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縣仙陽鎮永建村保護發展規劃方案(2020-2035年)(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6247
2024-05-09
9頁
3.15MB
1、 仙陽鎮永建村仙陽鎮永建村保護發展規劃保護發展規劃 一、一、規劃范圍規劃范圍 包括村域研究范圍和傳統村落保護范圍。研究范圍即永建村行政村村域范圍,研究村域的產業布局、旅游發展規劃等方面,總面積為 1143.75 公頃。保護范圍包括永建傳統村落的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共 20.36 公頃,主要為永建、大角塢、活民垅居民點。二、二、規劃期限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的期限為 20202035 年,其中:近期為 20202023 年,遠期為 20242035 年。三、三、保護對象保護對象 永建村傳統村落保護對象一覽表 分類 分項要素 保護內容 人工環境和物質形態要素 山水格局 枕山臨水格局 山:村落四2、周的山體(水檐尖)水:永建溪等 田:村落周邊農田、梯田 歷史街巷格局 縱橫交錯、回環往復的街巷系統:核心區內南北主巷、沿溪主巷路及其他次巷 建議歷史建筑 包括永建 1 號、90 號、回龍社等 傳統風貌建筑 其他反應村落特色風貌的傳統建筑五十余處 歷史環境要素 石階鋪地(古官道和街巷)古河道、排水溝渠系統 古橋 2 座 古樹名木:杉樹 2 棵 人文環境和非物質文化 歷史文化 宗族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高山茶文化 傳統技藝 草鞋、米糍、筍等制作工藝 四、四、傳統村落保護區劃傳統村落保護區劃 1、核心保護范圍劃定、核心保護范圍劃定 具體范圍東至規劃鄉道西側路基,南至永建溪,西至現狀山體山腳,北以3、現狀建成區及山體、耕地、園地為邊界,總面積為 3.66 公頃。2、建設控制地帶劃定、建設控制地帶劃定 建設控制地帶為,在核心保護范圍外,綜合考慮景觀、風貌完整、歷史文化遺產等要素,需要對建設進行控制的地區。北至北部山體,東至東部的山體,南至活民垅居民點,西至大角塢居民點,總面積為 16.7 公頃。五、五、建筑高度控制建筑高度控制 (1)建議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及保留類建筑原則上應維持現狀高度不變。(2)在核心保護范圍內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筑檐口高度不得超過 3.5 米。在建設控制地帶內建筑高度不得超過 2 層,建筑檐口高度不得超過 6.5 米。六、六、建筑分類保護與整4、治建筑分類保護與整治 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編制要求的規定,因永建村無文保單位,故將規劃范圍內的建筑分類保護和整治方式分為四類。詳見建筑分類保護與整治圖。1 1、修繕建筑、修繕建筑 包括建議歷史建筑(永建 1 號、90 號、回龍社)及周氏宗祠,建筑基底面積約為 1078.44 平方米。建議歷史建筑在公布批準前,應按照歷史建筑標準、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要求保護,改善設施。2 2、改善建筑(、改善建筑(傳統風貌建筑傳統風貌建筑)指傳統風貌建筑,建筑基底面積約為 9125.31 平方米。村內傳統風貌建筑的保護,應嚴格保留建筑的原有邊界與建筑高度、外觀樣式、內部結構、建筑材料 及5、雕刻工藝等。為適應村民的居住生活的改善,在保證木構架主體不變的情況下,進行維護、修繕、整治,可對建筑內部進行適當的改造,增加必要的現代化生活設施,改善居住條件。3 3、保留建筑保留建筑 指的是與保護區傳統風貌協調的其他建筑,其建筑質量評定為“好”的,該類建筑共有四幢,基底面積為 638.53 平方米。4 4、整治改造、整治改造建筑建筑 指與傳統風貌不協調或質量很差的其他建筑,可以采取整治、改造措施或整體拆除措施。該類建筑基底面積約 3862.96 平方米。