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縣銀山鎮斑鳩店鎮戴廟鎮舊縣鄉商老莊鄉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示稿)(3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9187
2024-05-21
36頁
10.38MB
1、東平縣人民政府2024.05公示稿東平縣銀山鎮、斑鳩店鎮、戴廟鎮、舊縣鄉、商老莊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為全面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泰安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東平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東平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2020-2035年),落實東平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及縣委縣政府的部署安排,加快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統籌安排各鄉鎮的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特制定東2、平縣銀山鎮、斑鳩店鎮、戴廟鎮、舊縣鄉、商老莊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編制目的規劃范圍規劃范圍全域面積合計:431.35 平方千米水域面積合計:13421.61 平方千米常住人口合計:16.5 萬人(數據來源于2020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數據來源于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銀山鎮、斑鳩店鎮、戴廟鎮、舊縣鄉、商老莊鄉5個鄉鎮,作為東平縣西部由220國道串聯的黃河沿岸鄉鎮,本次國土空間規劃將其整合為西部環湖地區編制單元,聯合編制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目錄CONTENTS1/規劃概述2/城鎮性質與發展目標3/國土空間總體格局4/全域空間布局5/構建魅力鎮區6/塑造地方特色7/完善支撐體系8/規劃3、傳導與實施保障01規劃概述1.1 規劃期限1.2 規劃范圍規劃范圍包括全域和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兩個空間層次。全域層次包含銀山鎮、斑鳩店鎮、戴廟鎮、舊縣鄉、商老莊鄉(以下統稱西部環湖鄉鎮)人民政府行政管轄范圍內的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431.29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范圍總面積410.61公頃。1.規劃概述 1.1 規劃期限 1.2 規劃范圍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規劃至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02城鎮性質與發展目標2.1 城鎮性質2.2 國土空間發展目標2.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策略2.城鎮性質與發展目標 2.1 城鎮性質銀山鎮:縣域重點鎮,山東省歷史文化4、名鎮,東平湖西岸旅游服務基地,物流集散中心。斑鳩店鎮:以文旅產業為主的鎮,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東平湖沿岸農文旅融合發展區。戴廟鎮:以文旅產業為主的鎮,東平湖沿岸特色農旅融合休閑度假體驗區。舊縣鄉:以文旅產業為主的鄉鎮,東平湖沿岸特色山水文化體驗區。商老莊鄉:以文旅產業主的鄉鎮,大運河文化和傳統漁家文化保護傳承體驗區。2.規劃目標與城市性質 2.2 國土空間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牢牢守住發展安全底線,穩步提升國土空間保護水平;加強國土空間風險管控,完善國土空間安全韌性設施建設;顯著提升國土空間開發效率,推動國土空間提質增效;不斷優化國土空間布局,以高品質國土空間保障高質量發展;全面完善國土空間治理5、體系,提升國土空間治理能力。