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縣白水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公眾意見稿)(18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9234
2024-05-21
18頁
8MB
1、-征求公眾意見稿-吉水縣白水鎮人民政府2024.05征求公眾意見稿2024.05吉水縣白水鎮人民政府根據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全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意見和江西省自然資源廳關于全面開展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及縣委縣政府部署,為構建白水鎮與省、市、縣國土空間規劃上下統一、分級管理、相互銜接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提升國土空間治理能力和開發效率,促進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實現白水鎮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白水鎮人民政府于2023年啟動編制吉水縣白水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吉水縣白水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2、035年)是對白水鎮行政轄區范圍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做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全鎮實施高效能空間治理,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空間政策,是全鎮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和指導各類建設的行動綱領,是全鎮實施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據。注:本公示內容僅為階段性成果,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復為準。征求公眾意見稿2024.05吉水縣白水鎮人民政府征求公眾意見稿2024.05吉水縣白水鎮人民政府0 500 1000 2000m01 規劃范圍和期限 規劃范圍:規劃范圍為吉水縣白水鎮行政轄區范圍內的全部國土空間,根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吉水縣白水鎮全域國土面積為121.22平方公里3、。包括鎮域和鎮區兩個空間層次:鎮域層次為吉水縣白水鎮行政管轄范圍,鎮區層次為白水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包括城鎮開發邊界及周邊空間發展管控協調區域。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21至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規劃至2025年,遠期規劃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鎮域城鎮(村)體系規劃圖征求公眾意見稿2024.05吉水縣白水鎮人民政府02 目標定位加強與周邊區域的協同保護與發展。加強與周邊鄉鎮在流域治理、產業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方面的協同發展。圍繞吉水縣核心發展區的中心定位,在吉泰產業圈層結構中,立足自身農貿型鄉鎮的發展定位,加快融入吉泰城鎮群“園區+基地”的產業發展模式,加強特色小4、鎮創建;結合樟興高速等未來規劃區域交通線路預留發展廊道,完善鎮村道路連通,加強與周邊丁江、水南、白沙、冠山等鄉鎮銜接,強化區域聯動。以生態農業為重點,以井岡蜜柚特色種植為主導產業,堅持生態優先原則,依托地域特色,建立“產業打底、生態提色、文化引領、旅游帶動”的發展模式,打造文旅深度融合的田園綜合體。同時,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努力夯實鄉村振興基礎,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打造精美鎮區。堅持民生至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事關人民福祉的大事來抓,推動白水鎮的生態、生產、生活三生空間的發展。03 發展規模 人口規模規劃至2035年,鎮域常住人口預期為0.88萬人。人均城鎮建設用地規劃至2035年5、,鎮區人均城鎮建設用地面積不超過140.03平方米。征求公眾意見稿2024.05吉水縣白水鎮人民政府04 落實重要控制線 永久基本農田: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1978.75公頃。