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縣六道河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3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7248
2024-05-14
31頁
7.32MB
1、1 1六道河鎮人民政府2024年4月六道河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公示稿2 2六道河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興隆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深化落實,是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部署,落實國家、省、市和縣關于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構建興隆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推動六道河鎮高質量發展,全鎮開展保護、開發、整治、修復等各類空間活動的總綱,是編制鎮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和其他涉及空間的各類專項規劃的基本依據。3 3規劃概況現狀概況現狀概況:六道河鎮轄20個行政村,全鎮人口約1.1萬人。鎮域范圍鎮域范圍:六道河鎮域行政范圍,包括20個行政村,面積總計182.14平方千米。鎮區規劃范圍鎮區2、規劃范圍:包括六道河村和五道河村、北坎子村的部分用地,面積約51.51公頃。規劃期限規劃期限:本次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近期為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4 4目錄目錄1.1.立足核心優勢,錨定發展定位立足核心優勢,錨定發展定位2.2.推動空間優化,構建魅力格局推動空間優化,構建魅力格局3.3.加強耕地保護,尊重自然本底加強耕地保護,尊重自然本底4.4.注重以人文本,提升服務能級注重以人文本,提升服務能級5.5.發揮引擎作用,打造宜居城鎮發揮引擎作用,打造宜居城鎮6.6.完善實施體系,增強空間治理完善實施體系,增強空間治理1.1 規劃定位1.2 規劃目標1.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3、略立足核心優勢,錨定發展定位6 61.規劃定位興隆縣西部的中心鎮、承德對接北京的生態名片、展現生態全域美、燕趙風情佳、休閑度假城郊服務型城鎮。7 72.規劃目標整體大美、河北氣度整體大美、河北氣度到2035年,高標準完成“兩區一鎮”“兩區一鎮”發展格局1.11.1休閑旅游度假先導區1.11.1承德對接北京的示范區1.11.1環北京重點小城鎮8 83.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戰略協調自然資源保護和利用的關系,以保障水源涵養能力為核心,加強水資源、耕地資源、林草資源、礦產資源等保護和利用。構筑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強生態空間保護。提升人居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全域生態保護戰略以創新為驅動4、,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發展策略創新、科技創新、擴大開放。對產業進行轉型升級,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引進發展新興產業、做強現代服務業、做精特色農業。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戰略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優化交通與用地布局、開展生態修復、塑造風貌特色、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升宜居品質。落實和推進體制改革,實現政策與機制的全面創新,通過試點示范,探索構建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體系和“多規合一”規管信息體系。品質提升戰略2.1 區域協同2.2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2.3 嚴格落位三條控制線推動空間優化,構建美麗格局協同京津冀開展生態保護和修復。對接區域生態框架,系統整合生態要素,建立區域協同完善的生態系統。科學處理5、經濟社會建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系。生態保護和功能協同生態保護和功能協同增強六道河對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支撐。積極接受京津地區要素輻射和消費外溢,加快打造京津冀城市圈中重要的綠色產業支撐基地。加快推進經濟開發區建設,大力改善產業發展環境,搭建最優質的承載平臺。產業協同、區域聯動產業協同、區域聯動保護區域傳統文化遺產,加強與周邊區域的文化聯系。深入挖掘特色旅游資源,促進區域生態文化旅游協作。積極融入環京津地區休閑旅游體系,借助承德“皇家避暑地熱河溫泉城”品牌,打造康養旅游強鎮。區域文化協同區域文化協同1.區域協同11112.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鎮域總體布局形成“一心兩極、一6、軸一帶三區”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統籌城鎮和鄉村的聯動發展。一心:突出六道河鎮區的城鎮發展核心引領作用。兩極:強化二道河村和前葦塘村2個為重點發展極,形成城鎮空間的層級支撐體系。一軸:沿國道234串連各村莊集聚發展形成沿路城鎮發展軸。一帶:依托清水河打造濱河生態發展帶。