階段目標:規劃到2025年,大力推進物流倉儲產業發展,推動魅力湖灣山水體驗區建設,農文旅深度融合格局初步形成;路網布局更加優化,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更加健全,國土空間品質進一步提升,城鎮宜居水平顯著提高。規劃到2035年,基本形成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安全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國土空間;形成現代產業體系、交通體系,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山水文化特色得到全面彰顯,銀山鎮全力打造配套完善、交通便捷的湖西旅游服務基地,助力東平湖打造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規劃到2050年,全面實現黃河東平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銀山鎮全面建成國6、家級文旅強鎮。2.規劃目標與城市性質 2.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策略綠色發展策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底線思維,踐行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理念,保護東平湖生態環境,促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綠色化、城鄉生活方式低碳化發展,全面提升鄉鎮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多元產業策略建立多元融合的產業結構體系,創新產業合作模式,推動產業互相賦能、深度融合發展,多元支撐西部環湖鄉鎮高質量發展。魅力彰顯策略落實山東省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戰略,保護傳承黃河文化、運河文化、泰山文化、宋文化等特色文化,促進歷史文化資源與山水生態資源的融合發展,塑造西部環湖鄉鎮人文魅力。品質提升策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產城融合發展7、,全面提高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加快提升全域景觀風貌,塑造高品質城鄉人居環境,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03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1 嚴守三條控制線3.2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3.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3.1 嚴守三條控制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優先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生態保護紅線立足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的定位,結合東平湖保護要求,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線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 3.2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構建“一心、一帶、一軸、四區”國土空8、間總體格局3.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一心”:確立銀山作為湖西的文旅服務中心;“一帶”:黃河生態帶;“一軸”:依托220國道形成串聯西部環湖五個鄉鎮的城鎮發展軸;“四區”:東平湖生態保護區、環湖農文旅融合發展區、淺丘農業發展區和現代農業發展區。04全域空間布局4.1 優化農業空間布局4.2 穩定生態空間布局4.3 明確鎮村空間布局4.4 國土整治修復舊縣鄉斑鳩店鎮銀山鎮戴廟鎮商老莊鄉保障糧食生產。嚴格耕地種植用途管制,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生產以及飼草飼料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西部環湖鄉鎮糧食生產總面積17.669、萬畝,其中銀山鎮3.89萬畝、斑鳩店鎮4.16萬畝、戴廟鎮4.54萬畝、舊縣鄉0.91萬畝、商老莊鄉4.17萬畝。