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宗國家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方案(2023-2035年)(2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7132
2024-05-14
22頁
13.77MB
1、廣宗國家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2023-2035 年)廣宗縣氣象局廣宗國家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2023-2035 年)說明書2023 年 11 月目 錄第一章第一章城市概況與規劃背景城市概況與規劃背景.1一、城市概況.1二、規劃背景.2第二章第二章規劃依據、目的、范圍及期限規劃依據、目的、范圍及期限.3一、規劃依據.3二、規劃目的.3三、規劃范圍.4四、規劃期限.4第三章第三章現狀情況分析現狀情況分析.4一、氣象臺站歷史沿革.4二、現狀和工作任務.4三、觀測站新址現狀影響氣象探測的要素分析.7第四章第四章 空間管制規劃空間管制規劃.8一、保護標準.8二、氣象通訊保2、護標準.10三、影響因素處理建議.10第五章第五章 規劃實施措施規劃實施措施.10一、管理職責.10二、行政許可.11三、控規的調整.11四、行政處罰.111第一章第一章城市概況與規劃背景城市概況與規劃背景一、城市概況一、城市概況(一一)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廣宗縣隸屬河北省邢臺市,位于河北省東南部,地跨東經 11506至 11517、北緯 3651至 3718,屬冀東南黑龍港流域,北依南宮,南承邱縣,東與威縣毗鄰,西與平鄉交界,西北與巨鹿接壤。省道 S237 縱貫南北,東呂高速、國道 G340、省道 S343 橫跨東西,京廣、京九鐵路和國道 G106、G107 垂翼兩廂,并與京深、京滬、青銀等高速3、公路相互貫通,連接著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大城市以及青島、煙臺、黃驊等口岸。半小時車程可連接京港澳、大廣、青銀高速和邢東高鐵站,具有較為便捷的交通網絡。(二)氣候條件(二)氣候條件廣宗縣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多雨,春季風多。年平均氣溫 13.4,一月平均氣溫-2.3,四月平均氣溫 15.1。七月平均氣溫 26.3,十月平均氣溫 13.7。極端最低氣溫-20.2,極端最高氣溫 42.2。0積溫 4916。10積溫 4472。年平均降水量 464.0 毫米,多集中在六至九月份。年日照 2360 小時。初霜始于十月下旬,晚霜終于三月中下旬,無霜期 220 天。(三)地質地貌(三)地質4、地貌廣宗縣地處古黃河、漳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南北狹長,自南向北微傾斜,海拔 29-35 米。2(四)水系(四)水系廣宗縣境內有老漳河、西沙河兩條天然河流,34 條灌渠和 77 條支渠,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總量達 4.5 萬立方米。(五五)植被與土壤植被與土壤廣宗縣物產豐饒,縣域內生長有野生植物 160 余種,野生動物 130余種。廣宗縣境內土壤經長期耕墾,熟化程度較高。北部為輕壤潮土。中部和南部為輕壤質輕度鹽化潮土和中度鹽化潮土。老漳河以東有少部分粘質潮土。土壤母質為沖積黃土,土層深厚,自然肥力低,有機質含量不足 1%。二、規劃背景二、規劃背景氣象事業是科技型、基礎性的社會公益事業,對經濟發展5、具有很強的基礎性作用,對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前瞻性作用。氣象探測工作是整個氣象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在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國防建設、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以及人民的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作用,保護好氣象探測環境對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作用。近年來,隨著經濟和城市建設的迅速發展,原來地處偏僻的氣象站逐步進入城市的中心區或相對的中心區位置,使氣象臺站探測環境保護受到了很大威脅,各種干擾、危害氣象臺站探測環境的事件時有發生,影響了氣象預報服務的工作質量和氣候變化分析及應對氣候變化分析研究的正常開展,破壞了氣象觀測資料的連續性和代表性,并3對航天、6、航空、軍事安全的氣象服務保障產生了直接影響,給相關工作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和安全隱患。