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十四五”飼料工業和飼草業發展規劃方案(2021-2025年)(8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7680
2024-05-15
8頁
17.44KB
1、山東省“十四五”飼料工業和飼草業發展規劃飼料工業是支撐現代畜牧養殖業發展的基礎產業,飼草是飼料工業和養殖業的重要原料。為更好統籌推進“十四五”時期我省飼料工業和飼草業高質量發展,參照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山東省“十四五”畜牧業發展規劃等,制定本規劃。一、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 (一)發展成就。1、飼料工業。規模持續壯大,優勢地位更加突出。全省工業飼料產量由2016年的2288萬噸,增加到2020年的4336萬噸,五年翻一番,年均增長19.6%;飼料工業產值由2015年的1122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1561億元(含寵物飼料、飼料添加劑),年均增長4.4%。飼料產量、產值2、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17.1%、14.5%,占比由2016年的1/9,提高到1/6。自2018年起,山東工業飼料產量躍居全國首位。2020年我省飼料產量分畜種分析,肉禽料產量2693萬噸,排名全國第1,占全國的29.4%;豬料產量1029萬噸,排名全國第1,占全國的11.5%;寵物飼料產量16.8萬噸、蛋禽料產量345.7萬噸,均排名全國第2,分別占全國的17.4%、10.7%;牛羊等反芻飼料產量全國第5,水產料產量全國第11。全省飼料生產企業擁有固定資產250多億元,直接從業職工15萬余人,帶動機械服務、物流儲運、上下游產品配套等間接從業人員超過40萬人,飼料工業年稅收貢獻20-40億元。 23、飼草業。全面推進“振興奶業苜蓿行動”和“糧改飼”項目實施,飼草產業快速發展。全省人工種草面積 260萬畝,其中:苜蓿7.9萬畝,年產優質飼草700多萬噸。(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1、飼料工業。產量多效益低、規模大而不強、企業多而不精,骨干企業和知名品牌不突出,低水平重復生產、惡性競爭仍存在。主要飼料糧自給率不高,大豆和重要飼料添加劑受外來依賴制約較大。飼料生產設備現代化水平不夠高,飼料精準營養產品和高附加值飼料產品占比少。2、飼草業。生產供應存在短板。全省優質干草需要量為280萬噸以上,其中:苜蓿干草缺口80萬噸;燕麥草、羊草等其他干草需要量160萬噸以上。未來隨著養殖量增加,缺口還會擴大4、。(三)發展機遇。我省飼料產業已形成品種結構齊全、配套完善的優勢。作為全國畜牧業發展少數適養區省份,畜禽養殖和屠宰加工產業的就近聚集效應顯現,肉雞、肉鴨為代表的高效飼養更加集中。預計“十四五”期間,全省畜牧業對飼料的需求穩步增長,飼料產業保持較快的增長狀態。二、總體思路(一)指導思想。主動適應山東建設現代畜牧業齊魯樣板的新要求,引導企業技術、產品和經營模式創新,以推動產業鏈融合發展、提高飼料飼草產品質量、提升市場競爭力為中心,著力建設綠色飼料、飼草生產供應體系。(二)基本原則。堅持高質量發展。以質量為引領,實現工業飼料產量穩中有增,飼料、飼草產品競爭力明顯增強。堅持安全生產。在飼料行業倡導推廣5、食品安全和生物安全理念。堅持科技創新。以信息化、智能化培強培優飼料工業,實現飼料精準營養。堅持開源節流。積極開發利用外部資源,減少浪費、降本增效,努力提高飼料和飼草轉化率、自給率。(三)目標任務。到2025年,飼料工業基本實現現代化,千億級現代化飼料工業產業集群成型。工業飼料產量5000萬噸左右、飼料工業總產值1800億元左右。培育百億級飼料企業7家,飼料企業前20強產量占全省70%以上。飼料工業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飼料生產基本實現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清潔化,地緣性飼料原料資源充分利用,精準營養和“兩低一高”(低蛋白、低能量、高品質)飼料產品和技術廣泛推廣。飼草產量規模、質量6、安全水平全面提高。到2025年,優質飼草產量穩中有增,質量穩定向好,利用效率穩步提高,種養結合更加緊密。預計全省人工種草面積 300萬畝,其中:苜蓿12萬畝,年產優質飼草800多萬噸,優質飼草自給率85以上。三、產業布局(一)飼料工業。1、積極推動高質量發展。引導生產企業轉型升級,增強飼料制造加工及產品內循環供應能力,重點提升高附加值原料、飼料添加劑、豬禽商品飼料、寵物飼料競爭力,促進產業鏈融合發展。