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十四五”職業病防治規劃方案(2021-2025年)(1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8778
2024-05-20
12頁
344.11KB
1、3高密市“十四五”職業病防治規劃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職業健康工作的決策部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 年)和 濰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 山東省“十四五”職業病防治規劃,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劃。一、職業健康現狀和問題職業健康是健康高密建設的重要內容,事關廣大勞動者健康福祉與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職業病防治工作。國家和省市“十三五”職業病防治規劃實施以來,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單位認真履行職2、責,加強協調配合,政府依法監管、用人單位全面負責、職業健康技術支撐機構與服務機構廣泛參與、全社會積極支持的職業病防治工作機制基本形成。工作場所作業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高危粉塵和毒物等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未發生重大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和急性職業性放射性疾病,主要慢性職業性化學中毒得到有效控制。勞動者職業健康教育培訓、職業健康檢查、個體4防護覆蓋面逐步擴大,自我防護意識明顯增強。工傷保險、醫療救助等社會保障政策進一步落實,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得到有效保障。隨著健康高密建設不斷深入,我市職業病防治工作既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一系列問題和挑戰,突出表現在:一是職業病防治形勢仍然嚴峻,職業病危害3、接觸人群量大面廣,塵毒等傳統職業病危害的防控依然面臨較大壓力。二是隨著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的廣泛應用,新舊職業病危害日益交織、疊加,工作相關疾病問題逐步顯現,對職業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新挑戰。三是部分用人單位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中小微型企業職業健康管理基礎薄弱,農民工、勞務派遣人員等群體的職業健康保障還未實現全覆蓋。四是人員流動性不斷加大,靈活就業人群日趨龐大,給職業健康管理與服務帶來新挑戰。五是職業病防治支撐和保障能力亟待加強,職業健康專業人才缺乏,信息化建設滯后,職業健康監管和服務保障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職業病防治事關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強化行業自律和監督管理職責,推動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推進職業病危害源頭治理,預防和控制職業病發生?!笆奈濉逼陂g,全市各級各部門必須要繼續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濰坊5市關于職業病防治的重大決策部署,以“健康高密”建設為引領,堅持依法防治、源頭治理、綜合施策,切實加強政府對職業病防治的組織領導,加強職業病防治體系建設,加強職業衛生監督,切實落實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和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保障措施,全面提升職業病防治水平,促進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協調發展。二、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5、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及省、市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健康中國、健康山東、健康濰坊、健康高密建設要求,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勞動者健康安全為中心,以保護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為根本任務,強化政府、部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個人四方責任,進一步夯實職業健康工作基礎,全面提升職業健康工作質量和水平,積極推進職業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健康高密建設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二)基本原則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聚焦職業健康保護,強化職業病危害源頭防控,督促和引導用人單位不斷改善工作場所勞動條件。落實職業病診療康復和救助保障6政策措施,強化職業病及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6、評估,實現精準防控。突出重點,綜合治理。聚焦職業病危害嚴重的行業領域,持續開展粉塵、毒物、噪聲和放射等危害治理。強化用人單位誠信體系建設,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信用等政策工具,構建職業健康工作新格局。依法防治,落實責任。堅持上下聯動、協調配合,落實好地方政府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用人單位主體責任和勞動者個人責任,完善約束與激勵機制,推進分類分級管理,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強基固本,提升能力??茖W規劃、合理布局職業健康技術服務資源,健全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支撐體系,加強內涵建設和質量管理。