市委、市政府、肥城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快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發揮孫伯鎮區位交通優勢和資源稟賦特點,以“三區三線”為基礎,優化空間保護與開發格局,推動孫伯鎮實現高水平保護與高效能空間治理,引領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構建公平、可持續的國土空間新格局,促進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第 2 3、條 規劃原則1.堅守底線、綠色發展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的整體系統觀,堅持底線思維,強化底線約束,確保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城市安全,堅持保護優先、集約節約,推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協調人、地、產、城關系,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生產方式、生活方式。2.戰略引領、區域協同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戰略部署,堅持區域協同和城鄉融合發展,落實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和主體功能區等國家戰2略,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推動產業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增強發展聚集力和輻射帶動力,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新孫伯。3.以人為本、提升品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4、為規劃的出發點和著力點,系統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促進城鄉融合,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塑造更高品質的城鄉人居環境,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結合孫伯鎮發展實際,深入挖掘自然稟賦、歷史文化等資源優勢。保護傳承文化遺產,延伸城市文化脈絡,豐富文化時代內涵,增強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染力。突出地域特色,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形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特色鄉鎮。第 3 條 規劃范圍規劃范圍包括全域和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兩個層次。全域為孫伯鎮行政轄區內的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70.89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范圍為鎮駐地片區,總面積25、38.51公頃。第 4 條 規劃期限規劃期限至2035年。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3第二章 目標策略第 5 條 城鎮性質落實并深化上位規劃對孫伯鎮的定位,同時結合孫伯鎮自身特色及發展條件,將其城鎮性質定為:以高效農業、文化旅游為主導的綠色生態小城鎮。第 6 條 總體目標不斷提升孫伯鎮的綜合實力,將孫伯鎮打造成大汶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小城鎮。立足區域和流域,開展合作共建,建設大汶河流域特色小城鎮;聚力生態建設,融城鎮于藍綠之間,打造新時代綠色生態典范鄉鎮;聚焦文化旅游,促進產業多元發展,培育民俗文旅發展樣板區。第 7 條 分階段目標至2025年6、,產鎮融合度顯著提升,充滿活力的城鄉發展格局基本奠定,城鄉統籌發展水平得到提升;農業產業格局得到優化,三條空間管制控制線全面落地;城鄉居住環境不斷改善,經濟結構、社會結構與空間結構契合度不斷提高。至2035年,孫伯鎮經濟實力、綜合競爭力大幅度提升,特色產業培育、公共服務、人文生態、開放創新建設成效顯著,基本建成宜業宜居宜游的美麗城鎮,基本實現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4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建成特色小城鎮、旅游名鎮、現代化休閑宜居城鎮。