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十里望鎮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1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30101
2024-05-23
13頁
139.53KB
1、十里望鎮總體規劃(20182035 年)文本禹城市十里望鎮總體規劃(2018-2035 年)文本禹城市十里望鎮總體規劃(2018-2035 年)文本十里望鎮人民政府二一八年十月十里望鎮人民政府二一八年十月十里望鎮總體規劃(20182035 年)文本1目錄第一章總 則.2第二章規劃期限、發展目標.2第三章城鄉體系發展戰略.3第四章城鎮性質和城鎮規模.4第五章駐地總體布局.4第六章居住用地和公共設施用地規劃.5第七章工業用地和倉儲用地規劃.6第八章城鄉道路交通規劃.7第十章綠地系統規劃.7第十一章城鄉近期規劃.8第十二章城鄉遠景規劃構想.9第十三章實施建議.11第十四章附則.11十里望鎮總體規劃(2、20182035 年)文本2第一章總 則第一章總 則第 1 條第 1 條為適應十里望鎮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實現城鄉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正確引導與控制城鄉各項建設活動,加快城鄉化進程,對十里望鎮總體規劃(20182035 年)進行編制。第 2 條第 2 條本規劃是指導十里望鎮城鄉建設活動的法律性文件。在鎮駐地范圍內的土地利用和各項建設活動,以及鎮域鄉村體系發展與建設,均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規定,執行本規劃。第 3 條十里望鎮總體規劃依據:第 3 條十里望鎮總體規劃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鎮規劃標準(GB50188-2007);3.德州市總體規劃(20052020 年3、);4.禹城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 年);5.國家及山東省相關法律法規第二章規劃期限、發展目標第二章規劃期限、發展目標第 4 條規劃指導思想第 4 條規劃指導思想本次規劃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地域特色,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城鎮。第 5 條規劃期限第 5 條規劃期限近期規劃:2018 年2025 年遠期規劃:2026 年2035 年遠景規劃:2035 年以后第 6 條發展目標目標定位第 6 條發展目標目標定位:西城工貿區、宜居生活區、高效農業區、文化旅游區、民族特色區。功能定位:功能定位:一二三產業融合,重點發展新型材料產業、農副產品加工業、機械十里望鎮總體規劃(20182035 4、年)文本3加工、智能制造業和電子商業,合理安排生產、居住與旅游的關系,逐步形成集居住、綠色工業、商貿、物流、旅游為一體的新城區。第 7 條第 7 條本規劃強制性內容指文本中下劃線條文。規劃強制性內容是實施總體規劃的重點核心內容,違反總體規劃強制性內容進行建設,屬嚴重違反總體規劃行為,應當依法進行查處。第 8 條本規劃涉及的地域名詞界定:第 8 條本規劃涉及的地域名詞界定:1、十里望鎮域:指十里望鎮的行政管理地域。2、鎮駐地:鎮人民政府駐地的建成區和規劃建設發展區。3、城鄉規劃區:包括城鄉規劃建設用地和為保證城鄉正常運轉和發展而必須納入城鄉規劃管理的鎮域內的有關地區。4、鎮域鄉村體系:鎮人民政府5、行政地域內,在經濟、社會和空間發展中有機聯系的鎮駐地和村莊群體。第三章城鄉體系發展戰略第三章城鄉體系發展戰略第 9 條經濟總體發展戰略第 9 條經濟總體發展戰略1、結構調整戰略2、環境先行戰略3、體制創新戰略4、區域協同戰略第 10 條社會經濟發展的目標體系第 10 條社會經濟發展的目標體系1、經濟發展目標經濟發展水平預測:2012 年以前 GDP 增長速度為 15.5%,2035 年 GDP 增長速度18.5%。2、人口發展目標預測 2025 年全鎮人口 2.1 萬人,城鎮化水平 31%;2035 年 5 萬人,城鎮化水平42%。十里望鎮總體規劃(20182035 年)文本4第四章城鎮性質和6、城鎮規模第四章城鎮性質和城鎮規模第 11 條城鎮性質禹城市的工業經濟次中心、商貿物流核心區、文化旅游主陣地、人文宜居樣板第 11 條城鎮性質禹城市的工業經濟次中心、商貿物流核心區、文化旅游主陣地、人文宜居樣板區、現代農業示范區。區、現代農業示范區。第 12 條城鎮規模第 12 條城鎮規模2025 年鎮駐地人口規模為 0.6 萬人,用地面積 12 平方公里;2035 年為 2.2 萬人,用地面積 22 平方公里。第 13 條 規劃區的劃定規劃區位于禹城市的西部,規劃范圍東起徒駭河,西至規劃西外環,南抵南營第 13 條 規劃區的劃定規劃區位于禹城市的西部,規劃范圍東起徒駭河,西至規劃西外環,南抵南7、營大閘,北達北外環,規劃總用地約 22 平方公里。