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章丘區鄉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方案(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7666
2024-05-15
5頁
139.04KB
1、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一、鄉村生態環境保護思路1、鄉村生態環境保護原則農業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意見中提出,打造“生態宜居、生產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諧”的示范典型,形成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發展模式。根據章丘發展狀況,提出環境保護原則:“尊重自然規律,保持綠色發展,保育鄉村環境,共建美麗鄉村”2、鄉村生態環境保護思路1)保育鄉村自然環境,共建生態文明2)美化綠化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環境3)保護傳承地方文化,構建和諧美麗鄉村4)轉變農業生產方式,促進農業安全高效二、鄉村旅游環境保護規劃1、山體環境保護1)保護山體的自然風貌,不影響人在景區內視線所及的景觀,并以植物的多樣性美化山體,一2、方面可以營造“彩葉森林”的美麗景觀,另一方面能盡量吸引更多的動物來棲息,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的。2)嚴格保護景區內的森林植被以及稀有的古樹、古木、珍稀植物等。3)實施破損山體修復綠化和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改善生態環境,禁止在景區內開山炸石。2、水體環境保護1)旅游開發過程中實行小流域綜合治理。配套建設適量的水土工程,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結合起來,綜合治理小流域。2)章丘有白云湖、百丈崖、繡江河等多種水體,在旅游開發過程中,要節約用水、綜合利用水資源;另一方面加強生活污水的處理,實現水資源的綜合、合理利用。3)注重水資源的保護。旅游區內經營活動必須得到管理部門的批準,禁止任何可能對水體造成污染的3、經營活動,水上娛樂項目開發應使用清潔能源。4)對泉水資源進行保護性開發。在旅游區泉水開發建設過程中采用新技術、新方法,建立泉域水位、水量和水質監測網絡;禁止任何破壞性生產活動。5)規范游客行為,倡導文明旅游,廢棄物品必須帶走或放入垃圾桶,以保持水體的清潔。景區水面要由專人負責定期進行清理,保持水面清潔,水質優良。6)對漯河下游、繡江河中段、西巴漏河下游等河道進行綜合治理。3、大氣環境保護1)進入旅游區的機動車輛尾氣的排放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在旅游區入口處,游客可以換乘綠色電瓶車等特色環保交通工具。2)調整鄉村燃料結構,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如電、液化氣、沼氣等,盡量避免使用產生粉塵量大的煙煤、4、薪柴等。3)嚴格控制、監督農家樂飯店的廚房油煙排放,強制安裝油煙凈化裝置。4)旅游公路應鋪設水泥或瀝青路面,游覽步道為碎石路或石板路,以減少汽車引起的塵土。零星空地宜植樹、種草、栽花,增加植物覆蓋,減少粉塵污染。5)嚴格執行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一級標準。6)開展工業廢氣、汽車尾氣、城市揚塵及燃煤鍋爐綜合治理,制定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力爭空氣優良天數達到85%以上。4、固體廢棄物處理進一步完善、改進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理體系。1)建立完善的垃圾分類收集系統,加強對危險廢物的收集和管理,各類廢棄物應定期集中運送到專業垃圾處理場加以處理或委托環衛部門、有資質的固廢處理中心處理5、,杜絕就地堆放和深埋。2)旅游區內部、沿鄉村旅游步道設置一定數量的垃圾箱。一般每隔500米設置一個,但在停車場等游客集中的地方要增加垃圾箱的數量。3)居民生活垃圾實行定點收集,分類處理,以保障整潔的村容村貌。4)深化環境整治,開展鎮街駐地創衛活動,促進環境衛生全面提升,完善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機制,呈現整潔優美的鄉村面貌。