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2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9176
2024-05-21
22頁
8.04MB
1、 安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 年)公示稿 2024 年 5 月 安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 年)規劃主要內容規劃主要內容 1.1.規劃范圍規劃范圍 安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 年)規劃范圍與安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范圍一致,為安陽市域范圍。重點規劃范圍包括安陽歷史城區及周邊環境,其中安陽歷史城區總面積約為2.71平方公里。安陽中心城區面積約為 336.82 平方公里,納入研究范圍。2.2.規劃期限規劃期限 本規劃的規劃期限與安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規劃期限一致,為 2021-2035 年。2、規劃近期為 2027 年。3.3.歷史文化歷史文化價值價值特色特色 價值一:殷商文化,七朝古都安陽承載了輝煌燦爛的殷商文化,是中華文明探源的基石,在歷史上長期作為華北平原重要的中心城市。價值二:豫北老區,紅色基因安陽是河南最早形成的抗日根據地之一,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團結領導豫北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為國家解放和民族獨立做出了重要貢獻。價值三:四省通衢,近代變革京漢鐵路通車后,安陽“綰轂南北”的歷史交通區位進一步提升,成為近代豫北重要的區域經濟中心以及近代政治、社會變革的重要見證地。價值四:人工天河,賡續傳承安陽見證了豫北地區水利工程的歷史變遷與延續,以紅旗渠為突出代表,集中承載了豫北人民長期治3、水理水智慧,體現了人定勝天、不屈不撓的中華民族精神。特色一:彰顯禮制的北方傳統城市空間營建特色。特色二:豫北地區傳統聚落空間特色。安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 年)特色三:豫北傳統建筑文化特色。特色四:名人輩出、多元匯聚的地方文化特色。4.4.保護體系保護體系 規劃堅持整體保護理念,建立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與歷史地段,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及其他歷史文化遺產,市域,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優秀傳統文化五個層次。5.5.保保護內容護內容 歷史城區傳統格局與歷史風貌:歷史城區傳統格局與歷史風貌:保護歷史城區的傳統城市結構、城垣形制、歷史街巷、景觀視廊、坑塘水系與歷史環境要素。省級省級歷史4、文化街區歷史文化街區 3 處處:倉巷街歷史文化街區、西大街歷史文化街區、城隍廟-高閣寺歷史文化街區。湯陰湯陰省級省級歷史文化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中確定歷史文化街區名城保護規劃中確定歷史文化街區 1 處:處:蘇家胡同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歷史地段地段 6 處處:南關歷史地段、西關歷史地段、東關歷史地段、廣益紗廠歷史地段、水冶老街歷史地段、湯陰文化街歷史地段。歷史文化歷史文化名城名城名鎮名村名鎮名村: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 1 處,即湯陰縣;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1 處,即滑縣道口鎮;河南省歷史文化名鎮 5 處,即安陽市林州市任村鎮、滑縣萬古鎮、安陽縣蔣村鎮、林州市石板巖鄉、滑縣瓦崗寨鎮;傳統村落 77處,其5、中中國傳統村落 33 處、河南省傳統村落 44 處;建議歷史村鎮 6 處。文化線路文化線路 2 條條:安陽歷史陸路交通系統文化線路、安陽歷史水路交通系統文化線路。文化遺產聚集區文化遺產聚集區 7 處:處:林慮山紅色文化遺產聚集區、淇河山水文化遺產聚集區、漳河曹魏古鄴文化遺產聚集區、湯陰千年古縣文化遺產聚集區、大運河道口文化遺產聚集區、黃河故道內黃文化遺產聚集區、洹河小南海文化遺產聚集區。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 530 處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6 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80安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 年)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63 處、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361 處。尚6、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 3120 處處。歷史建筑歷史建筑 24 處、建議歷史建筑處、建議歷史建筑 38 處處。世界文化遺產世界文化遺產 2 處處:殷墟、大運河(大運河滑縣段),另有紅旗渠 1 處正在申遺。大大遺址遺址 4 處處:殷墟、三楊莊遺址、安陽高陵、大運河。