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西海岸新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方案(2021-2025年)(1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8130
2024-05-17
18頁
379.91KB
1、 1 青島西海岸新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十四五”時期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為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整體質量和效益,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根據青島西海岸新區(黃島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一、發展基礎(一)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集聚效應日漸顯現。2020 年,新區規模以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完成營業收入 117.6億元,同比增長 29.6%。其中,規模以上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完成營業收入37.9億元,同比增長 65.1%。先后引進了電子信息產業園、富士康、京東方、科大訊飛、商湯科技等一2、批新一代信息技術頭部項目,宸芯科技、商湯科技、科大訊飛等重點企業,已于 2020 年納入規模以上企業統計,帶動作用明顯。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領域發展迅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二)創新能力持續增強,融合創新不斷迸發。截至 2020年底,新區擁有國家級、省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分別為 11 家、33 家、67 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市級工程研究中心分別為 7 家、15 家、72 家,技術創新能力有序提升。海爾、海信等企業入圍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中電科41 所等骨干企業在技術投入、科技創新、國際合作等方面引領 2 作用日益增強。人工智能、5G 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3、速賦能制造業,工業互聯網發展走在全市前列,海爾卡奧斯、賽輪“橡鏈云”搶占世界工業互聯網高地,融合創新發展趨勢顯現。(三)基礎設施加速升級,智慧服務穩步提升。“十三五”期間,新區持續完善通信基礎設施,4G 網絡信號覆蓋率達到99.6%,城區、農村光纖接入能力均達到 100Mbps 以上。5G 網絡建設加速推進,截至 2020 年底,全區累計建成 5G 基站等通信基礎設施 3050 處,實現新區主城區、各大功能區、產業聚集區和街道駐地5G網絡信號連續覆蓋;數據中心機架數量達到2598個。2020 年成功入選山東省“四星級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縣級試點名單”,智慧服務應用示范工程涌現,青島城市大腦投資開發4、有限公司開發的城市智能管理操作系統(簡稱 CIMOS)入選全國智慧城市十大示范案例。(四)重點企業加快發展,龍頭帶動持續增強。“十三五”期間,新區涌現出一批高質量發展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示范領軍作用增強。集成電路產業方面,依托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已落戶電子信息產業園、安潤封測、中微創芯、宸芯科技等重點項目,初步形成覆蓋設計、制造、封測、應用等領域的完整產業鏈條,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發展。新型顯示產業方面,青島海信寬帶多媒體技術有限公司光模塊產品規模全球第六、國內第一;青島海信激光顯示股份有限公司分辨率已達 4K。通信產業方面,中電科思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微 3 波/毫米5、波、光電、通信儀器儀表,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國內測試儀器行業引領者。人工智能產業方面,海之晨工業裝備有限公司發展成為山東省最大規模的機器視覺公司,商湯智能視覺開放平臺、科大訊飛 AI實體經濟產業加速中心成功落地,產業核心競爭力日益凸顯。與此同時,新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產業影響力不強,與發達地區相比,新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小、占比低,集成電路、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戰略新興產業尚未形成規模。二是產業人才不足,集成電路制造、封測以及芯片設備與設計產業鏈成熟人才仍然緊缺。三是產業創投資金缺乏,產業風險投資機構缺乏,民營企業融資以銀行等機構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6、資比例較低。四是創新能力不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整體研發投入與創新能力不足,絕大多數企業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能力不強,制約了新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二、發展形勢 從全球范圍看,當前世界經濟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大變局加速演變的特征日趨明顯。