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十四五”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方案(2021-2025年)(1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9949
2024-05-23
14頁
29.82KB
1、聊城市“十四五”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十四五”時期是聊城市加快新舊動能轉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的關鍵五年。尤其是當前正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交匯過渡、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歷史節點,為科學謀劃、順利推進“十四五”時期農業機械化事業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農機化在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的引領、支撐和保障作用,制定本規劃。一、“十三五”以來農機化發展主要成效“十三五”時期,全市農業農村部門堅持“立足大農業,面向現代化,發展新農機”的發展戰略,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加快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全市農機化事業保持了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邁上新臺階。先后獲得“全省農2、機系統先進集體”“山東省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延伸績效管理優秀單位”“全省農機化信息宣傳工作優秀單位”“全省農機質量投訴監督工作先進集體”,陽谷縣劉士軍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農機土專家”榮譽稱號。特別是2020年以來,積極應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農機化生產,助力農產品穩產保供,為穩定農業農村發展好形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 農機化發展環境逐步優化“十三五”以來,全市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強、覆蓋面廣、含金量高的新政策和新舉措,每年市委1號文件中都把農機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進行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深入生產一線,指導農機化工作。先后印發了關于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3、進行動的實施意見(聊政辦字20171號),明確要把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出臺推進措施,建立考核督促機制,安排專項資金投入;印發了關于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進“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意見(聊政辦字201835號),明確要把加快推進“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措施,為推動“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提供有力支持;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聊政發201916號),明確要把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納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議事日程,加大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創建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一系列規劃、計4、劃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農機化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明確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二)農機裝備結構持續優化扎實有序推進農機惠農政策,“十三五”期間,共爭取農機補貼8.329億元,資金數量在全省一直處于前列,其中2018年爭取資金2.23億元,達到歷史最高。落實植保無人機資金400余萬元,在新冠疫情防控和防治小麥條銹病工作中發揮了突出作用。在農機補貼政策的有力推動下,農機總量快速增長,裝備結構逐步優化,尤其是大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環節農業機械增長迅速。截止2020年底,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1040.3萬千瓦。全市拖拉機擁有量達82917臺,比2015年增長14.1%;其中大中型拖拉機43505、5臺,比2015年增長21.3%;各類配套農機具152491臺(套),比2015年增長16.7%。聯合收獲機35927臺,比2015年增長30.0%;其中玉米聯合收獲機17835臺,比2015年增長38.9%。糧食烘干機保有量達258臺(套),比2015年增長460.8%,其中大型糧食烘干機109臺(套)。土地深松機3405臺,比2015年增長50.3%;秸稈粉碎還田機21949臺,比2015年增長32.5%。(三)農機作業水平不斷增長“十三五”期間,全市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升,經濟作物機械化生產實現新突破。