加強宣傳培訓,持續推進職業人群健康促進,普及職業病防治知識,不斷提高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工作水平和勞動者7、職業健康保護能力。(三)規劃目標到 2025 年,職業健康治理體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顯著提升,用人單位主體責任有效落實,工作場所勞動條件顯著改善,職業病危害狀況明顯好轉,塵肺病等重點職業病得到有效控制,職業健康服務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全社會職業健康意識顯著增強,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得到切實保障,勞動者健康水7平進一步提高。高密市“十四五”職業病防治主要指標指標名稱目標值1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穩步提升2工業企業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率90%3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合格率85%4非醫療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率90%5重點人群職業健康知識知曉率85%6職業衛生違法案件查處率100%7至少確定 1 家8、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職業健康檢查工作100%8接塵工齡不足5年的勞動者新發塵肺病報告例數占年度報告總例數的比例有效控制三、主要任務(一)落實主體責任,提升用人單位職業健康管理水平。1、強化用人單位主體責任。以落實用人單位主體責任為重點,健全職業病防治工作責任制等規章制度,做好源頭預防,保障經費投入,不斷完善職業病防護設施,切實改善勞動條件,大力推廣有益于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推動用人單位嚴格落實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評價、勞動者職業健康檢查、職業健康培訓等制度。通過綜合防治措施,減少各類危害因素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2、推進9、職業健康保護行動。結合“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和“健康高密”建設行動,推動職業健康重點行業領域用人單位8以加強職業病危害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建設為重點,積極開展“健康企業”建設和爭做“職業健康達人”活動,提升勞動者職業健康意識和素養。鼓勵用人單位建設整潔衛生的健康環境,落實對女職工的關愛照顧,開展健康知識普及,完善職業健康監護、心理健康輔導等健康服務,營造積極向上、和諧包容的健康文化,不斷提升勞動者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專欄 1健康企業建設建設目標:建設目標:通過健康企業建設和爭做職業健康達人活動,不斷完善企業管理制度,有效改善企業環境,提升健康管理和服務水平,打造企業健康文化,滿足企10、業員工健康需求,實現企業建設與人的健康協調發展。建設內容:建設內容:1.組建 1 個健康企業建設技術指導中心2.健康企業建設:省級健康企業 2 家,市縣級健康企業 20 家。3.爭創“職業健康達人”活動:每年評選縣級“職業健康達人”不少于 5 人。預期產出:預期產出:建立完善的健康企業建設評估與運行體系,健康企業數量形成一定規模,并實現逐年遞增,培養一批“職業健康達人”積極參與健康管理、傳播健康理念,職業健康工作水平穩步提升。(二)加強監測評估,持續開展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3、完善監測體系。落實職業健康監測制度,完善監測網絡,提高職業病危害風險監測能力,實現重點職業病監測、醫用輻射防護監測縣全11、覆蓋。強化職業病危害風險管控,構建職業病9危害風險分級、預測預警技術體系,提升突發職業衛生及放射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4、做好源頭預防。進一步完善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制度,加強對職業病危害預評價、防護設施設計、控制效果評價和竣工驗收等環節的管理,推廣應用保護勞動者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引導職業病危害嚴重的用人單位依據國家產業政策轉型升級或淘汰退出。5、實施專項治理。以防治粉塵、化學毒物、噪聲和放射性危害等為重點,改善勞動條件,落實工程防護措施,持續開展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建立中小微型企業職業健康幫扶機制,開展中小微型企業職業健康幫扶行動,推動提升職業健康管理能力和水12、平。(三)嚴格監管執法,提升職業健康監管效能。6、健全監管體系。按照監管任務與監管力量相匹配的原則,加強職業衛生執法隊伍和執法協助人員隊伍建設,健全教育培訓機制,完善執法人員能力評價體系,健全縣、鎮二級職業健康監督執法體系。加強用人單位、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等的誠信體系建設,完善不良信用記錄及失信懲戒機制。7、提升監管效能。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職業衛生監督執法模式。創新監管方式,開展專項執法,推進職業衛生分類10分級監督執法,探索互聯網+監督執法,開展現場執法與非現場執法,提升職業健康監督執法能力和監管效能。(四)強化救治措施,提升職業病13、患者保障水平。8、提升保障水平。實施職業病重點行業工傷保險擴面專項行動和工傷預防專項行動,逐步提高勞動者工傷保險參保率,實現工傷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社會慈善、商業保險等有效銜接,切實減輕職業病患者負擔,有效保障勞動者健康權益。規范用人單位用工管理,督促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中明確職業危害防護等內容。9、強化救治能力。依托市級塵肺病康復治療聯合體作用,實現優質資源向基層有效延伸,為職業病患者和職業人群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診療服務。進一步加強無法明確責任主體勞動者特別是農民工的塵肺病救治救助工作,依法開展法律援助和落實生活幫扶措施。(五)加強人才培養,強化技術支撐體系建設。10、強化14、職業病防治機構建設。健全以職業病監測評估、職業病危害工程防護、職業病診斷救治為主體的職業病防治技術支撐體系。