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旅游交通網主骨架布局規劃方案(2023-2030年)(2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7683
2024-05-15
22頁
1.61MB
1、山東省旅游交通網主骨架布局規劃(2023-2030 年)山東省交通運輸廳2023 年 5 月I目錄目錄一、總體要求.-1-(一)指導思想.-1-(二)基本原則.-2-(三)發展目標.-3-二、構建五大旅游交通廊道主骨架.-3-(一)“黃河入海”主題廊道布局.-4-(二)“魯風運河”主題廊道布局.-7-(三)“長城尋跡”主題廊道布局.-10-(四)“千里濱海”主題廊道布局.-12-(五)“紅色沂蒙”主題廊道布局.-15-三、完善旅游公路四大支撐體系.-17-(一)配套旅游服務設施體系.-17-(二)建設特色標識引導體系.-18-(三)打造智能信息服務體系.-18-(四)完善相關技術標準體系.-12、8-四、保障措施.-18-(一)完善工作機制.-18-(二)強化要素保障.-19-(三)抓好項目實施.-19-(四)加強宣傳推廣.-19-附表.-20-附圖.-51-1-黨的二十大提出“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建設交通強國”等發展任務。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相繼發布了 關于建設文化體驗廊道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計劃(2023-2025 年)關于促進文旅深度融合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完善“快進慢游”交通網絡、建設文化體驗廊道等具體工作任務。為統籌謀劃覆蓋全省的“快進慢游”旅游交通體系,支撐國家文化公園和文化體驗廊道建設,推動交旅3、融合高質量發展,制定本規劃。本規劃范圍覆蓋山東省全域,重點是長城、大運河、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及沿黃渤海、沂蒙革命老區等文旅資源連片集中區域。規劃期限近期至 2025 年,遠期至 2030 年。一、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錨定“走在前、開新局”,以服務國家文化公園和文化體驗廊道建設為出發點,以建設高效銜接的“快進慢游”體系為主要目標,著力構建“五大旅游交通廊道主骨架”,完善“旅游公路四大支撐體系”,推動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有力支撐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建設,為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當好開路先4、鋒。-2-(二)基本原則(二)基本原則高點定位。錨定打造國家旅游風景道目標,深入挖掘黃河、大運河、泰山、齊長城等世界級優質文化旅游資源,服務長城、大運河、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和文化體驗廊道建設。統籌布局。統籌全省文旅資源富集區交通網絡布局,建設“快進”“慢游”一體銜接的旅游交通廊道,強化與周邊省份旅游公路銜接,打造覆蓋廣泛、銜接順暢的旅游交通網主骨架。突出特色。尊重各地域文化資源稟賦,選取文旅資源豐富的適宜路段,加快“一路一特色,一路一主題”的旅游風景道建設,打造山東特色的“交通+文旅”融合發展示范路。