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縣官路鄉毛處村上源頭自然村保護發展規劃方案(2020-2035年)(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6242
2024-05-09
7頁
2.86MB
1、 官路鄉官路鄉毛處村毛處村上源頭村上源頭村保護發展規劃保護發展規劃 一、一、規劃范圍規劃范圍 本次規劃包括村域研究范圍和保護規劃范圍。規劃研究范圍即毛處村的村域范圍,研究村域產業布局、旅游發展規劃等房方面,總面積為:12.15 平方公里。傳統村落保護范圍包括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共 10.76 公頃。二、二、規劃期限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的期限為 2020 2035 年,其中:近期為 2020 2023 年,遠期為 2024 2035 年 三、三、保護對象保護對象 上源頭村傳統村落保護對象一覽表 分類 分項要素 保護內容 人工環境和物質形態要素 空間格局 上源頭溪,村落四周的山體,村落周邊農2、田、梯田等 歷史街巷格局 沿河主巷路及其他次巷 建議歷史建筑 包括林云寺、32 號、33 號、38 號 傳統建筑 其他反映村落特色風貌的傳統建筑 20 余處 歷史環境要素 石階鋪地(古道和街巷)古井 古橋 古寨門 宋代練兵場 肖國標烈士墓 貢元匾 風水林、古樹名木 炮臺遺址 寨墻遺址 人文環境和非物質文化 歷史文化 宗族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耕讀文化、學子之鄉 傳統技藝 釀酒、造紙、剪紙工藝 四、四、保護區劃保護區劃 上源頭村將保護區劃分為核心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傳統村落保護區劃一覽表 區劃 范圍 保護要求 面積 核心保護范圍 北、西以現狀建成區及山體、耕地、園地為邊界,東以現狀河流為3、邊界,南以水口處風水林為界。嚴格控制,保持原真性,進行合理的改善。3.61hm2 建設控制地帶 核心區范圍外,在核心保護范圍之外劃定建設控制地帶,將與村落實現有關的周邊山體、農田及部分現狀建成區劃入建設控制地帶。允許建設,但應嚴格控制其建(構)筑物的性質、體量、高度、色彩及形式。7.15hm2 五、五、建筑高度控制建筑高度控制 (1)在核心保護范圍內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其建筑高度不得超過一層,建筑檐口高度不得超過 4.5 米,建筑屋脊高度不得超過6.2 米。(2)在建設控制地帶內新建、改建、改善或整治改建后,建筑高度不得超過 3 層,建筑檐口高度不得超過 9.5 米。六、六4、建筑分類保護與整治建筑分類保護與整治 參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編制要求的規定,將規劃范圍內的建筑物分類保護和整治方式劃分為修繕、改善、整治改造。詳見建筑分類保護與整治圖。(1)修繕建筑(建議歷史建筑)指建議歷史建筑,建筑基底面積約為 1336 平方米。建議歷史建筑在公布批準前,應按照歷史建筑標準、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要求保護,改善設施。(2)改善建筑(傳統風貌建筑)指傳統風貌建筑,建筑基底面積約為 4962 平方米。村內傳統風貌建筑的保護,應嚴格保留建筑的原有邊界與建筑高度、外觀樣式、內部結構、建筑材料及雕刻工藝等。為適應村民的居住生活的改善,在保證木構架主體不變的情況下5、,進行維護、修繕、整治,可對建筑內部進行適當的改造,增加必要的現代化生活設施,改善居住條件。(3)整治改造建筑 指與傳統風貌不協調或質量很差的其他建筑,可以采取整治、改造措施或整體拆除措施。該類建筑基底面積約 2522 平方米。七、七、非物質文化保護與利用非物質文化保護與利用 (1)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對閑置建筑活化利用,以上源頭 2 號為基地,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以保護和傳承上源頭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目的。(2)新建民俗活動廣場 新建民俗活動廣場用以舉辦各類戲會、傳統活動、居民休閑等活動。(3)紅色文化展示墻 結合村入口設置紅色文化展示墻,以壁畫、浮雕、實景、實物為主展示紅十軍團6、的豐功偉績。(4)設置村史展示館、家風文化館 對閑置建筑加以改造,活化利用,將上源頭 5 號作為村史展示館與家風文化館。(5)設置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 以林云寺為中心,致力于上源頭民間信仰文化的研究。(6)造紙坊遺址 以造紙坊遺址為中心,結合周邊場地、水碓,展示上源頭造紙文化。八、八、發展規劃發展規劃 1、發展定位、發展定位 歷史風貌完整、生態環境良好的中國傳統村落;以上源頭歷史文化遺存為特色,結合鄉村田園風光,將上源頭自然村打造成集生態旅游和文化旅游為一體的旅游特色村。2、產業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1)村域產業布局 結合毛處村村域用地格局,規劃毛處村形成“一心、三片區”產業布局結構。(2)旅7、游發展規劃 毛處村作為鄉村旅游特色村,是浦城全域旅游的重要節點之一,上源頭應融入毛處村域旅游中,與浮蓋山國家地質公園、官路薏米養生小鎮等景區聯動發展,與周邊景區、景點形成較為完整、有特色的旅游線路。如劉田丹霞地質公園浮蓋山國家地質公園官路薏米養生小鎮毛處旅游服務中心上源頭古村落。3、用地布局規劃用地布局規劃 規劃農村住宅用地面積為 1.68 公頃;公用設施用地面積為 0.03 公頃,公園與綠地面積為 0.26 公頃;道路交通用地面積為 0.16 公頃。留白用地:為增強規劃彈性,滿足未來村民居住、農村公共公益設施、鄉村文旅設施的用地需要,規劃在東側居民地增加 0.07 公頃的“留白”用地。4、道路交通規劃道路交通規劃(1)機動交通 規劃上源頭外圍至官路鄉集鎮路段遠期拓寬為 6 米,因用地局限性,進入上源頭村落道路寬度拓寬為 4 米。(2)步行交通 村莊以步行交通為主,核心保護范圍內延續傳統街巷格局,現有街巷均保持原有街巷尺度和現狀寬度,寬度為 12 米,沿溪、田增加慢行步道,在人流集散點設置公共廣場,滿足居民和游客休憩交往的要求。(3)停車場 保留現狀公交??奎c,在河流東側新建一處停車場,作為村落內部及外來臨時車輛的??奎c,用地面積 300 平方米。附圖:保護區劃圖 建筑分類保護規劃圖 總平面圖 整體鳥瞰圖 建議歷史建筑圖則 建議歷史建筑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