推進兩級技術支撐機構在基礎設施、技術裝備、人才隊伍等方面達標建設。11、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大職業健康檢測評價、工程防護、診斷救治等技術人才培養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和激勵11機制。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病防治機構、衛生監督機構以及綜合性醫院職業健康相關科室的人才梯隊建設,開展規范化系統化培訓,補齊職業病防治技術人才短板。專欄 2職業病防治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建設目標建設目標:加快職業病防治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并向鎮街延伸的職業病防治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內容建設內容:加強能力建設:職業病防治15、監測評估能力建設、職業健康檢查機構能力建設。預期產出預期產出:職業病監測評估、職業病危害工程防護、職業病診斷救治三大技術支撐網絡基本建成,技術支撐能力進一步提升,達到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加強職業病防治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衛職健發20205 號)要求。(六)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職業健康智能監管水平。12、推進職業健康信息平臺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安全規范、功能完備、共建共享的原則,依托全省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構建覆蓋市、縣兩級的職業健康管理“一張網”。充分整合現有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實現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職業病與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報告等信息的互聯互通和共建共享。加強職16、業健康相關信息的互聯互通,健全職業健康與民政、人社、生態環境、應急、市場監管、醫保等部門間信息共享機制。推動用人單位提升職業健康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督促用人單位職業健康信息對接職業健康信息管理系統。12(七)加強政策融合,推進職業健康社會共治。13、加強政策融合。在“大衛生,大健康”框架下統籌推進職業健康工作融入國家、省、市重大政策以及衛生健康的主體性制度。構建政府、部門、行業、用人單位、社會之間緊密配合的職業健康工作機制,綜合運用各種政策措施,調動用人單位做好職業健康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用人單位形成持續改進職業健康工作的內生動力。14、推進社會共治。引導相關協會、學會和有關組織加強行業17、自律,參與職業健康標準規范制修訂、科研攻關和技術咨詢服務等活動,開展職業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和技術交流。鼓勵社會團體、群眾組織、公民個人等開展社會監督,積極營造全社會關注支持職業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圍。(八)加強宣教培訓,增強全社會職業健康意識。15、推動職業健康文化傳播。持續開展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等活動,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加強職業健康宣傳資源建設,創新傳播方式,在全社會營造關心關注職業健康的文化氛圍。推動建立職業健康科普基地和科普知識庫,鼓勵有條件的用人單位建設職業健康宣教與健康促進基地,建立職業健康體驗場館,不斷提升重點人群職業健康知識知曉率。16、加強職業健康培訓力度。18、實施職業健康培訓工程,探索實施互聯網+職業健康培訓,加強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職業13健康管理人員的培訓,切實提升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職業病防治責任意識,提高職業健康管理人員專業水平與實際應用能力。指導和督促用人單位做好接觸職業病危害勞動者全員培訓,增強勞動者的職業病危害防護意識。四、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牢固樹立高質量發展理念,提高站位,統籌謀劃,建立健全職業健康工作目標任務和責任考核制度,明確職業健康工作在部門和干部政績業績考核中的權重。(二)落實經費投入。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強化職業健康經費保障,加強績效評價考核,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支持主要任務和重大工程按計劃順利完成。建立19、多元化的防治資金籌措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職業病防治領域,發揮工傷保險基金在職業病防治中的作用,形成財政資金投入機制和防治資金籌措機制。用人單位要根據防治工作實際,保障生產工藝技術改造、職業病危害預防和控制、工作場所檢測評價、職業健康監護和職業衛生培訓等費用。(三)強化協調配合。充分發揮職業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及時解決職業病防治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全面落實鎮街區職業健康主體責任,政府、部門、用人單位、社會團體等之間要緊密配合,加強聯防聯控,真正形成政府主抓,全市聯動,14資源共享,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將職業健康納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等工作,統一規劃、統一部署、協同推進和實施。(四)及時督導評估。結合工作實際,明確目標任務,加大督導檢查力度,確保規劃目標任務按期完成。市職業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適時組織開展規劃實施的督導和評估工作,2023 年、2025 年分別組織規劃實施的中期和終期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