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環翠區溫泉鎮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3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7219
2024-05-14
36頁
9.11MB
1、威海市環翠區溫泉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威海市環翠區人民政府2024年5月前 言PREFACE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對威海市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融入山東省、威海市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科學謀劃新時代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依據威海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編制環翠區溫泉鎮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溫泉鎮地處威海市區南部,轄區內多條交通干線交匯,山水、溫泉地熱資源豐富,商貿物流產業集聚,高端康養和近郊休閑旅游發展迅速,是進出威海市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和威海市區城市功能向南發展的重要延伸區,先后榮獲“全國重點鎮”“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等2、稱號。本規劃由威海市、環翠區人民政府統籌指導,圍繞溫泉鎮政府提出的發展思路,堅持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和高效能治理,在深化細化和落實傳導市級規劃的基礎上,對溫泉鎮行政區域范圍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做出的具體安排,指導規劃期內溫泉鎮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指導各類建設活動,是編制鎮有關專項規劃、詳細規劃、核發建設項目規劃許可、進行各項建設等的依據。101 規劃總則02 目標與策略0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04 全域空間布局05 國土空間支撐體系06 地方特色塑造07 國土整治修復08 規劃實施保障目 錄CONCENTS21.1 規劃目的1.2 規劃原則1.3 規劃范圍和期限01規3、劃總則301 規劃總則1.1 規劃目的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魯政辦字2019105號),對溫泉鎮域范圍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作出總體部署和具體安排,合理保護與利用全鎮國土空間資源,支撐溫泉鎮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家、山東省、威海市法規政策和技術標準等,制定本規劃。1.2 規劃原則生 態 優 先綠 色 發 展戰 略 引 領全 域 統 籌底 線 思 維強 化 管 控因 地 制 宜彰 顯 特 色以 人 為 本公 眾 參 與401 規劃總則1.3 規劃范圍和期限規4、劃范圍分為鎮域和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兩個空間層次。鎮域范圍為溫泉鎮行政轄區,面積66.60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范圍為市級規劃劃定的溫泉鎮城鎮開發邊界圍合區域,面積10.06平方千米。規劃范圍溫泉鎮規劃范圍層次示意圖本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規劃期為2021-2035年,其中近期到2025年。規劃期限502目標與策略2.1 城鎮性質2.2 發展目標2.3 規劃策略602 目標與策略2.1 城鎮性質以商貿物流、旅游休閑、都市農業為主的生態宜居城鎮威海市中心城區南部重要城市功能拓展區702 目標與策略2.2 發展目標到2035年,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糧食安全生產格局和山水生態安全格局5、穩定,資源利用水平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城鎮綜合交通、生產生活等空間布局合理,城鎮發展動力清晰強勁,產業集聚化、專業化、特色化發展,建成高品質的城鄉人居環境、公共服務和公共空間,城市綜合功能完善,產城人居共融發展。人口規模與城鎮化水平。到2035年,規劃鎮域范圍內常住人口規模約為6.8萬人,城鎮化率97%左右。8嚴守保護底線,筑牢國土安全基底 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等剛性管控要求。優先保護集中連片的優質耕地,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落實自然保護地、生態公益林等保護與管控要求,落實造林綠化空間,加強五渚河流域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劃定歷史文化保護線,促進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6、優化城鎮布局,促進產城人居共融 優化鎮域綜合交通組織,加快重大交通線路建設,多形式完善內外交通路網。