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影視產業發展規劃方案(2019-2025年)(1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5663
2024-05-08
13頁
43.45KB
1、廈門影視產業發展規劃(2019年2025年)影視產業是文化產業的重要內容,是文化價值傳播的重要渠道。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金雞獎年份)長期落戶廈門,并獲得未來五屆十年的舉辦權,為我市影視產業升級發展帶來新的契機。面對新時代下國家對電影產業發展的新要求,廈門市委市政府提出緊抓機遇,“以節促產”推動影視產業發展。為進一步明確廈門影視產業發展理念、定位和方向,確定發展重點和目標,優化空間布局,創新政策舉措,特提出我市影視產業發展規劃,以推動我市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一、發展優勢高素質之城廈門是一座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近年來以“雙千億”工作為抓手,推進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市,綜合實力不斷2、提升,為影視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4791.4億元,財政總收入達1283.3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0.541.358.2,形成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持續打造12條千億產業鏈,其中軟件信息、文化創意、旅游會展等8條產業鏈達到千億級,獲評全國首批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中國軟件特色名城”等稱號。政府管理規范高效,綜合信用指數在全國36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二,營商環境經國家發改委評定居全國試點城市第2位,政府透明度指數位列全國第一。高顏值之城廈門是一座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城市氣候四季如春,島、礁、巖互相映襯,西洋建筑與閩南民居交相輝映,城在海上、海在3、城中,四季有花、處處有景,生態環境優良,被譽為“天然攝影棚”,近年來每年有近百部影視劇來廈取景。長期以來,廈門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扎實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成效顯著,空氣質量始終保持在全國前列,“廈門藍”成為亮麗的城市名片,先后榮獲國家森林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國家生態市、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等榮譽稱號。國際化之城廈門是一座國際化的開放之城,經濟外向度高,外貿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百強城市第5位,有利于快速集聚全球影視產業資源,促進影視產業“走出去”“引進來”。從國家層面看,廈門地處祖國的東南沿海、臺灣海峽西岸,面對寶島臺灣和4、東南亞大華語區,與海外華人圈有著天然密切的聯系,具有鏈接臺港澳的區位優勢;從全球層面看,廈門地處環太平洋西岸中心點,在地理位置上與美國洛杉磯、法國戛納、韓國釜山等國際知名影城相似,具備東西交匯、南北貫通的區位優勢,是“海絲”戰略支點城市和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獨特的國際地位。現代化之城廈門是一座現代化的時尚之城,所特有的閩臺文化、僑鄉文化、海洋文化與西方文化相互交融,文化包容性強,對時尚性、創新性的外來文化接受度高,為影視產業發展積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蘊。人文資源豐富,“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南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高甲戲、歌仔戲、漆線雕5、等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城市信息化水平高,品牌展會多樣,進入世界會展城市50強。