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深入影響,使得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全球信息產業技術創新進入新一輪加速期,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網絡、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快速演進,與制造、材料、能源、生 4 物等技術和傳統產業的交叉滲透日益深化,催生出一批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在產業變革發展趨勢下7、,各類新產業和新業態蓬勃發展的潛力不斷釋放,以智能硬件、新型平板顯示、工業軟件、高性能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5G)等為代表的新技術產品市場空間極其廣闊,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機遇窗口正在打開。從全國范圍看,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特別是隨著“一帶一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合作深入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面臨重大歷史機遇。中國制造 2025要求未來中長期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的集成電路及專用設備、信息通信設備、操作系統與工業軟件、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設備四大細分行業,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產業科技加8、速跨界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競相涌現,不斷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從全省范圍看,“十四五”期間,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將迎來戰略機遇期,區域協同發展將帶來全新機遇。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批復,橋頭堡國際商務區、國際會客廳加快建設,山東省立足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優勢,支持企業走出去,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信息技術產業合作,不斷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提升產業鏈企業競爭力,不斷拓展合 5 作領域,實現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發展。從全市范圍看,立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膠東半島一體化等高點戰略站位,“十四五”期間,把9、握新一輪發展機遇對青島至關重要。青島市“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作戰方案 數字青島行動方案 青島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 年)等相繼出臺,以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線,夯實人工智能、集成電路、5G 通信、高端軟件等軟硬件基礎,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打造特色鮮明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高地。從全區范圍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創新活躍,技術融合步伐不斷加快,正處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黃金期。近年來,新區引進了電子信息產業園、京東方物聯網移動顯示端口器件生產基地等一批新一代信息技術重大項目,“芯屏”產業將為新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跨越式發展帶來重大歷史機遇10、。發展機遇稍縱即逝,必須充分發揮新區產業優勢、區位優勢、市場優勢和配套優勢,推動新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跨越發展、彎道超車。三、總體思路(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及歷次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助推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落 6 地,充分認識和利用國家級新區和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疊加政策優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體系為主線,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整體質量和效益,持續推動信息資源開放共享,不斷深化區域互利合作,推動區域經11、濟協同發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賦能融合制造業轉型升級,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典范。(二)基本原則 需求導需求導向,重點突破。向,重點突破。立足區域產業資源與本地需求,堅持扶持優勢產業鮮明導向,促進外部資源引進與本土重點培育相結合,在核心關鍵領域推動實施一批帶動性強、成長性好的重大項目,提升在國內外產業格局中的話語權。創新驅動,技術引領。創新驅動,技術引領。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模式創新等多種形式,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質量和效益,提高核心產品技術,增強核心基礎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12、提質增效,集聚發展。提質增效,集聚發展。