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澤縣和川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40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7278
2024-05-14
40頁
18.46MB
1、安澤縣和川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版安澤縣和川鎮人民政府安澤縣和川鎮人民政府二二四年二二四年五月五月安澤縣和川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版1.1指導思想 1.2規劃原則 1.3規劃期限及范圍 011.1指導思想安澤縣和川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次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按照臨汾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和安澤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等上位規劃要求,圍繞和川鎮社會經濟2、發展總體部署,以人民為中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向綠色發展與新舊動能轉換等發展需求,充分發揮和川鎮綜合服務中心的輻射帶動能力。以 2020年安澤縣國土變更調查成果為基礎,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加快轉變國土開發利用方式,高效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全面提升國土開發質量和效率,推進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為開創安澤縣和川鎮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底線約束、綠色發展全域管控、適度集約以人為本、品質提升城鄉協調、布局優化突出特色、因地制宜上下結合、強化實施公眾參與、社會協同1.2規劃原則 本輪規劃期限為2023、1-2035年,其中:規劃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1.3規劃期限及范圍 p規劃范圍 規劃范圍為安澤縣和川鎮行政轄區內范圍,包括和川村、羅云村、洪驛村、雙頭村、北崖底村、安上村、上田村、上縣村、沁河莊村、孔旺村、嶺南村、議亭村、石渠村13個行政村,面積31275.5313公頃。2.1發展定位2.2發展策略2.3規劃目標 022.1發展定位 022.2發展策略1。耕地保護優先發展戰略(1)保護生態本底:嚴格保護沁河兩岸等生態重點地區,維護良好生態本底。(2)構建生態景觀系統:建設遵循自然,采取與地形地貌、生態環境相適應的建設模式,構4、建適合山地地區的多樣化的城鄉生態景觀系統。(3)強化生態修復: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強化生態修復。(4)維護水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通過開源與節流并舉、源頭與末端同治、工程與生態結合的思路,保障沁河、水系安全,維護水系健康。2.區域協調發展戰略(1)融入區域:以鄉鎮政府駐地為重點,完善城鎮職能,從交通、職能、產業等方面積極融入安澤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發展方向。(2)協調周邊:強化鄉鎮政府駐地及城區周邊村莊與安澤縣城的產業、交通及市政基礎設施等的協調。(3)協同產業:樹立和川鎮傳統農耕核心文化品牌,構建農業文旅并存的產業體系。挖掘和川鎮民俗文化底蘊與內涵,以“特色農耕”帶動生態休閑農業發展,進而推動5、農副產品的精深加工。(4)完善交通:進一步提升區域交通的便捷性,強化內外銜接,完善運輸網絡,推進綜合交通一體化發展。3.文化引領發展戰略(1)打造紅色文化名片:以沁河莊村劉少奇故居為起點向周邊輻射,打造和川鎮紅色文化品牌,豐富鎮域文化產業發展。(2)構建產業生態圈:貫穿“文化+”理念,關注和川鎮產業發展的同時,充分融入安澤縣,乃至臨汾市的區域文化特色,以“水稻種植、綠色、智慧、發展、農業”推廣營銷,形成和川鎮特色農耕文化。(3)打造農耕產業園:農業發展是和川鎮產業發展的核心主線。通過農耕產業發展帶動和川鎮更新建設,首先做到以產興鎮;而和川鎮農業產業園的建設,將為產業發展提供物質和空間支撐,并承6、接產業園區的產業外延,最終形成產城融合,鎮園一體。4.新型城鎮文化發展戰略(1)重點發展鄉鎮政府駐地:將鄉鎮政府駐地作為推動和川鎮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點,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要求,以水稻種植園為依托,構建“水稻種植”產業體系,建設水稻文化產業園,產城融合;突出地方特色、彰顯文化內涵、優化空間結構、完善設施配置,強化產業支撐和創新驅動,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小城鎮。(2)城鄉統籌發展:加強鄉鎮政府駐地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增強產業的集聚動能,提高中心鄉鎮政府駐地的輻射帶動能力,實現以城帶鄉,統籌協調,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以及人口、資源、環境的和諧統一;積極推進7、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設施向農村覆蓋、第三產業向農村輻射,增強農村地區的發展能力,共同形成城鄉協調、互動的發展格局。