優化城鎮生活空間布局,引導公共服務和居住生活功能向鎮域中部集聚,完善各生活片區居住環境、設施配套和交通條件,促進產城融合和職住平衡。推動重點區域城鎮更新和低效用地再開發,優化城鎮空間布局與土地資源配置。強化主導動力,引導產業集聚發展 依托產業基礎與資源稟賦,明確主導產業方向,圍繞主導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打造專業化、集聚化、特色化產業園區,引導都市農業向近郊休閑生態旅游區集聚。劃定工業用地控制線,保障工業及倉儲物流用地供給,引導工業用地集約布局,提升工業用地利用效率。完善城市功能,7、提升城鎮建設品質 加快建設服務鎮域的高品質綜合服務中心,推進醫療衛生、科教文體、商務商貿等各類設施建設,以城鄉社區生活圈為單元完善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供給,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安全防災減災等各類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建設風貌與空間品質,建設高品質濱水公共空間,構建城市藍綠網絡和休閑游憩網絡,做好建設高度、強度分區管控,加強濱水臨山、主干道路沿線等重點空間的風貌引導與管控。02 目標與策略2.3 規劃策略93.1 底線約束3.2 總體格局3.3 規劃分區03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100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1 底線約束永久基本農田1.0049萬畝生態保護紅線15.23 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10.068、 平方千米洪澇風險控制線崮山水庫工程管理范圍歷史文化保護線林家院仙人窗摩崖石刻(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1溫泉鎮國土空間控制線規劃圖兩屏:重點保護由正棋山、佛爺頂等周邊大型山體生態斑塊構成的山體生態屏障,構建綠屏環繞的生態格局。兩廊:重點保護五渚河-正棋山、五渚河-亭子河生態廊道。三區:重點保護鎮域東、中、西部糧食生產保護區。3.2 總體格局構建“兩屏兩廊三區、一核兩帶四片”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12溫泉鎮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保護格局兩屏兩廊三區一核:打造溫泉鎮中心綜合服務核心,集聚鎮級公共服務功能。兩帶:以溫泉路、五渚河為紐帶,形成東西向城鎮綜合發展帶;依托青島路,形成南北向城鎮功能聯動帶。9、四片:鐵路西側生活服務區、鐵路東側生活服務區、商貿物流產業集聚區、近郊休閑生態旅游區。0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開發格局一核兩帶四片3.3 規劃分區13溫泉鎮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圖0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居住生活區(630.48公頃)村莊建設區(299.44公頃)一般農業區(2408.59公頃)林業發展區(205.03公頃)綜合服務區(45.99公頃)商業商務區(73.21公頃)工業發展區(164.88公頃)物流倉儲區(158.94公頃)綠地休閑區(65.24公頃)特別用途區(1.37公頃)生態保護區(1522.54公頃)生態控制區(246.71公頃)農田保護區(837.67公頃)城鎮發展區(110、140.11公頃)鄉村發展區(2913.06公頃)04全域空間布局4.1 農業空間格局4.2 生態空間格局4.3 鎮村空間格局4.4 產業發展布局4.5 全域空間布局4.6 城鎮開發邊界范圍用地布局1404 全域空間布局4.1 農業空間格局構建“四區多園”的農業生產格局加強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優化空間布局 落實市級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1.1196萬畝,重點保護鎮域內優質耕地資源,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將正棋山北部山麓、冶口水庫和崮山水庫周邊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域劃定為農田保護區,落實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制度,開展土地綜合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四區”:鎮域東、中、西部糧食生產保護區和東部近郊休11、閑生態農業區“多園”:現有以及規劃建設的重點農業產業園區15溫泉鎮農業空間規劃圖4.2 生態空間格局 構筑“兩屏兩廊兩核”的生態保護格局兩屏:正棋山生態屏障、佛爺頂生態屏障兩廊:五渚河-正棋山生態廊道、五渚河生態廊道兩核:依托崮山水庫、冶口水庫等大型藍綠生態斑塊構建生態綠核加強林地保護和造林綠化重點保護正棋山、佛爺頂、筆架山等區域林地,落實位于欒家店村的新增造林綠化空間0.36公頃。16溫泉鎮生態空間規劃圖04 全域空間布局4.3 鎮村空間格局構建“城鎮中心城鎮社區行政村”的三級鎮村體系。劃定7個城鄉社區生活圈,其中城鎮社區生活圈3個;鄉村社區生活圈4個。劃定村莊建設邊界,嚴控村莊建設用地總量12、,在不突破約束性指標和管控底線的前提下,村莊規劃可適當調整村莊建設邊界。