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規劃方案(2024-2035年)(草案)(4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9092
2024-05-21
41頁
40.99MB
1、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規劃(2024-2035)草案 公眾讀本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二二四年五月在城市的喧囂中,我們似乎與自然的聲音漸行漸遠?!吧焦鈵傴B性,潭影空人心”,和諧共生是人與自然之間最崇高的交流方式,是地球可以榮耀和健康存在的根基所在。多年來,深圳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小地盤高密度發展的深圳保有了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2022 年獲得“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國際殊榮,成功加入國際“自然城市行動平臺”,2023 年“國際紅樹林中心”正式落戶深圳。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深圳,這座充滿活力與創新的城市,在這片土地上,每一處山巒、2、每一條溪流,都是自然的詩篇,每一片樹葉、每一朵花蕾,都是生命的旋律。保護野生動植物不僅僅是一項責任,更是一種情懷,一種對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我們懷著敬畏之心,以陸生野生動植物為重點,統籌兼顧海洋水生動物保護,以更系統、更精準、更科學、更智慧的保護,呵護這些野生動植物的家園。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未來的深圳,我們希望在繁華的都市中,依然聽到海浪的聲音、唧唧啾啾的蟲鳴和鳥兒的歡唱,體驗綠野仙蹤的奇遇;我們希望深圳的山與水,花與果,人與自然相得益彰;讓我們攜手共建“山海連城 綠美深圳”,一起參與深圳的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將深圳打造成為國際生物多樣性友好的城市,讓城市的建設與自然的美麗共融,讓鋼筋混凝3、土的叢林與綠意盎然的森林共生共榮,讓每一位市民都能在城市的喧囂中感受到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前言目錄2目標策略/5目標愿景規劃策略1現狀基礎/1生態系統條件野生動物資源現狀野生植物資源現狀3系統協同空間保護/8全域保護格局海陸聯動保護生物廊道保護全域生境網絡4重點物種精準保護/14重點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救護體系重點野生植物保護野生植物種質資源保護與繁育推廣6全鏈條智慧保護管理/28全鏈條保護管理科學保護管理智慧保護監測全民保護參與5全域生物多樣性友好/23規劃建設生物多樣性友好城區實施生物多樣性友好建設加強生物安全風險防控治理7行動與保障/35近期行動計劃規劃實施保障101現狀基礎生態系統條4、件野生動物資源現狀野生植物資源現狀1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深圳地處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的低山丘陵濱海地區,雨量充沛,河流水系豐富,主要山脈由東到西呈帶狀展開,孕育了特色森林景觀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植被類型豐富,由熱帶半常綠季雨林過渡為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777平方千米森林,60座原生性和半原生性山體;擁有近海與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沼澤濕地、人工濕地等濕地類型,主支干河流如網狀交織向城區滲透。347平方千米濕地,310條河流,171座大小湖庫;擁有典型的海洋生態系統和豐富的海洋資源,富含紅樹林、珊瑚礁等多樣生態系統。海岸線260千5、米、無居民海島51個;生態系統條件2注:1.本次規劃范圍及調查數據皆不含深汕特別合作區。2.本文物種數量皆為深圳有調查記錄的,其中無脊椎動物、海洋水生野生動物調查數據仍待完善。