服務民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利用旅游風景道串聯鄉村旅游重點村和民宿集聚區,協5、同推動交通網建設與農村旅游資源開發,支撐美麗鄉村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因地制宜。把握不同地域交通建設條件、文旅資源特點,因地制宜推進旅游交通網建設,靈活配置服務設施,提升游客駕乘、停憩、游樂、觀景等旅游活動體驗。分步實施。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的思路,擯棄整齊劃一、平均用力,分階段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分地域、分路段規劃建設,有序構建旅游交通網主骨架。(三)發展目標(三)發展目標2025 年,基本建成便捷高效的旅游交通網“快進”通道,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總規模約 1.44 萬公里,運輸機場 12 個,全部設區市通達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出入口至 A 級及以上景區 1 小時6、內通達、至 4A 級及以上景區 30 分鐘內通達。基本貫通五大主題“慢游”風景道,形成一批高標準旅游風景道示范路段。2030 年,全省建成“外部交通快捷、內部交通順暢、慢行交通豐富”的旅游交通網,形成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運輸機場協同高效的“快進”體系和全國一流、主題突出、功能完善、特色鮮明、自駕適宜的“慢游”體系,實現省內重要文旅資源三級及以上公路全覆蓋。全面建成五大主題“慢游”風景道,串聯全省 88 個區縣,通達 140 余個、60%以上的 4A 級及以上景點。二、構建五大旅游交通廊道主骨架 構建串聯黃河、大運河、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及黃渤海、沂蒙革命老區的旅游交通網主骨架。依托高速鐵7、路、城際鐵路、機場、高等級公路等構建“快進”通道,連接五大文旅資源富集區和重要交通樞紐,提高旅游目的地通達性和便捷性。以普通國省干線、農村公路為主體構建“慢游”風景道,結合沿線景觀風貌和旅游資源,打造具有通達、游-3-4-憩、體驗、運動、健身、文化、教育等復合功能的主題線路。規劃形成東部“千里濱海”、西部“魯風運河”、南部“紅色沂蒙”、北部“黃河入海”、中部“長城尋跡”五大主題廊道,整體構成全省“東西南北中、一環游山東”旅游風景道總體布局。風景道總規模約 6580 公里,其中公路 5040 公里(主線 2510 公里,支線 2530 公里),利用堤頂路和市政道路 1540 公里。此外,規劃建設8、一批通景公路,作為五大主題旅游風景道的補充,進一步暢通景區“最后一公里”,提高文旅資源通達時效。(一)“黃河入海”主題廊道布局(一)“黃河入海”主題廊道布局依托沿黃地區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資源,完善沿黃旅游交通基礎設施,打造黃河文化旅游交通廊道,提升“黃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支撐“一廊一帶四區多點”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建設。1.沿黃河“快進”通道1.沿黃河“快進”通道規劃形成以沿黃高鐵和沿黃兩岸雙高速及黃河橋(隧)為骨干、機場群比較優勢充分發揮的沿黃過黃“快進”通道主骨架,銜接黃河流域重要節點城市及沿線文旅資源。沿黃高鐵:由濟南至濱州高速鐵路、濟鄭高鐵組成。沿黃雙高速:黃河北岸由德上9、高速、東阿至陽谷、齊河至東阿、濟南繞城高速二環線西環、濟聊、東呂、東營港疏港高速組成。