(3)優化鎮域農村空間:引導農民向中心鄉鎮政府駐地和中心村集中;以“分類引導、特色整合”為導向,建設按照村莊分類中心村、保留特色村、整治一般村,有序引導村莊居民點調整,優化村莊居民點布局,按照服務人口規模,配套不同標準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營造優美的景觀環境和公共活動空間。02國土空間保護目標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生命共同體,立足和川鎮生態本底條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格控制城鄉發展規模、開發強度和保護性空間,保證生態環境用地。國土空間開發目標面向高質8、量發展,兼顧近期和遠期,綜合部署和總體安排全域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破解鄉鎮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統籌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構建專業化、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通過創新驅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多元體系新格局。產業發展和川鎮應進一步推動經濟作物的現代化種植,鼓勵特色農產品做大做強,建立生態化綠色農業體系,實現農業現代化;增加農副產品的經濟附加值,發展農副產品的冷藏、加工、運輸等,增加增值服務環節,打造和川品牌,提升 農副產品知名度,進一步擴大和川鎮農副產品對外貿易市場。建設用地到2035年,建設用地總規模、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城鎮用地規模分別9、控制在802.4449公頃、329.1228公頃和57.8716公頃。耕地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到2035年,全鎮耕地保有量目標達到6117.5142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5322.1536公頃。2.3規劃目標3.1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3.2底線約束3.3規劃分區3.4用途結構調整 033.1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格局規劃構建“一心一軸,一廊三區”的國土空間格局。“一心”:以鎮區為核心,強化和川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作用。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精細化工為主的二次產業,拉動整個鎮域的經濟發展。“一軸”:沿國道241形成的南北向鄉鎮發展軸,構成了一條空間發展軸線,串聯縣域所有鄉鎮。國道241作10、為和川鎮發展軸線,主要輻射鎮域南部各村莊,是和川鎮重要的交通廊道、經濟走廊和對外發展主要聯系通道。“一廊”:沿藺河沁河形成的鄉鎮發展生態廊道。“三區”:農業產業發展區:和川鎮以特色雜糧和設施蔬果為主導產業,打造特色農業型城鎮。文化旅游展示區:和川鎮以歷史名人故居、古文化遺址、古建筑等為載體,不斷推動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的高質量發展,以“紅色文化+”產業融合助推和川鎮旅游經濟發展。生態涵養區:筑牢太岳山生態屏障,加強沁河水環境保護,統籌自然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和修復,塑造山水林田草交 融共生的自然生態系統。033.2底線劃定與約束p農業空間至2035年,和川鎮耕地保護目標6117.5142公頃,永久11、基本農田保護面積5322.1536公頃,占國土總面積17.02%。一般農業區主要指農田保護區外,以農業生產發展為主要利用功能導向劃定的區域。和川鎮劃定一般農業區751.4378公頃,占國土空間總面積的3.19%,主要用途包括耕地、農業設施建設用地。p生態保護紅線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和川鎮生態保護紅線主導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水土保持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主要涉及太岳山-中條山水源涵養的生態功能重要區域,面積共3811.0511公頃,占全域面積的12.19%。p城鎮開發邊界落實縣級規劃城鎮開發邊界的規模與管控要求,優化城鎮布局,促進城鎮空間集約高效,緊湊布局。至2035年,劃定城鎮開12、發邊界73.3422公頃,占國土總面積0.24%。城鎮發展區是城鎮開發邊界圍合的范圍,是城鎮集中開發建設并可滿足城鎮生產、生活需要的區域。和川鎮規劃城鎮發展區面積73.3422公頃,占全鎮國土總面積的0.24%。033.3規劃分區保護與保留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開發與利用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 033.4用途結構調整優化p農用地結構調整嚴格保護耕地,保證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減少;保持林地資源優勢,使面積略有增加;其他農用地面積略有減少。