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十四五”油料產業發展規劃方案(2021-2025年)(8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9963
2024-05-23
7頁
23.19KB
1、聊城市“十四五”油料產業發展規劃 為加快我市油料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結合目前我市油料產業發展現狀,制定本規劃,以推進我市油料產業良性快速發展。一、產業發展現狀聊城市油料作物主要包括花生和大豆(榨油)。全市油料種植面積、產量在全省占比偏低。2019年聊城市油料作物(不包括大豆)種植面積12.76萬畝,總產4.02萬噸,分別占全省油料作物面積和總產的1.25%和 1.39%。雖然比例偏低,但由于氣候和土壤等自然條件適宜油料作物生產種植,我市的油料產業在全省油料產業中有較大潛力。2019年,花生種植11.47萬畝,總產3.74萬噸。大豆種植9.35萬畝,總產1.68萬噸。目前,我市油料生產2、轉型升級已初見成效,高產栽培取得新突破,小麥-大豆一年兩熟、玉米-大豆間作、玉米-花生間作、帶狀輪作、有機肥+菌肥等高產高效生產技術推廣面積逐年加大。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大多種植在林地、河堤沙土地貧瘠地及道路兩側林帶樹下等,土壤結構差,有機質含量低,沒有形成規模,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產量低而不穩。二是機械化水平低,由于種植面積分散、零星,不利于播種機械、收獲機械等應用,大多靠人工種植收獲,影響種植效益。三是是種植水平較低,農機農藝融合度較低,新技術、新成果推廣難度大,應用效果不夠理想。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國家鄉村振興戰略3、要求,以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夯實油料生產能力基礎,推進油料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油料產業現代化步伐。積極與省主體功能區規劃相銜接,全力推進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銷售,全面提升油料產業的生產供給能力、加工增值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我市油料產業振興步伐。(二)基本原則堅持提質導向,優化種植結構,著力推廣提質增效關鍵增產技術;堅持綠色發展,注重優質專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生態保育;堅持輕簡高效,著力推進油料生產全程機械化,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水平;堅持三產融合,圍繞發展現代農業,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強化油料三產融合發展;堅持質量安全,加強生產、貯存、流通和使用全4、過程的質量監控,建立溯源體系,確保油料產品質量安全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三)發展目標顯著增強油料作物綜合生產能力,加快食用植物油自給率的穩定提高。到2025年,實現全市油料作物種植面積達到13.48萬畝、總產4.93萬噸。其中花生面積13.19萬畝、總產4.60萬噸,大豆面積穩定在9.40萬畝左右,產量達1.80萬噸左右。花生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以上,夏大豆達到95%以上,基本實現油料生產全程機械化。按照省廳要求,增加油料高標準生產基地面積,顯著提升土壤肥力,健全配套設施,促進生產水平大幅度提高。加大研發加工新產品力度,顯著提升三產融合成效。建立健全油料食品安全溯源體系,實現產品質量全程可追溯5、,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可靠、穩定。三、重點工程(一)抓好提質增效建設工程,提升油料綜合生產力。穩定增加油料種植面積,顯著提高單產,大幅度增加總產,打好油料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實施油料提質增效建設工程,重點推廣高產高效栽培新技術,提升油料綜合生產力。一是推廣多熟種植模式。主要包括覆膜夏直播花生、夏直播大豆以及玉米花生(大豆)寬幅間作、(帶狀)輪作等多熟種植模式,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增加花生、大豆種植面積。二是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針對我市油料作物地塊普遍地力水平較差的突出特點,加大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省肥技術的示范推廣力度,在提高水肥利用率的基礎上,改善營養供應,促進生長發育,切實提6、高油料單產。三是推廣優化群體質量栽培新技術。在培育花生、大豆適宜群體的基礎上,促進果(莢)多果(粒)飽,提高經濟系數,充分挖掘花生、大豆高產潛力。(二) 抓好機械化生產建設工程,提高油料生產效率。著力推進全程標準化機械化生產,盡快提高我市油料生產效率和生產水平,實現節本增效。至2025年,全市花生綜合機械化率達至90%以上,夏大豆達到95%以上。實施油料全程標準化機械化生產建設工程,在配套全程機械化生產機具的基礎上,培養出大量能夠熟練掌握農機農藝技術的合格職業農民,加快實施油料全程標準化機械化生產,切實提高我市油料生產效率和生產水平。