每年定期舉辦海峽兩岸文博會、海峽旅游博覽會、國際動漫節、國際時尚周、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等重大節慶活動,成功舉辦海峽影視季、金磚國家電影展、2018 中國影視基地峰會、2018 中國(集美)影視 IP 創投大會、CIMIX中國國際影視文化投資論壇等一系列影視活動。二、發展目標利用廈門優越的自然、地理、人文要素以及良好的政策環境,以“全域影城”為方向,以重大影視項目為支撐,以科技創新為手段,以聚集國內國際資源為重點,吸引匯聚一批影視專業人才和領軍人才,著力打造一批在國內乃至國際6、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電影、電視劇、動畫、網劇等影視作品,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影視科技企業,塑造一批國內一流并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影視節展品牌。力爭到2025年,將廈門打造為新時代中國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典范城市。 全國一流的影視拍攝基地以廈門全域的自然、人文景觀作為影視外景拍攝地,立足于本地特色和區位優勢,打造無季差、全天候的海濱都市、時尚等現代劇拍攝基地。以影視工業化生產為目標,引進全球頂尖視覺預覽、特效制作企業,推進影視制作標準化、流程化、專業化、規模化進程,提升影視產業效率和品質。 全國領先的網絡視聽產業基地把握全球影視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新模式,培育7、原創網絡視聽內容,搭建網絡視聽產品展示交流平臺,建設全國領先的網絡視聽產品孵化、渠道分發、人才培訓基地,推動影視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全國前沿的影視產品交易平臺大力打造影視產品交易平臺,通過建立規范、規模、開放的交易市場,有效對接影視產業中創作、融資、放映及后產品開發等各環節,優化影視產業要素資源配置,加快影視項目孵化及產業化過程,帶動影視產業價值鏈的建立和完善。 兩岸影視產業合作交流試驗區放大兩岸影視產業合作效應,積極爭取兩岸產業合作的先行先試政策,引入臺灣影視人才、技術、創意、管理等資源,打造成為國內乃至東南亞地區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影視產業合作交流試驗區。 國際知名的影視節展中8、心著眼于提升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品牌影響力,培植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影視節展品牌,力爭成為上海、香港、臺北兩岸三地三大知名電影節的主要分會場,快速集聚各類影視產業資源,構建全球知名的影視節展中心,塑造城市國際化新名片。三、重點任務拓展產業鏈條圍繞影視拍攝,不斷向兩端延伸產業鏈條,拓展影視劇本創作、后期制作、衍生品開發等產業鏈布局,提升產業價值空間。劇本創作。支持原創、鼓勵創新,著力創作生產一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原創精品劇本。實施劇本孵化計劃,采取項目化方式,每年圍繞重大時間節點、重點現實題材,面向全國乃至全球征集優秀影視創作題材和劇本。搭建劇本交流推介平臺,建立簽約編劇儲備庫,加大優秀劇本9、創作和儲備力度。建設影視劇本IP孵化生產基地。影視拍攝。外景拍攝。梳理現有的特色古厝、民居、舊村、舊街、廟堂、宗祠、海島及其他閑置空間,實行保護性開發,打造影視外景基地。充分挖掘場景資源,依托鼓浪嶼等現有景觀基礎開發、改造適合外景拍攝的場景。內景拍攝。對標國際一流標準,高標準規劃建設專業攝影棚區,包括標準攝影棚、水下攝影棚、高科技數字攝影棚、置景車間等,同時涵蓋道具間、演員公寓等綜合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后期制作。采用專業化團隊,通過標準化流程,實現規模化產出,打造全流程的影視工業支撐體系,實現影視生產從手工作坊向影視大工廠的演進。引導和發展一批特效設計、動畫制作、配光校色、音效合成、混錄、10、配音、剪輯、后期合成、軟件研發等企業,引進國際一流的數字化影視制作設備,力爭成為國內知名的影視后期制作基地。衍生品開發。培育發展影視衍生商業,鼓勵開發影視音樂、圖書、生活日用品、游戲等衍生產品和服務,利用現代技術手段,開發新型的影視互動娛樂產品,拓展影視文化消費空間。以版權開發和泛娛樂的衍生產品孵化、開發和生產為核心,打造IP研發和衍生設計產業鏈,提高影視產業衍生效益。驅動產業融合大力推動影視產業與數字經濟、旅游會展、時尚設計、教育培訓、金融服務等融合發展,不斷衍生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以“影視+”助推廈門軟件和信息服務、文化創意、旅游會展等千億產業鏈建設。