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十四五”玉米產業發展規劃方案(2021-2025年)(8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29965
2024-05-23
8頁
26.12KB
1、聊城市“十四五”玉米產業發展規劃聊城市是產糧大市,玉米是僅次于小麥的第二大糧食作物。近年玉米播種面積和產量均居全省前列,占全省的約10%。因此,切實抓好玉米產業對穩定提高聊城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農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 規劃背景(一)種植面積和總產保持相對穩定。“十三五”期間,我市玉米種植面積、單產、總產均保持相對穩定,種植面積穩定在580萬畝以上,其中2016年超過620萬畝,20182020年受比較效益和天氣影響,面積略有下降;單產435公斤/畝以上,20172020年均超過450公斤/畝,2020年最高達到483.0公斤/畝;總產一直穩定在260萬噸以上,除2012、8年,均超過270萬噸。表1 聊城市玉米種植面積、單產及總產(20162020年)年份20162017201820192020面積(萬畝)623596581582585單產(公斤/畝)435456452479483總產(萬噸)271272263279282(二)重大技術推廣情況。“十三五”期間,我市重點推廣了機械單粒精播、種肥同播、適期收獲、秸稈還田培肥地力和“一防雙減”等關鍵技術。進一步改進后的機械單粒精播技術節省了用種量,減少了定苗人工投入,提高了播種質量,確保了一播全苗,實現了農機農藝融合和良種良法配套。種肥同播技術在播種同時機械施用緩控釋肥,部分農田生育期間一次施肥,減少追肥程序,節省3、人工和機械投入。適期收獲不增加任何投入,在傳統收獲時間的基礎上適當推遲,通過提高籽粒成熟度和千粒重,充分發揮玉米良種的遺傳產量潛力,進而提高玉米單產。秸稈還田是在玉米收獲后,將粉碎的秸稈通過深耕、深翻、旋耕等手段歸還土壤,既減少了秸稈焚燒的污染,又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實現了玉米秸稈的綠色循環處理。以上簡化實用高效技術的應用,提升了我市玉米生產的科技貢獻率。(三)玉米品種審定情況。“十三五”期間我市審定玉米品種近15個,審定的玉米新品種中高產普通品種占30 %,鮮食、糯玉米品種占1 %。 (四)玉米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情況。“十三五”期間,我市大力推廣使用高桿作物噴霧機和飛機噴藥技術,提升防控效率和效4、果,推行玉米“一防雙減”技術,切實做好病蟲害抗藥性監測。玉米病蟲總體中等發生,病蟲草害總發生面積呈顯著下降趨勢,蟲害重于病害。據統計,20162020年,病蟲害總發生面積8211萬畝次,防治11046萬畝次,平均年發生1642萬畝次,防治2209萬畝次,總挽回玉米損失95.56萬噸,年均挽回19.11萬噸。(五)土壤改良和施肥技術推廣情況。“十三五”期間,我市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以耕地質量提升、化肥減量等規劃方案為引領,以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為抓手,堅持示范帶動,取得顯著成效。全市耕地質量水平穩步提升。2020年全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1%,配方肥應用面積增加到558.7萬畝,新增水肥一5、體化面積12.38萬畝,全市化肥使用量32.17萬噸(折純)、較2015年下降21.99%。(六)玉米產后減損和加工利用情況。“十三五”期間,聊城市積極開展糧食產業效能提升活動,提升玉米精加工轉化率、循環利用率,提升玉米副產物附加值,延長玉米精深加工產業鏈條,實現了玉米產業提質增效。積極推動玉米“產、收、儲、加”各環節節糧減損和精深加工利用,取得顯著成效。二、玉米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種植效益低造成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近年來,受原材料上漲、環保因素等影響,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整體呈現上漲趨勢,種植成本居高不下,其中物質成本和人工成本基本各占一半,尤其化肥、農藥、種子等生產資料價格波動大,種植6、效益偏低的趨勢難以僅僅通過技術措施逆轉,糧農收益普遍偏低,從而導致農民種植積極性不高。(二)品種選育及結構不能完全滿足產業需求。當前市場玉米品種繁多,不僅農民難以選擇,農技人員也難以了解眾多新品種的特性,無法準確指導生產。盡管品種數量多,但真正高產、抗逆、廣適的早熟或中早熟玉米品種,尤其適宜機械化收獲的品種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玉米機械化生產的深入發展。同時,我市審定的玉米新品種中高產普通品種和鮮食、糯玉米品種少,無法從根本上滿足市場對鮮食、糯玉米等專用品種的多樣化需求。缺少抗熱害、倒伏、莖基腐、穗粒腐等綜合抗逆性強的突破性高產穩產品種。(三)農田基礎設施條件應對災害天氣能力不足。“十三五7、”期間,我市遭遇多次干旱、強降雨、冰雹、臺風等極端天氣,2018年臺風“溫比亞”、2019年嚴重干旱、2019年臺風“利奇馬”、2021年秋澇等均給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極端天氣暴露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短板,水利設施欠缺,農田抗旱澇災害的能力較差,極端天氣暴雨導致大部分土壤過濕,強降水伴隨的大風還導致倒伏和機械損傷,對玉米生長與后期產量形成受到不利影響。(四)土壤瘠薄與化肥不合理施用并存。小麥玉米一年兩熟長期高強度生產,特別是長期旋耕,導致多數地塊耕層淺,土壤的容納能力、緩沖能力都很弱,嚴重制約玉米生產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另外,重用地輕養地,施肥不合理,導致土壤板結問題依然存在,與農業綠色高質量8、發展的要求仍存在較大差距。