截至2020年底,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0.54%,比2015年增長0.86、1個百分點。主要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較高,其中小麥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玉米機收率達到99.11%。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快速提升,花生種植面積為11.6萬畝,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5.71%;設施農業機械化率達到35.29%,畜牧業機械化率達到52.25%,水產養殖機械化率達到37.69%。農機作業服務由傳統種植業向畜牧養殖、水產養殖、設施種植、農產品初加工等領域拓展。機械化保護性耕作跨越式發展,我市自2014年開展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貼試點以來,實施深松作業補貼面積230.8萬畝,示范帶動深松作業面積809.92萬畝。實施深松作業補貼信息化監測,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以市級為統一標準的深松作業監管與服務7、平臺,確保深松作業補貼數量和質量。(四)農機科技創新成效顯著積極實施農機創新示范工程,全市重點圍繞玉米收獲、精量播種、保護性耕作、秸稈綜合利用等生產環節,建設了一大批技術先進、裝備齊全、帶動力強的農機化創新示范基地。依托示范基地,采取舉辦機械化作業現場會、演示會等形式,大力宣傳推廣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走出了一條“政策扶持、項目引導、示范基地帶動”的農機推廣模式,抓好基層農機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實施,著力提升農機推廣服務能力和服務供給質量,2017年度全市有三個縣實施了基層農機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積極爭取省農機裝備研發創新計劃項目,“十三五”時期,全市先后共有10個項目獲得1008、0余萬元項目資金,極大地增強了我市農機產品的科技水平。開展現代農機化轉型升級推進工程,全市四個縣獲得320萬元補助資金。這些項目的實施,有效推動了我市的農機裝備結構優化升級,加快了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與經濟作物關鍵環節生產機械化的發展。(五)農機化示范建設加快推進全市穩步推進國家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和全省“兩全兩高”農機化示范創建,將示范創建工作作為推動農機化高質量發展,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重要舉措。立足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高效植保、秸稈利用和糧食烘干環節的短板,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導向作用,將全程機械化農機裝備納入補貼重點?!笆濉逼陂g,全市共爭取240萬元資金用于主要農作9、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和“兩全兩高”農機化示范創建活動,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4個,全省“兩全兩高”農機化示范縣3個。(六) 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市政府把農機安全生產納入全市安全生產總體工作部署,納入對縣(市、區)政府安全生產考核范圍,層層簽訂責任狀,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各級農機主管部門加強與應急、公安等部門的溝通配合,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打非治違”等專項整治活動。積極推進農機、公安交警聯合執法檢查,建立常態化的工作機制,創新開展全市異地聯合執法“亮劍”行動,極大地確保了農機安全生產工作。深化“平安農機”品牌創建,積極組織開展市級、省級、國家級的“平安農機”示范單位和崗位10、標兵的創建工作。加強督導農機事故應急預案演練活動,提升基層農機事故處理人員的應急處理水平?!笆濉逼陂g,共創建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1個,全省“平安農機”示范縣3個、示范鎮16個、農機作業服務組織示范單位18個,國家級示范標兵1人,省級示范標兵7人,我市成功創建全省“平安農機”示范市,全市多年來未發生較大以上農機事故,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二、當前農機化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一)面臨的形勢和機遇1.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十三五”期間,國家、省、市相繼出臺了很多有關促進農機發展的法律法規,有力地促進了農機化的發展。2016年至2020年,聊城市積極爭取農機補貼資金,落實資金分別為1.801億11、元、1.838億元、2.23億元、1.5億元、9600萬元,也可以顯現國家對農機行業發展之重視,補貼力度之大。2.土地經營規模擴大。土地流轉、生產托管等適度規模經營形式發展,積極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土地流轉面積不斷增加,為大型農機開展訂單、大規模作業提供了條件。農業生產向規?;?、集約化、產業化、標準化發展,對農機服務的需求更加迫切,為農業機械化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3.農機市場發展前景巨大。當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農機產品的國內需求仍處于快速增長期,根據中國制造2025規劃部署,包括農業機械在內的十大領域都進入“智能制造”支持范圍,實現農業機械產品設計、加工12、檢測、裝配的全流程智能化。(二)存在的問題和短板雖然我市農機化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農機化投入機制不健全。