地下文物埋藏區重點研究區域地下文物埋藏區重點研究區域 22 處處:安陽歷史城區、湯陰歷史城區、殷墟遺址、三楊莊遺址、羑里城遺址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不可移動革命文物 42 處,處,建議建議增補增補革命文物革命文物 25 處處。建議工業遺產建議工業遺產 17 處處:歷史城區內 2 處7、,歷史城區外 15 處。灌溉工程灌溉工程遺產遺產 44 處處:人工水渠及相關遺產 8 處,如紅旗渠、大運河滑縣段、萬金渠等;渡槽及排灌站 27 處,如下毛儀澗村青年渡槽、東趙排灌站等;閘及相關遺址 3 處,如西高穴西門閘遺址等;堤壩及相關遺產 6 處,如高莊鄉鯀堤遺址、小王固右金堤遺址、木篡紅衛水庫大壩等。農業文化遺產農業文化遺產 3 處處:林州茶店太行菊種植與加工、林州中華古板栗園、內黃千年古棗園。歷歷史環境要素史環境要素:古樹名木 4365 株、古井、遺址、牌坊、駁岸、鋪地、水塘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 733 項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7 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8 項、市級非8、物質文化遺產 207 項、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461 項。保護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文化空間,包括群星輩出的名人文化、多元并立的宗教文化、周易文化、甲骨文文化等,其中,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錄。6.6.市域市域歷史文化遺產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保護 安陽市域歷史文化遺產的整體保護結構為“一核兩心、三帶七區”。一核指殷墟-歷史城區歷史文化核心區,兩心指紅旗渠歷史文化次核心和道口古鎮歷史文化次核心,三帶包括太行山文化遺產軸帶、洹河文化遺產軸帶、運河黃河故安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 年)道文化遺產軸帶,七區指 7 片文化遺產聚集區。保護一山兩水三原的整體自然格局,一山指西側的太行山脈,兩水指市域9、內河流分屬的海河水系和黃河水系,三原指東部的黃淮海平原及西部由高山低山環繞形成的林州盆地和臨淇盆地。保護具有文化意義或人文景觀豐富的山體、與城市營建相關的山體、重要自然河湖水系、重要水利工程,保護 1 處風景名勝區林慮山風景名勝區與 10 處具有一定文化資源的自然保護地。7.7.中心城區中心城區的的保護保護 構建“兩心、一軸、多線”的保護格局,對中心城區內各類歷史文化遺產進行整體保護。其中:兩心,指歷史城區、殷墟兩處保護核心;一軸,指洹河文化廊道;多線,指若干歷史陸路交通線路。加強歷史城區與殷墟的聯系,形成一體化保護利用核心區,加強中心城區歷史文化遺產資源整體保護利用,促進中心城區高質量發展。10、8.8.歷史城區保護歷史城區保護 安陽歷史城區保護范圍以明清彰德府城為核心,南起文明大道、北至解放大道、東起東風路、西至彰德路,規劃面積 2.71 平方公里。歷史城區的保護結構為“一環兩軸六片”。一環指明清彰德府城城垣輪廓及護城河水系,兩軸指南大街-北大街連通形成的南北軸線,及西大街-東大街連通形成的東西軸線,六片指西大街歷史文化街區、倉巷街歷史文化街區、城隍廟-高閣寺歷史文化街區,以及西關歷史地段、東關歷史地段、南關歷史地段三處與歷史城區關系密切的歷史地段。保護歷史城區的傳統格局、歷史風貌、人文環境及與之相關聯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等自然景觀環境,對歷史城區及周邊西關歷史地段、東關歷史地段、南11、關歷史地段進行整體保護,保持古城生活氛圍的延續性。歷史城區內城市更新禁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以假亂真。安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 年)協調保護與發展的關系,保持歷史城區人口與產業的可持續性,保障歷史城區配套設施完善和公共服務的便利性,保障土地利用的集約性。9.9.歷史文化街區與歷史地段歷史文化街區與歷史地段保護保護 保護倉巷街歷史文化街區、西大街歷史文化街區、城隍廟-高閣寺歷史文化街區 3 處省級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湯陰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中確定的蘇家胡同歷史文化街區。倉巷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范圍東至頭道街道路中心線,南至文峰北環路北側建筑邊界線,西至北大街道路中心線,北至甜12、水井街-紅廟街北側建筑邊界線,總面積 29.5 公頃。其中,核心保護范圍面積 6.4 公頃;建設控制地帶面積 23.1 公頃。西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范圍北至文峰南環路,南至南門西街,西至西營街和西南營街,東至鼓樓坡街與南大街東側部分街區,總面積約 32.6 公頃。其中,核心保護范圍面積 5.0 公頃;建設控制地帶面積 27.6 公頃。城隍廟-高閣寺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范圍東至頭道街、南道一街道路中心線,南至南門東街-東南營街,西至影壁后街-彰德府署西側院落邊界-鼓樓坡街道路中心線,北至文峰南路南側建筑邊界線,總面積 45.3 公頃。其中,核心保護范圍面積 8.3 公頃,建設控制地帶面積 37.0 13、公頃。