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縣小安山鎮宋莊村等14村村莊規劃方案(2022-2035年)(1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8820
2024-05-20
11頁
188.50KB
1、梁山縣小安山鎮宋莊村等十四村村莊規劃(2022-2035 年)梁山縣小安山鎮人民政府2022 年 5 月-1-一、總則(一)規劃背景根據自然資源部關于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的通知、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關于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示范鎮建設的通知、中央農辦等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統籌推進村莊規劃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精神,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整體推進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和鄉村生態保護修復,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格局,促進耕地保護和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保障農業農村發展需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助推鄉村全面振興。(二)規劃目的為統籌布局各類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和要素,2、整體考慮各村經濟發展、生態保護修復、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村莊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等,科學指導農村土地整治和耕地保護,更好地指導各村規劃建設,特制定本規劃。(三)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范圍為小安山鎮域北部十四村村域范圍,面積 52.52 km2。規劃期限為 2022-2035 年,近期到 2025 年,遠期到 2035 年。(四)規劃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19 年修訂);-2-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19 年修訂);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 年);4.關于統籌推進村莊規劃工作的意見(農規發20191號);5.關于加強村莊規劃促進鄉村振興的通知(自然3、資辦發201935 號);6.關于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19194 號);7.關于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示范鎮建設的通知(魯自然字2020130 號);8.山東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9.山東省村莊規劃編制導則(試行)(2019);10.國土空間調查、規劃、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類指南(試行);11.梁山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 年);12.梁山縣城市總體規劃(2010-2030 年)13.梁山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在編)14.梁山縣村莊布局規劃(2020-2035 年);15.梁山縣小安山鎮總體規劃(2010-24、030 年);國家和地方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五)規劃原則規劃遵循“尊重民意、簡明實用,多規合一、統籌安排,保-3-護生態、綠色發展,優化布局、集約節約,傳承文化、突出特色”的原則。二、國土空間和村莊發展現狀(一)村莊發展優勢1、區位:對外交通條件便利、區位:對外交通條件便利宋莊村等十四村隸屬梁山縣小安山鎮,地處縣城東北近郊。境域有董梁高速、G220、S250 等多條國省干道穿過,交通優勢顯著。2、生態:柳長河畔、小安山腳下,山水生態環境優越、生態:柳長河畔、小安山腳下,山水生態環境優越宋莊村等十四村位于梁山縣東北低洼區,整體地勢地平。村域內有柳長河、戴碼河、梁濟運河等流經,水系充沛,生5、態環境良好。3、產業:工農業基礎雄厚,特色突出、產業:工農業基礎雄厚,特色突出宋莊村等十四村農業產業優勢明顯,現有多家經濟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涵蓋畜牧業、漁業、種植業等多種產業門類。依托新型建材產業園建設,工業發展勢頭強勁。(二)國土空間現狀規劃范圍內土地總面積 5251.55 公頃,農林用地面積 3808.35公頃;城鄉建設用地為 597.65 公頃,其中村莊用地 519.95 公頃。三、發展目標-4-(一)村莊類型將宋莊村等十四村村莊類型確定為城鄉融合類、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暫不分類四類。(二)目標定位1、總體定位、總體定位規劃宋莊村等十四村的發展定位為:新時代富美安山。打造黃河流域連6、片鄉村振興典范,全域整治和城鄉融合雙驅的齊魯樣板,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先行區,產業興旺、景村一體發展的美麗鄉村。2、規劃目標、規劃目標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促進農村全面發展為目標,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全域要素資源優化配置,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提升產業發展能級,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打造集現代生態農業、綠色建筑材料、特色文化體驗為一體的宜居宜業宜游新鄉村,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四、村域國土空間規劃(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形成“一軸兩帶、四區多點”的總體格局。