5、噪聲管理旅游區噪音污染應執行城市區域環境噪音標準0類標準,即晝間噪音50分貝,夜間噪音40分貝。為達到這一目標,應做如下規劃:1)在旅游區內限制和禁止汽車鳴笛,進入旅游區的車輛,應裝有消聲器,并使用符合規定的喇叭,整車噪聲不得超標。2)旅游區、街道、廣場等公共區域,未經有關6、部門批準,禁止使用大功率的廣播喇叭和宣傳車。3)增加旅游區的林木綠化面積,高大的喬木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6、動植物保護1)保護生物多樣性。針對性地設置各類保護區,就地將有價值的自然生態系統和野生生物環境保護起來,以確保生態系統內動植物的生長、發育和繁衍。2)建立保護法規。國家現己制定了有關保護野生動物、植物的法規和需共同遵守的公約,一些受到威脅的物種己列入國家保護物種的名單。3)保護動植物的生境。要按各類保護區建設的保護要求,在允許范圍內和允許容量內開展旅游活動,活動內容的設計以不破壞生物的生境為準則。7、承載力管理鄉村旅游環境承載力除了受旅游地空間規模、自然環境、地域差異等內在因素的影響外,7、要受到鄉村居民素質、當地政府政策、鄉村環境惡化等外在因素的影響,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1)建立鄉村旅游承載力預警系統建立鄉村旅游承載力預警系統,準確的預測形勢,快速的傳遞信息。2)建立鄉村旅游承載力應對機制應對機制包括態勢分析、資源調配、措施實行、弱化影響、效果跟蹤以及經驗總結等,注重旅游行業的人文關懷。三、鄉村旅游文化保護規劃鄉村文化景觀是章丘農業文明持續進化的結晶,是章丘地方性的標志,積淀著章丘社會發展的歷史。鄉村文化景觀蘊含著自然和文化多樣性,是章丘民眾珍貴的集體記憶,又是面向未來理想生活的活力源泉。按照“望山、見水、記鄉愁”的原則,做好鄉村文化景觀保護,保護鄉村賴以生存的田地、山林、川澤8、及其生態環境,保護居住環境,保護鄉村文化記憶,保持鄉村發展的基礎和動力;尊重鄉村文化景觀的演變特性,延續鄉村的文化脈絡;重視鄉村發展訴求,維護鄉村文化景觀發展途徑的多樣性;建議政府在政策導向、法律體系構建、技術保障與資金籌措、資源整合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引導。1、鄉村田園景觀生態環境是田園景觀文化的載體,田園生態的破壞將直接導致田園景觀文化的喪失,所以要把田園生態保護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要嚴格規范鄉村土地利用審批制度,合理規劃鄉村土地,禁止亂占耕地、亂挖渠道等破壞田園意境的行為。因地制宜并結合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適當調整種植業結構。2、鄉村農耕文化傳承農耕文化,共建生態章丘。以章丘的龍山文化、地域文9、化為依托,利用農園等特色景觀資源,不斷提高鄉村農耕文化品位。著力打造章丘地域文化品牌,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時,為游客提供更多接觸性和參與性強的農耕文化體驗活動。3、鄉村遺產與建筑嚴格控制鄉村建筑風格、體量和色彩,維護鄉村建筑、街巷空間和村落形態,防止“城市化”和“園林化”破壞;加大對歷史遺址遺跡的保護力度,不斷挖掘歷史文化內涵,積極申報各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鄉村遺產與建筑周圍的田園景觀,整治周邊視覺污染。建立非政府性的保護組織,變政府“主導保護”為公民“自覺保護”。加強宣傳教育,建立公眾參與及監督機制。4、鄉村產品與工藝開展“民間工藝文化生態保護行動”,對章丘的民間工藝產品和工藝文化進行調查和登10、記入冊,建立民間藝人檔案、民藝資料館所、民藝研究機構。開展民間工藝文化傳承活動,培養民間工藝文化的專業或非專業人才。建設章丘民間工藝博物館,收集、收藏、研究和展示章丘優秀傳統工藝。對列入非物質遺產名錄的朱家峪土布紡織技藝、章丘芯子等優秀文化遺產,做好保護和傳承工作。積極遴選其它有重要價值的民間文化,繼續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加強宣傳,提高全社會對傳統民間工藝的保護意識。5、鄉村人文與民俗活動盡快啟動“鄉村人文與民俗活動發展計劃”,制定長期的鄉村人文與民俗活動保護戰略。積極開展鄉村人文與民俗活動的普查,進行試點保護。結合國家傳統節假日的調整,傳承、展現和弘揚鄉村人文與民俗活動,舉辦鄉村人文與民俗活動。建設民俗文化村、主題文化村等鄉村旅游形式,探索鄉村人文與民俗活動保護和創新的有效實現形式。廣泛開展宣傳普及教育工作。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