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新埭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草案公示)(2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9138
2024-05-21
26頁
9.66MB
1、平湖市新埭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注:本版本為草案公示,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審批文件為準。新埭鎮是平湖融滬的前沿陣地,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虹橋金南翼建設兩大戰略版圖上的核心節點。作為平湖市數字經濟一號平臺,是浙滬共建的國內首個跨省市一體化發展實踐區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的所在地。為順應新時代國土空間治理的新要求,銜接浙江省、嘉興市相關規劃以及平湖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傳導要求,特組織開展平湖市新埭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編制工作(以下簡稱本規劃)。規劃以融滬創新開放城、產城融合生態城、古韻水鄉宜居城為發展定位,圍繞全域統籌2、保護耕地、綠色生態、以人為本、集約高效的原則,構筑新埭鎮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本規劃是對新埭鎮范圍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做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指導城鄉各類開發建設活動、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與修復、制定空間發展政策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空間藍圖,是編制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以及實施全域國土空間治理和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據。前 言PREFACE基本情況鄉鎮概況規劃范圍為新埭鎮域行政管轄范圍,面積76.14平方公里。包括2個社區,9個行政村。規劃范圍規劃期限為 2021-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至2025年,遠期至2035年。規劃期限新埭鎮是平湖融滬的前沿陣地,是長三角一體化發3、展和虹橋金南翼建設兩大戰略版圖上的核心節點。作為平湖市數字經濟一號平臺,是浙滬共建的國內首個跨省市一體化發展實踐區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的所在地,數字經濟、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新埭鎮下轄2個社區,9個行政村。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合計約42.49億元(根據2020年統計公報),常住人口約6.1萬人(根據“七普”統計數據)。新埭鎮76.14平方公里泖河村興旺村姚浜村星光村魚圻塘村大齊塘村牌樓村舊埭村楊莊浜村規劃范圍圖m目 錄CONTENT01 明確未來發展目標02 構筑國土空間格局03 統籌農業生態城鎮04 塑造特色文化景觀05 完善基礎設施體系06 健全規劃實施保障(結合各4、鎮實際修改)明確未來發展目標1.1發展定位1.2人口規模主體功能定位融滬創新開放城產城融合生態城古韻水鄉宜居城發展定位常住人口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5萬人,鄉村人口2.5萬人。2025年常住人口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萬人,鄉村人口2.0萬人。2035年人口規模預測強化與滬融合打造融滬創新開放城強化產城融合建設產城融合生態城強化人居提升構建古韻水鄉宜居城城鎮定位城市化潛力地區人口規模構筑國土空間格局2.1落實三線管控2.2構筑空間格局2.3落實用途分區落實三條基本控制線耕地為本保護永久基本農田新埭鎮劃定永久基本農田37.53平方公里。穩定利用耕地劃入比例92.32%。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主要分布在5、魚圻塘村、舊埭村和大齊塘村。生態為先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不涉及發展為要建設空間集約適度嚴格落實縣級規劃劃定的城鎮開發邊界。新埭鎮城鎮開發邊界面積為8.66平方公里。落實三線管控劃定永久基本農田37.53平方公里不涉及劃定城鎮開發邊界8.66平方公里010203圖例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m構筑空間格局構建“兩區兩片、一帶兩軸”的空間格局兩片特色農業鄉村片、民俗休閑鄉村片。兩區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啟動區、新埭鎮區。兩軸東西向以三里塘河為載體的古鎮水韻軸;南北向的以平興線為依托的產城融滬軸。上海塘生態綠帶。一帶落實用途分區以生態保護為主,原則上應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6、,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實施特殊保護的區域。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進行城鎮集中開發建設,重點完善城鎮功能的區域。以農民生產生活為主導用途的國土空間,應避讓不宜建設區域,嚴控大規模建設。