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范圍內,不得進行新建、擴建活動,新建、擴建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除外。建設控制地帶內的整治更新應有計劃、分階段進行,不得大拆大建,原則上不再增加建設總量,不得破壞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新建、擴建、改建建筑的高度、體量、色彩、材質等應與核心保護范圍內傳統風貌相協調。以院落作為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改造的基本利用與更新單元,院落邊界應依據歷史資料及現狀情況綜合劃定。保護南關歷史地段、西關歷史地段、東關歷史地段、廣益紗廠歷史地段、水冶老街歷史地段、湯陰文化街歷史地段 6 處歷史地段。整體保護歷史地段的空間格局、人居環境和傳統風貌。歷史地段保護區劃內安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14、2021-2035 年)的整治更新應有計劃、分階段進行,采用小規模漸進式的保護更新模式,不應大拆大建。10.10.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及其他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及其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不可移動文物不可移動文物保護保護。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按需編制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劃定并公布保護區劃,設立保護標志,建立記錄檔案,保護文物保護單位歷史環境,加強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利用。歷史建筑歷史建筑保護保護。嚴格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政策文件的要求保護歷史建筑。已公15、布的歷史建筑應掛牌保護,測繪并建立歷史建筑檔案,編制歷史建筑保護圖則,開展歷史建筑數字化信息采集工作。應嚴格保護歷史建筑外觀風貌及價值特征部位,推動歷史建筑合理積極利用,鼓勵公有產權或集體產權的歷史建筑對公眾開放。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堅持依法保護、積極保護、科學保護、整體保護的原則;保護遺產的突出普遍價值,保護遺產及其環境的真實性、完整性;加強遺產地的保護管理,實現遺產保護、合理利用與城鄉發展的統籌協調。嚴格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實施操作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大運河遺產保護管理辦法、河南省安陽殷墟保護條例(修訂)、安陽市林州紅旗渠保護16、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文件和規劃對遺產本體及環境進行保護。大遺址保護大遺址保護。按照相關法律法規、文件及規劃的要求保護大遺址。加強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和管理,加強遺址的保護研究和展示利用。地下文物埋藏區保護地下文物埋藏區保護。盡快推動地下文物埋藏區的研究和公布工作,建議重點研究 22 處。可根據相關研究與保護工作的進展和需求,將重要的文物遺址埋藏區公布為地下文物埋藏區,列入保護對象。已公布的地下文物埋藏區應盡快編制考古計劃、劃定保護界限。地下文物埋藏區要實行“先考古、后出讓”制度,在依法完成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前,原則上不予收儲入庫或出讓。安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 年)17、革命文物保護革命文物保護。建立革命文物數據庫,推進革命文物資源信息開放共享。結合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工程,以湯陰縣、滑縣、內黃縣、林州市為重點區域,開展安陽市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編制安陽市革命文物專項保護利用規劃。與周邊鶴壁市、新鄉市、邯鄲市、長治市等晉冀豫片區分縣所在地進行對接,健全跨部門合作及跨區域協調工作機制,強化整體規劃、連片保護、統籌展示、梯次利用,推進晉冀豫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的整體建設。保護豫北地下交通線及相關革命舊址。工業遺產保護工業遺產保護。開展工業遺產建檔工作,明確工業遺產的格局、結構、樣式和風貌特征,明確核心物項。應在保持遺產格局、結構、樣式和風貌特征的前提下,加強18、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灌溉工程灌溉工程遺產遺產保護保護。鼓勵萬金渠、引漳十二渠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中國候選工程。結合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和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整體系統保護安陽市域內灌溉工程遺產。嚴格保護灌溉工程遺產的遺產本體和周邊環境,保護格局、樣式和歷史風貌,加強展示利用。農業文化遺產農業文化遺產保護保護。