影視+高科技:依11、托廈門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優勢,加快影視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傳播、消費等環節數字化、網絡化進程,支持企業利用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改造提升影視文化產業的技術裝備水平,積極推動電影預覽、虛擬制片、后期特效制作、虛擬現實(VR)展映等影視科技創新應用,努力建設與全球影視制作技術發展水平同步的區域性影視制作科技中心。加快發展網絡影視,依托中國短視頻產業基地,打造全國短視頻中心。定期舉辦網絡視聽創新大賽、微電影展等活動,推出適合互聯網、手機等傳播的影視佳作。借助5G通信、互聯網、移動終端等信息通信渠道,加大影視產品推廣力度。通過項目眾籌、大數據運用、互聯網營銷等新手段,實現影視企業12、創新發展。影視+金融:發揮廈門金融服務產業既有優勢,推動影視資源與資本市場對接,推動成立市級影視產業引導基金,支持天使投資、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等各類股權投資類企業投向影視產業。探索開展影視產品版權、電影收益權等資產證券化融資,鼓勵開發影視金融衍生品等,通過結構性金融手段助力影視產業融資。影視+旅游:以影視為表,旅游為里,文化為魂,開發影視旅游產品,打造全域影視拍攝、生態度假、觀光旅游、時尚休閑等一體的文化旅游綜合體,推動旅游為影視增值賦能。借助金雞百花電影節的成功舉辦,創造性地使用城市的空間,開發海上明星大道、海灘電影展映、海濱電影人影迷見面會等活動。開發小型影視主題樂園、虛擬人劇場、超級體育13、電競中心等項目,整合影視產業上下游資源。依托翔安“一場兩館、新會展中心”建設,籌劃全國性或國際性電影博覽交易會、影視展等。將影視產業的時尚元素導入廈門國際時尚周等活動,促進影視與藝術、時尚融合發展,營造新的文化產業生態圈。明晰產業布局堅持核心引領、適度集聚、多點突破、各區差異化發展的原則,形成“一核、多基地、全域影城”產業布局。“一核”:以島內兩區為核心,以總部運營、版權交易和宣傳發行引領廈門影視產業發展。“多基地”:以集美區為基礎,依托影視產業園區、包印廠攝影棚和軟件園三期,適度集聚形成公共服務基地、內景攝影基地和后期制作基地。“全域影城”:在廈門全域范圍內,以自然、人文景觀優勢打造“廈門影14、視拍攝地”,同時各區充分發揮自身產業優勢,差異化發展影視產業,優化全市影視發展環境。遠期不斷擴大廈門影視產業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形成環廈門灣布局,并延伸拓展到閩西南協同發展區,逐步形成閩西南五地市影視協作區,將五地市的紅色文化、世界文化遺產、山水文化、海洋文化有機融合,充分發揮廈門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的龍頭帶動作用,實現區域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思明區:以廈門國際會展中心為核心,沿環島路向兩端延伸,在鼓浪嶼、曾厝垵漁村、沙波尾、軟件園一期和二期、觀音山金融商務集聚區規劃建設特殊場景拍攝基地、高科技后期制作基地以及影院、劇院等影視產業綜合服務配套,打造環島路影視產業帶。同時結合紅色元素,依托歷史文化街區15、傳統建筑等,打造形成節展慶典、影視街區、影視拍攝互動連片的產業態勢。 湖里區:以火炬高新區為核心,依托兩岸金融中心核心區、中國短視頻產業基地,通過集聚影視金融、創新企業孵化、短視頻生產、影視培訓等核心板塊,形成新興影視產業孵化地。依托舊廠房、舊城舊村改造,發展影視藝術展覽、影視體驗式旅游、影視社區等,形成影視產業與藝術、設計、文化旅游和城市更新良性互動的局面。集美區:以集美集影視總部園區為核心,構建產業綜合服務平臺,延伸杏林包印廠作為基礎配套攝影棚區,深化集美學村、集美新城、園博苑、杏林灣、大明廣場、白虎巖等重要影視外景拍攝基地建設,軟件園三期作為影視后期制作基地,引進全球頂尖視效預覽及特效16、后制團隊;重點開發園博苑影視旅游衍生品集散功能,同步開發連接山、湖、海,影視前后期于一體的影視旅游經典路線。海滄區:以臺商投資區為核心,發揮海滄對臺交流合作先行區優勢,打造海峽兩岸影視產業合作實驗區。利用天竺山、海滄灣等“山、海、湖、島、城”相融一體的獨特景觀和豐富的宗教、文化資源,豐富影視產業資源。圍繞馬鑾灣新城開發建設,結合古民居、風貌建筑保護利用,布局新興演藝綜合體,打造影視文娛基地。同安區:以華強方特文化產業園為重點,打造原創影視、動漫制作基地。結合閩南宗教文化旅游區建設,提升同安影視城內涵,延伸周邊地塊,引進國內外影視IP,打造特色影視拍攝基地。挖掘歷史文化題材,塑造一批“影視+旅游17、”的特色街區。翔安區:以新會展片區及兩岸合作示范區為核心,完善機場、酒店、餐飲等配套服務,打造廈門未來的國際影視展映中心,承載舉辦國內外影視大型節展、博覽會、產業交易會等職能。專欄:廈門市各區影視產業差異化發展擴大開放合作借助廈門作為國家“海絲”戰略支點城市和對臺前沿平臺的特殊地理區位優勢,整合港澳地區與海峽兩岸的豐富影視資源,加強與港澳臺地區、以及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國家的影視產業合作。