p建設用地結構調整加強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合理調整建設用地內部結構,確保重點建設項目的用地需求。各類建設用地應以內涵挖潛為主,盡可能13、利用未利用地。規劃期間,基礎設施用地相應增加,農村居民點用地適度減少,城鄉建設用地結構進一步優化。p未利用地規模調整規劃至2035年,和川鎮未利用地總規模主要為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將其減少。4.1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4.2水資源保護與利用4.3林草資源保護與利用4.4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 044.1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1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 規劃基期,和川鎮共有耕地面積6087.1811公頃,占農用地總面積的20.87%。其中,水澆地、旱地、水田的面積分別為163.1848公頃、5923.5946公頃、0.4017公頃,占耕地面積的比重分別為2.19%、97.31%、0.01%。堅守耕地保護紅14、線,嚴格保護耕地,根據和川鎮實際,規劃至2035年,和川鎮耕地面積不低于6065.6617公頃。2耕地后備資源類型、規模和重點區域 根據農業生產適宜性評價、和川鎮第三次國土調查成果,位于農業生產適宜區內且地類圖斑調查屬性為即可恢復、圖斑疊加耕地后備資源共同判定為耕地空間潛力區。3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措施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推進耕地占卜平衡管理。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加大執法力度。044.2水資源保護與利用1嚴格水資源開發利用,實現供需平衡 全面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依據城市水資源承載能力,嚴格管控開發邊界,優化產業結構,合理確定發展規模和開發強度。嚴格控15、制區域用水總量,規劃2035年用水總量控制在122.4m/d以內。2.嚴格水資源開發利用,建設節水城市 認真實施國家節水行動,把節水擺在更加重要位置,扎實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大力轉變水資源利用方式,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節水型生態灌區建設為重點,深入實施農業節水領跑行動。以節水型工業園區建設為重點,深入實施工業節水增效行動。以節水型達標鄉鎮建設為重點,深入實施城市節水普及行動。044.3林草資源保護與利用1森林資源現狀 依據2020年度全國國土調查成果數據,和川鎮林地面積23069.4125公頃,占國土總面積比例為79.10%,其中喬木林地11362.7582公頃,灌木林地939.116、439公頃,其他林地10767.5104公頃。2堅持系統修復,保護林草資源 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采用整體到局部的分析方法、局部再到整體的綜合方法,把維護水源涵養、土壤保持、洪水調蓄、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生態功能作為核心,明確保護與修復目標,突出主導功能提升和主要問題解決,保障區域生態安全。實施跨區域、跨部門整體推進、系統保護、全面修復山水林田湖草生態諸要素。044.4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1濕地資源現狀 和川鎮濕地面積101.9270公頃,占國土總面積比例為6.18%,均為內陸灘涂。2濕地保護方向與措施 濕地保護管理規定明確規定“國家對濕地實行保護優先、科17、學恢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方針”,科學地界定了保護與利用的關系。一是要樹立“科學保護、合理利用”的理念,正確把握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二是要樹立“發展生態經濟就是促進科學發展”的理念,認真研究經濟發展建設和濕地保護的相關政策,在充分發揮濕地多種功能的前提下科學地發展濕地生態經濟;三是樹立“合理利用也是保護”的觀念,積極探索和推廣科學保護利用濕地資源的模式和機制,把濕地保護與生態經濟發展推入可持續發展軌道。5.1國土綜合整治5.2生態修復 055.1國土綜合整治p農用地整治按照“田地肥沃、設施配套、道路暢通、林網適宜、生態優良、科技先進、全面節水、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求,實現高標準農18、田建設的“田、土、水、路、林、電、技、管”建設目標,解除制約農業生產的關鍵障礙因素,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按照安澤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規劃要求,和川鎮農用地整治面積為295.3411公頃,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面積為279.8630公頃,共575.2041公頃。p建設用地整治堅持群眾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動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村莊土地整治,優化居民點布局,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強閑置和低效利用的農村建設用地整治。