大閘,北達北外環,規劃總用地約 22 平方公里。第五章駐地總體布局第五章駐地總體布局第 14 條鎮駐地用地發展方向第 14 條鎮駐地用地發展方向規劃區在空間上以向西、向北發展為主,西部的綠色工業與正在規劃中的禹西農業生態觀光園可形成較好對接,不僅可以解決西部鄉鎮人口的就業問題,亦可以帶動農業的發展,形成良性的循環。發展過程中應為李三尖水庫預留出足夠的用地。北部的大禹文化休閑旅游區以綠色生態為主題,意在吸引緊鄰禹城的德州等市的市民的觀光游覽,規劃區內的觀光生態園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可適當向北拓展,擴大旅游區的規模,形成旅游新區。第 15 條鎮駐地布8、局結構第 15 條鎮駐地布局結構規劃確定西部片區的總體空間布局結構為“兩心、一帶、三軸、三區”。兩心:文化核心禹王亭文物保護單位;商貿核心山東國際商貿港;一帶:徒駭河景觀游憩帶;三軸:101 產業發展軸;316 西跨發展軸;工業景觀軸;三區:大禹文化休閑旅游區;國際商貿物流區;西部綠色產業園區。十里望鎮總體規劃(20182035 年)文本5第六章居住用地和公共設施用地規劃第六章居住用地和公共設施用地規劃第 16 條居住用地規劃第 16 條居住用地規劃居住用地本著村莊就近遷移和集中布局的原則設置,規劃居住用地總面積 535.2公頃,占總規劃用地的 24.29%。規劃保留上禹周源小區、龍澤國際花園9、匯僑國際與鼎恒-彩虹城住宅小區,并在現有基礎上,對用地進行規整。布局在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附近,主要整合規劃區內的十里望村、冉廟、郭莊、宗莊等村莊用地;結合上禹周源小區,整合前高、后高、韓莊、小王莊等村莊用地形成二類居住用地。商貿物流園區的居住用地較少,結合大禹學院布局,形成李莊村、孫東村居住用地。西部綠色產業園區在南北兩側集中布局了兩塊居住用地,北側安排孔莊、孟樓、楊樓、張王蘆、袁莊等村民;南側安排田莊、御橋韓村、殷曲、南營等村民。第 17 條鎮駐地內的村莊改造第 17 條鎮駐地內的村莊改造鎮駐地內村莊改造分全面改造和更新改造兩類。對于建設年代較早,建筑質量差,生活設施、基礎設施配套不足的村10、莊,徹底予以改造;對于建筑較新、建筑質量較好,但缺少生活設施、基礎設施,綠化系統欠缺的村民住宅區,以整治為主,逐漸完善各類配套建設。第 18 條行政管理用地第 18 條行政管理用地行政辦公用地 1.63 公頃,主要布局十里望鎮政府和文化旅游新區的行政辦公用地。第 19 條教育機構用地第 19 條教育機構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分為中等專業學校用地和中小學用地,占地 116.75 公頃,保留德州科技職業學院,并在其北側新建校區,擴大原有校區規模,在各個居住區的服務半徑內合理布置中小學,以滿足規劃區的教育科研需求。第 20 條文化娛樂設施第 20 條文化娛樂設施文化設施用地 64.47 公頃,結合禹王亭旅11、游資源布置影視文化基地和水利文化展示區。十里望鎮總體規劃(20182035 年)文本6第 21 條醫療保健用地第 21 條醫療保健用地醫療衛生用地 12.43 公頃,布置在居住區附近,這里居住用地比較集中,方便居民就醫。第 22 條商業金融用地第 22 條商業金融用地規劃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總面積 115.28 公頃,占總規劃用地的 5.23%。其中,商業設施用地主要布局居住用地比較集中的沿街商業和服務于文化旅游的商業用地;商住混合用地布置在商貿物流區,用于商品的批發零售。第七章工業用地和倉儲用地規劃第七章工業用地和倉儲用地規劃第 23 條規劃原則第 23 條規劃原則(1)配合十里望鎮功能轉型升12、級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合理調整生產設施用地布局結構比重和用地比例,提高十里望鎮綜合服務功能,改善生態景觀環境,保護好駐地水體環境。(2)搞好加工及高新技術為主的工業建設,提高生產設施用地的集約化程度。(3)搞好近、遠期結合,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的改造轉移結構調整相結合,充分考慮工業布局的長遠合理性與規劃的近期可操作性。(4)結合對外交通需求和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合理布置現代倉儲業。(5)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城鄉協調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第 24 條工業用地第 24 條工業用地工業用地主要布局在西部綠色產業園區,以一二類工業為主,將能耗高的重污染的工業項目遷移出去,并嚴格控制不再安排。規劃工業用地13、面積為 327.39 公頃,占規劃區總用地的 14.86%,已建工業用地50.58 公頃,占總工業用地的 15.45%。