發展特色農業。圍繞設施農業、生態漁業,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助力特色農業改革縱深推進。主要特色農業產業園區有泰安市大自然特色林果產業園、舊縣鄉小雜糧種植產業基地、斑鳩店鎮大蒜產業基地、南堂子民俗旅游示范園、戴廟鎮烏鱧養殖產業基地、商老莊鄉現代食用菌產業園及產業基地。4.1 優化農業空間布局4.全域空間布局鄉鄉/鎮政府駐地鎮政府駐地積極挖掘潛力增加耕地。西部環湖鄉鎮宜耕后備資源潛力區總面積10401.75畝,其中銀山鎮2219.1畝、斑鳩店鎮1909.5畝、戴廟鎮757.65畝、舊縣鄉210、137.5畝、商老莊鄉3378畝。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土地平整工程,不斷完善田間道路系統建設,優化田間道、生產路布局,提高過載道路的荷載標準和耕地通達度,提高農業機械作業條件。實施坡改梯工程,完善排灌溝渠網絡,加強田間灌溉與排水工程建設,優化配置水資源,穩步提高耕地灌溉率。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至2035年,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西部環湖鄉鎮高標準農田建設整治提升區域總面積38201.25畝,其中銀山鎮5658畝、斑鳩店鎮13956.15畝、戴廟鎮14736.15畝、商老莊鄉3850.95畝。提升設施農業現代化水平。到2035年,現代設施農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科技裝備條件顯著改善,11、穩產保供能力進一步提升,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斷增強。4.全域空間布局 4.1 優化農業空間布局 4.2 穩定生態空間布局4.全域空間布局規劃銀山鎮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3425.08公頃、斑鳩店鎮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984.25公頃、戴廟鎮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2827.02公頃、舊縣鄉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2068.81公頃、商老莊鄉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3707.11公頃,以及西部環湖鄉鎮境內泰安東平湖地方級風景名勝區面積12785.34公頃的目標任務。持續推進東平湖水生態修復、東平湖環湖濕地生態修復、礦山生態修復和生態林業建設,加強生態系統穩定性,提高生物多樣性。西部環湖鄉鎮林地主要12、分布于環湖山地和東平湖沿岸。造林綠化空間主要分布于環湖山地,總面積793.77公頃,其中銀山鎮106.90公頃、斑鳩店鎮26.54公頃、戴廟鎮28.52公頃、舊縣鄉631.38公頃、商老莊鄉0.43公頃。4.2 穩定生態空間布局4.全域空間布局規劃鎮域鎮村分為農村社區/中心村和基層村2個等級。4.3 明確鎮村空間布局4.全域空間布局行政區農村社區/中心村基層村銀山鎮1014斑鳩店鎮1013戴廟鎮77舊縣鄉119商老莊鄉65合計4448 4.3 明確鎮村空間布局4.全域空間布局銀山鎮建立2大支柱產業,依托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等歷史文化資源以及東平湖等自然資源大力發展文旅產業;推進泰安港銀山作業區、德13、鄆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結合現有220國道,發展物流產業。斑鳩店鎮、戴廟鎮、舊縣鄉、商老莊鄉依托各自歷史文化資源和東平湖等山水資源,大力發展旅游產業,積極推進文旅、農旅產業融合發展。舊縣鄉:農文旅融合斑鳩店鎮:農文旅融合銀山鎮:文旅、物流戴廟鎮:農文旅融合商老莊鄉:農文旅融合推進農用地整治。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宜耕后備資源開發以及農田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在優化耕地布局、增加耕地面積的同時,提高耕地連片度,加強耕地地力培育,全面提升耕地質量,為促進耕地規模經營和發展現代農業創造條件。推進建設用地整治。