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縣富嶺鎮山路村保護發展規劃方案(2020-2035年)(1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6240
2024-05-09
10頁
5.53MB
1、 富嶺鎮山路村保護發展規劃富嶺鎮山路村保護發展規劃 一、一、規劃范圍規劃范圍 包括村域研究范圍和傳統村落保護范圍。研究范圍即山路村行政村村域范圍,研究村域的產業布局、旅游發展規劃等方面,總面積為 3736.86 公頃。保護范圍包括山路傳統村落的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共 62.38 公頃,主要為山路、羊頭居民點。二、二、規劃期限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的期限為 20202035 年,其中:近期為 20202023 年,遠期為 20242035 年。三、三、保護對象保護對象 山路村傳統村落保護對象一覽表 分類 分項要素 保護內容 人工環境和物質形態要素 山水格局 依山傍水、一河兩岸的山水格局:富嶺2、溪,南、北部山體,及村落周邊農田 歷史街巷格局 一街多巷:明清古商道及與之連接的多條巷道 縣級文保單位 王氏宗祠、阮氏宗祠 建議歷史建筑 包括阮氏 100 間、山路下 98 號、山路 30 號等 傳統風貌建筑 其他反應村落特色風貌的傳統建筑 歷史環境要素 古商道 紀念碑 古河壩 古碑 古埠頭 古樹名木:以樟樹居多 人文環境和非物質文化 傳統文化 宗族文化、民俗文化、古埠商貿文化 節慶習俗 剪紙、正月鬧獅燈、祭祖 四、四、傳統村落保護區劃傳統村落保護區劃 1、核心保護范圍劃定核心保護范圍劃定 山路村傳統村落核心保護范圍東北至富嶺溪南岸線,東至古商道的東段,南以 322 國道為界,西至傳統民居群進3、村道路,是山路村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較為完整、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集中成片的區域,總面積為 3.87 公頃。具體邊界以區劃圖為準。2、建設控制地帶劃定建設控制地帶劃定 山路村傳統村落建設控制地帶具體范圍為:在核心保護范圍之外劃定建設控制地帶,北至洋頭主要居民點、北部山體山腳線,東至浦建高速,南至 322 國道南側主要居民點、南側山體山腳線,西至富嶺溪支流,總面積為 58.51 公頃。具體邊界以區劃圖為準。五、五、建筑高度控制建筑高度控制 (1)各處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內,應按照法律法規和相關文件進行建筑高度的嚴格控制,原則上新建建筑高度不得超過文物建筑。(2)在核心保護范圍內新建、擴建必要的4、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其建筑高度不得超過一層,建筑檐口高度不得超過 4.2 米,建筑屋脊高度不得超過 6.1 米。(3)在建設控制地帶內新建、改建、改善或整治改建后,建筑高度不得超過 3 層,建筑檐口高度不得超過 9.5 米。(4)現狀建筑高度超過上述規定的建筑應按照建筑風貌保護整治要求進行風貌協調處理,遠期有條件進行降層或拆除處理。六、六、建筑分類保護與整治建筑分類保護與整治 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編制要求的規定,將建筑物分類保護和整治方式劃分為五個類別,分別為保護、修繕、改善、保留、整治改造。詳見建筑分類保護與整治圖。(1)保護:對已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筑,要依據文物保護法進5、行嚴格 保護。包括阮氏宗祠、王氏宗祠。保護措施包括日常保養和原狀修整。(2)修繕:對歷史建筑和建議歷史建筑,應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關于歷史建筑的保護要求進行修繕。修繕建筑包括阮氏 100 間、山路下 98 號、山路 30 號等。(3)改善:對于傳統風貌建筑,應保持和修繕外觀風貌特征,特別是保護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細部構件或裝飾物,其內部允許進行改善和更新,以改善居住、使用條件,適應現代的生活方式。(4)保留:對于與保護區傳統風貌協調的其他建筑,其建筑質量評定為“好”的,可以作為保留類建筑。(5)整治改造:對那些與傳統風貌不協調或質量很差的其他建筑,可以采取整治、改造等措施,使其符合歷6、史風貌要求。具體整治改造措施可以采取降層、整治立面和整治屋頂等措施,對與傳統風貌嚴重沖突的建筑物、構造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個別建筑可以進行拆除重建。