已建工業用地多為已成型或新建企業,布局比較集中,但分類較為混雜,故在保留現狀的基礎上,遷移高污染的企業、改善污染企業的生產工藝,使已建工業區變成低污染的綠色工業區。第 25 條倉儲用地第 25 條倉儲用地物流倉儲用地主要沿徒駭河的河堤路、鐵路和 101 省道布局,交通便利,方便城十里望鎮總體規劃(20182035 年)文本7區與德州、濟南等城市的貨物運送,拉近了濟南都市圈內各城市之間的貿易往來。規劃物流倉儲用地面積為 75.77 公頃,占總規劃用地的 3.44%。第八章城鄉道14、路交通規劃第八章城鄉道路交通規劃第 26 條對外交通第 26 條對外交通本規劃區與外部道路交通的聯系主要依托現狀 101 省道與 316 省道,此外打通北外環跨京滬鐵路的立交橋,形成西外環,緩解 101 省道作為現狀城市西外環的交通壓力,并通過北外環與西外環的連接,加強本規劃區與京福高速公路的聯系,從而促進本規劃區與外部道路交通的聯系。本規劃區與主城區的聯系方面,除通過打通北外環與西外環的連接,從而使本規劃區處于城市環狀交通之內之外,打通人民路大橋,整修駭河街大橋,并打通拓寬現狀駭河街,使之成為聯系本規劃區與主城區的主要道路。第 27 條內部交通第 27 條內部交通本規劃區內部道路系統規劃采用15、方格網布局,道路等級劃分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種等級。結合文化旅游區中心設置步行商業街,結合濱河綠帶設置濱河步行道,結合景觀軸線設置景觀步道,創造優美舒適的城市休閑步行交通系統。第十章綠地系統規劃第十章綠地系統規劃第 28 條區域生態綠地第 28 條區域生態綠地保護鎮駐地的水源涵養及生態景觀,將鎮駐地外圈山林綠化、農田、林地等引入鎮駐地,形成生態景觀滲透,使外圈大環境綠化與鎮駐地綠化融為一體。第 29 條鎮駐地綠地系統規劃布局第 29 條鎮駐地綠地系統規劃布局鎮駐地綠地系統呈現出點線面相結合的特點。其中:1、點:滿足街坊功能的街頭公共綠地,滿足居民日常的需要。2、線:沿府前路兩側的景觀綠帶16、,道路綠化帶綠地率不得小于 40。3、面:政府南部規劃一處綜合公園,以休閑、健身、娛樂功能為一體,占地 1.08十里望鎮總體規劃(20182035 年)文本8公頃。第 30 條城鄉道路綠化第 30 條城鄉道路綠化規劃區綠地生態系統分為公園綠地、廣場綠地、防護綠地和園地四大類。沿徒駭河河堤路東側向西退 200 米的防護綠帶;鐵路兩側預留 100 米的防護綠帶;主干路兩側預留 20 米的防護綠地;次干路兩側預留 10 米的防護綠地。第 31 條綠地指標第 31 條綠地指標規劃人均綠地 3.6 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 7.20 平方米,綠地占駐地建設用地的6.0%,駐地綠地率為 35%以上。駐地主、次17、干路綠化普及率 100%。駐地居住用地綠地率不低于 30%,學校、醫院、行政辦公、文化設施等綠化率不低于 35%,工業、倉儲、商業等綠地率不低于 25%。居住區綠化及配置要求,達到城鎮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要求。第十一章城鄉近期規劃第十一章城鄉近期規劃第 32 條城鄉近期規模第 32 條城鄉近期規模十里望鎮 2025 年駐地人口規模為 0.6 萬人,人均建設用地 115 平方米。第 33 條規劃原則第 33 條規劃原則1、優先發展工業2、新區建設與舊區改造結合3、新區建設環境先行4、成片建設,滾動開發第 34 條發展方向第 34 條發展方向十里望鎮近期建設的重點是西部工業區及商貿物流區建設。未來幾18、年內,十里望鎮將大力發展工業,從而實現農村勞動力的逐步轉移,帶動全鎮的經濟發展。工業區將隨著產業用地的拓展建設進行基礎設施的完善。同時,舊鎮駐地將開始進行逐步改造。十里望鎮總體規劃(20182035 年)文本9第 35 條建設用地規劃第 35 條建設用地規劃1、工業片區建設加強西部工業片區的工業園的建設,提高工業園土地的地均投資率和產出率,嚴格控制企業排污標準,對城鎮污染嚴重和有害的企業進行逐步改造與控制。重點開發建設工業北路西區域,并對進一步向東北發展工業留有余地。逐步完善片區內配套設施,建設工業防護綠地,創造一個宜人的人居勞作環境。2、居住區建設配合工業大規模發展帶來的人口劇增,近期形成幾19、個配套設施完善的示范居住小區,同時不斷完善舊區建設。3、道路建設優先外遷過境交通。鎮駐地道路網重點建設府前路、景觀大道,強化居住片區與生產片區的聯系,完善內部道路網。近期初步形成功能明確的道路網,避免與對外交通的互相干擾。4、市政工程建設建設完成鎮駐地垃圾站項目、污水處理廠以及污水處理廠截污管道等工程。以及與駐地發展相協調的其他市政工程建設項目。第十二章城鄉遠景規劃構想第十二章城鄉遠景規劃構想第 36 條遠景人口和用地規模第 36 條遠景人口和用地規模遠景構想鎮駐地人口 2.2 萬人。城鄉建設用地 144 公頃左右,人均城鄉建設用地120m2。第 37 條用地發展方向第 37 條用地發展方向遠20、景駐地的發展方向向北及繼續向南拓展。在北部建設風景秀美、宜居的綜合片區,南部建設與完善商貿物流區,形成生活片區、生產片區、綜合片區協調發展的組團式城市布局結構形態。