一是配套油料全程生產機具。配套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播種、植保7、和收獲等機具,提高機具質量性能和適用性。二是培養職業農民。培育壯大農機大戶和農機合作社,培養能夠熟練操作農機農藝技術的合格職業農民,為實施油料全程標準化機械化生產提供物質和人才支撐。三是標準化生產。大力推廣標準化機械化生產技術,促進農機農藝融合。開展深松整地、機播機收、統防統治等油料生產農機社會化服務,建設全程標準化機械化生產示范區,典型引路,由點及面,盡快提高我市油料全程機械化生產效率和生產水平。(三) 抓好生產基地建設工程,促進油料高質量發展。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為創建油料綠色高產高效生產樣板打好基礎。實施高標準生產基地建設工程,創建油料綠色高產高效生產樣板。一是高標準農田建設。對田間8、道路、田塊長寬與平整度進行宜機化改造,擴展大中型農機運用空間,加強耕地質量和農田灌排渠系建設,配套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二是培肥地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增施“有機肥+菌肥”,不斷提升土壤地力,促進油料種植可持續發展。三是推廣標準化機械化生產技術,創建油料綠色高產高效生產樣板。在高唐、冠縣、莘縣等地建設夏花生高標準生產基地,畝產達到400公斤以上。在陽谷、冠縣、東阿等地建設夏大豆高標準生產基地,畝產達到250公斤以上。(四) 抓好三產融合建設工程,提高油料產業綜合效益。引導龍頭企業發展花生、大豆精深加工,促進綜合開發利用,延長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圍繞農村三產融合,構建鄉村油料產業體系,以功9、能食品開發為重點,實現產業興旺,農民增收。實施三產融合建設工程,大幅度提高油料產業綜合效益。建設優質原料生產基地,重點建設高油酸花生、雙高大豆良種繁育和原料生產基地,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專用原料,推動我市油料產業轉型升級。(五) 抓好溯源體系建設工程,加強油料質量安全。建立由政府主導推動的食品安全溯源體系,在種植、加工、流通以及銷售與餐飲服務等食品產供銷的各個環節中,能夠被順向追蹤或者逆向回溯,從而使食品的整個生產經營活動始終處于有效監控之中,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實施溯源體系建設工程,確保油料產品質量安全。一是推進綠色生產。加強農藥管理,防治重金屬污染,推進油料綠色生產,有效10、防控各種污染。二是建設安全標準體系。建立油料(大豆)作物種植、收購、運輸、加工、貯藏等環節安全技術標準和規程。加強主產區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強化質量檢測和控制,防止黃曲霉毒素、農藥、重金屬等污染。三是建立健全溯源系統。建立有賴于物聯網相關的信息技術,實現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管理。主要包含二維碼生成系統、二維碼內容編輯系統、掃碼出入庫系統、經銷商管理系統、批次管理系統以及數據信息采集系統等。二、 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要求各縣(市、區)結合規劃,制定符合本地區的工作方案,將油料作物生產任務指標分解細化到鄉(鎮),落實到地塊,層層壓實責任,建立考核機制,確保各項重點任務圓滿完成。完善油料作物生產集11、中區基礎設施建設管護機制,將管護責任落實到生產經營主體,督促和指導生產經營主體加強設施管護,確保長期穩定發揮作用。(二)加大政策扶持。出臺有利于油料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將油料納入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點支持范圍。支持建設油料生產保護區,鼓勵整合資金用于保護區建設,優先在保護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按照省廳要求,實施油料示范基地建設補助項目,增加油料專用農機具補貼。逐步擴大油料生產農業保險范圍,降低農民種植風險。鼓勵各縣(市、區)按規定將油料生產所需機械產品納入農機購置補貼支持范圍。(三)增加資金投入。綜合運用補助、貼息、擔保、以獎代補等手段,加大政府性資金投入力度,重點扶持油料基地建設、高12、產創建和品牌培育等。創新油料生產加工投融資體制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油料產業發展,加大對油料龍頭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提高融資能力。(四)強化科技支撐。大力開展節本增效等實用技術推廣,建立健全產前、產中、產后配套技術標準,提高生產、加工的標準化水平。充分借助現代信息傳輸手段,有針對性地對農民開展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科學種植水平。運用遙感等數字技術手段,加強任務目標落實情況的監測評估。(五)強化技術服務。建立市、縣聯合專家指導隊伍,在油料作物生產關鍵時節圍繞綠色生產技術、生產機械化及高產優質品種推廣加強技術指導服務,促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努力提高農民油料作物種植水平,促進糧油作物穩產高產。-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