確保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結合鄉村振興,滿足農業生產發展用地的要求,同時明確耕地補充及恢復的區域。生態保護紅線: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140.90公頃。確定鄉鎮生態保護與修復重點區域,形成連續、完整、系統的生態保護格局和開敞空間網絡體系。城鎮開發邊界:嚴格落實城鎮開發邊界50.39公頃。強化城鎮開發邊界對開發建設的剛性約束作用,防止城鎮無序擴張蔓延,促進城鎮空間緊湊集約。鎮域國土空間控制線規劃圖0 500 1000 206、00m征求公眾意見稿2024.05吉水縣白水鎮人民政府05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規劃形成“底線約束,一心三軸三區發展”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底線約束:統籌鎮域內的三線及其他保護線,落實空間底線約束,以維護現狀穩定為主。一心三軸三區:“一心”為鎮域綜合服務中心;“三軸”為S441烏白公路鄉鎮發展軸線、X767吉冠公路鄉鎮發展軸線、規劃樟興高速鄉鎮發展軸線;“三區”為北部基礎農貿經濟區、中部綜合建設發展區及南部特色農林生態區。鎮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圖0 500 1000 2000m征求公眾意見稿2024.05吉水縣白水鎮人民政府06 營造特色鮮明的農業空間 推動形成“三區多核”的農業生產格局“7、三區”即北部綠色水稻種植區、中部井岡蜜柚種植區、南部林下經濟示范區三大片區。“多核”即圍繞萬畝井岡蜜柚產業園項目形成的鎮域多個農業生產基地。因勢利導發展特色產業,形成“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結合白水鎮自身的氣候、地形等現狀條件,依托現有的產業基礎,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等的相關要求,規劃確立以特色農業種植為全鎮主導產業,各村結合自身特色因勢利導發展蜜柚、茶葉、林下菌菇等特色產業,形成“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鎮域農業空間規劃圖0 500 1000 2000m征求公眾意見稿2024.05吉水縣白水鎮人民政府07 塑造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 嚴格落實上位規劃生態保護指標:嚴格落實吉水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8、-2035年)下達的生態保護紅線成果。白水鎮不涉及自然保護地等生態重要和生態敏感地區,不涉及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風景名勝區等。優化整合零散林地:按照保護生態、留住鄉愁、實用美觀的原則,保護生態公益林、天然林和集中連片林地,整合零散林地,優化現狀8157.39公頃林地資源。生態保護與修復重點區域:明確鄉鎮生態保護與修復重點區域,構建重要生態屏障、廊道和網絡,形成連續、完整、系統的生態保護格局和開敞空間網絡體系。鎮域生態修復和綜合整治規劃圖0 500 1000 2000m征求公眾意見稿2024.05吉水縣白水鎮人民政府08 構建外聯內暢的綜合交通體系 構建“一橫三縱”的路網結構:依托現9、狀S441烏白公路和X767縣道聯系周邊地區,在鎮域范圍內構建“一橫三縱”的路網結構,規劃樟興高速,遠景落實。增加公路服務設施:規劃保留鎮區現狀白水客運站,規劃強化連通縣城、鄉鎮的公交線路,沿省道、縣道在各行政村設置候車亭。鞏固“村村通、戶戶通”道路建設成果:爭取三年內實現村村通水泥(瀝青)路的目標,構建完善便捷的鄉村公路網絡,加強鎮村聯系,方便村民出行與貨物運輸。鎮域綜合交通規劃圖0 500 1000 2000m征求公眾意見稿2024.05吉水縣白水鎮人民政府09 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鎮域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0 500 1000 2000m 醫療設施:以鎮衛生院建設為核心,社區衛生站、村衛生室10、建設為基礎,加快城鄉醫療一體化建設,形成“衛生院衛生站/衛生室”兩級醫療保健網絡。社會福利設施: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教育設施:按照均衡布局的原則,實現教育設施全覆蓋。文化設施:健全“鎮區中心村一般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完善綜合活動中心等文化設施,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100%。體育設施:加強全民建設,提高體育設施有效供給,努力做到村級體育健身設施全覆蓋。鎮政府政務服務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幼兒園衛生院衛生站/衛生室文化站體育活動場所商業設施養老院老年活動中心現狀保留規劃新增征求公眾意見稿2024.05吉水縣白水鎮人民政府 給排水系統規劃新建裴家山水廠,緩11、解現狀農飲工程的供水壓力,確保鄉鎮供水安全。