本公眾讀本為征求意見稿,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復為準。無脊椎動物(有調查記錄的)海洋水生野生動物(有調查記錄的)野生動物資源現狀陸生原生性脊椎動物651種黑臉琵鷺中華穿山甲中華白海豚小靈貓平胸龜金裳鳳蝶珍稀瀕危物種全球性珍稀瀕危物種中國特色(有)動物(包括區域特有動物)40 種22種94 種廣東省重點保護動物103種蟒蛇白鷴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家二級保護動物83種64種23種426種55種原生性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鳥類16、125種昆蟲300+種蜘蛛70+種珊瑚8種海洋哺乳類286種海洋魚類和無脊椎類3中國稀有和受脅物種67 種48 種02目標策略目標愿景規劃策略5目標愿景國際生物多樣性友好城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中國典范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的首善之城6山山海海共棲萬萬物物生息規劃策略系統協同保護完善區域協同、陸海聯動、全域保護空間網絡,系統修復提升棲息地、原生地質量,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重點物種精準保護實現“關鍵物種”的空間精準保護管理;推進“關鍵項目”的實施落地;加強救護擴繁“關鍵技術”的科技攻關。全域生物多樣性友好強化城區小微型生境及廊道的保護修復,全域推廣生物多樣性友好規劃建設模式。全鏈條智慧保護管理7、健全保護救護、科研監測、推動完善智慧化保護管理。全民參與保護管理引導全社會多元參與保護管理,構建全社會、全齡覆蓋的科普教育體系。2 23 35 51 14 4703系統協同空間保護全域保護格局海陸聯動保護生物廊道保護全域生境網絡8全域保護格局全域保護格局圖構建“四帶五核多節點”的全域野生動植物保護空間格局。以羅田大鵬半島、清林徑梧桐山為兩大陸域生態保育帶;以珠江口深圳灣、大鵬灣大亞灣為兩大陸海協同生態保育帶,是保護野生動植物最為重要的區域性生境走廊。以深圳灣、梧桐山三洲田、大鵬半島田頭山、珠江口、大亞灣為五大保護核心,是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核心區,涵蓋物種豐度高、分布密集的陸域山林地、濱海濕地、8、海洋及海島等區域。是指野生動植物棲息或種群擴散重要節點,以自然公園、郊野公園為主體,提供多樣化物種棲息和擴散空間。四帶五核多節點9海陸聯動保護海陸聯動保護規劃指引構建“五大界面、六大節點、多條通道”的海陸聯動保護方案。是連接陸海生境斑塊的重要陸海界面,包括西部西灣、深圳灣濱海片區,東部西涌至下沙、東西涌、大亞灣嶺澳濱海片區。西部界面強化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友好規劃建設或改造措施的落實,東部界面嚴格保護其自然岸線、濱海濕地、紅樹林等,維護山海自然風貌。以茅洲河口、大沙河口、深圳河口、沙頭角河口、楊梅坑河口、東涌河口為主要節點,是當前陸海交互且具有極為豐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濱海濕地,是水鳥、其他濕地9、生物的重要棲息生境。嚴格保護河灘等自然濕地等棲息環境,加強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監測。重要的陸海生物遷徙、交流、交互洄游通道。包括陸海交互的山坑溪流、入海河流等。維持自然流態、岸線與底棲環境,加強水流量保護與水質監測,保證河流(溪流)水流暢通。五大界面六大節點多條通道10生物廊道保護明確市域多條野生動物生境走廊的總體布局、保護管理與修復指引;明確局部層面野生動物通道科學設置原則及總體指引。生境走廊連接重要棲息地或具有較高生態同質性斑塊,適宜野生動物生活、遷移和基因交流等活動的生態走廊。結合生境條件與種群擴散要求,規劃布局三級生境走廊。野生動物生境走廊及重要通道保護規劃指引一級生境走廊二級生境走廊三級10、生境走廊連接最重要棲息地,為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遷移和擴散等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對促進種群復壯和擴大具有重要意義。