為了保護氣象探測環境,保證氣象探測工作的順利進行,確保獲取的氣象探測資料具有代表性、準確性、比較性和連續性,特制訂本次廣宗國家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第二章第二章規劃依據、目的、范圍及期限規劃依據、目的、范圍及期限一、規劃依據一、規劃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3、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4、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范地面氣象觀測站(GB31221-2014)5、河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辦法6、河北省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辦法7、氣象行政許可實施辦法8、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7、護辦法(中國氣象局局長令第 7 號)9、河北省氣象局、河北省建設廳關于切實做好(氣象臺站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冀氣發200876 號)10、廣宗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二、規劃目的二、規劃目的為合理利用現有資源并且有效地保護氣象探測環境,依法提供科學的管理依據;使規劃范圍內符合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標準;確保獲取的氣象探測資料符合代表性、準確性、比較性的要求;為天氣預報、4氣象信息、氣候分析、氣象服務以及氣候變化和氣象防災減災提供科學依據;為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的氣象保障,有利于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三、規劃范圍三、規劃范圍此次規劃范圍是廣宗國家基本氣8、象站觀測場圍欄以外,四周向外延伸 1000 米形成的近似為圓形的區域。四、規劃期限四、規劃期限本次規劃期限為 2023-2035 年。當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修編時,應充分考慮本規劃的保護范圍和標準。第三章第三章現狀情況分析現狀情況分析一、氣象臺站歷史沿革一、氣象臺站歷史沿革1972年1月1日在廣宗城北東宋村西南建站并正式開始業務運行。1972 年 1 月 1 日至 1976 年 12 月 31 日站址在廣宗城北東宋村西南,地理環境:鄉村;1977 年 1 月 1 日遷至廣宗縣城西南,1977 年 1 月 1 日至 2020 年12 月 31 日,站址在廣宗縣城西南,地理環境:郊外;2021 年9、 1 月 1 日遷至廣宗縣巨廣線與邯黃鐵路交叉口西側,地理環境:郊外。二、現狀和工作任務二、現狀和工作任務(一一)現狀現狀廣宗國家基本氣象站位于廣宗縣巨廣線與邯黃鐵路交叉口西側。局機關內設辦公室、防災減災科。51、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氣象事業發展規劃的制定及氣象工作的組織實施;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氣象活動進行指導、監督和行業管理;2、組織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組織擬訂和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氣象災害防御規劃;管理本行政區域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指導和組織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導城鄉氣象工作,組織推進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和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組織指導鄉鎮(街道)氣象工作站和氣象協理員、信息員隊伍建設;10、3、組織管理本行政區域內雷電災害防御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對可能遭受襲擊的建筑物、構筑物和其它設施安裝的雷電災害防護裝置的檢測工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雷電災害防護裝置的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負責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施放氣球活動;4、組織本行政區域內氣候資源的綜合調查、區劃,指導氣候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組織并審查重點建設工程、重大區域經濟開發項目和城鄉建設規劃的氣候可行性論證和氣象災害風險評估;5、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氣象臺站和氣象設施的組織建設和維護管理;組織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氣象探測資料的采集、傳輸和匯交;依法保護氣象設施和探測環境;負責審查建設項目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所使用的氣象