國家對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投入增加,但農業機械化發展基礎依然比較薄弱,稅收、金融、保險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還不夠完善,除購置補貼和深松、研發補助外,其它方面的農機化發展扶持資金數量都很少,政策性金融、保險等扶持保障體系也沒有真正建立起來。2.全程全面高質高效機械化水平不高。農機化發展的領域較窄,全市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基本實現機械化,糧食烘干、秸稈利用環節還比較低,畜牧業、經濟作物、林果業機械化還比較落后,多數農機具僅限于糧食生產、大田作業和農產品運13、送,沒有完全形成大農機的框架和綜合服務的格局,服務項目比較單一,同農業全程全面高質高效機械化還有不少差距。3.機藝融合程度不夠。農機、農藝技術路線、技術要點和生產指導意見不夠統一,同一作物播種與收獲關鍵生產環節不銜接,輪作作物上下茬生產環節不協調,不利于區域種植標準化生產、機械化作業,農機作業質量和農產品產量品質保障不足。三、“十四五”農機化發展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以深化農業機械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統領,以全程機械化示范創建和推進“兩全兩高”農機化發展為總抓手,以全面推進鄉村振14、興為總目標,提高農機裝備和作業水平,大力發展新型、高效、集約、環保農業機械,提升農業機械化質量效益。進一步推動農機化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為建設高質高效現代農業提供有力基礎支撐。(二)發展原則1.重點突破,全面發展。突出重點作物、重點區域、重點環節,進行集中攻關、重點突破,提質增效,分區域、分產業、分品種、分環節梳理我市農業機械化短板弱項,加大先進適用機械的推廣力度,帶動農業機械化全面協調發展。2.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從不同區域、不同作物生產實際出發,根據各地土壤狀況、種植制度、經濟水平、經營規模,優選適宜的農機裝備、作物品種、產業布局、技術路線,積極推行具有區域特15、色的“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發展模式。3.市場主導,政策支持。積極培育和發展各類農機市場主體,充分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發揮市場在農業機械化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綜合運用農機購置補貼、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農機深松作業補助、農機農藝融合等政策、項目,不斷加大對農業機械化的財政投入和政策扶持。(三)區域布局按照全程引領、五業并舉原則,科學布局,統籌推進。全程引領,即在全市深入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過程機械化,引領推動農業機械化穩步健康發展。五業并舉,即在持續提高種植業機械化水平的同時,同步推進畜牧業、水產養殖業、林果業和農產品初加工業機械化。(四)主要目標力爭到2025年,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16、93,全市農機總動力穩定在1000萬千瓦以上,設施農業、畜牧業、水產業、林果業和農產品初加工業機械化力爭走到全省前列,力爭創建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市、全國“平安農機”示范市、全省“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范市。四、“十四五”農機化發展主要任務(一)著力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深入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充分發揮補貼政策的導向作用,發展綠色優質高效農業機械裝備。突出補貼重點,對花生收獲機、秸稈撿拾打捆機、植保無人機、糧食烘干機、免耕播種機、配套大馬力拖拉機和履帶式拖拉機等農業生產急需的關鍵機具給予重點補貼,優先補貼。鼓勵購置大功率、高性能、復式作業機械。提倡有條件的縣(市、區)對重點機具購置實施地方17、累加補貼,對糧食干燥、土地深松、秸稈利用等重點環節實施作業補助。積極開展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加快老舊高耗能機械更新步伐,促進農機裝備結構優化升級。(二)著力提升農作物全程機械化加快發展新型、高效、集約、環保等高端農業機械,聚焦主要農作物耕地、播種、收獲、植保、烘干、秸稈處理等主要環節,不斷提升主要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和主要經濟作物關鍵環節生產機械化水平。重點提升產前種子加工、產后干燥機械化水平和產中機械化作業質量,主攻高效低損收獲、寬幅精糧播種、干燥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等技術,探索和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的有效方式和途徑,進一步加快秸稈打捆機、青飼料收獲機等秸稈綜合利用機械的發展步伐,不斷提升農業18、裝備現代化水平。突破經濟作物機械化瓶頸,大力發展花生、大蒜生產機械化,逐步開展溫室大棚蔬菜生產重點環節機械化,努力實現機械化協調發展。(三)著力推進農業全面機械化積極推廣牧漁林加各業機械化技術,著力在部分用工較多、機械基本成熟的環節領域首先突破。畜牧業重點發展青飼料收獲、畜禽養殖、畜產品采集、畜禽糞污和病死畜禽處理機械化;水產養殖業重點發展水產品采捕烘干、水質檢測處理、精準飼喂、產地保鮮、冷鏈物流等設施裝備;林果業重點發展果樹管理與果實采摘平臺以及清洗分級、包裝、保鮮儲藏機械化技術;農產品初加工業重點發展儲藏、保鮮、烘干、清選分級、包裝等設施裝備,努力實現農村各業機械化全面發展。 五、“十四五19、”農機化發展重點行動(一)農機化示范創建引領行動加大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和“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范創建力度。