(五)病蟲草害綜合防控能力有待加強。我市玉米病蟲造成危害整體處于可控程度,但在生產過程中由于多方面原因,部分病蟲突發或人為防控措施不當對玉米生產造成嚴重影響。一是部分病蟲呈加重趨勢。遷飛性害蟲呈加重趨勢,蝸牛危害逐年加重并且難以有效大面積防控。二是部分病蟲害來源難掌握。種子儲存過程沾染病蟲害,連作地塊土壤寄生病蟲害,對玉米生產造成一定影響。三是無人機綜合防治存在不足。無人機綜合利用率不高,對玉米螟等鉆心、鉆蛀性蟲害防控難以達到良好效果,并且無人機存在載量小等缺陷。(六)機械化方面存短板。“十三五”期間,我市玉米農機裝備數量有所增加,機械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但仍存在不少短9、板。一是農機產品研發制造亟待加強。“無機可用”“無好機用”導致“供不足需”“供不適需”,高效率、多功能、精準化農機還比較缺乏,存在高端農機少的局面。二是機械化作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我市機械播種、機械收獲技術雖然發展迅速,但“省工不節本、增效不增產”的現象還比較普遍。(七)節糧減損和綜合利用方面存在問題。一是玉米收獲、干燥、儲存等環節損失率高;玉米粗加工和落后產能占比偏高,進一步增加了糧食損失。二是玉米加工方式主要以初級加工為主,利潤低、技術含量低,深加工少,產業鏈較短,市場競爭力差。三、“十四五”聊城市玉米生產發展目標及工作重點(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10、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按照穩定面積、提高單產、增加總產的原則發展糧食生產。提高新品種、新技術應用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消費需求,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二)發展目標。我市根據省里部署,結合生產實際,到2025年,全市玉米播種面積穩定在580萬畝左右,總產270萬噸左右,單產達到485公斤/畝。(三)重點措施1.應種盡種,穩定種植面積。“十四五”期間,強化糧食安全責任,全力促進玉米產業發展,引導農民努力擴大玉米種植面積,確保播種面積不減少、產量有提高。尤其是在播種的關鍵時期,千方百計保證水源,確保適時適墑播種,夯實面積基礎。11、2.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力度,真正做到“林成網、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提升玉米生產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大力推廣深耕、深松、旋耕相結合的耕作方式,增加耕層厚度,提高土壤有機質和綜合肥力。3.強化科技支撐。以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為抓手,積極推廣“一防雙減”、適期晚收等關鍵技術落實,集成推廣綠色生態環保、資源高效利用、生產效能顯著提升的綠色高質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模式。4.提升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積極推廣先進機械設備,重點突破播種整齊度不高、肥藥機械少、籽粒直收機械破損率高等問題。加快發展與玉米籽粒機收相配套的低成本、多種能源可選的產地烘干技術12、與裝備。5.科學防災減災。加強與應急、氣象、水利等部門的溝通會商,積極應對不良天氣;加強重大病蟲害的綜合防控,積極推廣病蟲害統防統治、“一防雙減”,認真落實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四、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強化各級黨委政府主體責任,加大人力物力和財政投入力度。將“糧食生產穩定度”指標納入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體系,逐級壓實責任,高位推進生產工作。(二)強化政策扶持。各級農業、發改、科技、財政、人社、供銷等部門要加強協調、密切合作,形成齊抓共推的強大合力,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推進全市玉米生產工作再上新臺階。積極爭取省農業農村廳以及13、市發改、財政等部門的支持,爭取、整合有關扶持政策,努力調動和保護好廣大農民務農種糧及縣鄉重農抓糧的“積極性”。不斷實現產糧大縣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全覆蓋,逐步推動收入保險工作開展。加大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推廣支持力度,提高玉米生產發展水平。(三)加強科技支持。完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和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增加農業科技服務有效供給,提高農業科技服務效能。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提高農民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模式,開展科技人員下鄉服務活動,指導落實關鍵技術措施,全力提升生產水平。(四)強化宣傳引導。加大宣傳力度,充分調動政府部門、市場主體、農民群眾等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挖掘地方優秀經驗,及時解讀創新案例、宣傳做法經驗、推廣典型模式,引導全社會共同關注、協力支持,為全市玉米產業發展規劃實施的營造良好氛圍。-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