黃河南岸由日蘭、德上、鄆城至鄄城、梁山至鄆城、董梁、濟廣、濟南至高青、長深、榮烏高速組成。-5-九大機場:濟南、菏澤、濟寧、聊城、濱州、東營機場,謀劃德州、泰安、淄博機場。依托京雄商、京滬、天津至濰坊高速鐵路,德上、京臺、京滬等高速公路及普通干線公路完善過黃通道。專欄一沿黃河“快進”通道近期重點建設項目高速鐵路。專欄一沿黃河“快進”通道近期重點建設項目高速鐵路。推進濟鄭高鐵山東段、京雄商高鐵山東段、天津至濰坊、濟南至濱州等高速鐵路建設。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推進濮陽至陽新高速菏澤段、濟南繞城高速二環線西環段、濟10、南繞城高速二環線北環段、濟南至臨清、濟南至東阿至陽谷等新建項目,實施東營至青州、濟南繞城高速小許家樞紐至遙墻機場段、濟南繞城高速小許家至港溝段、京臺高速齊河至濟南段等改擴建項目。運輸機場。運輸機場。推進濟寧軍民合用機場民用部分遷建、濟南國際機場二期改擴建項目,力爭開工聊城機場。積極開展菏澤牡丹機場二期工程前期和淄博、濱州、東營機場規劃研究工作。過黃通道。過黃通道。推進聊泰鐵路公鐵兩用黃河大橋,京雄商高鐵黃河特大橋、高青至商河高速黃河大橋、鄆城至鄄城高速黃河大橋、濟南繞城高速二環線黃河大橋、S234 濱州樂安黃河大橋、G327 東明黃河大橋、S227 勝坨黃河大橋等跨黃橋梁建設。2.“黃河入海”11、(慢游)風景道2.“黃河入海”(慢游)風景道-6-(1)布局思路依托黃河、濟南南部山區、東平湖、泰山等得天獨厚的自然及人文資源,按照“凸顯黃河時代價值、保護黃河生態底色、凝聚文化特色、彰顯華夏根和魂”的原則,規劃貫穿山東全境的“黃河入海”主題風景道。打造集自然觀光、濕地公園、民俗風情體驗、自駕車旅游、文化遺產旅游、休閑度假于一體的旅游風景道,突出黃河原生態景觀,系統展現黃河人文風貌,推動交通與景觀、游憩和生態保護功能的有機結合,實現伴行黃河兩岸、黃河“時隱時現,時近時遠”的體驗效果。(2)布局方案以黃河兩岸堤頂路為主線,強化沿線公路網與黃河堤頂路、上堤道路的連接,規劃“沿黃、沿河、環山、環湖”12、旅游走廊,形成“一廊一環多支、強網補網”總體布局。風景道總規模 1908 公里,其中主線 1326 公里、支線 582 公里,由 931 公里公路、943 公里黃河堤頂路、34 公里市政路構成。“一廊”“一廊”:為黃河大堤為主的左右兩岸平行線路,總規模 991 公里,由 862 公里黃河堤頂路和 129 公里公路組成。北線貫穿聊城、德州、濟南、濱州、東營五市,全長約 399公里,全部由既有黃河堤頂道路構成。南線貫穿菏澤、濟寧、泰安、濟南、濱州、淄博、東營七市,全長約 592 公里,主要由黃河堤頂道路、G220、平陰女神一號旅游路等構成。路線串聯聊城市艾山風景區、魚山曹植風景區,濟南市百里黃-713、-河風景區、濼口黃河森林公園,濱州市博興縣打漁張森林公園,淄博市天鵝湖國際慢城,東營市天寧寺文化旅游區、黃河口生態旅游區等黃河岸邊文旅資源,以及菏澤市“亞洲第一長鐵路大橋”長東黃河鐵路大橋、淄博市安瀾灣景區等體現黃河安瀾文化的文旅資源。黃河堤頂道路作為風景道使用,應符合黃河防洪和河道、湖泊管理要求,在非汛期依法合理應用,汛期視汛情合理應用,避免對防洪工作及工程管理等造成影響。“一環”:“一環”:濟泰大環線,途經濟南(歷城、市中)、泰安(岱岳、肥城、東平、寧陽)等市,串聯黃河、大運河、齊長城三大國家文化公園旅游風景道,全長約 335 公里,主要由既有 S103 和新建泰安汶河堤頂道路組成。路線串14、聯泰安市東平湖景區、戴村壩景區、白佛山景區、昆侖山景區等文旅資源。“多支”:“多支”:共布設 21 條、582 公里支線,包括東平湖環湖路、泰山環山路等支線,串聯聊城市金堤河,泰安市東平湖、泰山景區,菏澤市曹州牡丹園等文旅資源。(3)近期建設重點近期重點打造 S103 東岳勝境旅游公路、泰山黃河-大汶河文化旅游生態風景道一期工程等旅游風景道示范路。