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十四五”城市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方案(2021-2025年)(2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9438
2024-05-22
22頁
297.61KB
1、 2 日照市“十四五”城市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日照市城市管理局日照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23 年 3 月 3 目錄一、現狀與問題 5(一)基本情況5(二)主要問題8二、總體要求 8(一)指導思想8(二)基本原則9(三)規劃范圍和年限9(四)規劃目標 10三、主要任務10(一)提升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實施提標改造 10(二)補齊城市污水收集系統短板,提升收集效能 13(三)破解污泥處置難點,實現無害化資源化 15(四)加強再生利用設施建設,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 17(五)實施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清零 18(六)推進初期雨水治理 19(七)提升污水處理系統精細化運管水平 20四、保障措施20(一2、)落實責任主體 20(二)加大政策支持 21 4(三)健全約束機制 21(四)規范項目管理 22(五)拓寬融資渠道 22(六)加大宣傳引導 23 5 日照市“十四五”城市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進入新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期。為加快推進我市城市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設施高質量建設和運維,提高污水處理水平,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污染防治法 日照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3、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 日照市主城區城市排水專項規劃(2017-2035)和“十四五”山東省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編制了日照市“十四五”城市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指導日照市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設施的建設工作。一、現狀與問題“十三五”以來,全市各區縣(功能區)認真貫徹落實“十三五”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大力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圓滿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全市污水處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一)基本情況 6 1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污水處理能力。截至 2020 年底,全市共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 15 座,形成污水處理能力 47.6 萬噸/日。其中,中心城4、區城市污水處理廠 11 座,污水處理能力 32.6 萬噸/日;莒縣城市污水處理廠 2 座,污水處理能力 10.0 萬噸/日;五蓮縣城市污水處理廠 2 座,污水處理能力 5.0 萬噸/日。在十三五期間,全市共新建(擴建)城市污水處理廠 12 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 19.8 萬噸/日。污水處理水平。2020 年,全市城市(縣城)污水處理廠共處理城市污水 14735.05 萬噸,城市(縣城)污水集中處理率97.89%,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均達到一級 A 排放標準。2018 年以來各廠出水 COD、NH3-N、TP 三項主要指標均優于一級 A 排放標準排放。2城市污水管網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重視程度不5、斷提升,城市污水管網建設快速推進。截至 2020 年底,全市城市(縣城)建成排水管道 3492.00 公里,其中污水管網 1465.60 公里,雨水管道1964.00 公里。在十三五期間,全市城市(縣城)新建城市污水管網 950.70 公里,新建城市雨水管網 805.50 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網 461.60 公里。全市污水處理的格局已基本形成。3再生水回用再生水作為城市用水的補充水源,可有效緩解城市缺水問 7 題。