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十四五”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方案(2021-2025年)(1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6710
2024-05-11
14頁
283.93KB
1、-1-承德市“十四五”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第一章 規劃總則1.11.1 指導思想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各項決策部署,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總體要求,立足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和水源涵養功能區建設,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目標,堅持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原則,統籌畜禽養殖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保障人民生活需求,優化畜禽養殖布局,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防范環境污染風險,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建立健全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長效治理體系,推動畜禽養殖企2、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健康發展,促進畜禽養殖產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1.21.2 編制原則編制原則(1 1)統籌兼顧,有序推進)統籌兼顧,有序推進綜合考慮畜禽糞污環境承載力、畜牧業發展需求、農業產業特征和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科學規劃畜禽養殖總量和空間布局,統籌推進畜牧業發展和環境保護,加快畜牧業轉-2-型升級和綠色發展。(2 2)種養結合、協同減排)種養結合、協同減排以養分平衡為核心,通過優化種養布局,協同推進畜禽糞肥還田與化肥減量增效。結合種植規模和結構,科學測算養分需求,優化肥料結構與施肥方式,削減養殖業和種植業污染負荷,促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3、(3 3)因地制宜、分區施策)因地制宜、分區施策統籌考慮自然環境、畜禽養殖類型、空間布局,種植規模、畜禽結構、耕地質量、環境承載力等因素,因地制宜、分區分類探索經濟實用的糞污肥料化、能源化、基質化等資源化利用模式,鼓勵全量收集和清潔高效利用。(4 4)政府主導、多方聯動)政府主導、多方聯動完善多方協調聯動機制,強化地方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體系。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大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扶持力度,推動第三方治理等社會化運營模式健康發展。1.1.3 3 畜禽養殖規模畜禽養殖規模1.1.3 3.1.1 規模規模化化畜禽養殖場畜禽養殖場根據關于印發的通知(冀環土壤4、函20211081 號),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是指以企業化運營模式從事畜禽養殖活動的場所,或者以個體經營模式從事經營性畜禽養殖活動并達到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養殖規模標準的場所。養殖規模如下:生豬養殖場年出-3-欄 500 頭及以上、肉牛養殖場年出欄 100 頭及以上、肉雞養殖場年出欄 40000 羽及以上、奶牛養殖場年存欄 100 頭及以上、蛋雞養殖場年存欄 10000 羽及以上、肉羊養殖場年出欄500 只以上,其它畜禽養殖場規模標準以豬當量折算。1.1.3 3.2.2 規模化以下規模化以下畜禽養殖畜禽養殖場場根據關于印發的通知(冀環土壤函20211081 號),規模化以下畜禽養殖場是指滿足表 1 5、中規模分級的養殖場。表表 1 1畜禽養殖規模化以下分級畜禽養殖規模化以下分級類型生豬/頭(出欄)肉牛/頭(出欄)肉雞/羽(出欄)奶牛/頭(存欄)蛋雞/羽(存欄)肉羊/只(出欄)專業戶50-50010-1002000-400005-100500-10000125-500散養戶501020005500125備注:其他畜禽的飼養規模標準按照豬當量換算后執行。-4-第二章 規劃目標結合河北省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十四五”規劃,確定承德市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目標。探索建立科學規范、約束有力的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體系,逐步構建種養結合循環發展機制。