第 38 條用地布局形態第 38 條用地布局形態1、生活片區十里望鎮總體規劃(20182035 年)文本10遠景繼續完善和增強該片區的商貿和居住等功能,強化與周圍中心村和基層村的聯系,帶動全鄉的發展。大力投資建設文化、體育、娛樂等公共服務設施、環境綠化工程及市政工程設施以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需求。2、生產片區以生產用地以及配套設施建設完善為主的片區。整合工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工業集約化、規模化、園區化發展。遠景21、構想工業發展以產業的升級及產業鏈的延長,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主要目標,同時大力進行環境治理與保護,創造一個適宜居住的新型生產片區,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3、綜合片區該區位于省道 316 以北,風景秀美,遠景構想開發建設成為以居住為主、兼顧生態文化、配套功能完善的綜合片區。十里望鎮總體規劃(20182035 年)文本11第十三章實施建議第十三章實施建議第 39 條第 39 條增強法律意識,強化城鄉規劃的法律規定性和程序性,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隨意更改本規劃。統一城鄉規劃管理,保證在土地和空間資源的使用方面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協調各方利益,促進城鄉規劃的樹立實施。第 40 條第 40 條進一步深化22、城鄉規劃,盡快組織編制近期需要建設地區的分區規劃、詳細規劃、城市設計及各專向規劃設計,并按法定程序組織論證和審批。第 41 條第 41 條嚴格控制土地供應總量、無償收回閑置土地。第 42 條第 42 條加強宣傳,增加實施規劃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程序,樹立城鄉形象。第 43 條第 43 條加強社會監督與公眾參與,增強城鄉的凝聚力和公眾的主人翁精神。第 44 條第 44 條強化對生態資源的保護,加強城鄉綠化隔離地帶的規劃管理和對周圍農田綠地的管理與控制,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第 45 條第 45 條建議加強機構建設,培養和充實高級別規劃人才,堅持規劃管理的高度集中、統一,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和延續性。第十23、四章附則第十四章附則第 46 條第 46 條本規劃由文本、說明書、圖紙三部分組成,規劃文本和規劃圖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 47 條第 47 條本規劃自禹城市人民政府批準之日起實施。第 48 條第 48 條本規劃文本由禹城市十里望鎮人民政府負責解釋。十里望鎮總體規劃(20182035 年)文本12表一 用地平衡表序號用地代號用地性質面積(ha)比例(%)表一 用地平衡表序號用地代號用地性質面積(ha)比例(%)1R居住用地535.2024.29R居住用地535.2024.292A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291.7713.24A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291.7713.24其中行政辦公用地1.630.24、07文化設施用地67.472.93教育科研用地116.755.30醫療衛生用地12.430.56社會福利用地14.280.65文物古跡用地11.820.543B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115.285.23B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115.285.234M工業用地327.3914.86M工業用地327.3914.865W物流倉儲用地75.773.44W物流倉儲用地75.773.446S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460.0020.87S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460.0020.87其中城市道路用地444.3820.16交通樞紐用地4.250.19交通場站用地11.370.527U公用設施用地3.240.15U公用設施用地3.240.158G綠地與廣場用地395.1017.93G綠地與廣場用地395.1017.93其中公園用地25.221.14防護用地366.5316.63廣場用地3.350.15合計規劃總用地2203.75100.00合計規劃總用地2203.7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