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臺縣起鳳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38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8410
2024-05-17
38頁
174.54MB
1、桓臺縣起鳳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桓臺縣起鳳鎮人民政府2024年1月,前言,烏河之上,騰凰起鳳,豬龍河畔,龍脈魚麗。起鳳鎮,位于桓臺縣東北端。鎮政府駐地距縣城 12.5 公里,馬踏湖的核心區域,就坐落于本轄區的北部。轄區面積55.4平方公里,下設24個行政村,戶籍人口6.17萬人。起鳳鎮多灘涂沼澤、湖洼臺田、鹽堿荒地,盛產蘆葦、蒲草、白蓮藕及鴨蛋等經濟作物。2015 年 6 月,馬踏湖鴨被國家農業部通過畜禽遺傳資源鑒定和配套系列審定,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10 月 22 日,起鳳鎮特色農產品馬踏湖白蓮藕參加由農業部組織的 2015 年第四次農產品地理標2、志登記專家評審會,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起鳳鎮的自然村落,從地緣表征上講,屬沿河偎湖組群而成的莊舍民居東部屬烏河水系,西部歸屬東豬龍河水系。這兩個水系如同相親相融的兩道人文走廊,孕育了馬踏湖獨具文化特色的生態環境與俗風人情。,目錄,規劃總則,總體定位與發展目標,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國土空間開發利用規劃,鎮區空間規劃,全域土地整治與生態修復,規劃實施措施,01,1.1 編制目的1.2 規劃期限與規劃范圍,規劃總則,1.1 編制目的,為加快推進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認真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立足起鳳鎮發展現狀特征,統籌安排全鎮各項建設活動,合理配置村鎮公共服務設施和基3、礎設施,兼顧開發與保護,整合優勢資源,促進起鳳鎮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特編制桓臺縣起鳳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規劃范圍鎮域范圍:起鳳鎮行政轄區范圍,包括24個行政村,總面積5540公頃。鎮區(城鎮開發邊界):總面積613.61公頃。規劃期限本次規劃期限為2021年-2035年。近期:20212025年;遠期:20262035年。,1.2 規劃期限與規劃范圍,02,2.1 總體定位2.2 發展目標2.3 發展戰略,總體定位與發展目標,馬踏湖濱湖養生旅游,2.2 發展目標,24、.1 總體定位,濕地農業種植,特色中醫康養,以旅游興鎮、守住生態為基礎,以濱湖養生、濕地農業種植、特色中醫康養為主線,貫穿“濕地+”理念,提升產業輻射力。依托山東馬踏湖國家級濕地公園的保護和發展,做活做精生態旅游文章,打造中國濕地旅游特色城鎮。,.,.,.,.,保護生態本底優化生態格局構建生態景觀系統強化生態修復維護水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融入區域協調周邊協同產業完善交通,打造濕地文化名片構建產業生態圈擴大文化影響力打造濕地文化產業園,重點發展中心城區城鄉統籌發展優化鎮域農村空間,生態優先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文化引領發展戰略,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2.3 發展戰略,3.1 統籌國土空間總體5、格局3.2 統籌優化國土生態安全格局3.3 劃定“三線”指引國土空間優化3.4 國土空間開發利用布局3.5 各功能分區準入規則和管控要求,03,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構建“一區、兩廊”國土生態保護格局一區:馬踏湖生態保護區兩廊:東豬龍河生態廊道、烏河生態廊道。,3.1 統籌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構筑國土生態保護格局,構建環鎮區生態農業空間,打造濕地特色農業(白蓮藕)和現代農業種植示范區,農業生產空間總面積2255.69公頃,占全域總面積40.72%,主要分布在起馬路南側、分洪河東側、東豬龍河西側等地。,3.1 統籌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保障生態農業發展空間,依據城鎮建設適宜性,以及桓臺縣城區和產業發展需求6、,起鳳鎮中心鎮區是城鎮空間的主要分布區域,其中心鎮區外也有一定城鎮空間分布,總面積613.61公頃,占全域總面積11.08%。促進人口向鎮區和華溝村等中心村集中,促進公共服務設施共享、優化城鄉建設用地空間。