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市信都區農村公路“十四五”規劃方案(2021-2025年)(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5410
2024-05-07
8頁
38.91KB
1、信都區農村公路“十四五”發展規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等文件精神,結合河北省公路發展“十四五”規劃農村公路規劃目標和重點任務,我局結合本區域交通現狀和發展需求,制定本規劃。一、 十三五發展回顧十三五期間共完成農村公路新改建546公里,橋梁180余座,總投資約15.5億元。截止2020年底,信都區農村公路總里程1905公里,其中縣道54公里、鄉道318公里、專用道路29公里、村道1504公里、橋梁347座,等級公路鋪裝率100%。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全部納入財政預算,農村公路列養率達到100%,具備條件的農村公路全部實現路田分家、路宅分家,路域環境全面提升。全面落實農村公路縣2、級政府主體責任,全面建立權責清晰、齊抓共管、高效運轉的農村公路管理機制和財政資金主導、社會力量支持的資金保障機制,全區所有鄉鎮到村至少通一條安全可靠、順暢通行農村客車的硬化路,具備條件的自然村通了硬化路。縣鄉道安全隱患得到治理,農村公路危橋總數逐年下降,新改建農村公路一次交工驗收合格率達到98%以上。農村公路路長負責制體系全面建立,縣、鄉級農村公路管理人員經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制定愛路護路的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具備通客車條件的農村公路實現“路通車通”,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發展水平達到AAAAA級,基本建成覆蓋縣、鄉、村三級的農村物流網絡。農村公路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實現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3、公路的總目標。二、 存在問題和發展需求經過“十三五”時期的發展完善,信都區交通運輸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但與交通強區、鄉村振興等戰略要求、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存在不小差距。政策及體制機制束縛仍然存在,對交通快速發展形成了一定制約。公路建設規模增加,建設標準提高,投資逐步增加;養護任務越來越重,同時境內重型運輸車輛逐年增多,加速了公路破損;公交一體化建設逐步深化,補貼力度也需相應增加。目前交通資金主要來源是財政資金及中央和省市補助,因區財力薄弱,交通資金無法持續保證,造成配套資金籌措面臨很大困難。土地、資源、環境等因素對交通運輸建設的剛性約束日益突出,項目推進難度加大,需要加大交通運4、輸建設項目研究論證,協調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在土地指標、生態紅線允許范圍內,科學合理的進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結合十四五的發展條件,相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需求和交通強國建設要求,農村公路發展還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布局不夠完善,內部聯系不暢,西部山區鄉鎮串聯不足;二是部分鄉道、村道技術等級低,路面寬度較窄,通行能力不足;三是農村公路管養的時效性不強,部分道路路面狀況較差,缺乏科學有序管養體系建設,養護投入力度需進一步加大,管理養護機制有待優化;四是農村公路智能化信息化管養水平不高,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養護平臺建設有待加強。“十四五”期間,是信都區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5、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渡期,開啟了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交通發展的新篇章。為深入推進新階段信都區“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向往,更好服務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深刻把握“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緊緊圍繞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總目標,深化認識、聚焦突出問題、完善政策機制,以縣鄉公路為支撐,以村道公路為紐帶,以產業道路為依托,全力以赴,攻堅克難,扎實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實保障。農村公路是支撐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是農村地區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交通運輸通道,方便群眾出行,提6、高農村公路路網連接水平,充分發揮村道在整個路網結構中的毛細血管作用,對鄉村振興的服務保障和先行引領作用更加充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是建設交通強國和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需要。三、 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嚴格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及交通運輸工作重要批示指示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聚焦服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人民滿意交通,推動信都區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可持續發展,增強農民群眾7、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實的農村交通保障。(二)基本原則政府主導,分級管理。