按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要求,充分運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按照14、“先拆舊、后建新,先復墾、后掛鉤”的原則,對規劃確定的城鎮、村莊建設和產業發展區以外的農村宅基地、工礦廢棄地以及其他建設用地有序開展建設用地復墾,優化農村建設用地結構和布局。4.4 國土整治修復4.全域空間布局生態修復國土綜合整治有序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積極盤活農村閑置建設用地,大力推進工礦廢棄地復墾,推進建設用地多功能開發、地上地下立體綜合開發利用,促進空置學校、廠房等存量資源再利用,提高存量建設用地供地比重。充分利用閑置和低效建設用地,提高各業各類建設用地節約集約水平,保障科學發展的用地需求。控制國土開發強度,進一步優化城鄉用地結構,引導人口、產業有序集聚,形成城市帶動農村、城鄉統籌協15、調發展的新格局。嚴格控制開發強度和新增建設用地供給,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必要用地。存量低效用地盤活推進東平湖湖區生態修復。通過湖體清淤、菹草治理、水生態修復、湖岸生態化改造、環湖村莊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農業和農村面源污染控制等措施,推進湖區生態修復。推進濕地生態修復。通過退耕還濕、退漁還濕、增加生物多樣性、濕地景觀再造等措施,全面修復提升東平湖濱湖濕地的生態服務功能和景觀生態格局。推進礦山生態修復。遵循因地制宜、因形就勢的原則,對沿湖仙子嶺、青龍山、大山頂、琵琶山、銀山、鐵山、馬山、鳳凰山、金山等破損山體進行生態修復。實施削坡減載,采用階梯式緩坡降低坡度。開展場地平整,采用傳統的農耕整地措施復綠平緩16、荒地。以現有優勢植物群落進行生態復綠,重建礦山微地形,提供更多物種共生機會。05構建魅力鎮區5.1 鎮區、鄉駐地空間結構5.2 城鎮住房建設5.3 城市更新目標5.4 綠地和開敞空間體系5.5 空間形態重點管控地區銀山鎮鎮區規劃構建“一心、二軸、三組團”的空間布局結構。其中“一心”依托銀山鎮人民政府構建綜合服務中心;“二軸”沿220國道和銀牛路構建城鎮發展軸;“三組團”西部生活組團、東部生活組團、南部產業組團。斑鳩店鎮鎮區規劃構建“一心、一軸、三組團”的空間布局結構。其中“一心”依托斑鳩店鎮人民政府構建綜合服務中心;“一軸”沿220國道構建城鎮發展軸;“三組團”北部生活組團、中部生活組團、南部17、產業組團。戴廟鎮鎮區規劃構建“一心、一軸、三組團”的空間布局結構。其中“一心”依托戴廟鎮人民政府構建綜合服務中心;“一軸”沿220國道構建城鎮發展軸;“三組團”北部生活組團、中部生活組團、南部產業組團。舊縣鄉駐地規劃構建“一軸、二組團”的空間布局結構。其中“一心”依托舊縣鄉人民政府構建綜合服務中心;“一軸”沿220國道246省道構建空間發展軸;“二組團”北部產業組團、南部生活組團。商老莊鄉駐地規劃構建“一心、二軸、二組團”的空間布局結構。其中“一心”依托商老莊鄉人民政府構建綜合服務中心;“二軸”沿220國道、326省道構建空間發展軸;“二組團”東部產業組團、西部生活組團。5.構建魅力鎮區 5.18、1 鎮區、鄉駐地空間結構 5.2 城鎮住房建設5.構建魅力鎮區 5.3 城市更新目標銀山鎮鎮區、斑鳩店鎮鎮區、舊縣鄉駐地以存量土地盤活利用、土地高效使用為指導思想,以完善功能布局、提升人居環境品質為目標,堅持“留改拆”并舉,防止大拆大建,有序開展城市有機更新。戴廟鎮鎮區、商老莊鄉駐地城鎮開發邊界范圍整體位于蓄滯洪區范圍內,不得進行拆建活動。銀山鎮鎮區居住用地主要分布于西部、東部生活組團,斑鳩店鎮鎮區居住用地主要分布于北部、中部生活組團,戴廟鎮鎮區居住用地主要分布于北部、中部生活組團,舊縣鄉駐地居住用地主要分布于南部生活組團,商老莊鄉駐地居住用地主要分布于西部生活組團。以提高城鎮社區生活品質為目19、標,重點加強居住社區的基礎設施運營維護,優化物業管理、服務制度,為居民提供真實、透明、便捷、安全的公共住房服務。各鎮鎮區、鄉駐地范圍內規劃布局服務于鎮區和鄉駐地居民的綜合公園;綜合公園郊野公園社區公園以“100米見綠,500米見園”為目標,結合居住片區布局,推進社區公園建設,支撐15分鐘步行休閑生活圈的建設。各鎮鎮區、鄉駐地周邊依托自然山水空間,結合濕地和礦山生態修復,設置郊野公園;“郊野公園綜合公園社區公園”的公園綠地體系5.構建魅力鎮區 5.4 綠地和開敞空間系統 5.5 空間形態重點管控地區嚴格控制220國道沿線的建筑物的退界,適當設置公共開敞空間,保持建筑界面的連續度,城市天際線應注重20、營造韻律感。各鎮鎮區、鄉駐地主要道路沿線建筑應以多層為主,城市天際線應注重營造起伏韻律和層次感,強化沿線各地塊的步行空間連續性。