完善排水防澇體系,規劃在鎮區北側新建一座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0.3萬t/d,村莊提倡分散就地處理,推廣生態式小型污水處理廠。10 構建韌性基礎設施體系 電力系統完善電網網架結構,規劃新建1回白水變-冠山變35kV高壓線,增強供電能力。通信系統實現全域移動通信網絡全覆蓋。加快鎮域光網建設與升級改造,提升區域城域網與接入網的承載能力。燃氣系統主要為液化石油氣,由規劃鎮區北部新增燃氣儲備站提供,規劃鎮區接吉水縣城燃氣管網。環衛系統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原則,全面落實垃圾分類全處理,規劃在周溪村新建一處垃圾中轉站,服務白水鎮域。綜合防災體系應按平戰結12、合、平災結合的原則,逐步建立鄉鎮防災系統,增強鄉鎮綜合防災能力與防護能力,達到最佳的建設與防護效益。提升消防工作專業化、科學化、智能化水平。鎮域抗震工程一般建筑按6度設防,重要基礎設施工程按7度設防。征求公眾意見稿2024.05吉水縣白水鎮人民政府11 統籌鄉鎮建設項目安排序號項目類型項目名稱項目級別 建設性質 建設年限 用地規模新增建設用地所在地區 序號項目類型項目名稱項目級別 建設性質 建設年限 用地規模新增建設用地所在地區1交通樟興高速省級新建2035年298.44全域13民生白水農貿市場鄉鎮級改擴建2023-2035年2.002.00鎮區(集鎮)2交通洪江橋至下車村委會建制村通雙車道改13、造工程縣級改擴建2023-2024年3.152.27洪橋村、下車村14民生白水醫養結合體鄉鎮級新建2023-2035年3.213.21鎮區(集鎮)3交通白水洪江橋至下車村委會縣級新建2021-2035年2.332.33洪橋村、下車村15民生白水派出所鄉鎮級新建2023-2035年0.480.48鎮區(集鎮)4交通白水洪橋至上東營村委會縣級新建2021-2035年4.824.82洪橋村、上東營村16民生白水蜜柚廣場鄉鎮級新建2023-2035年1.001.00鎮區(集鎮)5交通吉水縣白水鎮學院路公路建設工程公路縣級新建2021-2035年0.50.5土嶺村17民生白水充電樁站鄉鎮級新建2023-14、2035年0.310.31鎮區(集鎮)6交通白水至冠山至螺田縣道縣級新建2021-2035年2.282.28下東營村、周溪村、洪橋村18民生白水消防站鄉鎮級新建2023-2035年0.760.76鎮區(集鎮)7交通吉水縣白水鎮萬畝井岡蜜柚產業園公路縣級新建2021-2035年2.202.20白水墾殖場二分場19產業白水分揀中心及冷藏中心鄉鎮級改擴建2023-2035年0.770鎮區(集鎮)8交通水廠路鄉鎮級改擴建2021-2025年90鎮區(集鎮)20產業白水農產品加工基地鄉鎮級新建2023-2035年0.810.81鎮區(集鎮)9民生山洪溝整治項目和水系連通工程項目鄉鎮級新建2021-20315、53.120全域21產業白水農商銀行鄉鎮級改擴建2023-2035年0.160.07鎮區(集鎮)10民生白水蜜柚商貿街項目縣級新建2023-2035年1.331.33鎮區(集鎮)22產業白水鎮萬畝白水蜜柚產業園縣級改擴建2023-2035年400全域11民生白水污水處理廠縣級新建2023-2035年0.260.26白水村23產業白水二分場精品點建設項目縣級新建2021-2035年0.340.34白水墾殖場二分場12民生白水鎮垃圾中轉站縣級新建2023-2035年0.130.13周溪村24水利白水鎮下車村上車組洪患整治項目縣級新建2023-2035年0.530.53下車村 重點建設項目安排序號項16、目類型項目名稱建設性質所在地區1交通樟樹至興國高速公路出入口新建鎮域2交通公墓山路新建全域3交通產業路(正邦養殖場)新建周溪村4交通產業路(溫氏養殖場)新建下東營村5交通白水鎮土嶺新村改擴建土嶺村6交通下東營村村委搬遷改擴建下東營村7交通下東營村村民分戶建房新建下東營村8交通洪橋村居民點儲備新建洪橋村9民生白水殯儀站新建白水村10產業白水有機肥漚肥中心新建下東營村11產業白水育秧中心新建白水村12能源國能白水鎮光伏發電項目(第一批100MW)新建全域 選址不確定性項目安排鎮域重點項目用地布局圖0 500 1000 2000m征求公眾意見稿2024.05吉水縣白水鎮人民政府12 鎮區規劃鎮區規劃17、形成“一軸一核兩心多節點”的空間規劃結構。一軸:沿S441烏白公路形成城鎮發展軸。一核:以規劃蜜柚商貿街為核心,打造鎮區綜合商貿核。兩心:包括綜合行政中心和產業服務中心。多節點:各類設施服務節點在鎮區內均衡分布,基本沿烏白公路布局。0 50 100 200m鎮區功能結構圖征求公眾意見稿2024.05吉水縣白水鎮人民政府12 鎮區規劃規劃鎮區范圍面積為104.81公頃,其中城鎮開發邊界50.39公頃。城鎮開發邊界內建設用地包括:居住用地28.15公頃,占建設用地的56.53%;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9.49公頃,占建設用地的19.06%;商業服務業用地1.8公頃,占建設用地的3.61%;工礦用地18、2.33公頃,占建設用地的4.68%;倉儲用地1.5公頃,占建設用地的3.01%;交通場站用地4.44公頃,占建設用地的8.92%;公用設施用地1.25公頃,占建設用地的2.51%;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0.84公頃,占建設用地的1.69%。