和川鎮建設用地整治面積為6.6832公頃,補充耕地2.9306公頃19、。p后備土地資源開發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以水土資源相匹配為原則,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宜農土地,增加耕地面積。規劃和川鎮開發未利用地25.2878公頃,其中補充耕地11.8853公頃。055.2生態修復1水域濕地修復 水域濕地修復主要通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和自組織能力,輔之以必要的人工措施,恢復受損的水體生態系統至健康穩定的狀況。安澤縣河流眾多,落實縣域水域生態修復工程,規劃和川鎮對流經鎮域的河流進行區域性水域濕地修復。2森林草原修復深入推進植樹造林。吸引社會投資,豐富造林形式;選用適生優質樹種,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人工造林。推進江河防護林體系建設,廣泛開展義務植樹;提20、高造林質量,確保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提高林業資源的自我修復力。林業自身有著較高水平的修復能力,要保護和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原生的修復能力,能夠有效地降低水土流失與各種自然災害頻發的問題。加強火災預防與病蟲害防治。嚴格進行防火設施的建設,并制定嚴格地森林防火規定;建立相關的有害生物監測點,加大資金的投入,完善檢疫與基礎設備的建設工作,利用科學技術開展全方位的檢測,提高森林資源統籌管理與災害預防處理能力。6.1鎮村體系構建6.2產業發展策略6.3產業布局 066.1鎮村體系構建1等級結構 根據安澤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確定的城鎮體系,和川鎮為一般鄉鎮。2職能結構市域城鄉職能結21、構劃分為綜合型、工貿型、商貿型、工旅型、農業服務型5類。根據安澤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確定和川鎮等級為一般鎮,類型為農業型。3居民點布局結構綜合考慮和川鎮,以保障生態環境為底線,以促進經濟發展為目標,和川鎮集聚提升類:和川村(1個),城郊融合類:孔旺村、上縣村、洪驛村、羅云村(4個),特色保護類:嶺南村、沁河莊村、石渠村(3個),其他類型:上田村、雙頭村、安上村、義亭村、北崖底村(5個)。066.2產業布局 規劃鎮域形成“一核,一帶,兩翼,多板塊”的生產力布局,推動全鎮經濟社會發展。“一核”即以和川村鄉鎮政府駐地為核心,加強城鎮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城鎮功能,繼續大力發展“稻22、漁蟹”綠色智慧循環農業園,穩固和川引水樞紐工程,提高酒廠及農產品加工場經濟效益,依托明清商業街發展特色旅游業,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一帶”以G241為產業紐帶,連接鎮域對內對外產業貿易,是和川鎮重要的經濟紐帶。“兩翼”指鎮域西部鎮政府駐地所在和川村以及周邊上縣村、沁河莊村、洪驛村、嶺南村、石渠村等6個村形成的“西翼”以智慧農業、商貿交易、農業旅游、休閑康養、紅色文旅為發展方向的綜合型經濟片區,使鎮域經濟結構更加多元化。另外,還有以議亭村、雙頭村、北崖底村、羅云村、上田村、安上村、孔旺村形成的“東翼”傳統農耕農業發展片區,該區域主要以發展玉米、蔬果、連翹等經濟作物為主,主要還是依靠現狀耕地穩固發展23、農業生產,提高產量,為和川鎮經濟發展做強有力的后備力量。“多板塊”是指除規劃的兩大片區之外,鎮域各村還應發展的特色產業,例如孔旺村礦泉水廠、石渠村休閑民宿,西瓜種植、沁河莊村劉少奇故居紅色文旅、其余各村根據自己村莊實際情況及資源發展玉米加工,藥材加工,蔬果種植等農作物,是村內產業規模化,專業化,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7.1歷史文化保護7.2城鄉風貌塑造 077.1歷史文化保護和川鎮共有不可移動文物34處,均為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單位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未定級33處。主要涉及古建筑、古遺址、古墓葬及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1保護對象 077.2景觀風貌管控p規劃形成24、“一軸、多核、三區、多點”的城鄉風貌結構。p“一軸”是指依托G241作為鎮域景觀主要軸線向S240進行延伸,連接到鎮域各處景觀點位。p“多核”是指規劃沁河莊村、和川村、石渠村等有文旅發展潛力的村莊作為和川鎮今后鎮域景觀風貌核心區域。p“三區”鎮域西部以和川村、沁河莊村、石渠村、上縣村、嶺南村為主的人文景觀風貌區。以議亭村、雙頭村、北崖底村、羅云村、上田村、安上村、孔旺村為主的農業景觀風貌區以及以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自然景觀風貌區。p“多點”是指分布于鎮域的各個景觀節點,包括各個廟宇,古遺址以及古建筑等。8.1綜合交通規劃8.2公共服務設施配置8.3公用設施8.4綜合防災 088.1綜合交通規劃p25、綜合交通系統布局規劃1.鐵路規劃永鑫鐵路專線,保障其煤炭資源運輸能力。2公路規劃2021-2025年在和川鎮內建設平遙至安澤高速公路、國道241安澤過境公路改建工程。3國道規劃對原國道241進行改線提質,全部路段按照一級公路進行改造建設。