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成市蔭子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式版)(4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5268
2024-05-07
40頁
10.32MB
1、蔭子鎮人民政府2024.04前言建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按照國家和山東省部署要求,蔭子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了榮成市蔭子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本規劃是對蔭子鎮鎮域范圍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做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指導城鄉各類開發建設活動、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與修復、制定空間發展政策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空間藍圖,是編制相關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的依據。凡在規劃范圍內涉及國土空間和自然資源保護利用的各項政策、規劃的制定,以及各類規劃建設管理活動,均應符合本規劃。為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凝聚公眾智慧,現公開征求社會2、各界意見和建議,時間為2024年4月19日至2024年5月18日,共30日。地勢地貌蔭子鎮地勢西北部較高,80%屬丘陵區。境內最高峰位于鳳臺頂,海拔219米;最低點位于構后張家河道,海拔110米。蔭子鎮境內主要河流是沽河。蔭子西河源于雨山南麓,由西北向東南匯入沽河,境內河道長11千米。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花崗巖,地質儲量豐富。地下水資源也較豐富。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蔭子鎮境內有眾多歷史文化資源,境內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三冢泊墓群;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馬家叢臺石頭樓、土城子李氏宗祠;不可移動文物蔭子烈士陵園,榛子崖墓群、百年鄉村展館。地理位置榮成市區西北部,東部與崖西鎮接壤,西部與文登大水泊接壤,南部與城西3、街道接壤,北部與威海市環翠區橋頭鎮相鄰。規劃原則貫徹生態文明思想,落實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整體系統觀,嚴守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國土安全和歷史文化保護線,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國家和省重大戰略為引領,把系統觀念貫穿到規劃全過程。堅持城鄉統籌,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落實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結合各地自身資源稟賦,制定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傳承自然和歷史文化脈絡,保護利用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存等人文資源,營造本地特色,引導特色發展。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注重產城融合、完善功能,改善環境、提升品質;強化集約節約4、,轉變空間資源粗放利用模式,提高資源利用質量和效率,促進發展方式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質轉變。改進規劃實施管控手段,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為基礎,建立規劃動態監測評估和預警制度,統籌協調政府各個部門及專項規劃和不同領域的空間利用訴求,充分吸收公眾和專家的意見,提高規劃治理效率。系統觀念、統籌協調因地制宜、營造特色以人為本、提質增效管控落地、高效治理目錄目錄01 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總則02 發展愿景與目標戰略0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04 農業發展格局05 生態保護空間06 城鎮開發格局07 鎮區品質發展08 城鄉支撐體系09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規劃原則1.1指導思想與規劃原則指導思5、想全面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精神,及國家“十四五”對城市發展提出的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國土空間的保護、利用、整治、修復,全面提高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01 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總則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堅持以人為本、品質提升堅持創新方法、突出特色堅6、持全域統籌、城鄉融合?規劃期限1.2規劃范圍與規劃期限規劃范圍規劃范圍包括全域和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兩個空間層次。全域層次包含蔭子鎮行政轄區內的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47.47平方公里,,鎮域包括39個行政村。01 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總則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02 發展愿景與目標戰略2.1功能定位功能定位以特色種植業和發展農產品加工為主的生態農業服務型鄉鎮目標愿景2035年(遠期)2025年(近期)空間管控控制線全面落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得到落實;城鄉融合度顯著提升,城鄉發展格局基本奠定;國土空間保護、利用、治理和修復水平明顯7、提升。