七、七、非物質文化保護與利用非物質文化保護與利用 (1)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設置在村口,利用舊公共建筑作為鄉村非遺傳習所,以保護和傳6、承永建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目的。展示永建非物質文化的歷史沿革,發展歷程以及相關物件等;鼓勵現有的各類民間技藝傳人對青年傳幫帶。(2)設置鄉村記憶館 與鄉村非遺傳習所合設,展示各種古老的村民日用品,如米磨、農耕用具等,以及村史、姓氏來源、村規家訓等內容展示。(3)設置民俗文化館 以永建 90 號古建筑為基地,通過實物模型、音像圖片等形式,展示永建的傳統生活習俗、特色小吃制作技藝等。(4)設置宗族文化展示館 將周氏宗祠作為宗族文化展示館,用以展示永建宗族與民俗的發展過程、名人事跡、文化遺存以及祭祖、續嗣與訂丁等儀式。(5)設置徐浦紀念館 利用村落北部的閑置建筑,修繕改造成徐浦紀念館,用以展示徐浦生平事7、跡、詩詞文章等。(6)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 將回龍社作為永建的民間信仰文化研究中心。八、八、發展規劃發展規劃 1、發展定位、發展定位 生態古村,原鄉風情生態古村,原鄉風情 歷史風貌完整、鄉土氣息濃郁、田園風光秀美,以高山原生態及山水格局為特色的中國傳統村落;以山地型傳統村落為載體,具有生態休閑、鄉村度假、避暑養生等功能的鄉村旅游目的地。2、產業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1)村域產業布局 規劃以由點及面的思路將村域劃分為四個產業片區:古村參觀區、生態農業區、山體林業區及高山生態茶種植區。(2)旅游發展規劃 規劃永建村域為四大旅游片區。1)古村落旅游片區:村莊中部區域,以永建傳統村落為主,發展古建觀光8、展館參觀、農家客棧、攝影寫生、田園觀光、農耕體驗等活動。2)梯田觀光體驗區:圍繞村莊居民點的自然生態農田,整治農業種植區域,發展以農耕為主題的休閑體驗區。3)竹海高山茶園旅游片區:位于村莊東、南部區域,以連片竹林和騰云尖茶園為基礎,結合高山生態茶文化,發展竹海公園、高山攬勝、徒步攝影、茶文化體驗等項目或活動。4)生態康養區:位于村莊西、北部區域,利用當地空氣清新,高含量森林負氧離子的特色資源,打造休閑旅游、運動健身與自然山水融合的生態康養區。(3)村落旅游規劃 根據永建傳統村落旅游發展的功能定位,以“原生態、慢生活、深呼吸”為主題,策劃古建筑群觀光、生態梯田觀光、農家菜館、鄉間民宿、農耕體驗9、攝影寫生、森林氧吧、戶外健身、高山生態茶園等項目。3、用地布局規劃用地布局規劃 規劃在現狀用地的基礎上,以保護與利用為目的,新增了旅游服務設施,完善了文化活動設施、停車設施,增加了公共綠地等。規劃區(永建、大角塢、活民垅居民點)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總面積為 3.51 公頃,其中,農村住宅用地面積為 3.0 公頃;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為 0.25 公頃;公園與綠地面積為 0.20 公頃;道路交通用地面積為 0.05 公頃。4、道路交通規劃道路交通規劃(1)機動交通:現狀村莊與外界聯系的道路寬度為 3.7 米左右,規劃遠期將其拓寬為 6 米。(2)慢行系統:村落以步行交通為主,現有街巷均保持原有街巷尺度和現狀寬度,寬度為 12 米,鋪地采用塊石卵石鋪砌。本次規劃沿永建溪增加步行道,梳理村落南面梯田間的及周邊山體的步行道,形成完善的慢行系統,同時在視野較好的位置設置眺望點,方便游客觀景、攝影。本次規劃共設置 3 處眺望點,分別位于村落北側、村落東側山坡處及村落南面的梯田景觀處。(3)停車場和城鄉公交停靠點 在進村主要道路旁新建兩處停車場,作為村落內部及外來臨時車輛的停靠點。規劃在村入口處,即鄉道終點,設置一處城鄉公交停靠點。附圖:保護區劃圖 建筑分類保護規劃圖 總平面圖 整體鳥瞰圖 建議歷史建筑圖則 建議歷史建筑圖則 建議歷史建筑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