至2050年,全面建設成為安全和諧、開放高效、魅力品質的國土空間格局,將孫伯鎮建成富有活力的現代化特色小鎮、幸福名鎮7、農業重鎮、宜居美鎮。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城鄉居民生活更加美好,成為富裕文明、安定和諧、充滿活力的美麗家園。5第三章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第一節 堅守空間底線約束第 8 條 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落實肥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保護要求,至2035年,全鎮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731.65公頃(4.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2510.08公頃(3.77萬畝)。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生產,嚴格執行耕地種植用途管控。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嚴格落實永久基 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嚴格執行用途管制一個“不得”、四個“禁止”政策,任何單8、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變用途。第 9 條 生態保護紅線落實肥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保護要求,至2035年,全鎮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907.81公頃。主要包括鎮域北部山體區域。生態保護紅線內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在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前提下,除國家重大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制度,加強生態保護紅線執法監督。確需占用生態保護紅線的國家重大項目,應按照相關規定要求辦理用地審批。第 10 條城鎮開發邊界6落實肥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至2035年,全鎮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238.51公頃。城鎮開發邊界內的建設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9、預控戰略留白空間,科學安排建設時序,并加強 與城市綠線、城市藍線、城市黃線等控制線的協同管理。城鎮開發邊界外的建設按照主導用途分區,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和“約束指標+分區準入”的管制方式。城鎮開發邊界外不得進行城鎮集中建設,不得設立各類開發區。第二節 構建開發保護總體格局第 11 條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落實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統籌全域生態、農業、城鎮空間,構建“一心兩軸、一帶五區”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心。依托鎮駐地形成綜合服務中心。兩軸。依托泰東路形成鎮村融合和產城融合發展軸,依托牛孫路形成區域融合發展軸,帶動鎮域和區域融合發展。一帶。大汶河生態廊道,加強生態保育,打造生10、態安全屏障。五區。西北部依托岈山和五埠形成紅色文化旅游區,北部依托劉莊、蓮花峪形成林果種植區,東部依托琶山、東塢、西塢、大石橋形成山水人文旅游區,西部依托西北角、陳家杭等形成經濟作物高產區,南部依托南欒、西程、東程等形成高標準良田區。7第三節 保障農業空間第 12 條優化農業生產格局立足傳統農業基礎,因地制宜,分區引導,構建“三區兩軸,一帶多點”農業空間格局。三區。特色林果種植區、經濟作物生產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區。按照因地制宜、專業、規模化要求,鎮域北部利用地形優勢發展林果業,種植核桃櫻桃,發展生態農業觀光園;鎮域西部種植有機蔬菜、中草藥,發展現代農業示范園;鎮域南部充分保護高標準農田,種植小11、麥、花生、玉米等農作物。兩軸。泰東路產城融合發展軸、牛孫路區域融合發展軸。沿線主要配套優質小麥、特色瓜果、訂單蔬菜的種植、生產和銷售等功能。一帶。大汶河生態農業景觀帶。