加強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承載力。三區:分別為綠色休閑度假區、生態服務區、城鎮綜合發展區,實現三區聯動發展,不斷提升城鎮發展水平。生態服務區生態服務區12123.嚴格落位三條控制線永久基本農田是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實施永久特殊保護的耕地。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7、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和耕地永久和耕地永久基本農田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生態保護紅線紅線城鎮開發城鎮開發邊界邊界城鎮開發邊界是在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以城鎮功能為主的區域邊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將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本次規劃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需求,科學劃定“三條控制線”。加強耕地保護,尊重自然本底3.1 加強耕地資源保護3.2 推進鄉村土地綜合整治3.3 統籌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3.4 推進生態系統修復落實耕地保護措施,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耕地保護目8、標和永久基本農田紅線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1.加強耕地資源保護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提高農村建設用地使用效率,節約集約利用建設用地。推進農村推進農村建設用地建設用地整理整理開展工礦開展工礦廢棄地復廢棄地復墾墾開展宜耕開展宜耕后備資源后備資源開發開發規范開展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實現土地的持續利用。加強宜耕后備資源的調查和開發利用,在科學評估生態環境影響前提下,合理的確定開發時序和規模。2.推進鄉村土地綜合整治嚴格林地保護嚴格林地保護加強水源涵養林、生態防護林的建設,實施全域林地提質增效工作。強化濕地保護強化濕地保護強化重要濕地保護,推進濕地生態建設和生9、態恢復,保護生物多樣性,增強濕地自凈能力。合理利用合理利用礦產資源礦產資源加強礦產資源的綜合管理,優化礦山開發利用結構和布局,提升礦產資源集約利用度,實現礦業全面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合理利用水資源合理利用水資源建設濱水生態廊道,提升生態環境品質。加強水源地保護,實施水系生態流域綜合治理與水資源綜合利用。3.統籌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1 1、森林生態修復、森林生態修復按照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原則,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工程,提升生態系統功能,牢筑生態安全屏障。嚴格控制對天然林、生態公益林的占用,加強山體穩固,防治地質災害。2 2、水生態環境修復、水生態環境修復10、全面改善水質環境,加強河道疏浚,通過生物及工程措施修復灘涂濕地,恢復生態系統多樣性,塑造水系景觀環境。3 3、礦山生態修復、礦山生態修復以恢復礦山生態功能,促進集約高效、生態優良綠色礦業建設為主要目標,加快開展露天礦山綜合整治,治理礦產資源開發引起的環境污染和次生地質災害,改善礦山生態環境。4 4、土壤環境修復、土壤環境修復加強污染源監管,開展污染治理與修復,改善市域土壤環境質量,保障農業生產環境安全、防范人居環境風險。4.推進生態系統修復4.1 完善鎮村體系,分類推進鄉村發展4.2 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4.3 鎮域交通體系4.4 鎮域公共服務體系4.5 鎮域公共基礎設施注重以人為本,提升服務11、能級19191.完善鎮村體系,分類推進鄉村發展形成“鎮區中心村基層村”三級體系。鎮區1個,即六道河鎮政府所在地及周邊區域。中心村2個,即前葦塘村、二道河村。基層村17個。統籌城鎮和鄉村發展,合理優化村莊布局,按照鄉村差異化的資源稟賦及發展特征,形成2類村莊的發展指引,明確各行政村的發展類型,實現鄉村全面振興。20202.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堅持“保護為主,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構建“政府主導、專家參謀、教育引導、市民參與”的全社會參與機制,倡導全民參與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重點保護小西天三壯士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3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對各級文保單位劃定文物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傳承發12、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地方民俗農耕文化,包裝打造都市農莊、休閑農莊、藝術農莊等特色農業項目。21213.鎮域交通體系1、高速公路規劃承平高速穿越鎮域東部,規劃下道口1處,位于大葦塘村。G234作為鎮域承平高速的連接線。2、鐵路現狀京承鐵路穿越鎮域;京沈高鐵已修建完,東西向穿越鎮域,規劃加強對鐵路兩側進行綠化隔離防護,保證鐵路和周邊居民安全。