(二)“魯風運河”主題廊道布局(二)“魯風運河”主題廊道布局結合運河沿線文化旅游和生態資源優勢,融合大運河與齊魯文化要素,統籌區域交通基礎設施,打造貫通德州、聊-8-城、泰安、濟寧、棗莊等市的“魯風運河”旅游交通廊道,支撐“一條文化主軸、四類功能區、15、五大特色片區”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總體功能布局。1.沿大運河“快進”通道1.沿大運河“快進”通道規劃形成“沿大運河高鐵、高速雙通道,五大機場廣覆蓋”的“快進”通道主骨架,強化與省內外運河沿線旅游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高鐵通道:由京雄商高鐵(山東段)、梁山至商丘高鐵、魯南高鐵、京滬高鐵組成。高速通道:由德上高速、東阿至陽谷、東阿至鄆城、新泰至梁山和濟徐、嵐菏、京臺高速組成。五大機場:聊城、濟寧、棗莊機場,謀劃德州、泰安機場。專欄二沿大運河“快進”通道近期重點建設項目高速公路。專欄二沿大運河“快進”通道近期重點建設項目高速公路。推進濟南至微山、齊河至東阿、齊河至臨清、德鄆高速德州至高唐段、16、梁山至鄆城等項目建設,實施濟廣高速濟南至菏澤段、青銀高速齊河至夏津段等改擴建項目。運輸機場。運輸機場。新建棗莊機場。2.“魯風運河”(慢游)風景道2.“魯風運河”(慢游)風景道(1)布局思路依托京杭大運河、微山湖、東平湖等平原河湖風韻及自然生態旅游資源,按照“河為線、城為珠、線串珠、珠帶面”的原則,規劃“魯風運河”主題風景道,展現古運河原始自然風貌。以運河文化遺產為主線,打造以臺兒莊古城、聊城古城等為重要節點的旅游遺產廊道和具有歷史文化遺存、濕地紅荷、湖水景觀、綠色康養等特色的旅游風景道,充分展示中國古代水利工程智慧和自然生態理念。(2)布局方案 以京杭大運河、微山湖、東平湖等為重點,充分利用17、堤頂道路,強化與東平湖大安山、微山島等旅游碼頭連接,規劃形成“一干多支、陸水相連”總體布局。風景道總規模約 744公里,其中主線 487 公里、支線 257 公里,由 464 公里公路、202 公里大運河堤頂道路、78 公里市政路構成。“一干”:“一干”:貫穿棗莊、濟寧、泰安、聊城、德州五市運河沿岸,全長約 487 公里。路線串聯棗莊市臺兒莊運河濕地公園、仙壇山、熊耳山、山亭漢諾公園、翼云石頭部落,濟寧市微山湖、梁山旅游風景區、南池、太白湖,泰安市東平湖,聊城市東阿阿膠城、位山黃河森林公園、東昌湖、中華水上古城、山陜會館、護國隆興寺鐵塔、聊城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中華第一梨園、天沐溫泉等文旅資源。18、“多支”:“多支”:共布設 9 條、257 公里支線。路線串聯濟寧市微山湖、太白湖,聊城市東昌湖、天沐江北水城、臨清宛園,德州市黃河故道森林公園等文旅資源。-9-10-(3)近期建設重點近期重點實施微山縣微山島環島路等新改建工程,提升運河兩岸公路旅游服務功能。(三)“長城尋跡”主題廊道布局(三)“長城尋跡”主題廊道布局依托齊長城世界遺產廊道和沿線文化旅游資源,以齊長城遺址為重要節點,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資源精神內涵,形成沿本體遺址、輻射和串聯周邊文化旅游景點的“長城尋跡”旅游交通廊道,支撐“一廊、七段、多點”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東段)總體空間布局。1.沿齊長城“快進”通道1.沿齊長城“快進”通道19、規劃形成“高鐵、高速雙通道,七大機場廣覆蓋”的“快進”通道主骨架,增強齊長城沿線文化旅游資源的可達性。高鐵、高速雙通道:由謀劃魯中高鐵、青蘭高速組成。七大機場:青島、濟南、臨沂、日照、濰坊機場,謀劃泰安、淄博機場。專欄三沿齊長城“快進”通道近期重點建設項目高速鐵路。專欄三沿齊長城“快進”通道近期重點建設項目高速鐵路。推進濰坊至宿遷高速鐵路等項目建設。