實施區域集聚發展戰略,充分發揮新區區位優勢,加強協調和規劃銜接,優化產業功能區布局,推動產業區域集聚發展,不斷完善產業生態,提高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競爭力。融合發展,安全可控。融合發展,安全可控。深入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激發傳統產業 7 新活力,推動產城融合、產業與應用融合、應用與服務融合。堅持發展自主可控的產品體系,頂格推進安全生產保障體系建設。(三)發展目標 到 2025 年,新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規模達到 500 億元,年增長速度保持在 15%以上,成為半島區域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高地,招13、引培育行業龍頭企業 10 家,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產業帶動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骨干企業 50 家。到2035 年,新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規模突破千億元,成為中國北方光電顯示與半導體產業聚集區和發展高地。四、發展重點(一)突破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加快推進集成電路晶圓制造、封裝測試、設計、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等全產業鏈布局,重點突破28nm制程制造及配套材料設備封測等環節。聚焦產業關鍵環節,支持模擬及數模混合芯片生產制造,建成較大規模特色工藝制程晶圓生產線;大力發展晶圓級封裝、系統級封裝、倒裝、面板級扇出型封裝、三維封裝、真空封裝等先進封裝技術;支持射頻芯片、傳感器芯片、基帶芯片、光通信芯片、顯示14、驅動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等專用芯片的開發設計。聚焦集成電路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圍繞與本地應用需求耦合度高的企業,重點引進一批半導體設備和核心材料領域的龍頭項目,打造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集群。8 (二)跨越發展新型顯示產業。發揮新區平板電視整機生產優勢,打造圍繞龍頭企業發展的產業集群,促進新型顯示企業與家電、手機、汽車電子下游產業的橫向合作,建設覆蓋終端產品、模組、器件、面板、材料以及內容制作的完整產業鏈,打造國內重要的新型顯示制造基地。突破顯示面板產業,立足海信信息產業園、王臺新動能產業基地等園區或者基地,引進高世代液晶面板、AMOLED 面板、柔性顯示生產線項目,補齊產業發展短板。專欄 115、 集成電路產業提升行動 重點項目 電子信息產業園、富士康高端封測、宸芯科技、中微創芯、安潤、華芯智存、郎福、杭氧等項目。提升方向 1.制造環節。立足電子信息產業園等龍頭制造企業,加速 8英寸市場化開拓以及 12英寸生產,重點發展以 RF器件、MEMS器件、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器件為核心的模擬芯片制造。2.設計環節。重點發展以聲音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指紋識別傳感器為核心的 MEMS 傳感器領域,以傳統 SiC/IGBT、第三代半導體為核心的分立器件領域,以驅動/控制芯片為核心的模擬 IC-電源管理領域,以 MCU為核心的微處理器領域和以第三代半導體、射頻器件為核心的模擬 IC-信號鏈領域16、。3.產業鏈條。重點補充完善以制造封裝測試裝備為核心的設備環節,以電子氣體、光刻膠、硅片為核心的材料環節和以系統級封裝、三維封裝、凸點封裝為核心的封測環節。9 (三)加快發展高端軟件產業。大力推進軟件產業發展,加快發展工業 APP、工業嵌入式、工控安全等高端軟件,推動工業軟件從上層生產控制、運營管理類向研發設計、嵌入式應用系統等底層環節突破。大力發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海洋等行業領域的應用軟件,加快向智能化、網絡化、平臺化發展。加快培育一批首版次高端軟件、工業 APP 等優秀軟件產品,打造一批場景應用示范項目。加快建專欄 2 新型顯示產業提升行動 重點項目 海17、信激光顯示項目、京東方物聯網移動顯示端口器件生產基地項目、中南高科青島光電產業園項目、青島光電顯示新材料產業園項目、海信超高清視頻制造業創新中心、臺玻光電等項目。提升方向 1.新型顯示終端產品。提升超高清電視機、筆記本和電腦顯示器、手機、車載等新型顯示終端產品生產能力。支持海信提升 4K 電視產量占比,加快實現 8K 電視規模量產;發揮京東方、青島光電顯示新材料產業園等龍頭項目帶動作用,豐富完善新型顯示終端產品類型。2.液晶顯示模組。依托海信、京東方等龍頭企業,加快關鍵共性和前瞻性技術突破,壯大液晶顯示模組產業。推動研發 8K、120Hz 驅動、高對比度大視角顯示、超薄節能等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18、用。3.激光顯示產業。支持海信圍繞激光顯示發展趨勢搶先布局,建立并完善激光器、抗光屏幕膜片、投影鏡頭等生產線,推動激光顯示核心部件產業化。4.Micro LED 新一代顯示技術。積極布局發展 Micro LED顯示技術,進行大尺寸顯示、車載透明顯示等 Micro LED產品開發。10 設中國石油大學青島軟件學院,打造國內一流的集軟件學科教育、人才實訓、創新創業、產業發展等全產業鏈于一體的軟件生態谷。(四)前瞻發展虛擬現實產業。依托青島國際虛擬現實產業園,以創新化、系統化、融合化為方向,完善底層傳感、網絡、通信等基礎設施,以構建“硬件+軟件+專業服務”的產業鏈為目標,加快推進 VR 硬件設備、專19、用軟件和 VR集成、測試等專業服務發展,夯實虛擬現實產業發展基礎。以強化虛擬現實產業配套支撐為目標,積極發展傳感器、新型顯示、電子材料等與虛擬專欄 3 高端軟件產業提升行動 重點項目 以薩技術、三六零、達索創新中心、西門子(青島)創新中心、海爾智研院、文達通智慧社區與態勢感知項目、賽輪“橡鏈云”、城市大腦公司 CIMOS 城市大腦智能管理操作系統等項目。提升方向 1.工業軟件。加快工業軟件關鍵技術核心突破,全面推進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制造和生產過程智能化管理系統等工業軟件開發和應用,形成工業軟件開發、生產和服務體系。2.嵌入式軟件。大力開發應用于智能家電、高端裝備、通訊設備、專用機械、儀器儀表20、等領域的嵌入式軟件。