連接重要棲息地或高適生境斑塊,對促進區域重點保護物種的交流擴散,提升生態保護緩沖區域的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連接各類適生生境,對構建野生動物棲息生境網絡化構建具有重要意義。11 動物通道為保證野生動物能夠穿越鐵路、公路、水渠等建(構)筑物,建造或保留的通道。原則上在動物生境主廊道及重要棲息地內設置。具體建設結合目標物種調查監測,科學設計野生動物通道。紅外攝像頭已記錄到野生豹貓過橋穿行,動物通道效果初顯。涵洞式動物通道下穿式動物通道上跨式動物通道懸索式動物通道鯤鵬徑 1 號廊橋12全域11、生境網絡以重點保護物種的高適生區為源地,以城市綠地、小微濕地等為生境節點,以河流、碧道、綠道等為物種擴散生境走廊,構建全域的野生動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城市綠地高適生區小微濕地碧道河流綠道13棲息地原生地棲息地高適生區農田屋頂綠化小微濕地社區綠地河流河流綠道生境走廊生境走廊生境走廊生態源地生境節點生態源地城市綠地生境節點1404重點物種精準保護重點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救護體系重點野生植物保護野生植物種質資源保護與繁育推廣重點野生動物保護 全球候鳥保護區域共建候鳥棲息地網絡提高候鳥棲息地承載力深圳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通道”的重要節點,承擔著國際候鳥保護的重任。規劃提出以黑臉琵鷺、勺嘴鷸等重點12、物種為抓手的候鳥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和修復提升措施。開展候鳥及棲息地綜合科學監測培育和推廣鳥類友好城市建設理念加強國際合作,提升國際影響力協同周邊城市,加強紅樹林濕地、沿海灘涂濕地的保護、營造與恢復,構建區域性水鳥和全球候鳥遷徙的生態廊道保護網絡。加強灘涂、河口、水庫等重要濕地以及其他關鍵棲息地保護修復;開展硬質化駁岸的生態修復,修復營造或提升零散農田、菜園、綠地等小微棲息環境,為鳥類提供更多適宜棲息地。加入國際候鳥網絡監測體系,適時啟動全球候鳥遷徙實況“播報”;運用智能設備、智慧化手段對深圳灣等重要棲息地開展常態化監測與評估分析。將鳥類友好城市建設理念要求納入城市規劃建設和日常管理,加強建筑外飾13、面、夜間照明控制引導,提升城區小微棲息環境,建設鳥類友好城市。以國際紅樹林中心建設為依托,搭建國際合作交流平臺,發起全球協同保護候鳥的合作倡議;加強重要物種棲息地修復、監測、保護救護等前沿課題與國際知名公益組織、科研機構的合作與交流;鼓勵社會團體或個人積極參與,發出深圳聲音。15 國家級、省級保護動物規劃根據不同動物的社會影響、保護等級、種群狀態、行為習性特點,結合受脅因素和棲息生境評估分析,形成保護名錄、精準劃定棲息地保護范圍,提出精細化的保護管理措施。精準保護措施整體保護措施突出旗艦物種保護加強傘護物種保護強化種群擴張管理暢通種群擴散通道受脅因素:深圳灣整體環境質量下降;紅樹林擴張、灘涂淤14、積加速、灣內面積減小、水動力及水交換能能力下降、鹽度下降、底棲和游泳生物群落結構改變和多樣性降低、淺水生境減少等多重因素。物種精準保護檔案(以黑臉琵鷺為例)保護措施:(1)組織水文、紅樹林、鳥類、底棲生物等多學科團隊開展深圳灣綜合生態調查,提出整治修復路徑和實施方案;(2)開展調查黑臉琵鷺的棲息和覓食場地等相關分析研究;(3)研究種群數量變化及驅動因素,提出針對性生境營造及修復方案。黑臉琵鷺Platalea minor保護等級:國家重點保護一級棲息地:深圳灣、海上田園、大鵬半島16嚴格保護和系統修復重要棲息地修復種群擴散生境走廊科學建設野生動物通道提升野外種群安全科研支撐種群復壯加強野外種群生15、存狀態及規模監測 特有動物物種保護山溪物種保護是中國特有動物(包括區域特有動物)保護的關鍵。加強人類活動管控提升溪流環境質量明確香港瘰螈和白刺湍蛙為山溪積水潭和湍急溪流生境的環境保護的指示性物種。塑造適宜保護指示物種產卵和受精卵的發育、孵化的小微棲息環境?;謴拖鞯脑鷳B狀態,提升溪流環境質量。嚴禁捕捉溪流水生保護動物,杜絕隨意放生、破壞底棲環境。塑造物種棲息環境香港瘰螈Paramesotriton hongkongensis分布:梧桐山、七娘山等棲息環境:淡水溪流、森林明確環境保護指示種17丘陵谷地林鳥及內陸濕地水鳥棲息地:保護以中華秋沙鴨、黑鳶、褐漁鸮等為指示種的重點內陸濕地鳥和以黃胸鹀、16、白鷴等為指示種的重點丘陵谷地林鳥棲息地,棲息地內森林保持適度的郁閉度有利于林鳥覓食與棲息。海岸山脈哺乳動物及溪流動物棲息地:以穿山甲、小靈貓、香港瘰螈為傘護種和指示物種,實施棲息地精準、科學高效保護;游憩及科考活動原則上實施預約及限流制度,限制人為活動并加強行為規范管理,棲息地保護緩沖區適度控制噪音、燈光等。