基本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安全和諧、開放高效、魅力品質的國土空間格局,并將蔭子鎮打造成為宜居、宜業的現代化生態城鎮。2035年(遠期)品質國土空間戰略高效國土空間戰略和諧國土空間戰略02 發展愿景與目標戰略2.2發展目標與愿景發展目標構建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協調共融的總體格局。提升產業附加值和土地價值,提高國土空間利用率。補齊設施短板,完善配套設施建設,打造魅力空間景觀,塑造特色景觀風貌。發展愿景2025年(近期)三條空間管制控制線全面落地;各級生態功能區保護和修復體系建立;農業產業格局得到優化,耕地保護指標得到落實;產鎮融合度顯著提升,充滿活力的城鄉發展格局基8、本奠定;國土空間的保護、利用、治理和修復水平明顯提高。基本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安全和諧、開放高效、魅力品質的國土空間格局,并將蔭子鎮打造成為宜居、宜業的現代化生態城鎮。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系統性格局,推進山水林田湖草共同體整體保護。實施全域分區空間管控,強化對各類開發與保護活動的空間引導和落地管控,構建規模適度、空間有序、用地節約集約的發展新格局。全域空間統籌戰略2.3開發保護戰略 02 發展愿景與目標戰略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推進流域綜合治理等保護要求,推進濕地生態修復和礦山整治。扎實推進土壤污染治理,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加快盤活閑9、置低效用地及閑置資源。綠色生態安全戰略完善城鄉社區生活圈體系,提升鎮區公共服務水平,引導村莊集中歸并,改善城鄉居住環境,提升鄉村生活品質。城鄉一體協同戰略提升城鎮生活和服務功能,打造宜居鄉鎮,鼓勵土地立體開發和復合利用,對園區進行合理規劃布局,重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質量。城鄉品質提升戰略嚴格落實城鎮開發邊界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3.1 落實三條控制線重點用于發展糧食生產,保持永久性和穩定性。永久基本農田經依法劃定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變其用途。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原則上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城鎮開發邊界內各類建設活動嚴格實行用途10、管制,按照規劃用途依法辦理有關手續,并加強與城市藍線、綠線、黃線和紫線等協同管控。0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打造“一脈一心四片區”總體格局0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2 構建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脈四片區一心沽河水脈;生活居住區、工業發展區、生態農業區、傳統種植區。綜合服務中心;采用“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方式進行管理,分區外原則上不得進行城鎮集中建設,防止城鎮蔓延、無序擴張和低效開發。促進農業和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導向,統籌協調村莊建設、生態保護,有效保障農業生產發展配套設施用地。切實保護耕地,促進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保證永久基本農田適度合11、理的規模和穩定性,確保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3.3 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分區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鄉村發展區城鎮發展區以傳導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為主,保證生態功能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尊重自然,加強保護自然生態環境,適度開展觀光、旅游、科研、教育等活動。限制建設用地、耕地、其他農用地規模增長。0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4 劃定地域特色控制線歷史文化保護線洪澇風險控制線工業用地控制線山體保護控制線統籌劃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等歷史文化要素的保護線,明確其管控要求。優先保障防洪排澇系統的完整性和通達性,嚴格落實空間管控要求。劃定工業用地控制線,保障產12、業發展空間。不得進行與生態功能保護無關的活動,且應當及時恢復其自然景觀和生態功能。0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04 農業發展格局4.1 打造農業生產格局打造農業產業五片區,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結合區域農業資源稟賦,打造五大農業產業片區,分別為:生態農場產業區、規模種植產業區、精品果園產業區、特色種植產業區和特色蔬果產業區。04 農業發展格局4.2 嚴格耕地用途管制,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嚴格執行“一不得、四嚴禁”的管制要求,對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任何單位不得擅自占用。嚴格管控耕地轉換,全面落實進出平衡嚴格落實耕地“進出平衡”政策。嚴13、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對各村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建設用地實行年度“進出平衡”。