(二)國土空間用地規劃至規劃期末,規劃范圍內總用地面積 5251.55 公頃,其中,規劃農林用地 4052.16 公頃、建設用地 690.77、8 公頃、自然保護保留-5-508.60 公頃。五、國土空間管制(一)三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規劃范圍內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 3180.41 公頃。嚴格落實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建設用地邊界線:劃定村莊發展邊界 424.83 公頃。規劃期內允許進行村莊開發建設,新建住宅優先在引導優先建設區內建設。(二)三區劃定劃定生態空間 971.85 公頃,農業空間 3596.94 公頃,建設空間 618.29 公頃。嚴格控制各類開發活動占用、破壞生態空間與農業空間。合理安排農村建設用地,嚴格控制開發強度和非農活動影響范圍。規劃期內村莊建設邊界原則上不得調整,如需調整按規劃修改8、處理,報規劃審批機關批準。六、生態保護修復與國土整治(一)農用地綜合整治1、重點項目、重點項目擬規劃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 235.96 公頃、坑塘整治 71.06 公頃、安民山低效林草地整理 7.23 公頃,共計 314.25 公頃。-6-2、宜耕后備資源開發、宜耕后備資源開發規劃范圍內耕地后備資源潛力面積為 572.75 公頃。其中,即可恢復面積為 6.65 公頃,工程恢復面積為 277.79 公頃。(二)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1、耕地質量提升、耕地質量提升穩步推進耕地質量提升。開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工程等。2、耕地保護管制措施、耕地保護管制措施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統籌實施土地整治、高標農田9、建設、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礦廢棄地復墾,拓展補充耕地途徑。(三)生態保護與修復1、生態格局、生態格局打造“二屏接三廊,藍綠連成網,多點落五區,人地水相依”生態格局。2、礦坑修復、礦坑修復規劃引進旅游休閑觀光、導入體育娛樂產業實現礦坑綜合修復,修復面積 2.09 公頃。3、水系修復、水系修復生態水網體系:規劃“一湖三河”的整體水系結構,實現成環成網。規劃遠期開展全域坑塘溝渠疏浚清理擴容造景工程。生態水系統:規劃對生態水系系統實行景觀修復、生境修復。灌溉水系統:打造引河入田、修渠澆田、精準灌溉三級系統。-7-七、產業發展(一)發展定位以特色種養為核心,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及新型建材等先進工業,衍10、生發展鄉村旅游、電商物流等配套服務業,構建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新鄉村產業體系,打造三產融合發展示范標桿。(二)村域產業布局規劃形成“一心、四區、多園”產業空間布局。八、農村居民點建設(一)道路交通規劃規劃形成三級銜接的生活交通體系和高效便捷的生產交通體系。(二)公共服務設施規劃1、社區生活圈規劃、社區生活圈規劃結合梁山縣村莊布局規劃(2020-2035 年)和十四村實際情況,規劃 1 處城鎮社區生活圈和 3 處鄉村社區生活圈。2、公共服務設施配建、公共服務設施配建教育設施:保留現狀初級中學、完全小學、幼兒園。利用小學教學點,改建范莊村幼兒園。醫療養老設施:保留鎮中心衛生院、祝莊村敬老院,規劃增11、設董莊村衛生室、李官屯、鵝鴨廠敬老院。-8-文體設施:結合村委和村廣場綠地等開敞空間為每個村莊布置體育健身場地,在宋莊村、鵝鴨廠村和李官屯村布置文化設施。(三)基礎設施規劃1、給水設施規劃、給水設施規劃規劃全部采用自來水管網集中供水,各居民點延用現有供水管網。給水水源為干魚頭水廠。2、排水設施規劃、排水設施規劃規劃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沿用雨水溝排放。遠期建設小型污水處理站,統一收集到小安山鎮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3、電力電信設施規劃、電力電信設施規劃規劃設置 5 處變電室,由鎮區變電站接入 10kv 高壓線路。規劃在宋莊村建設郵政服務網點、通信服務網點。4、燃氣工程、燃氣工程近期采用清潔煤或者沼12、氣,遠期布置燃氣管道等設施。5、環境衛生設施規劃、環境衛生設施規劃各村均設施垃圾桶,統一集中處理,建立覆蓋城鄉的“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環衛系統。(四)綜合防災減災規劃1、消防工程、消防工程結合村委、廣場設置村級消防點。建設消防給水系統。按照規范設置消防通道。村莊入口、村內主要街道等安裝監控設備。-9-2、抗震工程、抗震工程結合村委設置村級防震減災指揮點。結合學校、廣場等建設村級避難場地。依托村莊主要道路建設網絡狀避難疏散通道體系。3、防洪工程、防洪工程規劃梁濟運河、柳長河達 100 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和 20 年一遇的除澇標準。戴碼河、三分干渠、總干渠達 20 年一遇的防洪標準。(五)農房13、建設規劃劃定村莊建設邊界,并劃定優先建設區,引導村民在優先建設區內空閑地、閑置宅基地和未利用地上進行住宅建設。嚴格執行“一戶一宅”制度。九、鄉村風貌和人居環境整治(一)村莊風貌格局形成“二心三帶四區多點”的整體風貌格局。(二)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道路景觀綠化:實施路面整修,增加路側植被,設計慢行系統。打造游園景觀。設施整治:利用閑置空地增加健身休閑設施、停車設施。完善公廁、垃圾桶、垃圾分類設施配置。環境整治:粉刷立面,增加文化墻繪。清除衛生死角。增設宣傳欄、小品、標識。-10-十、規劃實施(一)近期建設計劃通過拆舊和土地復墾,全面推進各項目區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加快推動農業現代化: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低效林草地、廢舊坑塘整理、現狀耕地提質改造等。整治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啟動現狀溝渠水系生態修復工程,實施景觀、設施、環境整治。(二)實施保障機制為保障規劃實施,強化村委會班子為代表的組織保障,以多渠道融資供給為主體的資金保障,積極落實科技保障和政策保障,充分號召廣大群眾參與設計、建設和管理的全過程。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8-14
14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8-14
1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