截至 2020 年底,全市污水處理廠再生利用設施 14 座,再生水生產能力 42.6 萬噸/日。在十三五期間,全市共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廠再生利用設施 11 座,新增再生水處理能力6、 17.3 萬噸/日。2020 年,全市城市(縣城)利用再生水 5405.26 萬噸,再生水利用率 41.8%?;拘纬梢凿撹F、漿紙、化工、紡織、生物、熱電等工業用水大戶回用,城市雜用、港口除塵為輔,兼顧城市生態補水的再生水利用格局。日照市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污水處理回用工作的意見(魯發改地環2011678 號)和山東省水利廳規劃水資源論證技術導則等文件要求,在園區、工業企業水資源論證時,將非常規水源作為硬性指標,日照市已批復 18 個園區規劃水資源論證,全部按照國家規定比例配置再生水等非常規水源。4污泥處理處置截至 2020 年底,全市污泥無害化處置能力 29.6 萬噸/年,污泥主要利用方式7、為衛生填埋、土地利用和堆肥利用。其中,2020 年,全市城市(縣城)無害化處置污泥 66327.50 噸,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 100%。5城市水體治理效果明顯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經過多年的努力,日照市城市水體整治實現長制久清。截止到 2020 年底,日照市所有區共排查出來的 12 條城市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同時建立了長效機制政策防止返黑返臭現象;莒縣、五蓮縣建成區共排查出 3 條黑臭水 8 體,全部完成整治同時建立了長效機制政策防止返黑返臭現象。(二)主要問題1污水處理設施總量不足目前,市建成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仍然存在區域分布不均衡,老城區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過高急需擴建。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8、斷加快,城市規模不斷擴張,現狀污水系統已逐漸達到承受極限,部分污水處理廠已滿負荷運行,同時,因出水水質標準的提高,部分污水處理設施亟須升級改造。2污水管網建設不完善污水收集系統規劃和建設的系統性不足,由于污水管網建設滯后,同時老城區部分合流制管網未完全實現雨污分流改造。3部分污水處理廠進水有機物濃度偏低由于居住小區、企事業單位等排水戶管網錯接、混接等問題突出,以及存在管道滲漏、破損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城市污水管網的整體質量和效能。日照市目前共有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 14座,其中,2020 年,年均進水 BOD5濃度低于 100mg/L 的污水廠約占污水處理廠總數的 21%。低有機物濃度的進水,嚴重影9、響污水處理廠效能,增加運行成本。二、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 9 和視察山東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以提升城鎮污水收集處理效能為導向,以設施補短板強弱項為抓手,以實施“兩個清零、一個提標”為重點,提高用水效率,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作出積極貢獻。(二)基本原則統籌規劃,合理布局??茖W布局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模、時序和內容。污水集中處理與分散處理相結合,工10、程處理與自然處理相結合。突出重點,補齊短板。按照廠網配套要求,優化污水收集與處理設施格局,新城區重點推進設施和管網新建,老城區加快雨污分流管網改造。加快補齊城市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短板。優化工藝,提質增效。采取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污水處理升級改造工藝。優化再生水處理工藝,降低生產運輸成本,保障設施有效運行。政府主導,強化監管。堅持政府主導,明確責任主體,加大資金投入。大力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污水處理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強化部門監管,提升管理水平,確保設施高效、穩定運行。(三)規劃范圍和年限規劃范圍為日照市市區及莒縣、五蓮縣城區。規劃基準年 10 為 202011、 年,規劃年限為 2021-2025 年。(四)規劃目標到 2023 年底,全市城市和縣城建成區雨污合流管網改造全部實現整縣(市、區)制清零;到 2025 年底,全市城市和縣城建成區黑臭水體實現清零,60%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改造,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 70%,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 99%,再生水利用率達到 55%,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三、主要任務本規劃根據全市“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列舉各區縣(功能區)備選項目。