鼓勵重點企業研發突破嵌入式操作系統等底層軟件。3.新興軟件。加快發展軟件定義計算、軟件定義存儲、軟件定義網絡等技術,重點布局 5G、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軟件定義平臺。4.區塊鏈。支持企業開展區塊鏈、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圍繞智能制造、國際物流、跨境貿易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優秀解決方案和產品。11 現實核心業態緊密聯系的電子信息配套產業。面向重點行業特色場景的應用需求,加快“VR+教育”“VR+文娛”“VR+醫療”“VR+旅游”“VR+智慧城市”等多種形式解決方案推廣應用,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經驗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加強元宇宙技術和應用前瞻研發,21、探索行業應用。依托中國廣電青島 5G高新視頻實驗園區,打造高新視頻生產、傳播、服務全產業鏈生態體系。12 (五)融合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推動人工智能算法、算力、數據三大要素融合促進,形成產業生態的核心優勢。聚焦人工智能關鍵算法等領域,面向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通用技術,支持相關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快研發,適配實際應用需求。推動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 AI 人工智能平臺等公專欄 4 虛擬現實產業提升行動 重點項目 青島國際虛擬現實產業園、科大訊飛未來港、中國廣電青島 5G高新視頻園等項目。提升方向 1.硬件設備領域。發展主機式、手機式、車載式、一體機式、洞穴式等 VR 整機設備,研發22、面向重點行業領域、特定應用場景的 VR 行業終端設備;加快推動動作捕捉設備、三維掃描儀、浸入式聲場采集設備的研發及產業化。2.軟件產品領域。加強 VR相關基礎理論、數據處理和場景合成等共性技術研究,支持 VR 系統平臺和開發引擎研發,發展 VR 軟件開發工具包(SDK)、中間件等專用軟件,研發云端渲染、光場渲染、視網膜渲染等應用軟件,提升 VR軟硬件產品適配和集成能力。3.分發服務領域。發展 VR網絡分發服務和應用聚合服務,構建與云計算、大數據相結合的 VR 分發服務平臺,推動建立高效、安全的 VR 內容與應用支付平臺及分發渠道。依托中國廣電青島 5G高新視頻實驗園區,打造高新視頻生產、傳播、23、服務全產業鏈生態體系。4.測試服務領域。建設標準化、專業化的產品測試平臺,開展 VR軟硬件、VR內容產品測試、認證服務。5.元宇宙場景領域。遵循“文旅先行,場景落地,開放生態,人才培養,政策扶持”策略,依托靈山灣影視文化區、金沙灘旅游度假區等文旅產業基礎優勢,加快推動 AR增強現實、實景游戲、全息投影、虛擬數字人等文旅元宇宙場景優先開展落地。13 共算力平臺,面向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城市治理應用需求,構建支撐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智能底座。構建數據要素市場,加快大數據中心建設,提高大數據中心存儲能力,完善數據資源采集匯聚、交換共享、開放交易等生產應用鏈條,打造面向東北亞數據中心和服務中心。加強人工智24、能應用示范,以需求為導向,培育人工智能創新產品和服務,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促進智慧城市建設。五、重點工程(一)重大科技攻關硬核工程。圍繞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等前沿科技和未來產業變革領域,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統、人工智能關鍵算法、傳感器等關鍵領域,完善專欄 5 人工智能產業提升行動 重點項目 科大訊飛、商湯科技、極視角、以薩技術、靈犀科技、華為(青島)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海之晨工業視覺軟件項目、AI 人工智能平臺、中國電信青島云基地、山東聯通大數據中心等項目。提升方向 1.加速技術突破。支持山東科技大學阿里云大數據學院、騰訊云人工智能學院等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機構與應用需求方的25、深入合作,加快人工智能產業鏈協同創新,推動技術成果的產業轉化。2.打造應用標桿。依托以薩技術、山東科訊、青島商湯等人工智能頭部企業,推進人工智能與教育、交通、醫療衛生、城市治理、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深度融合。3.完善產業生態。依托訊飛未來港,加快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青島)賦能中心,推動區域人工智能產業和生態發展,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生態聚集高地。14 科研項目“揭榜制”“組閣制”,探索建立“科技專員+揭榜掛帥”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搭建“揭榜掛帥”公共平臺,引導和支持數字產業企業、科研院所加大研究投入,加強工藝研發與數字化、信息化技術的融合,組織關鍵制造工藝聯合攻關和創新突破,研發具有自主知識26、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市場前景好的高新技術產品,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實現共性關鍵技術到成果轉化及應用示范的全鏈條創新設計和一體化組織實施。深化校城融合發展,加快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實施科技創新“攻尖”計劃,突破一批重大卡脖子關鍵技術,形成集應用技術公共研究、關鍵核心技術開發、新產品價值形成、產業化相互融合的創新模式。(二)實體經濟數字賦能工程。立足新區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實體經濟發展,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方向,加速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進程,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培育新業態、新模式。