,3.1 統籌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優化城鄉建設用地空間,基于生態保護、農業生產、城鎮建設功能指向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集成評價結果,開展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將全域空間分別劃分為生態保護極重要區、生態保護重要區、農業生產適宜區、一般適宜區、不適宜區,城鎮建設適宜區、一般適宜區、不適宜區。,3.2 統籌優化國土生態安全格局,生態保護重要性方面,生態保護極重要區:總面積0.04公頃,占全域總面積的07、.0007%生態保護重要區: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為1119.82公頃,占區域總面積的20.21%,3.2 統籌優化國土生態安全格局,農業生產適宜性方面,起鳳鎮具有高密度的河道與大范圍的濕地農業生產適宜區:面積為1321.39公頃農業一般適宜區:面積為1187.14公頃農業不適宜區:面積為3031.59公頃,3.2 統籌優化國土生態安全格局,城鎮建設適宜性方面,城鎮建設適宜區:面積為442.60公頃城鎮一般適宜區:面積為3587.03公頃城鎮不適宜區:面積為1510.50公頃,3.3 劃定“三線”指引國土空間優化,落實生態保護紅線,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落實城鎮開發邊界,生態保護區域主要位于馬8、踏湖濕地公園,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為1119.82公頃,占區域總面積的20.21%。,與三區三線和縣級國土空間規劃成果銜接,落實基本農田紅線面積2121.43公頃,占區域總面積的38.29%。,城鎮開發邊界主要沿現狀建設用地邊界劃定,重點保障產業發展用地。落實城鎮開發邊界面積613.61公頃,占區域總面積的11.08%。,3.4 國土空間開發利用布局,“一核、二區、三軸、多點”一核:現狀鎮區二區:馬踏湖生態保護區、濕地特色農業和休閑農業片區三軸:東豬龍河生態軸、烏河-分洪河沿線生態軸、城鎮人文發展軸多點:仁豐高新科技園區、泰寶醫養制造科技園區、魚龍田園綜合體、中醫整骨康養示范區,構筑國土空間開發9、空間布局,城鎮人文發展軸,現狀鎮區,魚龍田園綜合體,中醫整骨康養示范區,仁豐高新科技園區,泰寶醫養制造科技園區,3.5 各功能分區準入規則和管控要求,4.1 人口與城鎮用地規劃4.2 產業空間結構4.3 產業發展布局4.4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4.5 綜合防災與公共安全,04,國土空間開發利用規劃,4.1 人口與城鎮用地規劃,形成“兩園、三區、多軸”的產業空間結構。兩園:高新材料科技園區和醫養制造科技園區。三區:馬踏湖濱湖養生旅游產業區、城鎮特色康養服務產業區、鄉村濕地特色農業和休閑農業區。多軸:起馬路區域聯動發展軸、宮夏路產業聯動發展軸、荊夏路產業綜合發展軸、烏河生態軸、東豬龍河生態軸。,4.210、 產業空間結構,荊夏路產業綜合發展軸,起馬路區域聯動發展軸,宮夏路產業聯動發展軸,東豬龍河生態軸,醫養制造科技園區,高新材料科技園區,依托桓臺縣和起鳳鎮的近郊優勢,形成以“精品三產,優化一產”為指導,延伸產業鏈條,拓展產業空間,最終實現全域產業的融合發展。,“1”以濕地文旅產業為核心;“4”以濕地文創、中醫康體、濱湖養生、生態休閑產業為支撐;“5”在四大產業的基礎上,各自以5個重點發展方向引領打造產業鏈條。,4.3 產業發展布局,打造完整產業生態體系,構建“1+4+5”產業體系,優化第一產業:優化種植結構,擴大華溝村、魚三村等村的白蓮藕特色農業種植規模。限制第二產業: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提11、升環境質量的技術改造,遠期引導搬遷進入桓臺縣產業集聚區。強化第三產業:結合起鳳特色,構建旅游、田園、特色農業、中醫產業。,4.3 產業發展布局,產業優化,規劃主要補充養老服務設施、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文化體育設施等鎮級公服設施,進一步完善了鎮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同時可輻射周邊村莊。,4.4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防洪排澇規劃:鎮區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排澇標準為5年一遇。農村社區防洪標準為10年一遇,排澇標準為3年一遇。消防規劃:鎮區設置1座二級消防站。防地震和地質災害規劃:起鳳鎮以地震基本烈度七度為一般工程抗震設防標準,重點工程、生命線工程、學校、醫院等按規定提高設防標準。公共衛生防疫體系規12、劃: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城市發展的基礎目標。