開展安陽市域內農業文化遺產普查,鼓勵申報河南省優秀農耕文化遺產和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在保護農業文化遺產資源及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推進農業文化遺產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結合農業文化遺產發展農產品開發、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研學等特色產業。歷史環境要素保護歷史環境要素保護。對在冊古樹名木統一掛牌,19、禁止砍伐、擅自移植古樹名木和古樹后續資源,建立古樹名木定期巡查制度和動態管理平臺。開展安陽市域范圍內古井的普查工作,重點保護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內的古井,建立電子信息管理平臺,保護古井本體、水質及周邊環境。對市域范圍內歷史環境要素進行登記保護,重點保護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內的遺址、牌坊、駁岸、鋪地、水塘等歷史環境要素。安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 年)11.11.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統文化的保護 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相關要求保護安陽市各類非物質20、文化遺產。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數據庫,完善信息存儲、查詢、訪問、展示等功能,形成安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圖。繼承與發揚安陽的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宣傳與展示利用。鼓勵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民間藝人帶徒授藝,加強中青年人才培養,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開展非遺傳承人研培計劃。12.12.規劃實施管理措施規劃實施管理措施 加強加強相關相關行政立法及執行行政立法及執行。深化及落實名城保護相關條例和規范性文件。建議出臺相關細則。土地儲備考古前置土地儲備考古前置。經文物主管部門核定可能存在歷史文化遺存的土地,要實行“先考古、后出讓”制度,在依法完成考古調查、勘探或發掘前,原則上不予收儲入庫或出讓。相關相關規劃規劃協調21、協調及傳導及傳導。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國土空間詳細規劃、重要文物保護規劃進行協調。完善完善保護管理實施架構體系保護管理實施架構體系。建立市主要領導牽頭的安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設立安陽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心,建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明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相關規劃及實施類項目的審批及監管流程。構建體檢評估機制。構建體檢評估機制。“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基于體檢評估成果,推進問題整改、問責問效,建立良性反饋機制,切實提高名城保護能力和水平。建立數字化平臺建立數字化平臺。結合技術手段,全面系統整理安陽名城及歷史文化的各類檔案資料,建立安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數字化平臺。探索多元管理機制探索22、多元管理機制。推行歷史文化街區街巷長管理體系,倡導實行責任規劃師制度,建立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更新巡查制度。完善項目設計審批流程完善項目設計審批流程。推進歷史城區民居修繕導則編制,完善歷史城區內民居修繕、更新的審批流程。更新改造項目的技術標準特殊規定更新改造項目的技術標準特殊規定。歷史文化街區更新改造項目應保持傳統安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 年)肌理和風貌,受條件限制無法滿足消防、衛生防疫等現行技術標準的,可以綜合運用新技術、新設備、加強性管理等保障措施,經行業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專家評審論證通過后實施。多措并舉多措并舉建立長效資金保障制度建立長效資金保障制度。設立歷史文化保23、護專項資金;將城市更新中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對象納入城市更新實施方案;鼓勵社會和個人資金按照政府相關要求參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修繕和利用。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完善人才培養機制。通過人才引進和與科研機構合作等方式,培養人才,加強安陽本地傳統建筑工匠的管理與培訓,建立相應機制。多角度擴大社會參與多角度擴大社會參與。