以大汶河沿途環境鞏固提升為切入點,推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打造生態農業觀光帶。多點。形成城鎮綜合服務中心、采摘園區服務中心、山水旅游服務中心及多個服務節點。第四節 保育生態空間第 13 條構筑生態安全格局重點保護藍綠空間,錨固“一區三廊多節點”生態空間格局,保護自然生態系統,構筑生態安全屏障。8一區。依托琶山、塢山、望魯山、九山、葡萄山、紅山、岈山等諸山打造北部生態涵養區,發揮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源涵養等生態功能,加強生12、態保育,牢筑生態安全屏障;三廊。依托大汶河、孫伯河、月河等重要水系,打造大汶河生態廊道、孫伯河生態帶、月河生態帶,構建全域生態網絡空間;多點。對多個重要的林地斑塊進行生態保護與修復,增加造林綠化空間,增強林地生態服務功能,全面提升森林質量,優化造林綠化空間布局。第五節 優化鎮村空間第 14 條優化鎮村體系布局孫伯鎮鎮村體系為“鎮駐地中心村(社區)一般村”三級體系。其中中心村3個,分別為五埠村、東程村、東塢村;一般村9個,分別為岈山村、南欒村、西北角村、北欒村、陳家杭村、西程村、莊頭村、大石橋村、西塢村。第 15 條鎮村職能分工構建“孫伯鎮駐地中心村一般村”3個層級的等級體系。加快增強孫伯鎮駐地13、空間品質魅力,提升鎮駐地的綜合服務能力,提升對周邊村莊的輻射帶動能力。重點培育五埠、東塢、東程等3個中心村,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形成鄉村生活圈中心。第 16 條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打造“一帶一環兩軸三區”的產業發展格局。9一帶大汶河生態產業帶。依托大汶河形成集高效農業、農業休閑、觀光游覽等于一體的生態產業帶,是展現大汶河流域生態特色產業的復合廊道。一環北部精品旅游環線。指聯通護魯山泰山行宮云蒙山景區冒險谷項目紅色堡壘 仁義岈山五埠嶺伙大門景區等旅游資源的慢行環線,是展示和體驗孫伯文化特色的精品線路。兩軸牛孫路、泰東路產業融合發展軸。依托牛孫路、泰東路兩條區域道路,融合鎮村產業、一二三產,形成帶動區域14、產業發展的物流通道、產鎮融合軸線。三區鎮區二產集聚發展區、北部鄉村文旅發展區、南部一產高標示范區。鎮區工業園作為承載孫伯鎮工業項目的主要空間載體,形成集約高效、綠色生態的現代工業園區。北部鄉村文旅發展區依托岈山、五埠、東塢、大石橋等村莊和文化旅游資源,形成“以文促旅、以旅興村”的文旅發展區。南部一產高標示范區以成片高標準農田為基礎,形成糧食種植、蔬菜種植為主的高效農業示范區。10第四章 塑造地方特色第一節 保護傳承歷史文化第 17 條構建歷史文化保護格局重點保護2處中國傳統村落岈山村、五埠村,2處山東省歷史文化名村南欒村、大石橋村,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護魯山泰山行宮,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五埠村15、古民居、武氏家廟,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蝎子城遺址、琶山白衣庵遺址、南欒李氏碉樓、莊頭揚水站、五埠主席臺,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18處蓮花峪遺址、孫伯古御道遺址、岈山土地廟、南欒朱進士宅、大石橋村大石橋、琶山村王家樓、孫東村雷氏家廟、孫西村朱家老宅、松柏貞操節孝碑、孫西朱氏祠序碑、南欒泄洪壩、岈山雕堡遺址、西程泄洪閘、岈山主席臺、蓮花峪烈士墓、五埠藏兵洞、蓮花峪泰西專員公署舊址、西塢關帝廟。形成以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為核心的“四村多點”整體保護格局。第二節 構建藍綠開敞空間第 18 條鎮域藍綠空間加強大汶河、汶河分岔河、孫伯河、月河、安孫干渠等河流生態廊道、生態帶及牛孫路、泰16、東路等區域交通設施防護綠化帶建設,保護全域水庫、坑塘溝渠、林地等藍綠生態資源,構建“一帶兩廊三帶多點”的藍綠空間總體格局,構筑生態安全屏障。11一帶大汶河生態景觀帶,兩廊孫伯河生態廊道、月河生態廊道,三帶安孫干渠生態帶、牛孫路生態防護綠化帶、泰東路生態防護綠化帶,多點多個重要的生態斑塊。第三節 塑造城鄉特色風貌第 19 條城鄉風貌總體格局以全域山、河、林、田、鎮、村等要素為主線,以北部群山、南部汶河、歷史村落和駐地為核心構建城鎮特色景觀風貌體系,構建一個生態景觀凸顯、鄉村田園風光優美、鄉土文化魅力彰顯、現代產業風貌鮮明的小城鎮,保護山體、河流、生態綠廊、歷史文化節點等特色風貌要素,保持重點風貌17、區域的風貌完整性,提高特色風貌的辨識度,形成“一帶兩廊兩區多節點”的整體風貌格局。一帶為大汶河生態景觀帶,兩廊為孫伯河生態景觀廊道和月河生態景觀廊道,兩區為九山云蒙鄉野山居風貌區、田原丘陵風貌區,多節點為五埠、岈山等歷史村落、鎮區以及大汶河沿岸重要節點。12第五章 完善支撐體系第一節 完善全域綜合交通體系第 20 條優化區域綜合交通網絡構建鎮域“三線一環”的干線公路網絡,三線為牛孫路、泰東路和大汶河風景道,一環為鎮域交通環線。