鼓勵生物發酵飼料、原料預處理,推廣酶制劑、氨基酸平衡配方技術等,實現蛋白、能量飼料原料減量替代。積極開發利用農副產品下腳料和生物蛋白飼料資源。2、在糧食主產區、養殖用土地資源豐富的沿黃河流域的菏澤7、聊城、德州、濱州、東營等市,服務對接糧食深加工和畜牧養殖業,鼓勵發展商品配合飼料和飼料原料工業。3、圍繞畜禽水產屠宰加工業、城鎮化和外向型經濟優勢,鼓勵濟南、青島、煙臺、濰坊、臨沂、聊城、威海等市布局寵物飼料和人才技術密集的飼料添加劑、添加劑預混料、飼料機械、飼料檢測等優勢產業。4、支持沿海地區擴大利用進口資源、海洋資源。鼓勵沿海進口糧油加工企業與飼料生產企業融合發展,加快威海、日照魚(蝦)粉產業整合,引導臨沂、濰坊、濱州肉骨粉和動物油脂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動物源性產品生產高品質、可持續。(二)飼草業。繼續推進糧改飼項目實施,與全省奶牛、肉牛和肉羊生產布局相銜接,布局一批專業化、集約化、高水平8、青貯玉米生產基地。選用優良的糧飼兼用品種,推廣與冬小麥、飼用黑麥、飼用燕麥等輪作生產模式。支持飼草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等專業化生產和供應裹包青貯的經營主體,帶動區域商品化飼草產業集聚式發展。四、重點任務(一)實施千億級飼料工業培強工程。培育80家以上骨干企業和優勢集群,提高飼料產品品質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形成高附加值原料、飼料添加劑、豬禽商品飼料、寵物飼料等4大競爭優勢,不斷壯大千億級現代化飼料工業產業集群(鏈)。(二)引導飼料企業率先實現現代化。按照自動化制造、智能化控制、數字化追溯、清潔化生產的要求,組織行業協會、聯盟、科研、院校等,擬定飼料工業現代化標準,引導飼料生產企業進行現代化改造,9、每年選出30家企業列為飼料現代化的典型樣板。(三)積極拓展飼料原料資源。鼓勵飼料龍頭企業帶動種植合作社等,擴大飼料糧訂單種植面積、選種優質飼料用糧品種、開展機械化采收烘干等,提高省內優質飼料糧供給量。組織骨干飼料生產企業積極引進國外糧源,協助企業建立東北玉米、粗飼料和新疆棉籽(菜籽)等穩定供應渠道。推廣飼料精準配制、高效低蛋白日糧配置、綠色新型飼料添加劑應用和非糧飼料資源高效利用等技術,引導飼料配方多元化,推動精準配料、精準用料。鼓勵生產使用“兩低一高”(低蛋白、低能量、高品質)等高質量飼料產品,促進玉米、豆粕減量替代。加快生物飼料、安全高效飼料添加劑等研發應用,提升飼料產品品質和利用效率。(10、四)推進飼草產業的集聚發展。構建飼草良繁體系。利用和挖掘優良飼草種質資源,開展優良飼草品種選育、馴化或區域試驗展示、生產性試驗等工作;加快優良飼草種子培育,全面提升飼草種業核心競爭力,減輕對進口草種的依賴。構建高效高產的飼草生產體系。建設優質高產苜蓿商品草基地,退管高效生產、收獲等技術,推進苜蓿生產與養殖銜接,提高優質苜蓿自給率。實施糧草輪作,建設優質飼用黑麥、燕麥草基地。構建飼草加工流通體系。培育一批大型飼草加工龍頭企業,提升飼草加工業水平。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覆蓋各類種植戶、合作社的現代加工流通體系(五)推動飼料工業積極融入鄉村振興。積極對接省內外飼料原料資源,鼓勵開發利用農副產品下腳11、料和生物飼料資源,減輕人畜爭糧和工農爭糧。實施飼料清潔衛生生產和環境綠化美化工程,宣傳推廣自動化智能制造和節能減排先進典型,控制飼料生產企業粉塵、氣味排放,減少飼料營養成分浪費,推出一批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品牌飼料生產企業和優勢飼料產品。 五、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將保障飼料用糧供應安全作為糧食安全戰略范圍,落實國家飼料糧比工業糧予以優先保障等要求,加大對飼料工業土地、資金、人才、技術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將飼料產業培育成為推動我省現代農業發展、鄉村產業振興的關鍵支柱產業。(二)加大正面宣傳。積極宣傳“今天的飼料就是明天的食品”,打造“好飼料山東造”等行業品牌文化,提升全社會對飼料產業在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和品質提升重要性的共識,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共同推動飼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三)促進農牧循環發展。發揮飼料產業在資金、人才、技術、市場等優勢,實施市場和科技引領,帶動種植業、畜牧業和加工業融合、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