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引領作用27、,推動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高端智能家電、智能制造裝備、船舶海工裝備等產業向高端邁進,推動新區石化、鋼鐵等重點高能耗行業進行工業互聯網改造,建設一批自動化生產線、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平臺,促進新區“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快實現。推動智慧農業、數字鄉村發展,推動現代服務業數字化轉型。(三)數字產業培育壯大工程。以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龍頭 15 企業做大做強為重點,加快高端芯片、電子元器件、智能傳感器等關鍵基礎產品攻關和批量生產,重點發展基因檢測設備等高端醫療器械基礎零部件,推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感知與控制等核心部件的持續攻關突破。以加強互聯為重點,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創新,支持基28、礎元器件在 5G 網絡、智能工控、汽車電子、醫療電子等領域協同創新和示范應用。以數字賦能、服務聯動制造為重點,推進智能工廠行業基準建設。積極采用數字化、自動化、先進分析、工業物聯網等技術,實現業務流程、管理系統、數據系統、人員系統、運營系統等創新,打通制造業各領域端到端價值鏈。(四)產業強鏈補鏈生態工程。加快建設主業優勢鮮明、配套功能完善、綜合效益突出的產業園區,科學規劃,引導資源定向聚集,促進園區合理分工,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化發展。優化提升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德生態園、靈山灣影視文化區等重點功能園區發展能級,加快推進新型顯示產業園、集成電路產業園、5G 高清視頻產業園等特色產業園建29、設,發揮半導體和及光電顯示產業鏈工作專班作用,推動資源、人才和資金全面整合、有序調配,謀劃建立一批定位明確、差異化發展、分工協作、運行高效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特色產業園,打造 2-3 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聚焦關鍵產業延鏈補鏈強鏈,重點發展集成電路、智能傳感器、汽車電子領域,打造一批明星產品和區域品牌,構建以電子信息制造為核心,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與人 16 工智能共同發展的產業體系,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五)數字基礎要素提升工程。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通信運營商加快推進5G基站部署,推進IPv6網絡規模化部署。有序推進綠色數據中心建設,打造科技基礎設施和區域通用公共計算服務30、平臺。完善各級信息資源目錄編制機制,健全數據資源采集、更新、共享和發布的制度與標準,加強全流程的數據安全保障和隱私保護。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運用數據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加強對脫敏數據的管理、開發和應用,促進大數據技術交流和成果轉化。逐步推進交通運輸、市場監管、城市管理、城市規劃、生態環保、政務服務和健康醫療等領域主題數據庫建設,挖掘不同市場主體間交叉數據的附加價值,推動各類市場數據的高效流動。六、保障措施(一)加強統籌協調。加強組織協調,形成上下聯動、區域協調、錯位競爭、統一高效的全面協同工作機制,切實推進規劃落實,因地制宜統籌布局重大項目。加強政府的引導作用,全面激發市場主體積極性,大力推31、進以商招商,釋放發展活力,形成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合力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工作格局。(二)加強要素保障。優化產業人才集聚,堅持培育與引進并重,面向新區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件、虛擬現實、人 17 工智能等產業人才短缺需求,創新人才引進政策,提高人才吸引力,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強化創投資本供給,重點招引或設立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創投機構,加大對新區產業集聚發展影響重大的關鍵技術或重點項目支持力度。(三)強化項目支撐。突出重大項目對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科學謀劃布局,明確各功能區招商引資主攻方向和主要目標,瞄準關鍵領域和環節實施招大引強。建立健全招商項目評價體系,實施招商項目論證,突出32、招商實效。推進“項目基地基金”招商模式。對于重點項目或高端人才,加強與投資機構合作,充分發揮基金與本地市場資源的牽引作用,實施資本化招商,增強雙招雙引效果。(四)加大政策支持。積極落實國家軟件和集成電路稅收優惠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扶持政策,完善新區先進制造業發展政策體系,加大對高端軟件、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關鍵技術以及示范應用,促進產業不斷做大、做強、做優。(五)促進開放合作。強化區域協同合作,樹立“全區一盤棋”的大局意識,創新共享觀念,避免重復引進、惡性競爭,營造各具特色、分工明確、協調發展的產業項目招引態勢。發揮青島市膠東半島一體化核心城市、國家級新區等區位優勢,搶抓國際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制高點,突出創新引領,優化產業生態,構 18 建更加開放的新經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