06塑造地方特色6.1 保護歷史文化6.2 組織藍綠空間6.3 引導城鄉風貌保護洪頂山摩崖、棘梁山石刻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陽谷邑故城、銀山石刻等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百墓山墓群、月巖寺等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屯村鋪遺址、舊縣三村遺址等1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1處歷史建筑。6.塑造地方特色 6.1 保護歷史文化落實文物保護推進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保護重點保護銀山鎮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及2處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分別為銀山鎮東臘山村、西臘山村。加強保護3處省級傳統村落,21、分別為子路村、浮糧店村、司里村。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應實行整體保護,保持其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和空間尺度,保護居民生活的延續性及與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觀和環境。根據大運河山東段核心監控區國土空間管控導則(試行)等文件要求,以大運河(泰安段)河道管理范圍外緣線向 外 擴 展 不 小 于2000米內的核心區范圍劃定大運河(泰安段)核心監控區,并按該導則對核心監控區進行整體管控。加強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舊縣鄉斑鳩店鎮銀山鎮戴廟鎮商老莊鄉安山古鎮6.塑造地方特色 6.2 組織藍綠空間 6.3 引導城鄉風貌“一河”指黃河;“一湖”指東平湖;“一帶”指以洪頂山、六工山、臘山、昆山等環東平湖山體為核心構成環湖22、綠帶;“多廊”指沿柳長河、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斑鳩店渠段、孫樓北總干渠、昆山司里山釣臺山馬山等構建的多條山水綠廊。構建“一河、一湖、一帶、多廊”的藍綠網絡西部環湖鄉鎮整體分為3個城鄉風貌區,分別為水岸風情風貌區、魅力小鎮風貌區、鄉間野趣風貌區。水岸風情風貌區。東平湖沿岸15千米范圍為水岸風情風貌區。塑造湖濱地區山水風光與特色村落風貌,整體采用新中式風格,建筑和景觀的設計應注重通透性和錯落有致。魅力小鎮風貌區。各鄉鎮駐地以及安山古鎮周邊區域為魅力小鎮風貌區。該區域整體應采用新中式風格或帶有地方文化元素的現代風格,該區域內適當控制建筑和開敞空間尺度,凸顯小城鎮的精美。鄉間野趣風貌區。上述兩個風貌區以外23、的區域為鄉間野區風貌區。保護鄉村自然風貌、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保留鄉村的原始特色和野趣,營造鄉村地區的寧靜、和諧、自然和淳樸的氛圍。水岸風情風貌區魅力小鎮風貌區鄉間野趣風貌區07完善支撐體系7.1 優化綜合交通系統7.2 健全公共服務體系7.3 完善市政設施配置7.4 加強安全防災體系落實東平縣“四橫五縱二環”公路交通網絡的建設要求,推進京杭大運河復航與泰安港建設,優化城鄉道路網結構和布局,打造舒適宜人的慢行交通網絡。加快推進德鄆高速公路東平段、泰東高速公路以及跨東平湖大橋建設。推進220國道東平段大修工程、326省道彭集至商老莊段二升一改建工程。繼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及黃河灘區臨時撤退道24、路建設,積極推進環湖路建設,持續推動農村公路提檔升級。提升改造銀山汽車站為二級客運站,舊縣便民車站、斑鳩店汽車站、豆山車站、商老莊汽車站為四級客運站。提升東平湖區航道、大汶河航道為II級航道,實現千噸級船舶通航。推進銀山作業區建設,推動泰安港成為山東省地區性重要港口。推進組織東平湖、大汶河客運航道,發展水上旅游,建設6處客運碼頭,分別為洪頂山碼頭、六工山碼頭、銀山碼頭、昆山碼頭、湖心島碼頭、大安山碼頭。按照“小街區、密路網”布局理念,結合已建成區域城市更新改造,穩步推進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內路網加密,構建通天街等“二橫一縱一環”主干路網及濱湖大道等“二環四射”次干路網;規劃結合城鄉綠道網絡設置慢行25、交通系統,串聯城鎮開發邊界范圍內主要公園、濱水空間和公共服務設施等,加強與公交站點的銜接,為居民日常出行提供連續、安全、舒適的活動場所。7.完善支撐體系 7.1 優化綜合交通系統構建“重點鎮級-社區/村級”二級公共服務中心體系。城鎮社區級公共服務中心對應城鎮社區生活圈,滿足城鎮居民日常生活配套服務需求;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對應鄉村社區生活圈,保障鄉村居民享有便捷舒適的鄉村公共服務設施,提升生活品質。