資料;6、負責本行政區11、域內的氣象監測、預報、預警、公共服務管理工作;組織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氣象信息的發布和傳播;組織重大活動、突發公共事件氣象保障工作;承擔重大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設及運行維護;67、組織開展氣象法制宣傳教育,負責監督有關氣象法律法規的實施,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等法律法規有關規定的行為依法進行處罰,承擔有關行政訴訟;組織宣傳、普及氣象科學知識;8、管理本級氣象部門內部的計劃財務、人事勞動、隊伍建設、教育培訓和業務建設;負責氣象部門雙重計劃財務體制的落實工作;負責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和氣象文化建設;9、承擔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和本級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二二)工作任務工作任務廣宗國家基本氣12、象站是根據全國氣候分析和天氣預報的需要所設置的,擔負區域或國家氣象信息交換任務,是國家天氣氣候站網中的主體。采用以自動觀測為主,人工觀測為輔的觀測方式?;救蝿帐怯^測、記錄處理和編發氣象報告。主要任務包括:數據采集、數據質控、數據存儲、數據傳輸、運行監控、技術保障和觀測產品加工。1、實時獲取自動氣象觀測數據和設備工作狀態,做好數據質量控制及疑誤記錄處理,并存入采集器和業務終端。2、通過采集器和業務終端軟件完成實時觀測數據質控、保存及上傳。3、做好各類業務系統的運行監控及技術保障,確保觀測業務正常運行。4、做好歷史資料備份、存儲、歸檔、上傳和上報等工作,做好氣象觀測產品的加工處理及應用工作。7513、做好計量信息和元數據上報工作。6、按照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或省級氣象主管機構要求開展應急加密觀測。7、出現災害性天氣后及時進行調查和記錄。三、觀測站新址現狀影響氣象探測的要素分析三、觀測站新址現狀影響氣象探測的要素分析我們對影響要素的分析,從八方位進行了如下具體的研究:正北方向:正北方向:影響要素主要包括:無東北方向東北方向:影響要素主要包括:巨廣線綠化樹:距離觀測場圍欄 99.3 米,影響范圍:8.8101.5。正東方向:正東方向:影響要素主要包括:無東南方向:東南方向:影響要素主要包括:無正南方向:正南方向:影響要素主要包括:無西南方向:西南方向:8影響要素主要包括:無正西方向:正西方向:14、影響要素主要包括:無西北方向:西北方向:影響要素主要包括:濱河廊道西半部樹木:距離觀測場圍欄 97.9 米,影響范圍:252.6359.9。第四章第四章 空間管制規劃空間管制規劃廣宗國家基本氣象站觀測場圍欄以外,四周向外延伸 1000 米形成的近似為圓形的區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對氣象專用的頻道、頻率、線路、網絡分別進行保護。一、保護標準一、保護標準在廣宗國家基本氣象站觀測場(以下簡稱“觀測場”)周圍的建筑物、作物、樹木等障礙物和其他對氣象探測環境有影響的各種源體,與觀測場圍欄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地面氣象觀測站保護地面氣象觀測站保護標準標準:在觀測場周邊 15、1000 米控制區內:障礙物任一點的高度距離比小于1/10,且障礙物與觀測場圍欄的最近距離不小于 50m,日出日落方向控制仰角不大于 5。9在觀測場周邊 500 米探測范圍內:禁止設置垃圾場、排污口等干擾源。鐵路路基與氣象觀測場圍欄的距離應大于 200 米。大型水體、水塘與氣象觀測場圍欄的距離應大于 100 米。在觀測場周邊 50 米范圍內禁止修建公路、種植高度超過 1 米的樹木和作物等。在觀測場 1000 米范圍內不應實施爆破、鉆探、采石、挖沙、取土等危及地面氣象觀測場安全的活動。GPS 探測設備保護:探測設備保護:GPS 探測設備應遠離大功率的無線電發射臺和高壓輸電線。各種無線電發射臺與 16、GPS 氣象探測設備接收機天線的距離不得小于 2 公里,高壓輸電線與接收機天線的距離不得小于 200 米。區域氣象觀測站保護:區域氣象觀測站保護:觀測場周邊環境保持開闊,保證儀器的感應面通風和不受遮陰。觀測場周邊 10m 范圍內不宜有障礙物。名詞及術語解釋如下:名詞及術語解釋如下:1、“障礙物”是指觀測場以外高于觀測場地平面 1m 以上的建筑物、構筑物、樹木、作物等物體。2、“高度距離比”是障礙物高于觀測場地平面以上部分的高度與該高度點在觀測場地平面的投影點至觀測場圍欄最近點之間的距離之比。3、“大型水體距離”是指水庫、湖泊、河海等水體的歷史最高水10位距觀場圍欄的水平距離。4、影響源,是指對17、氣象要素代表性或氣象儀器測量性能有影響的各類源體。二、氣象通訊保護標準二、氣象通訊保護標準各類無線電臺(站)不得對氣象專用頻道、頻率產生干擾。氣象通信線路和設施不得被擠占、挪用、損壞,以保證氣象信息及時、準確地傳輸。三、影響因素處理建議三、影響因素處理建議東東北方向:北方向:影響要素主要包括:巨廣線綠化樹:距離觀測場圍欄 99.3 米,影響范圍:8.8101.5。西北方向:西北方向:影響要素主要包括:濱河廊道西半部樹木:距離觀測場圍欄 97.9 米,影響范圍:252.6359.9。處理建議:與樹木產權人協商,降低樹木高度,使其不對氣象探測環境產生影響。