3、國省干線六道河鎮干線道路呈現為“一橫一縱”,六道河鎮的道路網絡與過境交通合理銜接,使鎮、村之間,村、組之間形成一個暢達、便捷、合理的交通網絡,全面改善全鎮的對外交通條件。一橫由國道234東西向貫穿鎮域境內,形成鎮域道路交通橫軸。一縱由省道312南北向穿越13、鎮域,道路北部與國道234相連,形成鎮域道路交通縱軸22224.鎮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鎮級村級”兩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形成多功能、全覆蓋、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網絡。制定實施城鄉統一的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和建設標準,加強城鄉公共管理、醫療教育、文體活動、社會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滿足城鄉居民公共需求。公共管理文化設施體育設施教育設施醫療設施養老設施公文體教醫老23235.鎮域公共基礎設施1、給水工程規劃。規劃各村莊逐步控制自備水源開采,以村為單位最終實現集中供水系統統一供水。2、排水工程規劃。規劃鎮域內污水全部采用集中污水處理方式。出水水質達到地表水二級標準。3、電力工程規劃。規劃保留現狀14、35kV變電站,新建110kV變電站一座。4、通信工程規劃。規劃保留現狀通信設施網點及郵政設施一處。規劃近期內無線通訊以現狀維護和增容為主,遠期按需要增建移動及聯通基站,擴大無線通訊用戶數量。發揮引擎作用,打造宜居城鎮5.1 鎮區空間結構5.2 鎮區功能分區5.3 鎮區景觀風貌5.4 鎮區公服與市政25251.鎮區空間結構綜合服務中心發展預留區域綜合服務區科教文化區傳統民俗體驗區傳統民俗體驗區生態活力住區綜合服務區生態活力住區空間結構規劃為:一軸、一心、四區一軸:沿河的鎮區發展軸。一心:綜合服務中心位于鎮政府及周邊區域。為六道河鎮及外來游客提供綜合服務。五區:傳統民俗體驗區:位于鎮區西部及中部15、。保留原有建筑風貌,提升內部生活設施品質,承載鎮區常駐人口居住與外來游客度假住宿的雙重功能。綜合服務區:火車站周邊區域、鎮區東部。為鎮區居民及游客提供綜合服務。生態活力住區:在鎮區中部規劃新建住宅。在山水環抱中的生態住所。科教文化區:鎮區中部以六道河鎮中學為中心規劃科教文化區。26262.鎮區功能分區劃定居住生活區、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綠地休閑區、科教服務區5類二級規劃分區。居住生活區主要包括五道河、六道河、北坎子居住區域。保證一定比例的城鎮住宅用地及社區配套設施用地。綜合服務區主要包括鎮政府周邊、衛生院周邊、六道河派出所周邊三個區域。按照相關標準配置各類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提高城鎮品16、質。商業商務區主要分部于北坎子清水河南岸區域。商業服務業用地布局應集約緊湊,加強特色風貌塑造。綠地休閑區主要包括新增公園、廣場等。公園綠地應重點加強景觀建設,提供高品質休閑空間。科教服務區主要為六道河中學及周邊區域。27273.鎮區景觀風貌突出環境品質,塑造特色空間總體結構鎮區綠地系統最終形成以自然山水為背景,清水河生態軸帶為主體,五條生態綠廊為紐帶,若干小游園及街頭綠地為補充的生態園林綠地系統。最終形成“一帶、兩山、五廊、多點”的鎮區綠地網絡結構。一帶:沿潮河綠色生態軸帶;兩山:依托鎮區南北兩側山體建設兩座綜合性山體公園。五廊:南北兩側山對山、水對山,形成綠色景觀通廊;多點:按照服務半徑布置17、小游園、街頭綠地等散點式綠地。28283.鎮區公服與市政立足現狀,依據相關規范標準、落實上位規劃要求,結合未來產業發展需要,進行統籌安排,合理完善公服設施布局。公服設施包括:鎮政府、學校、醫院、養老設施、商業設施。健全城市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完善交通、給水、污水、中水、雨水、供熱、燃氣、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提升城市承載力。優化防洪、人防、消防、抗震、應急避難場所等防災設施布局,建設安全韌性城鎮。6.1 構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6.2 強化規劃實施保障政策完善實施體系,增強空間治理對村莊規劃的傳導對詳細規劃的傳導規劃用途管控按照上位規劃確定的村莊編制單元編制村莊規劃,鼓勵有條件的村莊獨立編制單元合并18、編制,合并編制的村莊單元總指標不能突破各村的合計總指標。對控規單元劃分及分類、公共設施提升、重大基礎設施預布局進行指引,提出城鄉風貌及總體開發形態管控要求,明確對控制性詳細規劃要求。依據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分區和用途,遵守不同功能空間、不同用途的轉換規則,細化轉換方向、條件和管理要求,加強城鎮鄉村、地上地下空間的統一用途管制。縣級鄉鎮詳細規劃興隆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縣級專項規劃鎮級專項規劃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村莊規劃鎮區控制性詳細規劃1.構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健全空間傳導管控體系,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圍繞“編制-審查-實施-監督-評估-預警”的全生命周期健全法規政策體系,依據六道河鎮特點制定可操作的配套政策制度,探索多元化的規劃創新機制,建立動態監測評估機制,全面提升國土空間治理能力,保障規劃實施。國土空間規劃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一張圖”實施監督系統實施監督系統評估研究評估研究統籌協調統籌協調監督預警監督預警審查管理審查管理2.強化規劃實施保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