濱海濕地鳥類棲息地保護修復以黑臉琵鷺為傘護種的沿海紅樹林濕地等重要棲息地,游憩及科考活動原則上實施預約及限流制度,限制大規模人群集聚等活動,嚴禁投喂、捕撈、捕獵等行為。18海洋水生動物棲息地保護以中華白海豚為代表的旗艦物種核心棲息地,有效保護管理珊瑚群、河口和海岸帶等近海生態系統;禁止非法17、捕撈、嚴控陸源和海上污染、采取有效措施減少船只噪聲和海上休閑娛樂人類活動對海洋物種的擾動和傷害。重點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 野生動物救護及疫源疫病監測網絡體系規劃野生動物救護體系規劃建設”救護中心+救護點“的野生動物救護網絡,實現就地和就近救護。陸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深圳市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海洋動物救護中心(規劃);開展重點野生動物的集中救護、收容處置及野外放歸工作。在重點棲息地附近設立救護站點,為受傷、致病的野生動物進行短時救護或冶療,開展就地、就近救護,提高救護效率。兩大救護中心若干救護點陸生野生動物救護熱線:0755-2373777019水生野生動物救護熱線:0755-26895130(18、辦公時間)重點野生植物保護 總體保護措施重點對國家級野生保護植物、特有種、極小種群實施就地保護;以仙湖蘇鐵、蘇鐵蕨、土沉香為旗艦種、傘護種,加強原生地及其生境的系統保護修復,增強市民共同保護意識。20嚴格就地保護,實行名錄保護管理制度,明確保護目錄和空間,有序開展原生地生態系統及棲息生境的系統性保護修復。加強建立重點保護植物遷地保護、繁育研究、特色鄉土植物的園林應用。強化科研支撐,開展生物生態學、遺傳生態學、引種栽培技術的研究,適時野外回歸。嚴禁非法交易,加強市場監管。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強化科研加強監管規劃明確重點野生植物原生地保護范圍,實施嚴格保護管控,原則上采取封山育林式嚴格保護,各類建設原19、則上應繞避重點植物保護原生地。深圳香莢蘭深圳香莢蘭 重點野生植物原生地保護21紫紋兜蘭紫紋兜蘭土沉香土沉香墨蘭墨蘭廣東薔薇廣東薔薇銀葉樹銀葉樹 仙湖蘇鐵仙湖蘇鐵金毛狗金毛狗對半楓荷、深圳秋海棠、茶梨等鄉土植物資源,特色濱海植物、區域特色小種群植物,加強繁育研究,強化在園林綠化及生態修復工程中應用推廣。依托仙湖植物園、蘭科中心、部九窩第二植物園(規劃)等建設遷地保護及繁育中心,結合自然保護地規劃建設若干近地撫育小區。以現有管理及科研單位為依托,組織建立離體保存庫,在保證生物戰略安全的同時,為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和生命科學的研究提供支撐。對大苞山茶、水蕨等國家重點保護物種開展繁育研究,適時開展野外回20、歸,促進野外種群數量增長。植物種質資源保護與繁育推廣體系規劃野生植物種質資源保護與繁育推廣強化鄉土特色物種的繁育及推廣應用建設植物種質資源保護與繁育推廣基地重視植物種質資源的離體保護加強搶救性保護植物繁育研究222305全域生物多樣性友好規劃建設生物多樣性友好城區實施生物多樣性友好建設加強生物安全風險防控治理規劃建設生物多樣性友好城區24玲兒花玲兒花紅花荷紅花荷大苞山茶大苞山茶 重視生物多樣性友好規劃設計引導 加強開發邊界內小微生境的保護修復 強化鄉土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提高鄉土樹種在城市綠化建設及改造過程中的應用比例,篩選并推廣生長良好、觀賞效果較佳的野生鄉土植物。開展專項調查評估,明確保21、護范圍,完善管理制度。開展日常監測,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應對措施。制定生物多樣性友好規劃設計導則,明確生物多樣性友好規劃建設措施,并在城市規劃建設各環節貫徹落實。加強核心棲息地保護管控、加強各類生態廊道的保護與修復。注重異質性生境配置、保留小微生境空間,持續改良土壤結構,加強水的滲透凈化與循環;注重食源、蜜源植物和多樣化植物的配置。深圳大學文山湖深圳大學文山湖實施生物多樣性友好建設 健全全流程的生物多樣性友好建管機制貫徹落實項目規劃建設全生命周期的野生動植物保護意識和要求。建設前強化建設選址對野生動植物保護的評估影響分析,繞避野生動植物生境敏感區域;不可避讓建設的應同步提出保護補償方案。25建設22、中監控并消除施工過程對周邊野生動植物的不良影響。建設后推行園林綠化中枯落物的循環利用,合理控制使用化學藥劑與化肥;加強人為行為管理、控制噪音和燈光等。