表表 2 2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目標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6、目標序號指標名稱單位2020 年現狀2025 年目標指標性質1畜禽養殖規模化率%6578預期性2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7785約束性3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100100約束性4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臺賬建設率%100約束性5設排污口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自行監測覆蓋率%100約束性6大型規模養殖場氨排放總量削減比例%5預期性第三章 主要任務3.1 持續優化畜禽養殖空間布局持續優化畜禽養殖空間布局3 3.1.1.1.1 科學調整畜禽養殖布局科學調整畜禽養殖布局根據主體功能定位、“三線一單”管控要求,結合環境容量和土地承載能力,優化調整畜禽養殖布局,協同生態環境保護和養殖業發展。統7、籌種養發展空間,推廣“種養結合、生態循環”模式,鼓勵在規模種植基地周邊建設規模畜禽養殖場。發展適度規模養殖,保持合理養殖密度,促進養殖規-5-模與資源環境相匹配;推行標準化規模養殖,實行分散養殖向規模養殖轉變,到 2025 年規模化養殖率達到 78%。3 3.1.2.1.2 嚴格落實畜禽養殖禁養區制度嚴格落實畜禽養殖禁養區制度按照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技術指南要求,依法劃定禁養區,除飲用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區等人口集中區域及法律法規、區域專項規劃等規定的其他禁止養殖區域外,禁止私自增設禁養區;新劃定禁養區內按要求關閉或搬遷規模養殖場;加強8、對畜禽養殖相對集中的重點縣(市)區已劃定禁養區環境監管,防止出現復養反彈。組織各縣(市)區依法編制實施“十四五”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2022 年,圍場縣、隆化縣、豐寧縣、灤平縣 4 個畜牧大縣率先完成規劃編制。3 3.1.3.1.3 加強畜禽養殖環境準入管理加強畜禽養殖環境準入管理養殖場建設應與區域主體功能區規劃、環境功能區劃、國土空間規劃、畜牧業發展規劃、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相協調。新、改、擴建畜禽養殖場須按照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通過環境保護竣工驗收后方可投入正常運行。對污染嚴重的畜禽養殖密集區域,縣政府應當制定綜合整治方案,關停取締污染嚴重、治理無望、群眾反映強烈的養殖場(戶);規模以9、下畜禽養殖戶應按法律法規要求建設畜禽糞便、污水污染防治設施。-6-3.2 大力推進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大力推進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3 3.2.1.2.1 合理選擇資源化利用途徑合理選擇資源化利用途徑綜合考慮畜禽種類、養殖規模、環境質量管控目標、社會經濟條件以及人居環境影響等因素,合理選擇糞肥就近就地利用、清潔能源生產、生產有機肥等資源化利用路徑。以就近就地還田為主要途徑,在具有土地吸納能力的區域推行堆漚發酵生產農家肥還田模式;鼓勵建設縣級集中糞污處理設施,推動建設糞肥還田利用示范基地,培育壯大一批糞肥收運和田間施用服務市場主體,健全糞污收儲運體系。到2025 年底,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10、到 85%。3 3.2.2.2.2 依法科學施用畜禽糞肥依法科學施用畜禽糞肥按照畜禽糞肥養分綜合平衡要求,開展畜禽養殖環境承載能力監測,平衡畜禽糞肥供給量與農田負荷量,合理確定畜禽養殖場糞污還田規模,防范糞肥還田風險。協同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優先在果菜等推廣使用農用有機肥,穩步提升有機肥替代化肥比例。推進種養結合,暢通糞肥還田渠道,加快建設田間糞肥施用設施,鼓勵覆土施肥,溝施及注射式深施等精細化施肥方式,促進糞肥科學適量施用,實現糞污就地就近循環利用。3 3.2.2.3 3 加強資源化利用臺賬管理加強資源化利用臺賬管理規模養殖場根據養殖品種、規模以及畜禽養殖廢棄物的11、產生、排放和綜合利用情況,科學制定年度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計劃并建立管理臺賬,到 2025 年保持規模畜禽養殖場-7-全覆蓋,確保畜禽糞污去向可追溯、可核查。鼓勵推行規模以下養殖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計劃和臺賬管理。3.3 切實提升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水平切實提升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水平3 3.3 3.1 1 加快規模養殖場設施改造升級加快規模養殖場設施改造升級根據雨污分流、糞污貯存、糞污處理等設施和資源化利用情況,對現有規模養殖場實行糞污處理設施配套裝備水平分級管理。推動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提檔升級,促進糞污處理設施三級向二級、一級提升,二級向一級提升,逐步提高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水平。到20212、5年,全市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保持100%,推進規模養殖場提檔升級,三級場向二級或一級場提升,二級場向一級場提升,一級場比例保持35%以上。3 3.3.2.3.2 深化畜禽養殖廢氣污染治理深化畜禽養殖廢氣污染治理加強養殖業氨排放控制,完善廢氣收集和處理設施,鼓勵有條件的縣區推進示范工程建設。對于機械通風的密閉式畜舍,在排風風機外側安裝噴淋裝置、濕簾等濕式凈化設施,或生物質填料進行過濾處理。干清糞或固液分離后的固體糞便可采用反應器堆肥、膜堆肥、密閉貯存等方式,對發酵產生的臭氣統一收集凈化處理。