健全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機制,支持歷史文化保護相關民間團體,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宣傳,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良好氛圍。加強對外宣傳加強對外宣傳。進一步擴大安陽歷史文化名城在國內、國際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建議安陽申請加入世界遺產城市聯盟。安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 年)24、公示圖紙目錄公示圖紙目錄 1.區位圖 2.市域保護結構圖 3.市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總圖 4.中心城區保護結構圖 5.中心城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總圖 6.歷史城區保護結構圖 7.歷史城區保護要素分布圖 8.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區劃圖 9.西大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區劃圖 10.倉巷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區劃圖 11.城隍廟-高閣寺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區劃圖 121 安陽在中國位置2 安陽在河南省位置3 安陽行政區劃圖31-01 區位圖安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河南中安規劃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西大街歷史文化街區城隍廟-高閣寺歷史文化街區倉巷街歷史文化街區圖 例歷史城區保護范圍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范圍歷史文25、化街區建設控制地帶3-27 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區劃圖南門西馬道南 門 西 街文文峰峰北南街街同大渠 口 街胡倉倉巷巷街街后倉街甜水井街北門街北門西街北門西街北門西馬道大院街家裴巷仁義巷巷西鐘樓戲樓后街觀口街文文峰峰大大道道西大街南門東街街東南營街路街下洼街大大南門東馬道竹 竿 巷 鼓樓東街西華門街馬號街東西府東東 馬 道小顏梯子胡同平府街巷西 冠 帶 巷姚家胡同東冠帶巷西 馬 道 二 巷丁家巷文大明道紀 家 巷東東鐘樓巷紅豆腐街廟新營街北門東馬道三義街街解放大道風東路風東新營 街短 街二果 園輝府胡 同北大街鐵獅口街中中倉倉倉倉后后后門一二三巷巷巷街街街街二道街三道街頭道街道街頭二道街道26、府三老縣前街后 渠御路街南大影壁后街街寺街白塔街街魚魚市市西南營街西馬道西營街箭道街學府街大寺前街巷子唐西營街西營街彰彰德德路路皮園街老爺廟街庫 口 街唐子巷大井巷街街平安街平安街鼓樓坡街新華街喬家六府鐵拐府林府巷文 化 路南頭道街山山卜府巷安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河南中安規劃設計有限責任公司0400m10050200圖 例3-28 西大街歷史文化街區建筑分類整治保護規劃圖西大街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范圍西大街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控制地帶修繕維修改善保留整治南 門 西 街文峰路南西大街南門東街竹竿巷鼓樓東街東大街小顏巷西 冠 帶 巷姚家胡同東帶巷丁紀 家 巷中南南大大影壁后街街街寺街白塔街魚市西南營27、街西營街箭道街學府街大寺前街巷子唐大井巷街平鼓樓坡街山家巷冠街魚市安街安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河南中安規劃設計有限責任公司0200m5025100圖 例3-29 倉巷街歷史文化街區建筑分類整治保護規劃圖倉巷街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范圍倉巷街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控制地帶修繕維修改善保留整治文文峰峰北南街同大渠 口 街胡倉倉巷巷街街后倉街甜水北門街北門西街家裴巷仁義巷巷西鐘樓東東鐘樓巷紅豆腐街廟新營街北門東馬道三義街街新營 街短 街二果 園民主路北大街鐵獅口街中倉門街二道街三頭道街后 渠街山卜府巷街井街道道道道街街街街竹竿巷姚家胡同平鼓樓坡街安街縣前街三二頭河南中安規劃設計有限責任公司河南中安規劃設計有限責任公司0240m6030120安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圖 例3-30 城隍廟-高閣寺歷史文化街區建筑分類整治保護規劃圖城隍廟-高閣寺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范圍城隍廟-高閣寺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控制地帶修繕維修改善保留整治峰南街南門東街街東南營街街下大大南門東馬道鼓樓東街西華門街馬號街東東東 馬 道小顏梯子胡同平府街巷姚家胡同中道街頭二道街道府三老縣前街御路街南大影壁后街街街平安街鼓樓坡街新華街喬家六府鐵拐府林巷南頭道街山洼街文府河南中安規劃設計有限責任公司安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0200m502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