17溫泉鎮城鎮(村)體系規劃圖04 全域空間布局4.4 產業發展布局1804 全域空間布局“四片”中部生活服務片區:依托泉樂坊商圈、五渚河沿岸居住區建設,重點發展康養休閑、商貿商務、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東部產業發展片區:重點發展紡織服裝、裝備制造、康養地產,加強跨境電商業態發展。西部產業發展片區:重點發展商貿物流、食品加工產業。近郊休閑旅游片區:依托溫泉地熱資源,推進休閑康養項目建設,重點發展高端溫泉康養產業。“三區”鎮域東、中、西特色農業發展區:發揮崮山水庫、正棋山等山水資源優勢依托家庭農場、休閑農業園,重點發展“文旅13、+近郊鄉村”“文旅+休閑運動”產業,推進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兩軸”溫泉路-五渚河產業服務發展軸:串聯溫泉路、五渚河沿線商業產業服務空間,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青島路產業聯動發展軸:依托青島路,加強與中心城區、臨港區的產業聯動。形成“壯大現代商貿物流業、培育特色文旅康養業、發展高效生態農業、轉型升級傳統制造業”四大產業發展策略。構建“兩軸三區四片”的產業發展格局。劃定工業用地控制線116.80公頃,集中在鎮域東、西部工業園。新增建設用地重點向產業類用地傾斜;將適度增量定向用于鎮域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平臺和民生發展精 準 配 置194.5 全域空間布局存 量 挖 潛優先落實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底線管14、控與空間布局要求的已批未建用地加強土地復合利用,合理提高土地開發強度;完善土地綜合績效管理,提升單位土地的經濟密度和產出水平提 質 增 效溫泉鎮國土空間用地布局規劃圖04 全域空間布局204.6 城鎮開發邊界范圍用地布局結合人口城鎮化趨勢合理優化居住用地布局結合城鎮社區生活圈優化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引導產業用地向園區集聚保障基礎設施建設,預留交通和重大基礎設施用地合理設置綠地廣場溫泉鎮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國土空間用地規劃圖04 全域空間布局05國土空間支撐體系5.1 構建綜合交通網絡5.2 提升公共服務品質5.3 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5.4 建立綜合防災減災體系2105 國土空間支撐體系5.1 構建綜15、合交通網絡構建安全、暢達、高效、綠色的綜合交通體系,打造對接全市域的公路復合網絡22溫泉鎮綜合交通規劃圖規劃“一橫三縱”城鎮快速道路網串聯城鎮功能組團,與干線公路協調融合規劃“一橫”高速公路建設榮成至牟平高速公路鎮域段,打造跨區域高速主干道。推進縣鄉道提檔升級實現各村道路通達,打造精細化鄉村特色的“美麗農村路”。規劃“一橫四縱”干線公路網“一橫”為省道301,“四縱”為省道202、疏港路-省道202改建段、省道201、省道203改建段,發揮快速通道作用,服務跨鎮域客貨運輸。規劃“一橫三縱”城鎮道路網“一橫”為雙佛路,“三縱”為青島路-威青一級公路、疏港路、嵩山路,發揮對外銜接作用,與干線公路共16、同服務跨鎮域運輸。05 國土空間支撐體系5.2 提升公共服務品質按照“鎮級城鎮社區級村/組級”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配置,明確城鎮、鄉村社區生活圈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標準,有效引導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合理布局。23溫泉鎮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鎮域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模式圖城鎮15min社區生活圈村/組層級社區生活圈鎮級公共服務設施05 國土空間支撐體系5.3 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24供水設施規劃持續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實施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排水設施規劃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體制,堅持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污水處理模式。供電設施規劃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保障電力輸送空間,推進重要電網設施建設。供燃氣設施規劃構建市域環狀17、天然氣網絡,加強保護供燃氣設施,加快中、低壓燃氣管道向鄉村地區延伸。供熱設施規劃落實市級規劃確定的市域一體化清潔供熱網絡。通信、郵政、廣播電視設施規劃推動“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推進“統一聯動、安全可靠、快速高效、平急兩用”的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構建城鄉互動、暢通高效的郵政快遞服務網絡。環衛設施規劃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全流程體系,實現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兩網融合”發展,促進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05 國土空間支撐體系5.4 建立綜合防災減災體系25設置重大災害設防標準防洪劃分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50年一遇兩級。