4省道暫未規劃省道。5縣道鄉鎮域范圍內縣道技術等級達到三級以上,全面實現與周邊鄉鎮、鄉鎮公路網絡的同等級道路對接,每個村鎮對外出入口不少于兩個。6.旅游公路規劃加快推進紅葉嶺旅游公路(黃河旅游公路)、荀子文化園沿沁河生態旅游公路等多條旅游公路項目,形成旅游公路網絡體系,有效支撐城鎮文旅產業發展。088.2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教育設施醫療設施福利設施文化娛樂設施體育26、 設施 088.3市政基礎設施完善p建設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體系p完善綠色循環的排水工程系統p完善節能環保的供電系統p建設靈活調度的燃氣供應系統p發展多能互補、清潔安全的供熱體系p完善環衛收集轉運系統p通信設施規劃 088.4安全韌性與綜合防災 防洪排澇規劃結合防洪標準(GB50201-2014),根據人口數量及耕地面積,鎮區按20年一遇防洪標準設防,各村均按20年一遇防洪標準設防。抗震規劃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和川鎮鎮域抗震防洪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g。鄉村新建、擴建、改建工程,必須進行抗震防洪,并達到抗震防洪要求,以政府駐地單位,設立緊急避難設施和逃生通道,鄉村道路建設27、應避開災害高發區,重點連接居民點和應急避難場。消防規劃在和川村設1個消防站。現狀水廠擴建設計時按消防條例設置消防蓄水設施,消防蓄水容積近期不小于50m,遠期不小于100m,并有保證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工程技術措施。充分利用自然水體,節約城鎮自來水,提高消防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地質災害防治加大植樹造林工程投入,提高林地的蓄洪能力,控制水土流失,減少洪水災害;整治河道溝渠,加強全鎮各水渠清淤、疏浚和整理,完善排水設施,保證雨水系統安全通暢;嚴格拆除泄滯洪區內進行的項目建設;增強防災減災意識,加大防洪設施的資金、技術投入,加強監督管理,對泄洪河道及各類設施列為保護對象,并經常進行檢查。9.1總體結構和規28、劃分區 9.2社區生活圈構建 9.3歷史文化保護 9.4住房建設 099.1用地布局規劃鎮形成“一心三片、組團發展的空間結構”的用地布局。一心:即城鎮綜合服務中心,即鄉鎮政府駐地;三片:主要包括綜合服務區、生活服務區、農業發展區。1.綜合服務區 該片區位于鄉鎮政府駐地西部,是和川鎮經濟、政治中心,也是和川鎮的行政服務、商貿居住綜合服務區,是和川鎮作為城鎮設置所應當具備的功能區,承擔了為和川鎮提供配套服務的對內、對外職能,規劃以商貿、居住為主,發展特色商品市場。綜合服務區是一個功能完備的片區,在道路上延續鄉鎮政府駐地的肌理和脈絡,但同時它的居住理念需起到現代化示范功能。2.生活服務區 位于鄉鎮政29、府駐地東部,明清商業街所在地,也是和川鎮商貿居住綜合服務區,承擔了為政府駐地提供配套服務的對內職能,規劃以旅游、商貿、居住為主、發展特色商品市場。3.產業集中發展區位于鄉鎮政府駐地南部,該地區主要進行農作生產及智慧農耕,該區域需繼續大力發展“稻漁蟹”綠色智慧循環農業園,擴大蔬菜大棚規模,提高農作物產出概率,使該區域成為駐地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并且該區域還應與“和川藺泉釀酒有限公司”相配合,形成和川鎮多樣的特色產業。099.2社區生活圈構建 優化居住用地結構布局 公共服務中心體系構建 完善社區生活圈 藍綠開敞空間及綠地系統 道路網布局與慢行系統 基礎設施網絡布局9.3歷史文化保護 以和川鎮為基礎30、,保護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村鎮的改造活化利用。保護和傳承獨特的村鎮風貌,開展改造活化試點,探索不同類型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傳承、融合與活化、修復與改造等模式,抓好傳統村落保護項目的協調指導,繼續開展傳統建筑摸底、調查、認定。9.4住房建設2035年規劃建設用地總面積97.8217公頃,居住用地面積60.8762公頃,占城鎮建設用地的 62.23。10.1規劃傳導10.2近期建設10.3實施保障 1010.1規劃傳導p村莊規劃指引縣級鄉鎮級村級傳導目標指標傳導戰略布局引導指標管控控制線管控名錄管控分區管控 單獨編制村莊規劃的孔旺村、洪驛村、沁河莊村、嶺南村、北崖底、議亭村、雙頭村、上縣村,以及合31、并編制上田村、安上村應嚴格落實建設用地、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規模。本次規劃中涉及的約束性指標分別傳導至各村莊。1010.2近期建設本規劃的建設規劃分為兩期,近期為2021-2025年,遠期為2026-2035年。按照安澤縣的建設安排,細化落實鄉鎮建設的工作。規劃至2025年,在和川村規劃新建一處體育用地,作為鄉鎮政府駐地全民健身中心;規劃在鎮政府后方修建一座消防站。根據上位規劃及省、市、縣(區)安排,規劃重點項目涉及安澤縣為平遙至安澤高速公路、國道241安澤過境公路改建工程、山西省臨汾市安澤浮山輸氣管道工程項目、麻衣寺磚塔保護傳承利用工程、安澤縣和川鎮洪驛村特色農產品飲料加工項目等5個涉及和川鎮的重點項目。1010.3規劃實施保障p落實和細化主體功能區等政策優化細化主體功能區分區和定位強化主體功能區戰略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作用健全完善主體功能區戰略實施的配套政策體系p規劃實施政策措施財政金融實施優惠和獎勵政策投資政策產業扶持政策優化營商環境政策生態補償制度人口政策實施差異化土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