備選項目是“十四五”及更長時期內項目審批立項、投資建設的重要依據,不是必須完成的指令性任務,隨著實際情況的變化,有些項目建設的必要性、順序和時機可能會發生變化,在12、實施過程中要區分輕重緩急,進一步充分論證,適時建設。投資政策、建設條件、征地拆遷、生態環境影響等方面發生變化或存在較多問題,經論證協調仍難以解決的項目,予以取消或調整。(一)提升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實施提標改造“十四五”時期,全市規劃新(擴)建污水處理廠 6 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 15.2 萬噸/日。規劃提標改造(改造)污水處理廠 16 座,總處理規模 45.2 萬噸/日,其中城市規劃提標改造(改造)污水處理廠 14 座,處理規模 35.2 萬噸/日,縣城規劃提 11 標改造(改造)污水處理廠 2 座,處理規模 10.0 萬噸/日。專欄 1全市城市新(擴)建和提標改造(改造)項目城市污水處理廠新13、(擴)建項目第二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工程、第一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日照市河山污水處理廠及配套主管網工程、秀水河污水處理廠工程、兩城污水處理廠工程、長冶河污水處理廠工程,新增污水處理能力 15.2 萬噸/日,設計排放標準中長冶河污水處理廠工程達到地表水準四類,其余均為一級 A 標準。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改造)項目開發區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及日照城投集團 9 座污水處理廠技術改造項目,對原有工藝與設備進行改造,提高污水處理效率及節能降耗。嵐山云通生活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新建第三污水處理廠配套沙墩河人工濕地、新建綠舟路污水處理廠配套瀉湖北側人工濕地、新建山海天污水處理廠配套山海天人工濕地、五蓮縣14、第二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及配套工程、莒縣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使其設計排放標準達到地表水準四類。開發區污水處理廠站聯通工程通過開發區污水處理廠與生物醫藥產業園污水處理廠建設管道聯通工程,實現污水聯調聯處。12 1統籌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布局充分考慮城市人口規模、自然和地理條件、空間布局和產業發展,以及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和污水資源化利用需求,合理規劃城市污水處理廠布局、規模及服務范圍。人口密集、污水排放量大的地區宜以集中處理方式為主,人口少、相對分散,以及短期內集中處理設施難以覆蓋的地區,合理建設分布式、小型化污水處理設施?,F有污水處理能力不能滿足需求的城區,要加快補齊污水處理能力缺口。城市開發同15、步推進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2實施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根據山東省城市排水“兩清零,一提標”工作方案(魯建發20223 號)的要求,確定城市污水處理廠地表水準 IV類排放標準,其中總氮控制在 10-12mg/L。新建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應嚴格執行地表水準類標準?,F有城市污水處理廠周邊具備條件的,鼓勵建設人工濕地,經過自然生態處理后達到地表水準類。現有城市污水處理廠實際出水或出水全部經濕地凈化后,水污染物排放日均值達到準類標準的,以及出水已經用作再生水且不進入地表水體的,可執行現有排放標準,不需提標改造。3加強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監管積極推廣自養反硝化等脫氮新技術應用,減少碳源投加,確保出水總氮滿足16、要求。建立企業廢水排放退出機制,各區縣、13 功能區城市排水主管部門要組織專家對排入市政污水管網的工業企業進行排查評估,經評估認定污染物不能被城市污水處理廠有效處理,或可能影響出水穩定達標的,要限期退出。建立溯源追查和聯動執法機制,一旦發現進水超標,城市排水主管部門及生態環境部門要立即聯合開展溯源追查和執法,依法處罰超排、偷排等違法行為。(二)補齊城市污水收集系統短板,提升收集效能“十四五”時期,全市規劃新增(改造)污水管網 141.23 公里,其中城市新增(改造)污水管網 66.05 公里,縣城新增(改造)污水管網 75.18 公里;規劃新增(改造)雨水管網 209.11 公里,其中城市新增17、(改造)雨水管網 69.75 公里,縣城新增(改造)雨水管網 139.36 公里;規劃改造合流制管網 82.38 公里,其中城市改造 53.76 公里,縣城改造 28.62 公里。