7.2 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公共服務體系規劃以東平湖為城鄉供水主水源,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和規模化。保留現狀第三水廠(日供水規模1.25萬立方米)。至2035年,滿足上級下達指標,城鄉供水一體化率達到100%26、。加快城鎮排水基礎設施向周邊農村延伸步伐,進行農村排水體系改造提升,實現城鄉排水一體化管理。至2035年,基本實現雨污分流體制及城鎮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全覆蓋。改擴建銀山鎮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4500立方米);規劃新建舊縣鄉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1000立方米)。規劃新建220kV司里山變電站以及110kV青龍變電站、六工山變電站、商老莊變電站,擴建銀山站為110千伏變電站。嚴格落實電力廊道管控要求,對高壓架空電力線路專用通道加以保護。完善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網絡建設,拓展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場景應用,滿足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網絡無縫覆蓋,加快布局新一代通信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推動智慧廣電網絡建27、設,加快第六代互聯網協議規模部署,擴大千兆及以上光纖覆蓋范圍。規劃新建銀山鎮湖西液化氣站。規劃氣源由泰安奧德天然氣門站接入,滿足全鎮天然氣供氣需求,未來通過東平分輸站進一步優化氣源結構。推進城鄉清潔取暖,在管網覆蓋不到的區域和規劃新城區,優先推廣燃氣、電力、地源熱泵、污水源熱泵、生物質鍋爐等區域集中供熱,穩妥推進農村地區“煤改氣”“煤改電”等清潔取暖工作。推進鎮域垃圾分類工作,嚴格執行泰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醫療廢物及危險廢物全部實現安全處置。鎮域城鎮及農村地區的生活垃圾由梯門垃圾焚燒發電廠集中處理。優化各類轉運模式,各鄉28、鎮規劃新建1處垃圾轉運站。7.完善支撐體系 7.3 完善市政設施配置 7.4 加強安全防災體系7.完善支撐體系重點加強蓄滯洪區圍堤、分區隔堤和進退洪設施為主的分蓄洪控制設施,推動實施二級湖堤等堤防加高加固工程,推進老湖區分區運用,降低老湖區分洪運用難度,減輕分洪損失;推動實施陳山口、清河門至龐口閘閘間渠道疏浚,恢復北排退水能力;結合南水北調二期工程,疏通柳長河及司垓退水閘閘后河道,連通南四湖,提高南排通道的退水能力,保障整個區域的防洪安全。繼續加強黃河灘區移民安置和安全建設,近期通過修建安全區(圍村埝、保莊圩)和安全臺(村臺、莊臺)等方式實施區內永久性安置,并修建撤退道路、橋梁、碼頭等臨時和應29、急避洪設施,建設完善通信預警系統;遠期采取區外安置,逐步疏解人口,將居住在高風險區的居民轉移到安全區域,確保居民的生命安全、改善民生、保障正常生活,避免經常性、大范圍的群眾撤退轉移。建立健全蓄滯洪區洪水風險管理制度,制定完善蓄滯洪區社會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加強蓄滯洪區人口管理,實行嚴格的人口政策,嚴禁區外人口遷入,鼓勵區內常住人口外遷,控制區內人口增長。加強蓄滯洪區土地管理,土地利用、開發和各項建設必須符合防洪的要求,保證蓄滯洪容積,實現土地的合理利用,減少洪災損失。在蓄滯洪區內或跨蓄滯洪區建設非防洪項目,必須依法就洪水對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的影響和建設項目對防洪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科學評價,編制洪30、水影響評價報告,提出防御措施,報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或流域管理機構批準。合理確定蓄滯洪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區內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積極發展農牧業、林業、水產業等,因地制宜發展第三產業,結合當地水土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特色觀光旅游業等。