嚴格核定建設占用耕地,落實占補平衡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優化建設用地布局,從嚴控制建設占用耕地,嚴格落實補劃耕地質量,依據相關技術規程進行質量評定。補充耕地來源通過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實現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增加農用地和耕地數量。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經依法批準的重大建設項目確需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在落實耕地占補平衡的基礎上,優先從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中進行補劃。04 農業發展格局4.3 優化村莊空間布局,科學劃分村莊類型明確村莊分類類型對全域行政村進行14、原則分類并實行動態管控,明確村莊分類。城鎮開發邊界內的村莊在控制性詳細規劃中統籌布局,城鎮開發邊界外的行政村分為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并類和暫不分類5種類型。統籌優化鄉村空間布局結合鄉村地區實際和發展趨勢分析,劃定城鄉融合、鄉村發展、生態保育、特色功能等功能片區。城鄉融合片區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外與城鎮發展區緊密聯系的區域。大力推進連片開發,促進空間格局全面優化。鄉村發展片區生態保育片區特色功能片區結合特色保護類村莊、田園綜合體等,構建由點及面、全面發展的美麗宜居鄉村布局。位于農村居民點和農產品主產區等區域。重點推進現代農業,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構建特色鄉村產業振興體系。加強各類15、生態資源要素整體保護和監管,突出原生態鄉村風貌,延續村、山、水、田的自然格局。04 農業發展格局4.4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宜居魅力鄉村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完善基礎服務設施建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綜合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分類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開展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推進“美麗家園”建設。實施農村道路“戶戶通”工程,實施村莊綠化、人居環境美化工程,鼓勵利用鄉土材料和物件建設街頭小品、文化墻庭院微景觀,建設一批特色優美田園鄉村。保障鄉村建設用地需求,落實近期鄉村產業振興用地強化政策落地。騰退的建設用地優先保障整治區域農民安置、農業基礎16、設施建設、公益設施建設等用地需求。保障有“點狀供地”需求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空間。05 生態安全格局5.1 構筑生態安全格局珠以蔭子鎮周邊水庫為“珠”線以沽河水脈為“線”面以沽河水系自然劃分為多個“面”05 生態安全格局5.2 分級落實生態保護管控體系落實四級生態管控體系一級生態管控空間二級生態管控空間主要包括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水源地一級、二級保護區等。該分區內應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實行最嚴格的準入制度。主要包括區域地表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準保護區等,應當予以保留原貌的自然區域。在對生態環境不產生破壞的前提下,可適度開展觀光、旅游、科研、教育等活動。三級生態管控空間17、四級生態管控空間包括區域生態廊道等生態空間。區域內禁止對生態環境產生重大影響的開發建設活動,針對生態協調區內的各類空間提出協調引導要求,形成復合網狀生態結構。包含如公園綠地、城鎮綠道網、城鎮水系等。區域內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引入休閑活動空間,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帶動鄉鎮整體空間品質提升。05 生態安全格局5.3 加強特色自然資源保護利用水資源保護與利用n劃定水源地保護區,嚴格落實水資源保護區要求n堅持“四水四定”原則,加強水資源節水利用n強化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n充分實現雨水的滯蓄與利用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n加強礦產資源勘察,依法勘查、綠色勘查n嚴格管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n落實國家能源基18、地布局n推進礦產資源開發,落實省、市規劃重點開采區05 生態安全格局5.4 持續推進區域生態修復工作生態修復目標以水土保持和沽河流域綜合治理為重點,推進蔭子鎮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提高、河湖濕地保護修復持續推進、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城鄉居民生活品質逐步提升、土地綜合整治深入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持續推進、生態廊道逐步優化。水生態和濕地系統修復山體修復水土流失治理與修復林地修復礦山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n 構建三級城鄉體系構建“鎮區、中心村和一般村”三級體系06 城鎮開發格局6.1 構建三級城鄉體系城鎮開發邊界閉合圈范圍。公共設施齊全,未來具有一定集聚帶動能力、能夠輻射周邊一定區域的村莊。未來繼續保留的19、行政村。鎮區中心村一般村6.2 鄉村社區生活圈結合鄉村振興要求,落實“生活圈”理念蔭子鎮城鎮社區生活圈。姜家泊片區鄉村社區生活圈、前蔭子片區鄉村社區生活圈、聚祥片區鄉村社區生活圈、耩上岳家片區鄉村社區生活圈15分鐘社區生活圈鄉村生活圈07 鎮區品質發展7.1 構建城鎮結構城區空間結構:兩軸、一帶、五組團201省道發展軸、008縣道發展軸。沽河生態風貌帶。老鎮區組團、新鎮區組團、老鎮產業組團、新鎮產業組團、馬家嶺產業組團。