全市規劃新增北京路和深圳路污水提升泵站 2 座,新增處理規模 6.0 萬噸/日;規劃改造萬平口 A 泵站、萬平口 B 泵站和櫻花園泵站 3 座,處理規模 5.84 萬噸/日。1開展摸底調查制定建設改造計劃對城市建成區排水管網開展摸底調查,系統掌握城區市政和建筑小區排水管網布局、管材管徑等信息,必要時委托專業機構采用先進技術和檢測手段,摸清排水管網錯接、漏接、破損情況,做好影像記錄,形成城市排水管網系統圖,完善城市地下18、管網 GIS 系統??茖W編制城市排水管網改造實施方案和年度實施 14 計劃。結合本地經濟社會水平和城市發展規劃,合理制定年度城市排水管網建設改造任務,列入當地政府年度城市建設投資計劃。2加快城市污水管網建設改造新建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必須同步配套建設污水收集管網,確保污水有效收集。結合城中村、老舊城區改造,同步建設污水收集管網,基本消除城市排水管網空白區。新建城市片區應同步規劃、建設污水收集管網。開展城區污水管網破損修復和錯接漏接改造,提升污水收集效能。新建改建城市污水管網要根據管道埋深、地形坡度、道路橫斷面、經濟合理性等因素,綜合考慮與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工程有效銜接。3科學推進市政雨污合流管網19、改造各類城市更新項目必須同步實施雨污合流管網改造。新建城區及各類工程項目必須采用雨污分流制。市政雨污合流管網改造時,應因地制宜、合理設計,對原有管道進行全面分析論證,可作為雨水管道或污水管道,避免浪費。對摸排發現的市政道路排水管線混錯接點同步實施改造。新建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要嚴格執行室外排水設計標準(GB50014-2021)標準上限值。4因地制宜實施建筑小區雨污合流管網改造建筑小區雨污合流改造可考慮將原有管道作為污水系統,新建雨水系統;受客觀條件限制,改造區域內無法同時埋設兩套管道的,在確保污水收集的情況下,可利用現場地形通過地面徑 15 流排入市政雨水系統;原有合流管道不能滿足使用條件的,20、要整體實施改造,重新合理布局雨水和污水管道。在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時,必須將雨污合流管網改造納入基礎類改造內容、同步實施。居住小區應加強陽臺洗衣污水排放出路的改造,杜絕接入雨水管道。在實施市政主次干道雨污合流管網改造時,沿線建筑小區必須同步實施雨污合流管網改造。對 3 年內有拆遷改造計劃的、雨水可自然排入周邊水體或市政雨水管網的、匯水面積小于1 萬平方米的建筑小區,可以考慮不進行雨污合流改造。5加大城市雨水管網建設力度各區縣(功能區)制定雨水管網建設計劃,排查城市建成區雨水管網覆蓋盲區,加強對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接合部等雨水的收集納管。新建改建城市雨水管網要根據管道埋深、地形坡度、道路橫斷面、經21、濟合理性等因素。(三)破解污泥處置難點,實現無害化資源化“十四五”期間,規劃建設日照市管渠污泥處理廠工程、日照市第一生活垃圾發電廠協同污泥處置工程、嵐山污泥處置中心和五蓮縣污泥綜合利用項目,新增城市(縣城)污泥(含水率80%,下同)處置能力 292 噸/日。1科學選擇污泥處理處置工藝技術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工作要按照“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的原則和“綠色、循環、低碳”的總體要求,立足當地污泥泥質、產量及分布等特點,堅持“因地制宜、技術多 16 元、協同處置、循環利用”的原則,綜合考慮經濟可行、技術適用、工藝先進、形式多樣的污泥處理處置方式,優先考慮土地資源化利用、建材利用和焚燒發電等利22、用方式,衛生填埋作為過渡及應急處置方式。當地或周邊建有垃圾焚燒廠、熱電廠的區縣,可優先考慮采用協同焚燒技術處理處置污泥;對建有種植業、有機肥生產加工等農業產業化基地的區縣,可優先考慮采用厭氧消化或好氧發酵方式處理處置污泥;對建有制磚、水泥等建材企業的區縣,可考慮將污泥摻燒制作成建材,實現無害化處置。2加強污泥處理處置設施運行管理城市污水處理廠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開展污泥處理和相關檢測,建立污泥處理處置臺賬制度,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運輸單位和各污泥接收單位應建立污泥轉運聯單制度,確保污泥產生、運輸、處置量相符。污泥處理處置相關單位要建立完善的檢測、記錄、存檔和報告制度,對處理處置后的污泥及其副產物23、的去向、用途、用量等進行跟蹤、記錄和報告。污泥焚燒運營單位應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和規范,定期對污泥性質、污泥量、排放廢氣、煙氣、爐渣、飛灰等進行監測。污泥綜合利用單位需對污泥衍生產品的性質和數量進行監測和記錄。3加強污泥處理處置監管加強對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及其運營的技術指導,適時組織開展相關技術培訓,確保設施建設進度、質量和運營效率,指導城市污水處理廠加大技術改造力度,逐步提高污泥脫水率,17 從源頭上減少污泥的產生量。督促城市污水處理廠和污泥處理處置單位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指南要求,做好應急處置與風險管理工作,制定完善污泥處理處置應急預案。