做好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及全省“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范縣的申報工作,通過建立示范縣、示范區, 培育典型,打造樣板,推動“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范市建設。把推進“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納入重點支持范圍,在項目、資金安排上給予傾斜。加大宣傳示范力度,針對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做好技術指導,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加大省級以上項目的爭取力度,強化監管和指導,以項目實施為契機,加大示范帶動,以點帶面,推動薄弱環節機械化水平提升。(二)農機科技創新驅動行動穩定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推進農機報廢更新,支持大馬20、力、高性能和特色、復式農機新裝備示范推廣。精心組織實施深松整地作業項目,充分利用農機購置補貼的導向作用,重點發展大馬力拖拉機及配套的深松機、深耕機及深松播種機,滿足深耕深松整地需要;采取召開現場會、培訓班等方式,加強農機深松整地技術的宣傳引導;做好農機深松監管工作,強化廉政風險防控,確保項目順利實施。(三)智慧農機建設行動積極配合省業務主管部門,做好與全省構建的信息服務平臺的對接,在此基礎上開展農機管理、技術推廣、機具調度、服務保障等信息化服務,逐步實現各縣(市、區)農機化信息服務互聯互通。推行“互聯網+農機作業”,推進農用北斗終端在農機上的應用,在大馬力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機具上推廣智能控制21、等信息化技術。加快推進手機APP、二維碼、物聯網終端“三合一”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化試點,提高公共服務能力,推動全市農機行業適應信息化發展趨勢。(四)農機化人才隊伍培養行動扎實開展農機化實用人才培養,以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組織帶頭人為重點,加大培訓力度,把廣大農機從業人員培養成懂操作、善經營、會管理的一代新型職業農民,為現代農業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真正把提高廣大勞動者素質落到實處,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做好農機駕駛培訓機構由“資格管理”向“監督管理”的轉換,加強農機駕駛培訓工作事中事后監管。充分發揮農機培訓機構、生產企業、農機合作社等社會力量的主體作用,提高農機技能培訓質量。(五) 農機安全監管能22、力提升行動建立健全農機主管部門牽頭,農機安全監管機構、農業綜合執法機構和行政審批機構分工負責的農機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制。會同應急管理部門組織新一輪“平安農機”創建活動,推出一批全國和全省“平安農機”示范市和示范縣。常態化組織農機事故應急演練,完善預防措施。加強農機安全監管和應急救援,更新升級基層農機安全監管裝備,推進農機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實施拖拉機“亮尾工程”。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月”、“安全宣傳咨詢日”和安全宣傳“五進”活動,創新宣傳形式,豐富宣傳內容,提升安全宣傳效果。加強農機安全監管隊伍建設,組織開展崗位知識和技能培訓,推進專業崗位持證上崗。突出抓好鄉村農機安全監管力量建設,推進農機安全“23、網格化”管理。(六) 農機技術推廣推進行動增強林果、畜牧、水產養殖、設施種植、農產品初加工等新型產業機械技術支撐。聚焦糧食生產機收減損和智能農機裝備,大力推廣復式多功能、精準高效、節能環保機械化技術與裝備。大力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畜禽糞污、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節水控水和殘膜回收、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等機械化技術與裝備,推行農業綠色機械化生產方式。六、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加大對農機化的重視支持力度,切實把發展農機化置于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中考慮,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發展協調推進機制作用,形成工作合力,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重視支持和社會各界關注,共同推動農業機械24、化高質量發展。(二) 加強政策支持優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突出補優補綠補新導向,突出農業初級產品供給,保障農業生產各個領域需求。開展農機報廢更新補貼和農機作業補貼力度。加大農機裝備應用示范力度,協同金融、保險、稅務等部門落實農機融資貸款、農業政策性保險和稅收優惠政策,構建覆蓋全面、科學高效、保障有力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扶持推進機制。(三) 加強督導宣傳強化考核監督制度,運用好考核指揮棒,促進農業機械化更快發展。加強調查研究,及時總結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好做法、好經驗,發揮好典型引領作用。加強信息宣傳工作,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宣傳報道活動,講好農業機械化故事,營造全社會廣泛關注和支持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良好氛圍。-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