在此基礎上,促進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影視產業交流與合作,更好服務兩岸和平發展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兩岸影視產業交流合作,抓住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機遇,結合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的實施,推進影視演藝領域擴大18、開放,鼓勵臺灣企業在廈門從事影視產業,支持臺灣演藝人員在廈門創業和創作。以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為契機,發揮廈門自貿片區“保稅+”、“金融+”優勢,探索建設影視文化產品保稅倉,面向全球引進具有國際水準的制作團隊,逐步開展高端影視設備保稅融資租賃服務。加強人才引育大力實施影視人才培養計劃,引進和培養一批國際視野、戰略眼光、創新思維、熟悉國際前沿技術和經營理念的影視產業領軍人才,在影視策劃、創意、制作、發行、經營等方面培育一批業內領軍人才。加快推動廈門高校成立影視相關學院及科研機構,支持廈門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等高校導入先進的國內外科教資源,培育影視產業精專人才。積極引進國內外領先的影視職業教學培訓資19、源和師資力量,支持廈門職業院校開設影視相關專業,培養美術、攝影、錄音、服裝、化妝、道具等影視產業技術技能人才。實施以市場評價為導向的影視基礎性人才認定機制,制定更靈活、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激勵政策。鼓勵具有行業領先技術水平的影視企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探索高校、行業機構和企業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和多類型的產學合作,鼓勵影視龍頭骨干企業建設影視培訓基地,促進產學對接,面向市場開展“教學+項目+實訓”的影視人才培養。四、保障措施做實政策配套加強土地、財政、金融等政策集成,綜合施策,精準扶持。加大影視企業落戶廈門、影視劇本創作和交易、動畫影視作品放映播出、電影發行、影視企業參加境內外知名影視展會和舉辦大型影20、視活動的獎勵支持力度,鼓勵影視服務出口。支持影視拍攝基地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按規定程序利用舊廠房等存量房地產資源改建攝影棚和后期制作基地,支持影視企業在廈來廈拍攝。支持影視企業融資,鼓勵股權機構加大對影視企業的投資。鼓勵金融產品創新,根據影視行業不同細分領域和影視企業不同發展階段需求,通過融資和租賃等提供從初創期、成長期到成熟期的全鏈條、個性化金融政策服務。做優服務保障組建高水平服務團隊和機構,提供信息咨詢、拍攝服務、配套服務、演員中介、設備租賃、宣傳推廣等“一站式”優質服務,吸引影視項目公司進駐拍攝、制作。完善各項服務內容和措施,編制服務目錄,規范管理服務項目。提升廈門21、影視產業服務中心的專業化服務水平。建立健全各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完善影視協拍管理,在政務服務中心設立專門窗口,為影視外景拍攝涉及到的公共資源使用審批提供一站式服務,優化各部門審批方式和流程,提高效率。做大聚集發展大力開展影視產業招商,制定行業招商路線圖,加強項目策劃,著力引進行業內具有領先性、平臺性、標桿性的項目或企業,促成國內外的著名制片、發行、放映機構來廈設立營運機構,支持影視編劇、導演、制片人、演員等影視專業人才在廈門市設立影視企業或工作室。 實施中小微影視企業孵化計劃,發展壯大本土成長型影視企業,培育市場主體。做強做大國有影視企業,形成主業突出、實力雄厚、核心競爭力強,對整個行業上下游具有龍頭帶動作用的大型影視骨干企業。加快推動影視產業基地項目建設,完善基礎平臺,打造特色鮮明、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影視產業集聚區。做響廈門品牌規范市場秩序,增強文化擔當,優化生態環境,通過打造“一場電影盛會、一個電影論壇、一個交易市場、一個文旅項目、一個制作基地、一個培訓中心、一支影視基金”,塑造一批國內外具有較大知名度的影視文化企業品牌。成立廈門影視集團,組織開展作品創作及拍攝、產業投融資及股權交易等,充分發揮骨干引導作用,帶動廈門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充分利用多種媒介和手段,加強對外宣傳,擴大廈門影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