限制蓄滯洪區內高風險區的經濟開發活動,鼓勵企業向低風險區轉移或向外搬遷。鼓勵當地群眾外出務工。加強地質災害勘查工作,按“先急后緩、險大優先”的原則,對全域重要地質災害點開展防治,使重要地質災害點的有效治理率達到95%以上。開展地質災害風險評價,按照崩塌、滑坡、不穩定斜坡等斜坡類災害和泥石流災害分類評價地質災害風險,根據實際情況綜合疊加確定風險等級,并開展風險區劃。31、嚴格管控銀山鎮危險化學品儲存設施周邊的規劃用地布局,禁止在該區域規劃建設居民小區、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按照防空防災一體化、軍地一體的原則,構建以鎮域城鎮空間為支撐的人員防護格局和以藍綠空間為基地的人防疏散格局。構建鎮級、社區(村)級二級防疫體系,劃定城市防疫分區,構建基本防疫空間單元。08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8.1 傳導落實8.2 村莊建設通則8.3 近期重點項目8.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 8.1 傳導落實向上承接:深化省、市(縣)級規劃明確的目標、功能分區、落實空間格局及重要控制線。向下傳導:為下轄村莊規劃、詳細規劃提供上位依據。專項空間規劃泰安市國土空間規劃市轄區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協調細化落32、實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承接落實全國國土空間規劃東平縣國土空間規劃老湖鎮國土空間規劃全國性各類專項規劃省級各類專項規劃市級各類專項規劃(邊界內)詳細規劃國土空間規劃詳細規劃(邊界外)村莊規劃空間性指導約束8.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 8.2 村莊建設通則8.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 8.3 近期重點項目編制交通設施、能源設施、水利設施、宜居生活等重大項目清單,建立近期項目庫,提出實施支撐政策。分別從交通設施、能源設施、水利工程、生態修復、公共服務、居民安置、產業發展、土地整治以及其他項目等方面進行分類。規劃建設期限包括近期十四五規劃項目以及2025-2035年建設項目,保障鎮域重大項目的開展與落實。項目類型項33、目名稱交通設施東阿至鄆城高速公路東阿至梁山段、泰安至東平高速西延、G220東深線濟南泰安界至泰安濟寧界段改建工程、S246臨鄒線東平舊縣至焦鋪段改建工程、S326泰商線東平彭集至商老莊段改建工程、泰安港東平港區銀山作業區#1-#4通用泊位工程、泰東高速跨東平湖工程、黃河壩上道路建設工程、社區配套工程能源設施山東華電泰安東平銀山一期40MW光伏發電項目、山東泰安東平司里山220KV110KV送出工程、湖西液化氣站(LPG)項目水利工程泰安市引黃入泰工程(東平縣段)、東平湖區域水生態提升項目、東平縣沿湖排澇河治理工程、南水北調二期工程、東平湖老湖區分區運用、南排工程、老湖區局部清淤、二級湖堤及臨堤34、升級加固、黃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東平湖濱湖區澇區治理、東平湖“引黃補湖”工程、東平湖洪水外排河道應急疏通工程(東平段)、中小河道治理工程、環湖山體引水上山項目、東平湖滯洪區綜合治理提升工程生態修復泰安市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東平湖生態區)、東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大汶河-東平湖生態區保護修復工程、東平縣流域面積200平方千米以下54條河道干流水系綜合治理生態修復工程、南線水系改造提升項目公共服務東平縣城鄉供水一體化提升工程、東平縣灌區現代化管理提升項目、東平縣農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銀山鎮污水處理廠、東平縣農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湖西水廠)居民安置東平湖蓄滯洪區金山壩以西區域移民遷建工程、于寺城中村改造、石馬城中村改造、流澤城中村改造產業發展東平湖旅游綜合體項目、泰安港配套設施工程土地整治商老莊鄉中學、銀山鎮石廟村增減掛鉤項目、商老莊鄉2022、商老莊鄉袁莊等3村、商老莊鄉新光等2村、商老莊鄉2023、戴廟鎮陸莊等6村、戴廟鎮戴廟村東部、戴廟鎮2023、銀山鎮耿山口等兩村、銀山鎮昆山村、銀山鎮南劉村等6村、斑鳩店鎮侯河村占補平衡項目、斑鳩店鎮子路村、舊縣鄉北吉城村礦山修復類土地整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