第五章第五章 規劃實施措施規劃實施措施一、18、管理職責一、管理職責依據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廣宗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將氣象事業納入中央和地方同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財政預11算,廣宗縣氣象局在上級氣象主管機構和廣宗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工作。二、行政許可二、行政許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本規劃批準后應及時納入各級城鄉規劃行政管理。在氣象臺在氣象臺站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應當避免危害氣站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應當避免危害氣象探測環境;確實無法避免的,建設單位19、應當向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象探測環境;確實無法避免的,建設單位應當向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報告并提出相應的補救措施,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報告并提出相應的補救措施,經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書面同經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書面同意。未征得氣象主管機構書面同意或者未落實補救措施的,有關部門意。未征得氣象主管機構書面同意或者未落實補救措施的,有關部門不得批準其開工建設。不得批準其開工建設。在單獨設立的氣象探測設施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在單獨設立的氣象探測設施探測環境保護范圍內新建、改建、擴建建20、設工程的,建設單位應當事先報告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并按照要建建設工程的,建設單位應當事先報告當地氣象主管機構,并按照要求采取必要的工程、技術措施。求采取必要的工程、技術措施。三、控規的調整三、控規的調整管制范圍內、已編制控規的地區,對規劃尚未審批、有可能會超高的控規地塊應在規劃階段進行控制,及時按規定程序進行控規調整。四、行政處罰四、行政處罰如有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和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的行為,依據規定條款進行處罰。本規劃由河北正坤城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與廣宗縣氣象局聯合編制,由氣象主管機構報廣宗縣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并納入城市12國土空間規劃及相關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經批準的廣21、宗國家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2023-2035 年),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確需變更的,須由廣宗縣氣象局審核后,報廣宗縣人民政府批準。注:黑色粗體下劃線字體部分為強制性內容注:黑色粗體下劃線字體部分為強制性內容廣宗廣宗國家國家基本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專項規劃(20202323-203-2035 5 年)專家評審會紀要年)專家評審會紀要2023 年 11 月 17 日上午,廣宗縣氣象局組織召開了廣宗國家基本氣象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專項規劃(2023-2035 年)專家評審會,會議邀請了邢臺市、廣宗縣相關專家組成專家組(名單附后),邢臺市氣象局、廣宗縣氣象局、廣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相關單位參加會議。專家組認真審閱了專項規劃編制成果,聽取了編制單位河北正坤城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規劃匯報,并就有關問題進行質詢,經認真評議,形成紀要如下:一、氣象探測工作是整個氣象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廣宗縣氣象局組織編制該規劃對于廣宗縣經濟、社會發展、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基礎作用,該規劃內容全面,符合相關規范要求,原則通過該規劃。二、專家建議在進一步規范文本表達和圖紙布局。三、專家提出的建議統一考慮。2023 年 11 月 1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