推進生物多樣性友好建設示范項目結合城市環境整治提升、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公園綠地建設或提升、新建建設項目審核審批等,分層級、分類型推動實施一批生物多樣性友好示范項目。推廣生物多樣性友好建筑模式制定生物多樣性友好建筑設計導則,率先在候鳥遷飛通道或停歇區域、重點保護動物棲息地周邊的建設項目中推廣實施。燕晗山郊野公園及周邊街區燕晗山郊野公園及周邊街區蓮花山漾日湖蓮花山漾日湖大梅沙生物圈三號大梅沙生物圈三號騰訊總部大樓騰訊總部大樓西涌暗夜社區西涌暗夜社區建23、科院總部未來大廈建科院總部未來大廈生物多樣性友好街區生物多樣性友好生境花園生物多樣性友好園區(社區)建筑玻璃幕墻防鳥撞設計生境敏感區域燈光色譜、強度控制立體綠化及其他小微生境營造26 加強有害生物防治加強薇甘菊、銀合歡、互花米草等外來入侵植物防控治理;動態監測革胡子鲇、溫室蟾、紅耳龜等外來入侵動物,必要時采取綜合技術手段治理。薇甘菊薇甘菊銀合歡銀合歡紅耳龜紅耳龜 加強“強適應性”物種種群的監測與調控科學識別種群變化趨勢和潛在的環境影響因素,針對野豬、獼猴、蟒蛇、豹貓等“強適應性”物種,加強監測與種群調控管理。源頭防控外來入侵物種建立外來引種報備、審批和跟蹤管理機制,強化海關監管。構建深圳外來物24、種和入侵物種管理和預警平臺。控制城市園林外來植物的引種。建立動物放生申請、審批、備案及生態影響跟蹤制度。加強生物安全風險防控治理蟒蛇蟒蛇野豬野豬2706全鏈條智慧保護管理全鏈條保護管理科學保護管理智慧保護監測全民保護參與28全鏈條保護管理系統構建從“保護管理科研監測救護繁育保護執法科普宣教”全鏈條保護管理的政策標準體系。救護繁育完善野生動物收容及救護技術規范;規范管理繁育引種技術。保護管理制定野生動植物重要棲息地、原生地管理政策;完善制定野生動物放生、投喂等行為管理規約。科研監測制定調查監測技術規范;完善成果共建共享機制??破招掏晟谱匀唤逃袠I管理;規范野生動植物科普引導。保護執法進一步規范25、野生動植物保護執法相關工作。29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穿山甲保護研究分中心專業標本館國家珍稀瀕危紅樹植物遺傳育種中心科學保護管理依托深圳紅樹林濕地博物館、深圳海洋博物館、仙湖植物園等,建設野生動植物資源專業標本館?;I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穿山甲保護研究分中心、國家珍稀瀕危紅樹植物遺傳育種中心等專業科研機構;加強重要領域的國際及科研合作開展小靈貓、海馬等動物種群生態學調查研究;開展中華穿山甲、黑臉琵鷺等重點動物專項調查及搶救性保護研究;開展大苞山茶、仙湖蘇鐵等野生植物保護利用科研計劃。圍繞珍稀瀕危動物保護救護、棲息生境修復、紅樹林保護修復、入侵物種治理等熱點難點問題,建立國際科研科技交流合26、作機制。30深圳大學專業標本館深圳自然博物館專業標本館深圳海洋博物館專業標本館仙湖植物園專業標本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穿山甲保護研究分中心蘭科中心專業標本館深圳紅樹林濕地博物館專業標本館國家珍稀瀕危紅樹植物遺傳育種中心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專業標本館重大科研設施布局指引圖建設具有影響力的重大科研設施構建長期周期性物種保護科研計劃智慧保護監測 構建“重點區域-監測中心-監測點-監測樣線(樣點)”多層級保護監測體系。建立調查監測、保護救護、科研成果共享、公眾參與智慧化平臺。野生動物常態化監測空間規劃指引多方融合資源與科研成果交流平臺面向市民科普宣傳信息收集平臺保護救護全流程工作平臺“天空地”一體化保護監27、測平臺重點物種重要棲息地跟蹤監測野外巡護預警公眾宣傳展示科研成果數據格式規范化疫源疫病、外來物種監測防治收容救護管理野生動植物保護自然教育數據信息化和共享野外調查與監測全流程信息野外放歸跟蹤推動全民參與調查、保護科研成果共享交互31野生植物常態化監測空間規劃指引 采用智能化設備動態監測、定期人工輔助調查監測,常態化開展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原生地監測、植被監測、重要物種專項監測、有害生物監測等。開發建設智慧化的公眾交互參與小程序,促進全民共同參與調查監測與保護管理。