抗震全域18、抗震設防要求為地震動峰加速度分區值0.10g(7度)。消防到2035年,消防救援站的布局以消防救援隊接到出動指令后5分鐘內可到達轄區邊緣為原則確定,實現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全覆蓋。人防到2035年,人均人防面積不低于2.5平方米。地質災害防治建立地質災害監測預報、群測群防和氣象預警預報體系。依托鎮政府建設應急指揮中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應急救災物資儲備庫;推進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完善應急救災生命通道系統。完善綜合防災減災體系06地方特色塑造6.1 歷史文化保護6.2 城鄉風貌引導2606 地方特色塑造6.1 歷史文化保護溫泉鎮現有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林家院仙人窗摩崖石刻,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類別、規模19、內容以及周邊環境劃定歷史文化保護線,明確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按照國家、省、市相關規定要求嚴格控制歷史文化保護線內的開發建設活動。保護范圍:仙人窗所在山體整體及前后兩側30m。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90m。27溫泉鎮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06 地方特色塑造6.2 城鄉風貌引導構建“一底兩屏兩廊,一心兩軸三區”的總體城鄉風貌格局 一底:以廣袤農田為底的自然本底;兩屏:正棋山綠色生態屏障、佛爺頂綠色生態屏障;兩廊:五渚河生態廊道、五渚河-正棋山生態廊道;一心:以溫泉鎮駐地為主的城鎮景觀核心;兩軸:沿溫泉路、青島路形成城鎮景觀軸;三區:以人居產業風貌特征構建膠東居住風貌區、產業風貌區、鄉村生態風20、貌區三大特色風貌區。青 山 為 屏廣 田 做 底擁 河 延 展2807國土整治修復7.1 生態修復7.2 國土綜合整治2907 國土整治修復7.1 生態修復水生態環境治理修復重點開展五渚河及其支流河道治理項目,開展河道清淤疏浚和河岸帶植被修復等工作,加強水環境風險防范,堅決守住水安全底線,促進河湖環境質量不斷向上向好。森林生態保育修復保護山體自然地貌,重點開展正棋山森林撫育工程,對未成林地和疏林地補植完善,對退化低效林進行更新改造等,逐步恢復林草植被,保護生物多樣性,培育健康森林。30溫泉鎮生態修復規劃圖07 國土整治修復7.2 國土綜合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在永久基本農田內,進一步開展高標準農田21、建設和提質改造,通過增加噴灌、滴灌等節水設施,提高農田水資源利用率,提升土地生產能力,促進糧食增產。宜耕后備資源適度開發根據宜耕后備資源調查評價成果,結合土地綜合整理項目,對鎮域內276畝宜耕未利用土地適度開發復耕。農用地綜合整治聚焦溫泉鎮耕地土壤退化、耕地碎片化等問題,通過園林地的整治復耕和農田設施建設,有效增加耕地的面積,同步整治提升耕地質量和改善農田生態。31溫泉鎮國土綜合整治規劃圖08規劃實施保障8.1 完善傳導體系8.2 強化實施保障3208 規劃實施保障8.1 完善傳導體系劃定4處村莊規劃編制單元,包括雨夼、堂子、雙寺夼、東崮村莊規劃單元;劃定2處詳細規劃編制單元,包括WQ-01、22、WQ-02詳細規劃單元。1規劃單元傳導明確村莊宅基地規模、住房選址、住房高度控制、住房間距控制、農宅風貌、市政公服配套設施、鄉村產業、歷史文化保護、防災減災等相關管控引導要求,指引村莊建設。2村莊建設通則制定主導產業倍增、交通組織優化、存量用地盤活、人居品質提升、耕地穩保提質、生態保護修復等專項行動計劃,明確近期建設重點,形成合理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時序。3近期行動計劃33溫泉鎮規劃編制單元劃分示意圖08 規劃實施保障8.2 強化實施保障 納入市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對規劃實施情況全面監測、定期評估、及時預警。將國土空間規劃執行情況納入自然資源執法督察內23、容,加強日常巡查和臺賬檢查,做好批后監管。健全工作組織機制,明確鎮黨委和政府是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責任主體,制定好規劃實施方案,做好上下協調聯通工作,培養規劃管理干部隊伍,建立健全規劃建設管理工作考核評價監督問責機制。拓寬公眾參與渠道,完善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制度,規劃方案及時向社會公布,廣泛調研社會各界意見和需求,接受社會公眾監督,加強政策解讀和信息公布與宣傳,提高社會公眾認識。34 統籌落實耕地、林地等自然資源占補平衡制度。完善新增建設用地、存量建設用地高效利用政策。加快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創新低效用地再開發模式。創新點狀用地供給等鄉村土地利用方式,用足用好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政策。健全監測評估預警和考核監管制度加強組織保障和社會參與完善規劃實施政策機制35誠邀社會各界為溫泉鎮的未來發展提供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