0 50 100 200m鎮區國土空間用地規劃圖征求公眾意見稿2024.05吉水縣白水鎮人民政府12 鎮區規劃規劃形成“一縱四橫”的鎮區路網結構一縱:即S441烏白公路,道路紅線局部優化,標準段道路紅線寬度為18米,南北向貫穿鎮區,聯系丁江鎮和白沙鎮。四橫:即白墾路、學院路等兩側鄉道/村道,至土嶺村(蟬溪)學院路紅線寬度為14米,其余道路紅線寬度均為7米。鎮區19、道路交通規劃圖0 50 100 200mS441烏白公路道路斷面(18m)白墾路道路橫斷面(14m)村道橫斷面(7m)征求公眾意見稿2024.05吉水縣白水鎮人民政府13 分類引導村莊差異化發展類型重點具體措施城郊融合類統籌協調鄉村與鎮區用地布局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以人居環境整治、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土地綜合整治、生態修復、產業發展等為重點。白水村土嶺村集聚提升類鼓勵居民點集中建設鼓勵發揮自身優勢,強化主導產業支撐以土地綜合整治、生態修復、配套設施完善為重點。集中在中心村完善配套服務設施洪橋村整治提升類確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提升村容村貌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以建設美麗宜居20、村莊為導向,以農村垃圾、巷道治理、廁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周溪村上東營村下東營村下車村土嶺村(橫川)土嶺村(蟬溪)行政村征求公眾意見稿2024.05吉水縣白水鎮人民政府14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加強規劃傳導與管控落實上位規劃傳導村莊規劃指引詳細規劃明確強制內容近期行動計劃 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守護糧食安全穩定糧食生產。嚴守耕地紅線,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打造全國知名的蜜柚生產基地。分類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結合村莊分類,優化鄉村振興策略,保障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用地,延續和塑造具有吉水特色的鄉村風貌。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鄉、村(社區)兩級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功能21、,逐步形成村鎮2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構建覆蓋城鄉、便捷高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優化鎮區空間品質推進暢通“微循環”工程建設,改善老舊居住組團面貌,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化水平,提高人口集聚能力;優化慢行空間布局,建設拓展慢行交通系統。實施保障措施 加強隊伍建設構架縣鎮村三級總規編制項目梯隊,引入土規、城規、林業、農業等多方面人才,明確責任分工,加強隊伍建設,加強規劃培訓及監督考核,做好宣傳教育。建設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形成鄉鎮級總規數據庫,作為鄉鎮級總規的成果組成部分同步上報,納入市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定期評估與適時修改鄉鎮人民政府及自然資源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監督檢查制度,加強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制定、實施和修改情況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行為,定期公布執行情況。嚴格規劃實施監管經依法批準的城鄉規劃,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依據,必須嚴格執行。城市總體規劃的修改,必須經原審批機關同意,并報本級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落實控制性詳細規劃報本級人大常委會和上一級政府備案制度。切實落實公眾參與推進公眾參與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讓公眾通過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地參與規劃實施的決策和監督。加強對總體規劃的宣傳,將公眾參與引入規劃編制和管理的各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