禁止污泥運輸單24、位、污泥處理處置單位接收無轉移聯單的污泥,污泥運輸應采取密封措施,防止沿途拋灑,更不得隨意傾倒。(四)加強再生利用設施建設,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到 2025 年,全市城市(縣城)再生水生產水量與利用能力基本相匹配。提高現有再生水設施使用效率,“十四五”時期,全市規劃建設日照市河山污水處理廠及配套主管網工程、阿掖山南路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工程和日照市中水資源化利用工程,新增再生水生產能力 18.0 萬噸/日及配套管網 28.1 公里。1加強再生水利用管理將再生水利用納入用水計劃管理,對具備利用再生水條件而不利用的用水戶,應當核減其下一年度計劃用水量。在進行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時,符合使25、用再生水標準的要強制使用再生水;加快再生水管網建設,鋪設管道優先供應用水大戶,沿途發展中小用戶,以點帶線、以線帶面,逐步拓展再生水用戶。鼓勵各地在城區公園、廣場、河道上游因地制宜建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鼓勵政府接管小區開發商自建自管的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再生水資源就地利用。2加大再生水使用力度 18 將城市污水處理廠再生水與地表水、地下水、外來水共同納入區域水資源統一配置,在地下水補源、工業冷卻循環、農田林場灌溉、城市綠化、環境衛生、景觀生態等領域,再生水水質滿足相應用途水質標準要求的,加大再生水使用比例,控制、減少新鮮水利用量?;鹆Πl電再生水使用比例不得低于 50%,一般工業冷卻循環再生水使用比26、例不得低于 20%。城市市政雜用、景觀環境、生態補水等優先使用再生水。3健全再生水市場運營機制完善再生水價格政策,形成由市場調節供需的良性價格機制。鼓勵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推動河湖濕地生態補水、景觀環境用水使用再生水。鼓勵并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運營。(五)實施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清零“十三五”期間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已清零,在“十四五”期間,持續開展排查整治,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清零。1持續開展排查整治通過衛星遙感監測、專業技術人員排查與群眾舉報的形式,對城市和縣城建成區開展全面排查,對新排查出的城市黑臭水體按照“一河一策”原則編制實施方案,采取控源截污、27、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清水補給等手段進行整治。定期對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情況開展專項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建立臺賬,實行銷號 19 管理。2.落實長效管理機制。貫徹落實河長制,實行日常監管巡查制度,安排專人對城市水體進行全方位、無死角巡查,發現問題,建立臺賬,限期整改,實行閉環管理。定期對城市和縣城黑臭水體水質開展監督監測,監測結果向全市通報,接受公眾監督。大力推廣數字化監管方式,對城市水體分段設置實時攝像頭,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由于城區存在面源污染,污水管網不完善等問題,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完成后易返黑返臭,從城市水體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完整性角度出發,科學構建以公眾和生態為核心,從水文、水質、生物群落、生28、態服務功能等多個維度進行城市水體健康診斷和技術評價。結合智慧水務體系建設,積極探索構建城市水體黑臭預警和智慧管控綜合平臺,將城市水體沿線雨水排放口、水體監測點,以及重點排水戶作為智慧管控的主要節點,設置水質在線監測與預報預警系統,保障治理成效,防止水體出現返黑返臭,提升城市水體管控水平。(六)推進初期雨水治理到 2020 年底,日照市區初期雨水治理已取得一定成效。在“十四五”期間,不斷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從源頭控制徑流污染,通過科學劃分排水片區,合理布局雨水管道和調蓄設施,實現初期雨水收集。探索初期雨水污染治理模式,根據初期雨水水質,可送至污水處理設施集中處理或就地結 20 129、0合景觀、綠地等進行處理并資源化利用。(七)提升污水處理系統精細化運管水平“十四五”時期,為提高污水處理系統精細化運管水平,對城市污水處理廠、泵站進行升改,增設部分管道物聯網監測設備,建設智慧污水運行控制系統。“十四五”期間,市區(縣城)全面排查污水管網、雨污合流制管網等設施功能及運行狀況、錯接混接漏接和用戶接入情況等,摸清污水管網家底、理清污水收集設施問題。市區(縣城)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BOD5)濃度低于 100mg/L 的,要圍繞服務片區管網,系統排查進水濃度偏低的原因,科學確定水質提升目標,制定并實施“一廠一策”系統化整治方案,穩步提升污水收集處理設施效能。