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用途分區規劃圖統籌農業生態城鎮3.1推進鄉村振興的農業空間3.2保護全域秀美的生態空間3.3構建集約高效的城鄉空間3.4開展國土空間綜合整治修復綠色稻米生產區綠色稻米生產區綠色稻米生產區生態水產養殖區現代花卉產業園畜禽加工產業園精品蔬果生產區健康稻米產業園現代農事服務中心共同富裕示范帶共同富裕示范帶構建“一帶一心三園三區”的國土空間農業格局一帶:共同富裕示范帶一心:現代農事7、服務中心三園:健康稻米產業園、現代花卉產業園、畜禽加工產業園三區:綠色稻米生產區、生態水產養殖區、精品蔬果生產區推進鄉村振興的農業空間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國家糧食安全要求,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明確耕地保護任務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推進鄉村振興的農業空間保障農業空間構建多元農業空間格局,加強糧食生產、特色農產品生產建設,分區統籌推進現代農業發展。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有效防止“非糧化”,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穩定安全供給。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嚴格管控一般耕地流出,規范永久基本農田和耕地的占8、補措施,保障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結合農田改造、農田合并等政策,對鎮域內零散分布的耕地,通過小田并大田的方式逐步形成連片化優質耕地。圍繞著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增加機耕路等方式開展耕地改造,實現農業機械化生產,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嚴格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嚴格耕地用途管制探索平原耕地布局優化途徑構建以平原田野為生態本底,以河流藍綠廊道為生態骨架的生態網絡格局系統。構建“河道水系、林田共生”的國土空間生態格局保護全域秀美的生態空間全域生態保護系統規劃圖一脈:以上海塘河為主形成的帶狀生態空間。三廊:三里塘河、后市河、泖口河為主形成的生態保護廊道。藍綠網:各支流河流交織成網9、。錨固“一脈、三廊、藍綠網”生態格局生態控制區限制大規模高強度工業化城鎮化開發。加強生態空間管控m優化鎮域鎮村體系構建集約高效的城鄉空間鎮區:新埭鎮鎮區承擔行政管理、現代服務、文化交往等核心功能。包含大部分楊莊浜村村域。中心村:魚圻塘村、大齊塘村承擔區域周邊生活服務、文旅旅游等功能,對周邊村莊發展起到一定的輻射作用。一般村:姚浜村、星光村、舊埭村、興旺村、牌樓村、泖河村重點滿足居民基本公共服務,提升風貌,同時結合地方特色優勢發展現代農業、生態旅游、農業觀光等。鎮村體系規劃圖形成“鎮區-中心村-一般村”三級鎮村等級體系。姚浜村星光村魚圻塘村大齊塘村舊埭村新埭鎮區興旺村牌樓村泖河村楊莊浜村m開展國10、土空間綜合整治修復農業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任務生態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任務城鎮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任務生態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包括治理修復流域水環境、推進美麗清潔田園、建設美麗河湖、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等主要內容。治理修復流域水環境建設美麗河湖農業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包括明確農業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重點區域,圍繞“多田套合”目標,統籌安排墾造耕地、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推進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推進“百千萬”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工程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城鎮空間綜合整治與修復包括推進城鎮有機更新、低效用地再開發、加強風貌管控等主要內容。推進城鎮有機更新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加強風貌管控推進美麗清潔田園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塑造特11、色文化景觀4.1加強歷史文化保護4.2塑造特色城鄉風貌突出“泖水文化”名鎮的特色,實行分層次保護體系,構建“鎮域、古鎮區、歷史文化遺存”三個保護層次。突出三大保護層次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年字圩89號陸宅陳家埭24號王宅西大街117號高宅柴家浜抗戰時期掩體群西大街25號徐宅落北港6號程宅東大街175號沈宅東大街102號陳宅中大街1號沈宅東大街59號陸宅文弄里墓地曹御史宅地遺址丁橋村抗戰時期掩體群沈蕩漾抗戰時期掩體群龍稍匯抗戰時期掩體群長福寺抗戰時期掩體群坍牌樓遺址沈棻墓鳳凰基遺址劉锜紀念館陸稼書家族墓地陸稼書家族祠堂溪漾指揮墳何字圩抗戰時期掩體群福源禪寺遺址曹御史墳壽帶橋俞昌碩故居太平橋新埭老街中大12、街費宅青云橋后新街14號徐宅后新街47號周宅陸家園弄3號古井對“水脈縱橫、河田共融”的鎮域格局形態、鄉野環境特色以及傳統村落的保護。鎮域古鎮區自然環境、整體空間格局和傳統風貌的保護。古鎮區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及環境要素等物質文化遺存的保護,以及民間習俗、藝術、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歷史文化遺存古鎮文化遺產圖例立碑標識(遺址)原址立碑標識按照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要求保護修繕鎮域文化遺產鎮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圖m上海塘風情帶、三里塘水韻風情帶。