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市十四五文化建設規劃方案(2021-2025年)(4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8865
2024-05-20
4頁
163.01KB
1、“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工作規劃到 2025 年,逐步建立起與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文化發展格局,實現文化事業的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文化基礎設施根本改善,社會文化環境普遍優化,城鄉文化品位得到提升,文化人才隊伍素質明顯增強,經常性的群眾文化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得到基本保障。文化產業結構優化、規模和效益有較大增長,文化市場繁榮健康、活躍有序,文化產品與服務的質量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滿足,全民文化生活質量和素養得到提高。一、公共文化服務。繼續把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作為重點,進一步完善規劃,優化布局2、,推進市、鎮(街區)、村(社區)三級公共文化設施規范化、制度化、長效化建設。市級依托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市民閱讀中心、歷史文化中心等文化場館的免費開放,策劃開展線上、線下公益文化活動,為群眾提供多樣化的文化服務。試點開放城區學校體育場,實現社區與學校體育場地資源共享。鎮級圍繞文化助力城鎮化這一課題,完善鎮街文化中心的服務、使用機制,突出文化陣地的實用性和便捷性,將文化中心建在群眾方便去、群眾樂意去的地方,改變其由常年閉門迎查為全天開門服務。村級重點突出文體廣場、農家書屋和文化隊伍建設,切實解決有人活動、有地活動的問題。采取政府采購、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稅收減免等措施鼓勵各3、類文化企業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支持社會組織、機構、個人捐贈和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引導文化非營利機構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二、文旅融合發展。啟動歷史文化溯源工程,深挖農圣文化、鹽圣文化、文圣文化,把歷史和現代串起來,把景點和故事串起來,把文化和旅游融起來,規劃打造一批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旅產業項目。對陳少敏、馬保三、張玉山等革命先輩光榮事跡和全省最早農村黨支部、牛頭鎮武裝起義等重大歷史事件進行深入挖掘,充分發揮陳少敏紀念館、牛頭鎮抗日武裝起義陳列館、馬保三故居、張玉山故居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紅色教育資源優勢,打造紅色文化精品旅游路線。借助京滬二線建設、小清河復航等,推出以羊口為中心的漁鹽文化小鎮4、,以侯鎮為中心的“酒風鹽韻 商都古鎮”,打造海鹽文化旅游線路。依托壽北林海、巨淀湖等生態資源優勢,重點引進文旅綜合體,開發溫泉度假、康養保健、影視文創、體育健身等旅游體驗項目。依托菜博會、蔬菜小鎮等蔬菜文化資源,打造全域化農耕文化旅游,開發種植、采摘等體驗項目。依托文化產業軟件園的資源優勢,內引外聯,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招商。依托晨鳴集團龍頭帶動作用,發展高檔文化紙、印刷等項目,拓展下游產業鏈。依托青檸微影文化傳媒北方總部基地文化產業項目的建成,推進點播影院行業發展,培育文化消費新增長點。三、文藝精品創作。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和省“文藝精品工程”為龍頭,建立健全文藝精品生產激勵機制,5、用活用好圣都文化獎、重點文藝創作立項資助政策,繁榮創作生產,多出精品力作。加強革命歷史傳統題材、重大現實題材作品創作生產,扶持原創性作品,推出更多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文藝作品。重視地方特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加強壽光優秀傳統文化典籍的研究整理和編輯出版。結合全面小康、建黨百年、黨的二十大等重大時間節點,組織創作一批戲劇、影視劇、長篇小說、報告文學等重點文藝作品。重點推進電影鹽諾、電視劇陳少敏 潮涌小清河、話劇農圣賈思勰、報告文學永不淹沒的家園等文藝精品創作進程,全力沖擊省、部級大獎。把創新精神貫穿文化創作生產全過程,推動文學藝術體裁、題材、形式、手段充分發展,推動文化觀念6、內容、風格、流派積極創新,增強文化產品時代感和吸引力。創建聯動開發機制,借助名家大師推動優秀作品多元轉化,形成文化創作生產完整產業鏈。四、群眾文化活動。邀請國家、省內外著名藝術院團到我市舉辦高水平的文藝演出,讓高雅藝術走近尋常百姓生活。整合全市文化資源,以千場公益巡演、戲劇票友大賽、合唱節和周末群眾大舞臺等品牌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辦好一年一度的鄉村文化藝術節,提升群眾文化生活滿意度。積極探索公共文化產品供應的社會化、文體項目合作的社會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扶持文化社會組織、民間文藝團體、文化志愿服務等隊伍組建,搭建鄉村文化文明傳承傳播平臺,培養更多扎根基層的鄉土文化能人、民間文化傳承人。中共壽光市委宣傳部2020 年 11 月 2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