市區(縣城)積極推進市30、政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GIS)的建設,實現管網信息化、賬冊化管理。探索排水管網的周期性檢測評估制度,不斷完善基于 GIS 系統的動態更新機制。結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完善各領域平臺的銜接,逐步實現省、市、縣各級平臺的互聯互通,提升數字化城市管理水平。四、保障措施(一)落實責任主體市、區縣人民政府是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實施的責任主體,各職能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協同做好規劃實施工作。住建/城管部門作為牽頭實施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強化 21 13設施建設、運營指導、管理和監督,確保設施按期建成和按要求運營,并會同發改委、財政局等部門積極爭取中央和省支持;發改委負責城市污水處理相關價格政策制定31、,加強統籌協調,加強項目審批、協調調度、稽察監督,會同住建/城管局做好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申報;自規局負責支持落實項目建設用地;生態環境局負責加強對污水處理設施的環境監管工作;財政局負責研究落實財政投入政策,并會同住建/城管局對污水管網建設情況、資金使用進行監督;相關企業負責做好設施建設與運行管理等工作。(二)加大政策支持各區縣(功能區)要科學制定城市污水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實施方案,統籌安排設施建設的規模、布局、方案、投資。落實項目投資主體,加快辦理項目環評、用地、立項、規劃等手續。按照國家和省要求,將污水處理收費標準調整到位,污水處理費專項用于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和污泥處理處置,不32、足部分由區縣政府積極采取措施給予補助,確保設施正常運行。對污泥無害化處置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等,給予財政支持,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三)健全約束機制建立健全項目建設監管體系和責任追究制度,從選址、設計、招投標、施工、驗收等環節進行全過程監管,加大資金使用監管力度。嚴格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市場準入管理,鼓勵引導 22 專業化企業規范建設和誠信運營。市城市管理局繼續完善城市污水處理調度、抽查、通報、約談制度,城市污水處理實行月調度、季通報,每半年報市政府通報。加大督查力度,對工程建設進展緩慢、收費不到位、運行不正常的,進行重點督查,必要時進行工作約談和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按有關規定追究相關單位33、和人員的責任。各區縣(功能區)主管部門要定期督察工程建設和設施運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同時,加強對排污企業的監督,實行濃度和總量雙控,強化污水排放企業監測,嚴肅查處違法排污和弄虛作假行為。(四)規范項目管理積極探索“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建設”新機制,依法規范項目建設。加強特許經營權招投標管理,嚴格落實市場準入、市場退出機制。PPP 模式運作的項目要嚴格按合同約定執行。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基本建設程序,嚴格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制,加強工程實施管理。健全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評估機制,將評估結果作為核撥污水處理費的重要依據。(五)拓寬融資渠道在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強化政34、府財政資金投入的基礎上,以引入市場機制為重點,推動融資渠道多元化。創新運營管理模式,完善特許經營制度,大力推廣 PPP 模式,采取“廠網一體”、同類項目打捆等方式,提高 PPP 項目規模,吸引 23 社會資本參與城市污水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運營和管理。創新金融服務模式,鼓勵設立融資擔?;?,推廣股權、項目收益權、特許經營權、排污權等質押融資擔保,為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六)加大宣傳引導聯合新聞媒體和社會組織,搭建多層次多方位信息渠道,持久開展對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等公益事業宣傳,形成良好輿論監督氛圍,加強行政執法干預。制作公益廣告片、宣傳冊,多渠道多形式做好群眾宣傳教育工作。加強與社區、居委會等基層管理組織的配合,提升對公共建筑再生水回用、節約用水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