明確農村公路的公共產品屬性和公益性特征,強化地方政府公共財政資金投入保障,完善政府投入機制和管理制度,推動農村公路發展由行業行為向政府行為、社會行為轉變。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在政策支持、統籌規劃、資金籌集、考核監督等方面的作用。以人為本,群眾參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便民、利民、惠民的發展理念,將維護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滿足人民對交通運輸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農村公路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建路、愛路、護路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和鼓勵群眾參與農村公路建設、管理和養護工作,讓8、農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的交通獲得感和幸福感。因地制宜、創新驅動。結合不同村鎮發展特點與實際需求,因地制宜、科學制定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客貨運輸發展的目標任務,分類推進,精準施策。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從注重農村公路建設向強化建管養運協調發展、提升行業治理能力、推動智慧可持續發展等領域拓展,鼓勵支持新技術應用、新業態成長。統籌融合,綠色發展。統籌城鄉間、鄉村間交通運輸需求,加強城鄉公路網絡有效銜接,推進城鄉客運服務一體化發展。拓展豐富農村公路服務功能,推動與鄉村農業產業、文化旅游、美麗鄉村建設等融合發展。牢固樹立和踐行農村公路綠色發展理念,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集約節約,實現農村公路與自然生態9、和諧共生。(三)發展目標1、“十四五”發展目標根據區委、區政府“一三六六”工作思路,加快城鄉融合發展體系,提升城市等級,做強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全力打造“誠信之都、生態之城、富強之區”。到2025年基本建成運輸方式布局合理、結構完善、便捷通暢、綠色安全的現代化綜合交通發展格局。農村骨干道路主要承擔疏解主城區與各鎮之間、各鎮與所轄村之間的交通集散功能,對干線公路起到補充延伸作用,彌補干線公路通達性不足,提升便捷交通運輸能力,保障游客出行需求。“十四五”期間為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網絡布局,提升區域路網覆蓋水平,強化鎮、村、旅游景區等經濟節點,強化與國省干線有效銜接,提升路網通達與集散水平,10、滿足鄉村互聯互通、景區交通出入等需求。信都區謀劃實施農村公路建設工程,項目涉及道路共連通300余村莊(社區),路線總長是410.9公里。四、 規劃總體情況全區十四五規劃完成投資額為14.5726億元,建設改造農村公路410.9公里,解決新增通雙車道2000人以上建制村8個,新增通硬化路20戶以上自然村1個,橋梁改造加固24座,建設安全防護工程50公里,其中:縣鄉道安防28.5公里,村道安防21.5公里。五、 主要任務指標(一) 新增雙車道2000人(戶籍人口)以上建制村8個2020年末我區實有2000人以上建制村40個,其中已通雙車道建制村32個,未通8個。2021年已解決1個,計劃2022年11、解決1個,2023-2025年規劃解決6個。規劃實施后,實現建制村100%的建制村通雙車道。(二)新增20戶(戶籍人口)以上通硬化路自然村1個我區20戶以上規模自然村40個,其中已通硬化路自然村39個,未通硬化路自然村1個,規劃2024年解決宋家莊鎮崇水峪小石峪自然村。(三)橋梁改造加固24座,包括十三五末存量危橋1座,災后恢復重建維修加固橋梁23座。其中:2021年已建成1座,2022年計劃建設23座。(四)安全生命防護工程50公里,其中:縣鄉道安防28.5公里,村道安防21.5公里。六、 建設資金來源多渠道籌集公路建設資金。針對資金短缺問題,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及政策,協調省交通運輸廳將重點工12、程納入省、市“十四五”交通發展規劃,多爭取上級資金;通過優化道路提升改造方案,減少地方配套,加強省級補貼資金的帶動性。協調區交通、財政、發改、住建、鄉鎮(辦)等部門的聯動,主動研究政策、謀劃項目、申請債券。七、保障措施(一)強化組織領導完善相關政策和支持措施,合力推進相關規劃和交通產業融合等具體事宜,以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建立健全分工明確、高效協同的分工協作機制,強化規劃實施的跟蹤推進,定期協調調度,制定建設實施計劃,抓好重大項目、重要政策、重點工程的落地生根,共同推動規劃各項重點任務的落實。(二)加強監督管理建立健全目標責任和考核機制,加強對規劃內容落實的實施評估、定期專項督13、查、日常跟蹤監督和指導反饋等工作,及時把控新情況、新問題,組織開展對規劃執行情況的總結評估,適時調整,進一步增強規劃的指導性,提高規劃的可操作性。強化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明確政府及相關部門、從業單位質量責任,嚴格落實工程質量責任制度,保證交通標準化建設質量與應用水平有效提升。加大規劃宣傳力度,形成全社會關心交通發展、參與規劃實施和共同監督的良好氛圍。(三)保障要素需求嚴格遵循交通運輸部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使用監督治理辦法的規定,按照專款專用的原則加強資金治理,規范資金撥付程序和支付制度,強化農村公路建設養護資金引導機制。認真落實已出臺的交通建設優惠政策,爭取省交通運輸廳提高農村公路建設項目補助規模,積極拓展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籌措渠道。探索整合旅游和土地資源,實現沿線交通項目建設和旅游資源開發協同融合發展。(四)突出規劃引領加強與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區域發展規劃等重要規劃之間的對接協同,提高規劃實施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協同性。建立規劃實施評估和動態調整制度,加強規劃實施監測,緊跟形勢變化,及時優化調整,與總體規劃及各專項規劃保持協同,保證規劃的可持續性。- 7 -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3
9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