,4.5 綜合防災與公共安全,5.1 優化提升城鎮空間格局5.2 鎮區綠地系統規劃5.3 鎮區景觀風貌規劃5.4 建筑風貌控制及引導5.5 生活圈及公共設施規劃5.6 鎮區環境及資源保護規劃,05,鎮區空間規劃,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內形成“一廊三片、三心五軸”的空間結構,一廊:馬踏湖濕地公園的灣口道河道設置綠色生態廊道三片:優化形成起南、魚龍、老鎮三個城鎮發展片區三心:荊夏路唐華路交叉口周邊的旅游服務主中心、起馬路少海路交叉口周邊的旅游服務次中心、荊夏路中心路交叉口周邊的鎮級綜合服務中心五軸:起馬路空間發展軸、唐華路旅游發展軸、荊夏路城鎮文化13、發展軸、宮夏路工商業發展軸、少海路生活發展軸,5.1 優化提升城鎮空間格局,識別重要生態廊道,形成連續完整的綠地系統,一心:鎮區中心位置建設的1處鎮級綜合公園五點:各居住小區內設置的居住小區公園,每處服務半徑控制在500米以內一環:圍繞著鎮區內魚龍特色村莊周邊的沿河流設置的環狀綠色生態公園多帶:沿河流兩側設置濱水綠地,沿道路兩側設置的防護綠地等,5.2 鎮區綠地系統規劃,5.3 鎮區景觀風貌規劃,景觀風貌定位,鎮區風貌空間結構規劃“四區、三軸、三節點”四大風貌分區:魚龍水鄉城鎮生活風貌區、老鎮生態宜居風貌區、老鎮城鎮生活風貌區、工業生產風貌區三條風貌軸線:起馬路自然生態風貌軸線、唐華路-箔場溝14、路旅游景觀風貌軸線、荊夏路歷史文化風貌軸線三個風貌節點:城鎮入口景觀節點、城鎮公共生活中心景觀節點、城鎮自然景觀節點,齊韻風情、休閑水鄉,景觀風貌空間結構,傳統城鎮風貌區:原有的空間肌理格局,保證鎮區原有的空間尺度及建筑風貌,使城鎮建設始終具有歷史性及傳承性現代宜居風貌區:城鎮發展擴展區,行政辦公和商業建筑可以群體組合為主,結合軸線進行組織,注重各體塊間的協調特色產業風貌區:現代與傳統建筑相結合,與現有園區建筑相協調,體現濕地文化產業特色,5.4 建筑風貌控制及引導,鎮級:全鎮及更大區域為服務范圍,主要在鎮區集中設置村/組級:優化形成起南、魚龍、老鎮三個城鎮發展片區,5.5 生活圈及公共設施規15、劃,按照鎮、村/組兩級配置公共服務設施,.,.,.,.,大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水環境質量達到三類地面水域標準,聲環境嚴格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提高土地利用頻率,調整鎮區土地資源配置,保障基礎設施、重點建設項目。,建立高效使用的節水體系,優化城鎮生產、生活水循環流程,積極推廣再生水利用,實施污水資源化。,確定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整治項目,提高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質量,制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耕地占補平衡的實施措施。,環境保護,土地資源,水資源,耕地資源,5.6 鎮區環境及資源保護規劃,.,發展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限制重耗能工業發展。16、,能源,6.1 土地綜合整治6.2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06,全域土地整治與生態修復,(1)開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提高耕地利用率,加強大氣環境保護和噪聲污染控制完善環衛設施,提升固體廢棄物和生活污水處理能力構建生態層和完善綠地系統加強東豬龍河水域綜合治理和水環境保護,6.1 土地綜合整治,農村土地整治工程,6.2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生態修復措施,7.1 規劃先行的管理制度7.2 完善規劃建設體系,07,規劃實施措施,核心引領,本級落實規劃,核心引領,市縣級國土空間規劃,上級規劃傳導內容的落實,鎮級國土空間規劃,約束性指標,主導功能,重要控制線,重大設施,詳細規劃+村莊規劃,下轄各居民點單元,村17、莊建設邊界,耕地保有量,單元人口容量,平均容積率,建設用地指標,永久基本農田面積,核心引領,本級落實規劃,專項詳細規劃,下轄各居民點單元,村莊建設邊界,耕地保有量,單元人口容量,平均容積率,建設用地指標,永久基本農田面積,7.1 規劃先行的管理制度,落實規劃傳導,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以依法批準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作為城鎮建設和管理的依據,各級主體依據各層次規劃定位及時編制或修訂規劃,推動規劃實施。,建立空間管制政策,嚴格落實規劃強制性內容。在各類各層次規劃編制和規劃實施管理過程中,貫徹落實規劃確定的各類控制線、重要配套設施等方面的強制性內容和各項空間管制政策。,建立貫穿規劃編制、實施、監督及國土空間治理全過程的公眾參與機制,保障公眾及時獲取規劃信息并有效傳遞意見,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成為代表公眾參與規劃實施的主體,引導公眾積極為城鎮發展建言。,7.2 完善規劃建設體系,實施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注重規劃實施保障,健全規劃公眾參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