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推進濟南至濰坊、濟南繞城高速二環線南環段、慶云至章丘、臨淄至臨沂、明村至董家口、董梁高速沈海高速至新泰段等項目建設,實施京臺高速濟南至泰安段、青蘭高速河套至黃島段、沈海高速南村至青島日照界段等改-11-擴建項目。運輸機場。運輸機20、場。加快實施濰坊軍民合用機場遷建工程、臨沂啟陽機場航站樓改擴建及附屬工程。開展日照山字河機場改擴建工程前期工作。2.“長城尋跡”(慢游)風景道2.“長城尋跡”(慢游)風景道(1)布局思路以齊長城遺址資源為主體,輻射沿線文化遺產地、旅游景區及特色村落,按照“保護優先、綠色環保、以人為本、文化為魂”的原則,規劃“長城尋跡”風景道。深入發掘“中國最古老長城”的歷史文化底蘊,結合周邊沿線城市“齊風魯韻”旅游景點,打造視域景觀優美、長城特色突出、配套服務完善、游憩體驗豐富的旅游風景道。(2)布局方案以青蘭、濟廣高速等為主軸線,沿齊長城遺址規劃形成“一軸多支、拾遺成線”的總體布局。風景道總規模 1008公21、里,其中主線 415 公里、支線 593 公里,由 959 公里公路、49 公里市政路構成。“一軸”:“一軸”:伴行齊長城本體遺址的高速廊道,貫穿青島、濰坊、臨沂、淄博、濟南、泰安六市,全長 415 公里,由青蘭、京滬、濟泰、濟南繞城、濟廣高速構成。路線串聯青島市齊長城百果園,濰坊市諸城大舜苑,臨沂市沂水楊莊高樓子,淄博市沂源縣洋三峪鄉村、青蘭高速沂源服務區,濰坊-12-市臨朐縣黑松林,濟南市萊蕪戰役紀念館,泰安市泰山景區、泰山寶泰隆,濟南市九頂塔民族歡樂園、金象山樂園等文旅資源。“多支”:“多支”:共布設 11 條、593 公里支線。路線串聯濰坊市諸城恐龍文化旅游區、大源生態游樂園,日照市馬22、耳山、齊長城遺址、五蓮山、九仙山、大青山、浮來山、莒國古城,淄博市魯山國家森林公園、原山森林公園、紅葉柿巖旅游區、峨莊瀑布群、潭溪山、馬鞍山、齊山、鳳凰山、風門道關,濟南市紅葉谷、九如山、金象山、九頂塔、濟南植物園、野生動物園、朱家裕,泰安市泰山花樣年華景區等文旅資源。(3)近期建設重點近期重點實施淄博 X009 淄安路沂源淄川界至臨歷線段等新改建項目,提升 S317 臨歷線等支線旅游服務功能。(四)“千里濱海”主題廊道布局(四)“千里濱海”主題廊道布局依托黃渤海千里黃金海岸線,整合青島、煙臺、威海、日照、濰坊、濱州、東營市濱海公路,打造城海一體、山海融合的中國仙境海岸旅游交通廊道。1.沿黃渤23、海“快進”通道1.沿黃渤海“快進”通道規劃形成“高鐵高速雙環,七大機場協同”的沿黃渤海“快進”通道主骨架,銜接山東半島沿海與內陸城市,助力文化旅游海陸聯動發展。“半島高鐵環”:由天津至濰坊、濰坊至煙臺、青島至榮成、萊西至榮成、青島至鹽城高鐵組成。-13-“半島高速環”:由榮烏、威青、沈海高速組成。七大機場:青島、煙臺、威海、日照、濰坊、東營、濱州機場。專欄四沿黃渤海“快進”通道近期重點建設項目高速(城際)鐵路。專欄四沿黃渤海“快進”通道近期重點建設項目高速(城際)鐵路。推進濰煙高鐵、萊榮高鐵建設。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推進棲霞至萊州、濰坊港疏港高速等項目建設,實施榮烏高速威海至煙海高速段、榮烏高24、速煙臺樞紐至蓬萊樞紐段、沈海高速兩城至汾水段等改擴建項目。運輸機場。運輸機場。加快實施煙臺蓬萊國際機場二期工程、威海軍民合用機場民用部分遷建工程。2.“千里濱海”(慢游)風景道2.“千里濱海”(慢游)風景道(1)布局思路整合沿海各市濱海觀光大道,按照“近海靠岸、路段相連、人海和諧”的原則,打造風光優美、路景結合的“千里濱海”風景道。依托沿黃渤海七市濱海特色,以濱海自駕游公路為載體,建設串聯知名景區、美麗鄉村、網紅打卡點等的國內一流濱海風景道。(2)布局方案以 G228 沿海公路為主軸線,串聯渤海海域濱州、東營、濰坊及黃海海域煙臺、青島、日照七市,強化自駕游路線與海上游碼頭及停車區、驛站等服務設25、施連接,規劃形成“一帶多支、山海互見”總體布局。