七、七、非物質文化保護與利用非物質文化保護與利用 (1)設置民俗文化展示館 將王氏宗祠作為民俗文化展示館,通過實物模型、音像圖片等形式,展示山路村鬧獅燈、祭祖等傳統生活習俗。內部設置山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2)設置民俗文化廣場 結合新興社修建民俗文化廣場,修建戲臺,作為正月鬧獅燈、祭祖、祈愿等傳統民俗文化的活動空間。(3)剪紙文化藝術館 將山路 98 號作為剪紙文化藝術館,傳授、弘揚浦城剪紙藝術,同時作為游客體驗剪紙的空間,增加藝術品商業7、創收。(4)復原明清商貿古街 對古商道及其兩側建筑按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維修,扶持恢復飯店、雜貨店、豆腐酒店等部分傳統店鋪,前店后宅重現傳統商鋪景象。(5)復原明代古埠 整治改造兩處古碼頭,增設水上游船項目,重現古時古埠商貿文化繁榮之景。(6)設置宗族文化展示館 將阮氏宗祠作為宗族文化展示館,用以展示山路宗族發展過程、名人事跡、文化遺存以及祭祖、續嗣與訂丁等儀式。(7)設置高校實踐教學基地 山路村現狀設立有高校教育基地,場所不足,規劃將山路 30 號作為古村落鄉土建筑技術與工藝和工匠隊伍培養教育基地。八、八、發展規劃發展規劃 1、發展定位發展定位 根據山路村所處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結合實際調查和8、研究,本規劃將該村的發展定位為:歷史風貌完整、文化特色突出、生態環境良好,以傳統古民居歷史風貌完整、文化特色突出、生態環境良好,以傳統古民居院落遺存、街巷格局和民俗文化為特色,兼有生態休閑旅游功能的中國傳統村落。院落遺存、街巷格局和民俗文化為特色,兼有生態休閑旅游功能的中國傳統村落。2、產業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1)第一產業:由傳統農林產業轉型至新型農林產業,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2)第三產業:發展鄉村旅游。將山路村村域內的山路水庫、石牙斗仙洞、小坑溪水、油茶基地等資源與村落內部的傳統建筑、街巷特色、山水田園風光結合起來,形成連續的旅游活動內容。同時,與周邊村落、景區聯動發展,依托華云寺、9、文昌閣巖頂山山路古村落匡山森林公園旅游區的鎮域旅游路線,主打文化、生態、鄉土三張牌。3、用地布局規劃用地布局規劃 在保留現狀用地的基礎上,在東部增加住宅用地以安置新增加的人口,同時合理配置公共綠地、公共服務設施、社會停車設施。古村落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總面積為 14.62 公頃。其中,農村住宅用地面積為 13.06 公頃,占村莊建設用地的 89.32%;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為 0.67 公頃,占村莊建設用地的 4.58%;公園與綠地面積為 0.16公頃,占村莊建設用地的 1.09%;道路交通用地面積為 0.2 公頃,占村莊建設用地的 1.37%。留白用地:為未來村莊旅游發展需求的不確定性考慮,在10、富嶺溪北側預留建設用地,面積約 0.53 公頃,占村莊建設用地的 3.62%。4、道路交通規劃道路交通規劃(1)對外交通規劃:山路村對外聯系主要依托 322 國道與 633 鄉道,322 國道、633 鄉道寬度分別為 7.5 米、5 米。(2)機動交通規劃:在東部新村在現狀道路的基礎上,規劃一條寬度 4 米的車行道;富嶺溪北側羊頭居民點車行道路拓寬為 3 米。(3)步行交通規劃:核心保護范圍內延續傳統街巷格局,規劃山路街主街和傳統巷道為步行交通系統,在人流集散點設置公共廣場,滿足居民和游客休憩交往的需求。(4)景觀慢行道:規劃沿富嶺溪南岸及北側公園增加濱水慢行道,同時增設 2 處山上觀景點,方便游客觀景、攝影梳理村落周圍山體的步行道,分別通往獅子巖和大頭崗山體,形成完善的慢行系統。(5)公共停車場規劃:沿 322 國道,在核心區主要入口與次入口,新建 2 處公共停車場,分別結合村莊入口與新村建設點設置,同時在主入口停車場增設公交停靠點。附圖:保護區劃圖 建筑分類保護與整治圖 規劃總平面圖 整體鳥瞰圖 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圖則阮氏宗祠 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圖則王氏宗祠 建議歷史建筑保護圖則阮氏 100 間 建議歷史建筑保護圖則山路 98 號 建議歷史建筑保護圖則山路 30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