兩軸一帶五組團08 城鄉支撐體系8.1 保障人居環境安全防洪排澇防洪標準:20年一遇防洪標準,河道沿岸城鎮防洪標準可適當提高。防震減災防災減災:抗震設防烈度度。結合公園、綠地、20、廣場、體育場地等公共開放空間設置應急避難場所。地質災害地質災害:加強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建設,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治理,保障人居環境安全。消防規劃消防工程:加強消防設施建設,優化消防設施布局,提高快速救援能力。人防規劃人防工程:落實國家、省市確定的鄉鎮防護要求,持續推進人防工程規劃建設。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原則,以建設高標準、智能化、強韌性的常態安全管控體系和非常態應急管理體系為核心內容,形成全天候、系統性、現代化的鄉鎮安全保障體系,努力把自然災害風險和損失降至最低,將蔭子打造成為安全典范之城。綜合防災總體目標08 城鄉支撐體系8.2 加快交通網絡建設強化區域交通落實上位發展要求,推動區域交通21、升級改造,形成蔭子對外的快速聯系通道。鐵路:青煙威榮城際高鐵 高速:榮成到牟平高速 省道:S203 縣道:X00808 城鄉支撐體系8.3 構建公共服務體系結合鄉村振興要求,落實生活圈理念,統籌鎮村公共服務設施資源配置,補齊各級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構建城鎮社區生活圈和鄉村社區生活圈兩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建立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落實銜接已編、在編公共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合理布局行政、文化、醫療、教育、體育及商業等設施,打造復合共享的建設模式,實現便捷可達的空間布局模式。打造復合共享特色模式結合15分鐘社區生活圈等相關規劃,予以優化調整和統籌布局,深化明確公共服務設施的規模和位置。社區級設施提出配置標22、準和布局原則要求,滿足5-10分鐘層級社區生活圈設施類服務要素配置要求。銜接上位明確配置原則08 城鄉支撐體系8.4 構建基礎設施體系以協同融合、安全韌性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地上和地下、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系統布局,構建集約高效、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提高鄉鎮綜合承載能力,建設韌性城鎮。構建協同節水體系,保障供水安全高效形成空間均衡、量質并重、城鄉均等的供水安全保障全功能構建“蔭子水網體系”。優化數據信息網絡,保障通訊高速泛在圍繞產業集群建設多維智慧示范區。加快新型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下一代互聯網及第五代移動通信(5G)網絡建設,根據需要建設專網、公網數據中心。提高循環利23、用水平,實現環境友好排水根據用地布局、豎向規劃、再生水需求、開發時序,科學劃分污水分區,合理布局污水場站。提標改造環衛設施,完善循環無廢體系規劃新建環衛設施,滿足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建筑垃圾本地化處理需求打造1處集收運、分揀、停車等功能于一體的生活垃圾轉運綜合服務站。發揮城鎮照明功能,打造城鎮夜間環境結合道路建設和城鎮風貌規劃,發揮城鎮照明在促進社會、經濟、環境發展等方面的作用,創造安全、舒適、綠色、優美且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城鎮夜間光環境。9.1 構建多級傳導體系09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以榮成市蔭子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為藍圖,構建詳細規劃單元、村莊單元國土空間規劃指標傳導體系,建立分層傳導、分類指24、導的規劃編制體系,強化全域全要素空間治理。榮成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蔭子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單元村莊單元傳導落實傳導落實結合蔭子鎮城鎮開發邊界劃定結合村莊邊界、生態功能區范圍等統籌劃定指標傳導體系落實市縣規劃詳細規劃傳導專項規劃傳導落實市縣規劃確定的職能定位、約束性指標、三區三線和重大基礎設施、生態廊道等空間布局。劃定詳細(村莊)規劃管控單元;重點將發展指引、指標、邊界、用途、名錄等傳導至城鎮詳細單元和村莊管控單元。制定專項規劃編制清單;編制全域土地綜合整治。09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9.2 強化規劃實施保障建立用途管制體系對所有國土空間分區分類實施用途管制,建立不同用途之間的轉換規則,形成“25、分區+用途+指標+名錄”的國土空間規劃管控體系。全域全要素自然資源“一張圖”平臺建設遵循統一的標準規范,搭建具備多源異構數據接入、數據管理、數據挖掘分析等功能于一體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立數據共享服務和業務協同機制,促進實現空間治理的共建、共治、共擔、共享。將各行業、各專業、各類規劃等均納入統一信息平臺,加強自然資源“一張圖”信息化建設。推行規劃師對口服務制度建立鄉村規劃師人才庫,一街鎮配一名鄉村規劃師。持續跟蹤服務,即保障規劃的層層傳導與落地,更進一步提升了鄉村規劃水平和實效,助力鄉村振興。責任規劃師是由鎮政府選聘的獨立第三方人員,為責任范圍內的規劃、建設、管理提供專業指導和技術服務。建立體檢評估機制定期評估。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常態化機制,年度體檢結果作為下一年度實施計劃編制的重要依據,五年評估結果作為近期建設規劃編制的重要依據。動態維護。結合五年評估,開展規劃動態維護。采取完善規劃實施機制、優化調整近期建設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等方式,確保分區規劃確定的各項內容得到落實,并對規劃實施工作進行反饋和修正。為了凝聚全社會共識,匯集廣大人民和社會各界智慧,共同締造魅力家園,誠邀您為蔭子鎮的“明天”建言獻策。現在,讓我們在這里,遇見未來,預見2035的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