風景道總規模 2221 公里,其中主線 1246 公里、支線 975 公里,由 1986 公里公路、8公里堤頂道路和 227 公里市政路構成。“一帶”“一帶”:貫穿全省所有濱海城市,全長1246公里,主要由 G228、S209、S309 等普通國省道及煙威地區濱海道路組成。路線串聯濱州市黃河三角洲生態文化旅游島,東營市孤島槐樹林溫泉旅游區、黃河口生態旅游區,濰坊市壽光林海生態博覽園,煙臺市黃金海岸、蓬萊閣、金沙灘海濱公園、煙臺山、張裕酒文化博物館、海昌漁人碼頭、養馬島,威海市林海灣、環翠樓、榮成成山頭、赤山、乳山銀灘,煙臺市海陽省級旅游度假區,青26、島市世界園藝博覽園、海底世界、黃島金沙灘、瑯琊臺,日照市萬平口等文旅資源。“多支”:“多支”:共布設 24 條、975 公里支線。路線串聯濰坊市歡樂海沙灘、渤海走廊紅色旅游文化教育基地、青阜農業,煙臺市南山、羅山、昆崳山、九龍池、煙霞洞、煙臺植物園、福山峆山盧寺、養馬島,威海市恒山生態園、無染寺、三瓣石、圣經山、金牛谷、成山頭、摩天嶺、煙墩角、天鵝湖、偉德山景區、圣水觀、五古墩、多福山、險島山、大乳山,青島市大珠山等文旅資源。(3)近期建設重點近期加快貫通風景道主線 G228 濱州段、海陽段及乳山口大橋等路段,提升 G228 全線旅游服務功能,完善威海市-14-15-“千里山海路”等旅游公路布27、局。(五)“紅色沂蒙”主題廊道布局(五)“紅色沂蒙”主題廊道布局弘揚“紅色精神、綠色山水、歷史文化”,串聯沂蒙革命老區紅色遺跡、山水生態、地質奇觀等旅游資源,打造“紅色沂蒙”旅游交通廊道,支撐國家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1.沿沂蒙革命老區“快進”通道1.沿沂蒙革命老區“快進”通道規劃形成“一環一軸、六心聯動”的“快進”通道主骨架,連接沂蒙山區腹地重點景區。“一環”:“一環”:高速鐵路環線,由濰坊至宿遷、謀劃濱臨、魯中高鐵組成。“一軸”:“一軸”:高速公路主軸線,由臨淄至臨沂、日蘭、濱臺、棗木、嵐菏高速組成。“六心聯動”:“六心聯動”:六大機場,臨沂、濟寧、濰坊、日照機場,謀劃淄博、泰安機場28、。專欄五沿沂蒙老區“快進”通道近期重點建設項目高速(城際)鐵路。專欄五沿沂蒙老區“快進”通道近期重點建設項目高速(城際)鐵路。開展濱州(東營)至淄博至萊蕪至臨沂鐵路前期工作。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推進臨沂至滕州、臨沂至東海、臨淄至臨沂、臨沂至徐州等項目建設。2.“紅色沂蒙”(慢游)風景道2.“紅色沂蒙”(慢游)風景道(1)布局思路-16-依托沂蒙老區戰役戰爭遺址、革命歷史遺跡、紅色文化遺產等旅游資源,按照“紅色引領、綠色發展、區域聯動、因地制宜、服務民生”的原則,規劃貫穿老區的“紅色沂蒙”旅游風景道。以“福山秀水日新月異、沂蒙精神薪火相傳”為主題,突出展現沿線紅色沂蒙風情、綠色生態山水、古色歷史文29、化等旅游特色,打造“紅綠相映、紅古相襯、動靜相協、游憩相伴”的紅色生態旅游廊道。(2)布局方案以 S231 及 X056 趙姚路等為主體,串聯博山、沂源、蒙陰、沂水、沂南等區縣旅游資源,規劃形成“一環多支、串珠成鏈”的總體布局。風景道總規模 698 公里,其中主線 234公里、支線 464 公里,由 695 公里公路、3 公里市政路構成。“一環”:“一環”:全長 234 公里,主要由 S231 及 X056 趙姚路、X057 張崖路等組成。路線串聯臨沂市大青山、孟良崮、天蒙山、沂蒙紅色影視基地、紅嫂革命紀念館、戰郵紀念館、王換于故居、西墻峪抗日堡壘村、沂蒙山革命根據地、岱崮地貌等文旅資源。“多30、支”:“多支”:共布設 17 條、464 公里支線。