產城融合風貌區、城鎮宜居風貌區、農業生態休旅風貌區。從自然景觀特色、歷史人文特色、城鄉建設特色三個方面將新埭鎮規劃為“兩帶三區”的風貌分區結構。風貌13、分區塑造特色城鄉風貌鎮域風貌引導規劃圖產城融合風貌區城鎮宜居風貌區三里塘水韻風情帶西部農業生態休旅風貌區北部農業生態休旅風貌區東部農業生態休旅風貌區城鎮宜居風貌區圖例北部農業生態休旅風貌區生態風貌帶產城融合風貌區北部農業生態休旅風貌區東部農業生態休旅風貌區兩帶三區城鎮宜居風貌區m完善基礎設施體系5.1完善交通網絡體系5.2強化公共服務供給5.3建設綠色基礎設施5.4增強防災減災能力加強融滬聯嘉,結合新埭鎮區和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建設,形成“三橫三縱”的城鎮主次干路網。三橫:由北至南分別為科創大道、朱呂公路、北外環路。三縱:由西至東分別為平興公路、新興路、興豪路。“三橫三縱”的城鎮主次干路網完善交通14、網絡體系至上海呂巷至平湖市區至嘉善至上海金山交通規劃圖構建設施共享的城鄉公交樞紐。公交樞紐:新埭站興豪路廣新線新埭站高速出入口圖例支路主干路次干路高速路至平湖廣陳客運樞紐m按照城鄉生活圈配置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構建新埭鎮、村(社區)兩級公共服務生活圈,形成1個15分鐘鎮級公共服務生活圈、6個村(社區)級公共服務生活圈。構建“鎮-村”兩級生活圈體系強化公共服務供給大齊塘社區新埭鎮興旺-姚浜星光魚圻塘牌樓基礎生活圈基礎生活圈基礎生活圈基礎生活圈基礎生活圈鄉鎮生活圈公共服務生活圈體系規劃圖舊埭基礎生活圈規劃期內鎮區設置1所初級中學和2所小學。人口較多的中心村配置小學(教學點)和幼兒園。教育設施規劃期內15、城鄉居民15分鐘步行可達至少1個必備公共文化場館和3個以上公益性公共文化空間文化設施規劃期內鎮區設有新埭醫院和平湖市精神衛生中心.。醫療設施規劃期內,鎮區規劃新建新埭鎮養老服務中心,各行政村配備一處養老服務站。福利設施m落實上位規劃、銜接各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和十四五重點項目,至2035年,全面建設實用高效、綠色智能、安全可靠、科學完備的現代化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城鄉統籌、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綠色基礎設施增強防災減災能力提高防洪排澇能力防洪標準:新埭鎮區按照50年一遇設計。排澇標準:按10年一遇,暴雨一日排出不受淹的標準進行建設。提升消防救援能力提升城鎮公共消防設施一體化建設水平,加快市政16、消火栓和取水口建設進度,加大消防水源網絡覆蓋范圍。增強抗震救災能力抗震設防烈度為度,重要工程進行專門的地震安全評價工作。完善人防工程建設貫徹“長期準備、平戰結合、全面規劃、重點建設”的原則,使人防建設既能提高城市戰時整體護力,又能為城市經濟建設服務。提高地質災害防御能力新埭鎮地質災害主要為地面沉降,應對新埭鎮地面沉降實行風險分區防控。加強重大危險源管控將生產、儲存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工廠、倉庫相對集中設置在城鎮邊緣的獨立安全地區,并與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保持規定的安全防護距離。規劃新建、擴容若干變電站。繼續強化農村電網整治。鎮區雨污分流,加強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統籌現狀能源設施和相關專項規劃對燃氣17、熱力管網的綜合布局,提升居民天然氣氣化率。不斷健全優化垃圾收運體系建設,納入城市垃圾處置系統,分類收集,統一進行處置。電力工程污水工程環衛工程能源工程健全規劃實施保障6.1 強化規劃傳導6.2 完善實施保障嚴格落實嘉興市、平湖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發展戰略、城鎮職能、指標分解等要求,在規劃中給予落實。嚴格落實已批國土空間規劃強化規劃傳導新埭鎮共劃分13個詳細規劃單元,其中城鎮單元3個,村莊單元9個,特定功能單元1個。面積總計76.14平方公里,實現鎮域全覆蓋。統籌劃定詳細規劃單元序號單元類型單元名稱面積(km))1城鎮單元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啟動區6.662新埭老鎮區5.383大齊塘潔具18、城0.294村莊單元姚浜村3.015興旺村3.556魚圻塘村13.397星光村6.578大齊塘村9.889牌樓村8.1110楊莊浜村2.1111舊埭村11.4612泖河村5.5013特定功能單元新埭歷史文化街區0.24縣級規劃鄉鎮級規劃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傳導指標、功能、控制線、用途管制編制年限、目標、重點管控內容約束性指標、剛性管控要求完善實施保障按照平湖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主導,各部門協同合作實行“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規劃評估制度,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定期評估;及時發現城鎮空間發展過程中的短板和風險,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針對性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安排,提升城鎮治理水平。落實評估制度多渠道進行規劃信息的宣傳普及,建立常態化規劃宣傳和交流互動機制,提高居民對規劃的理解認識,營造全社會積極主動實施和監督規劃的良好氛圍。完善公眾參與加強黨的領導,加強鎮與縣級各部門之間的聯動協作,建立重大事項的部門聯席會議和聯合審批機制,共同協作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保障各項目按計劃實施。加強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