液體糞污采取固定式覆蓋貯存(貯存設施上加蓋或覆膜)或漂浮式覆蓋貯存(塑料覆蓋片、蛭石等漂13、浮物)的方式,或添加酸化劑貯存發酵,控制氨排放。到2025年,大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氨排放總量削減5%。-8-3.4 全面加強畜禽養殖環境管理全面加強畜禽養殖環境管理3.4.13.4.1 推廣畜禽養殖清潔化管理推廣畜禽養殖清潔化管理加強畜禽品種改良,規范飼料和獸藥管理,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嚴格執行飼料添加劑安全使用規范,減少促生長獸用抗菌藥物和礦物元素飼料添加劑使用,從源頭減少抗菌藥物和重金屬殘留。推廣干清糞、雨污分流、舍內貯存等綠色發展配套技術,提升區域畜禽養殖可持續發展能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依據國家核算標準,探索實施畜禽養殖動物腸道發酵甲烷(CH4)排放和畜禽養殖糞便甲烷(CH414、)、氧化亞氮(N2O)排放核算。提高飼料中碳的利用率和轉化效率,抑制產甲烷菌生長,降低動物胃腸道發酵和糞污堆積產生的溫室氣體。3.4.23.4.2 加強規模以下養殖廢棄物管控加強規模以下養殖廢棄物管控推動規模以下畜禽養殖戶配套糞污處理設施,采取干清糞、建設貯存、堆漚設施,減少用水量和糞污產生量。對散養戶實施圈養,及時清理糞污,避免糞污散落、污水橫流等臟亂差現象,合理采用覆土、覆膜、覆蓋稻草或鋸末等方式,做好畜禽糞污物理隔絕,通過堆漚腐熟達到無害化處理要求,就近就地低成本還田。加強養殖密集區規模以下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縣、鄉政府結合本地實際,積極發展農村經濟組織,鼓勵成立經濟合作社,采用“共建、共15、享、共管”的模式,共同出資建設糞污集中處理設施,或者委托第三方企-9-業合理布局收儲運設施,探索建立原料保障、運營監管、社會化服務一體的運營體系,或者依托現有治污設施,實現養殖廢棄物分戶貯存、統一收集、集中處理。到2025年,具備條件的養殖大縣基本實現規模以下畜禽養殖戶糞污處理利用。3.4.33.4.3 強化畜禽養殖配套場所污染治理強化畜禽養殖配套場所污染治理加強畜禽糞污集中處理企業、病死畜禽集中處理企業等場所的污染治理。有機肥廠加強糞污收集、運輸、暫存過程中臭氣污染防治,做好烘干、清罐、發酵及粉碎等生產過程污染治理。病死畜禽和病害產品無害化處理要嚴格按照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產品無害化處理管理辦16、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令2022年第3號)執行。3.5 嚴格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監管嚴格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監管3 3.5 5.1.1 強化日常監管強化日常監管嚴格落實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制度,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督促指導畜禽規模養殖場依法持證排污、按證排污及進行排污登記,遵守排污許可證管理規定。建立縣鄉村三級網格化巡查防控制度,強化養殖場(戶)廢棄物日常監管,結合養殖場直聯直報信息、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和省農業農村環境管理平臺,對畜禽規模養殖場污染排放情況等進行監管,提升監管精準化、信息化水平。具備條件的縣區可通過購置車輛定位裝置、流量儀、液面儀等糞污運輸和施用量數據采集和傳輸設備,17、加強畜禽糞污流向監管。-10-畜禽規模養殖場逐步完善配套視頻監控設施,防止糞污偷運偷排。將畜禽養殖場執法檢查列入環境監察工作計劃,強化對畜禽養殖場的監督檢查。3 3.5 5.2.2 完善監測體系完善監測體系將畜禽規模養殖場列入日常監督性監測范圍,推動設排污口的畜禽規模養殖場定期開展自行監測,鼓勵安裝在線監控設施,提高監督檢查能力。加強養殖密集區環境臭氣濃度監測,鼓勵有條件的縣區增加專業技術人員和專用儀器設備,強化監測技術人員培訓,提高畜禽養殖業環境監測水平。推進糞肥還田監測,加強對糞肥還田利用土地的土壤環境狀況監測。到 2025 年,有排污口的畜禽規模養殖場自行監測率達到 100%,生態環境部18、門監督性監測覆蓋率達到 100%。3.5.33.5.3 防范環境風險防范環境風險大型規模養殖場要結合種養平衡和環境壓力,在糞污貯存設施滲漏、糞肥質量控制、糞肥施用時間、施用頻次和施用量限制(尤其是液體糞肥施用量)等方面制定風險防范措施,防止長期反復施用糞肥導致土壤硬化、污染地下水和水質氮、磷濃度超標。強化雨季糞污直排、偷排環境污染防范措施。制定養殖場周邊農田施肥區域土壤環境質量、周邊水體及地下水水質抽測監測制度,防范施肥農田土壤富營養化及地表、地下水體污染風險。-11-3.6 著力構建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長效機制著力構建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長效機制3 3.6 6.1.1 動態管理畜禽養殖污染動態管理畜19、禽養殖污染建立規模養殖場清單,實施動態管理。對畜禽養殖場(戶)開展定期排查,全面梳理糞污處理設施配建、運行、管護等情況,加強重點流域區域、畜禽養殖大縣、養殖密集區、舉報問題頻發區域的排查,建立問題清單。對不符合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有關規定的,督促立行立改,對違反法律法規的,有關部門依法處理,督促養殖場(戶)落實糞污治理和資源化利用主體責任。3 3.6 6.2.2 建立健全服務督導機制建立健全服務督導機制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督導幫扶,以服務促工作,以督導促落實,對養殖場(戶)配建糞污處理設施及糞肥還田等情況開展技術指導,幫助養殖場(戶)完善環保手續、提升糞污處理利用水平。