32鳥類環志監測鳥類環志監測地面紅外相機地面紅外相機無人機機器視覺無人機機器視覺手持巡護終端手持巡護終端自然教育公眾保護意識全民保護參28、與加強公眾宣傳制定行為規約促成生物多樣性保護公民共識自然教育中心自然教育學校野生動植物主題自然教育場所科普標本館野生動植物自然教育設施布點規劃33部九窩第二植物園科普標本館仙湖植物園科普標本館深圳野生動物園科普標本館深圳紅樹林濕地博物館科普標本館加強科普設施及場所建設打造特色化課程、廣泛宣傳參與完善全社會、全齡覆蓋的自然教育體系建設野生動植物科普標本館;野生動植物主題自然教育中心及自然教育徑。建設完善科普教育設施;完善科普解說方式和標識系統建設;策劃開展系列科普教育活動;舉辦自然教育國際論壇。加強自然教育課程開發;加強特色化自然教育導師團隊建設;常態化舉辦野生動植物保護科普教育活動。34梧桐山29、自然教育中心科普標本館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科普標本館蘭科中心科普標本館深圳自然博物館科普標本館深圳海洋博物館科普標本館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自然公園自然教育中心科普標本館07行動與保障近期行動計劃規劃實施保障35近期行動計劃圍繞“健全保護管理體系、完善技術標準規范、開展物種專項科研、加強國際交流協作、深化專項規劃研究等開展系列保護修復重點工作。完善陸生野生動物救護和疫源疫病監測站的標準化建設;開展中華穿山甲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專項保護拯救,大苞山茶等珍稀瀕危植物就地保護。統籌開展重要棲息地生境質量修復提升;科學開展重要生境廊道聯通修復工程、梧桐山-紅花嶺等野生動物通道改造建設。推進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穿30、山甲保護研究分中心等重大科研設施建設;推進深圳紅樹林濕地博物館等專業標本館建設。加強野生動植物主題自然教育;常態化舉辦野生動植物保護科普宣教活動。圍繞“推進重要生境保護修復、建立調查監測網絡、加強重點物種救護繁育、完善重大科研設施建設、強化自然科普與市民宣教”推進相關保護工程。36補充海洋水生生物、昆蟲等專項調查;完善中西部和北部片區的資源本底調查;設立調查監測樣點樣線,初步構建監測網絡。完善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原生地保護管理政策;健全野生動植物科研管理制度。制定生物友好的生態修復指引;制定資源本底調查規范。開展中華穿山甲綜合保育技術研究;開展黑臉琵鷺監測與生境修復研究。搭建國際合作交流平臺;發31、起全球候鳥保護合作倡議;開發編寫國際化的自然教育課程與教材。開展生物多樣性友好城市建設模式研究;開展重要小微棲息生境調查評估與保護規劃。近期重點保護工程 近期重點保護任務規劃實施保障完善保護管理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建設專業化保護管理隊伍;公開保護執法信息,暢通公眾監督渠道。加強保護執法監管嚴格保護執法,強化聯動執法;嚴厲打擊非法捕獵、盜采盜挖等野生動植物違法行為;做好執法鑒定和查扣物品的接收工作;加大海關查處和市場監管力度。強化公眾宣傳引導做好政策宣貫,增強全社會野生動植物保護的責任意識;加強宣傳引導,發揮各種公益保護組織和團體作用;鼓勵公眾參與野生動植物保護監管。健全資金保障機制建立以財政資金為主體,各類公益基金、社會資本為補充的資金籌措機制;多渠道拓展資金來源,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保護。37公示渠道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網站:http:/ 8007 號房地產交易大廈 316 室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 郵編:518040(郵件標題或信封封面請注明“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規劃意見建議”字樣)38編制單位: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 中山大學(本讀本部分圖片來源于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深圳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處組織的攝影大賽,個別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聯系。)
物業資料
上傳時間:2021-01-15
244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