其中,牛孫路和泰東路控制寬度為1020米,大汶河風景道控制寬度為1015米;有序推進鎮域主要鄉村道路改造,路面寬度控制為68米。第 21 條優化城鎮開發邊界道路路網規劃形18、成“五橫五縱”的干路網結構。五橫:北環路、橋樓路、櫻花路、人民路、泰東路;五縱:孫西路、牛孫路、聚英街、云蒙路、園區路。規劃干道紅線寬度1226米。按照150300米的道路間隔,有序增加支路,增加路網可達性,分流干路網壓力,提高路網整體效率,支路紅線寬度為610米。第二節 提升城鄉公共服務水平第 22 條建立城鄉社區生活圈完善商業商務、政務服務、教育醫療、文化體育和社會福利設施,提升鎮駐地公共設施服務水平,高標準打造服務駐地公共服務設施中心;打造孫東和孫西2個5分鐘城鎮社區生活圈,按照標準配套社區級各類服務設施,滿足駐地居民多樣化公共服務需求。規劃五埠、東塢、東程3個鄉村社區生活圈,將社區生活19、圈13中心作為設施集中配置點,依據鄉村社區生活圈設施配置標準,配置集聚綜合性商業、文體、為農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第 23 條基本公共服務設施規劃保留肥孫伯鎮初級中學、孫伯鎮中心小學、孫伯鎮中心幼兒園、孫伯鎮第二中心幼兒園。規劃獨立占地的鄉鎮文化活動中心1處,規劃獨立占地的鄉鎮體育活動中心1處。鎮級規劃1處敬老院,結合鄉村生活圈配置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醫療衛生設施。規劃保留并擴建孫伯鎮衛生院。每個社區生活圈內設置社區衛生服務站。規劃保留鎮政府。每個鄉村社區生活圈內設置便民服務中心。第三節 建立安全韌性市政設施網絡第 24 條建立安全韌性市政設施網絡完善給水設施建設,多途徑保障鎮域城鄉20、供水安全。加快排水設施建設,強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引導鄉村因地制宜建設小型化、生態化、分散化污水處理設施。提升電力設施保障水平,合理確定新建高壓架空線路保護走廊寬度,保障輸電安全。完善環衛設施建設,以“專業垃圾大分流,生活垃圾細分類”為準則進行垃圾分類收運處理,建立生活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的分類收運處理體系。14提高消防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居住區和園區消防安全。鄉村地區鼓勵建立專職或志愿消防隊,承擔初起火災撲救和日常消防宣傳教育、火災隱患排查等工作。15第六章 規劃實施第 25 條建立規劃實施評估制度結合國土變更調查和衛星遙感監察等工作,建立國土空間規劃現狀圖成果動態更新機制;建立“一21、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定期評估制度,評估結果作為國土空間規劃監督考核、制定近期建設規劃與年度計劃安排的重要依據。根據規劃實施評估結果,合理修正國土空間規劃指標體系及其分階段安排,建立公開、透明、常態化的規劃調整維護機制。第 26 條健全社會參與和社會協調機制建立國土空間規劃的全過程公眾參與制度,國土空間規劃的制定、實施、修改和監督檢查應當向社會公開,充分聽取公眾意見,發揮專家作用,堅持科學決策。規劃全過程采取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的方式;規劃實施過程利用各類媒體和信息平臺,廣泛搜集公眾和社會各界對規劃實施情況的意見和建議。第 27 條強化規劃權威性和嚴肅性國土空間規劃一經批復,22、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防止出現換一屆黨委和政府改一次規劃。堅持先規劃、后實施,不得違反國土空間規劃進行各類開發建設活動。因國家重大戰略調整、重大項目建設或行政區劃調整等確需修改規劃的,須先經規劃審批機關同意后,方可按法定程序進行修改。對國土16空間規劃編制和實施過程中的違規違紀違法行為,要嚴肅追究責任。第 28 條保障近期重點項目統籌安排近期實施重點任務和建設時序,制定行動計劃。編制城鎮更新、土地整治、生態修復、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安全防災等重大項目清單,建立近期項目庫。17 主要圖紙0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02 國土空間控制線規劃圖03 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圖04 城鎮(村)體系規劃圖05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06 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07 綜合交通規劃圖08 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劃分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