路線串聯臨沂市焦裕祿紀念館,淄博市 618 戰備電臺舊址、朱彥夫世紀黨性教育基地、南麻革命烈士陵園、魯山國家森林公園,臨沂市沂蒙六姐妹紀念館、紅石寨、竹泉村、馬泉村、地下大峽谷、天然地下畫廊、沂蒙山酒文化生態旅游園、螢火蟲水洞、大眾日報社舊址、沂蒙花開景區(尹家峪田園綜合體)、天-17-上王城,淄博市靈芝洞、沂源魯山溶洞、原山艱苦奮斗教育基地、桃花島、牛郎織女景區,棗莊市萬畝石榴園、抱犢崮等文旅資源。(3)近期建設重點近期依托臨沂市“四好農村路”良好發展基礎,結合周邊旅游資源稟賦,選取適宜路段聚力打造紅色旅游示范路。協同加快其他運輸方式與旅游31、融合發展。鼓勵內河適宜河段實施綠化美化、客運服務提升等綜合配套工程,打造具有運河風韻的旅游航道。加快建設青島、煙臺郵輪始發港及日照、威海停靠港,推出膠東海岸郵輪旅游精品線路。支持各地通用機場開展低空飛行旅游服務。提升公益性旅游“慢火車”服務品質,因地制宜增開旅游專列。三、完善旅游公路四大支撐體系(一)配套旅游服務設施體系(一)配套旅游服務設施體系結合公路養護和沿線村鎮既有設施布局,在旅游公路沿線合理布置自駕車(旅居車)營地、觀景平臺、停車場、公共廁所等服務設施。結合旅游風景道沿途景觀,在具備條件的公路沿線按照“一站一主題,一站一特色”建設驛站,滿足綜合服務、汽修附屬、停車休憩、觀景休閑等需求。32、因地制宜配套自行車道、旅游步道等基礎設施,完善騎行專線、慢行交通系統。推動復合功能型服務區建設,加快高速公路服務區休閑旅游設施提升改造,增設休憩、娛樂、票務、旅游信息和特色產品售賣等服務功能。(二)建設特色標識引導體系(二)建設特色標識引導體系全面、規范、系統建設旅游公路旅游標識系統,實現高速公路出入口、干線公路交叉口等重要位置旅游交通標識全覆蓋。結合風景道沿線人文特征及旅游特色,建設與自然風光相協調的標識引導體系,實現五大主題旅游風景道引導標識全覆蓋。(三)打造智能信息服務體系(三)打造智能信息服務體系旅游公路沿線合理布置解說系統,鼓勵有條件路段提供藍牙、WIFI 接入,提供全程服務引導、路33、況查詢、趣味打卡等服務內容。打造智慧旅游公路,支持與線上媒體聯合搭建服務平臺,加強與旅游景區數字平臺銜接,提供一站式數字化文化旅游服務。(四)完善相關技術標準體系(四)完善相關技術標準體系貫徹實施關于推動山東省旅游公路建設的指導意見山東省旅游公路建設指南,加快完善相關建設標準,為全省旅游公路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四、保障措施(一)完善工作機制(一)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按照“省級統籌、市負總責、縣為主體”的原則,推動建立由地方政府牽頭,交通、文旅、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黃河河務等多部門共同參與、協調聯動的建設管理機制,形成分工明確、各負其責的運營管理工作機制,協同推進旅游交通網可持續發展。34、-18-19-(二)強化要素保障(二)強化要素保障落實省級獎補資金暫行標準等相關補助政策,農村公路補助資金適度向旅游公路傾斜,優先保障旅游公路建設。積極探索采取特許經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拓寬風景道建設投融資渠道。(三)抓好項目實施(三)抓好項目實施精心組織項目實施,明確項目實施序列,積極做好項目儲備。引導各市按年度分解目標任務,完善監督考核機制,有序推進旅游交通網主骨架建設。(四)加強宣傳推廣(四)加強宣傳推廣積極開展“最美旅游路”“最美風景路”和“人氣旅游路”等評選宣傳活動。組織開展旅游公路設計、建設技術研討和交流,推廣普及先進建設經驗。命名推介一批國家文化公園風景道示范路,逐步形成具有山東特色的旅游公路亮點品牌。51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2
67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