加強重點工作督導調度,對群眾20、舉報、輿情報道、環保督察發現的問題養殖場(戶)督促整改,并及時跟蹤整治效果。鼓勵各地開展美麗鄉村和示范村創建,以村為單位進行全要素生態環境治理,解決畜禽養殖污染問題。第四章 重點工程(項目謀劃方向)4.1 畜禽畜禽規模養殖場設施改造升級規模養殖場設施改造升級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提檔升級,促進糞污處理設施三級向二級、一級提升,二級向一級提升,逐步提高規-12-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水平。建設和提升改造糞污防治設施,積極推進糞污發酵還田和生產有機肥工程建設,提升污染防治水平。4.2 畜禽養殖戶糞污處理設施建設畜禽養殖戶糞污處理設施建設規模以下畜禽養殖戶配套建設糞污處理設施,采取干清糞、建設貯存21、堆漚設施,減少用水量和糞污產生量。對散養戶實施圈養,及時清理糞污,避免糞污散落、污水橫流等臟亂差現象,合理采用覆土、覆膜、覆蓋稻草或鋸末等方式,做好畜禽糞污物理隔絕,通過堆漚腐熟達到無害化處理要求,就近就地低成本還田。4.3 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項目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項目鼓勵有條件的畜牧大縣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相關縣區政府結合實際,出臺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確定運營模式,建立以市場運作為主、政府引導為輔的糞污還田資源化利用長效機制,提升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促進化肥減量施用,促進耕地質量提升,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構建全程可追溯監管體系。4.4 監管監管機構及制度機構及制度22、建設建設完善糞污防治與資源化利用制度,完善養殖管理和審批制度,建立養殖和污染防治臺賬,保護畜禽養殖區域生態環境。4.5 探索探索建設畜禽養殖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畜禽養殖信息化管理平臺探索建設畜禽養殖信息化管理平臺,對養殖類別、規模、-13-糞污產生量、清糞方式、水資源利用、糞肥質量、糞肥利用率、養殖區域及周邊環境質量、農田土壤質量信息數據進行管理、統計和分析,為養殖業主管部門提供決策支持。第五章 保障措施5.1 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是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責任主體,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強化統籌協調,確保目標任務完成。市直相關部門要密切協作配合,加強信息共享、定期會商、督導23、評估,形成工作合力。各縣(市、區)要對照規劃目標落實縣、鄉兩級屬地管理責任,加強規模以下養殖場污染防治工作。5.2 加強政策支持加強政策支持堅持政策引導,加強資金籌措力度,拓展糞污資源化技術,支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鼓勵整縣推進形成農牧結合、種養循環發展的產業布局。積極引導畜禽規模養殖場與種植業主銜接,鼓勵經無害化處理的畜禽養殖糞便污水作為有機肥料科學還田利用。鼓勵在畜禽養殖密集區建立糞便污水集中處理中心,探索有效運營機制。探索建立有效利用機制、市場運營模式,形成畜禽糞便污水資源化利用全產業鏈,鼓勵培育壯大多種類型的糞污處理社會化服務組織,實行專業化生產、市場化運營。5.3 加強技術24、指導加強技術指導以降低利用成本和提高安全水平為重點,考慮不同區域-14-資源環境、主導畜種、養殖規模、農田作物等基礎條件,推廣堆(漚)肥、固液混合發酵等經濟高效的利用方式,推動畜禽糞污就地就近全量肥料化利用。加強還田利用設施裝備研發,著力推廣適用于丘陵山區、零散地塊的中小型固態和液態糞肥施用機具,降低糞肥施用勞動強度。鼓勵通過機械深施、注射施肥等方式進行糞肥還田,提高氮素利用率,減少養分損失和氨氣揮發。5.4 加強監督考核加強監督考核將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納入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考核內容,強化考核結果運用。開展規模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抽查,對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行、未制定糞污資源化利用計劃和建立臺賬、糞肥還田超量施用污染環境的督促整改,對污染問題嚴重、治理工作推進不力的縣區嚴肅追責問責。5.5 加強宣傳引導加強宣傳引導大力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利用網絡、電視、報紙、微博、微信等媒體廣泛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政策宣傳教育,倡導綠色循環發展理念,提高公眾環境保護意識,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及時總結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典型案例、典型模式,加快推廣應用。加強對畜禽養殖戶污染防治技術指導和資源化利用技術培訓,提高從業人員污染治理技術水平和農民污染防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