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修建性詳細規劃說明書(3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30267
2024-05-24
37頁
20.49MB
1、建建設設單單位位:廣廣東東梅梅州州高高新新技技術術產產業業園園區區管管理理委委員員會會設設計計單單位位:廣廣州州省省高高教教建建筑筑規規劃劃設設計計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修建性詳細規劃說明書修建性詳細規劃說明書院院2020-06一、現狀概況1.1地塊的地理位置: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修建性詳細規劃項目位于高新技術產業園二期用地,基地位于教育路與高新一路交接處。1.2用地面積:32988平方米。1.3現用地性質:R2居住用地、G1公園綠地、G2防護綠地。1.4 地塊現狀:規劃用地大部分地勢平坦,場地東側與高新一路有5-6米高差,場地標高位于100110米之間。現狀為空地,無需拆遷的建筑物。二2、規劃設計的依據、原則和目標2.1.規劃設計依據2.1.1廣梅控規法定文本2.1.2 主要建筑設計規范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準GB50352-2019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 版)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2014中小學校設計規范GB50099-2011無障礙設計規范GB50763-2012廣東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標準2.1.3 國家、廣東省、梅州市的有關規程及規定2.2.規劃設計原則2.2.1 符合上層次規劃的要求。2.2.2 符合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2.2.3 以教育環境為中心,堅持以人為本,高起點、高標準地3、規劃建設具有良好的人文環境與物質環境的小學校園。2.2.4 堅持生態規劃原則,充分利用規劃用地基址及其周邊地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營造一個充分融入自然、有效保護自然的小徐校園。2.2.6 堅持整體化的大景觀規劃原則,融建筑、規劃、景觀為一體,在統一使用土地資源的基礎上,形成整體化的空間特色。2.3.規劃設計目標在滿足相關規范前提下,緊扣“千年大計,百年領先,以人為本”這一主題,塑造現代化、生態化、以人為本的人性化校園,塑造具有個性與創新意識的新世紀校園,建立校園可持續化發展模式,提升校園規劃理念。創造一個布局合理、環境優美、配套齊全、可持續發展、時代特色鮮明,具有客家文化氛圍的校園。2.4.規4、劃設計理念城市花園自然是思維和創造力的源泉,創造更親近自然與開放的教學環境是我們的設計出發點。在工業開發區中,我們希望可以創建一個城市森林中的花園,學生游走在綠丘花園中。教學概念在自然中學習:將普通教室圍繞庭院布置,專業教室放置在教學樓的東側,方便各年級學生便捷到達,同時符合標準化學校軟硬件資源共享的理念。.公共空間概念庭院、廊道與廣場的多層次結合根據梅州主導風氣候特征,我們以嶺南園林為空間意象,采用廊、街、臺、院等元素組織建筑之間關系,將不同的功能體通過庭院廊道連接起來,形成了適合梅州本地氣候和符合客家地域文化的建筑空間氛圍。三、規劃說明廣梅園學校位于廣東梅州高新技術產業園二期用地,基地位于5、教育路與高新一路交接處。定位為36班小學。辦學規模為36班/1620學位。基地基本方正,呈現西寬東窄的“凹”形,總用地面積為32988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8320平方米。其中計容建筑面積24050平方米,架空層(首層)面積1320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積2950平方米。主要建筑內容包括:教學樓、行政樓、體育館、學生宿舍、教室宿舍、食堂等。3.1.總平面規劃該校園規劃利用地形條件,考慮功能分區,進行科學布局。總的規劃分為生活活動區和教學區兩大區。項目地所處在廣梅園工業開發區新生地區的快速發展區中,作為周邊在建開發區的教育配套。本項目因應梅州市響應國家對素質教育的號召,在校園設計的初期已將創造開放性6、個性化、多元化的空間融匯其中,在校園空間中極力營造應對素質教育訴求的復合型空間我們認為教育指導思想的變革帶來教學方法的變革,并且教學方法的改變必然對教學空間提出新的、符合變革的要求。如果把校園設計的構成因素加以劃分,可以大致劃分為基本教學環境(強調內部關系)和人際交流環境(強調戶外活動及人際交往)。這二者基本組成了校園的室內、外環境。3.1功能布局在布局上,我們將教學區布置于基地東南側,緊鄰教育路,方便學生便捷到達,同時形成良好的城市街道形象。將學生生活區置于用地的西北角,包括了教師公寓、學生午宿舍及師生飯堂,并設置次入口與學校西側規劃城市道路相連,有利于食堂物流的運輸。室外運動場位于基地西7、側形成良好的動靜分區。規劃主校門入口正對著教學樓,教學樓位居中央,成為整個院區的景觀標志點教學樓前廣場結合大量綠化,方便學生進行集會及日常的活動。規劃結構采用大院落的圍合和點式相結合的模式,突破組團的單一形態,規劃的重點是組織和豐富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生的生活方式。3.2.道路系統規劃校園內考慮汽車的發展以及提供以人為本的生活環境,利用環形道路及廣場綠化系統,采用人車分流系統,以求優雅、安廳、舒適的校園交通環境。采取人車分流原則:車行出入口置于地塊南側,從教育路引入,車輛進入校區后沿東側外環路迅速進入地下車庫,車流均在地塊邊側解決。師生人行出入口開設在教育路,置于地塊中部。主入口處預留廣場,集散8、于校園各處功能空間,便捷方便。校園內教學區和運動區均為步行區域,從而實現人車分流,做到人行安全,車行便利。消防車道結合機動車道、硬質鋪裝結合消防車道,形成環道。消防車道轉彎半徑均大于等于9米,消防車道坡度均小于等于3%,滿足消防設計要求。規劃采用地上地下綜合停車方式,其中機動車位118個(按6輛/百生建筑面積),2個校巴車位,非機動車位1135個(70輛/百生)。3.3.綠地系統規劃規劃中校園景觀與校園建筑群體中滲透,形成校園內點、線、面相結合的網絡狀綠地系統。對不同類型廣場、游園、步行走廊等不同特征的景觀進行塑造,為師生師生員工提交往、集會、休閑的多種空間場地。綠地率為35%。3.4 豎向規9、劃3.4.1豎向規劃原則:3.4.1.1合理利用地形地貌,盡量減少土方工程量,減少工程造價;3.4.1.2 滿足排水管線的埋設要求,方便生活污水和雨水排放;3.4.1.3有利于建筑布置與空間環境的設計;3.4.1.4對外聯系道路的高程應與城市道路標高相銜接。3.4.2豎向規劃措施:3.4.2.1分為就近排入雨水管,雨水匯集后均排入用地東側和南側的城市市政道路3.4.2.2豎向規劃圖中,除特別注明,建筑地臺標高均比室外地臺標高高0.30米;3.4.2.3豎向規劃圖中,各棟建筑均已標明建筑首層標高;3.4.2.4豎向規劃圖中,利用用地東側用地與道路有5-6米高差的現狀,采用局部回填,并利用高差建設10、半地下室,解決停車及人防的問題,降低建設成本。3.5建筑造型建筑單體致力于通過穿插、變化來創造獨特建筑形象,營造豐富的空間關系。建筑外墻基本以紅磚為基調局部搭配白色和木色材質,體現校園清新、素雅的特點。建筑優雅的色彩、嚴謹的比例、精致的細部,為校園建筑群注入活力,每個立面及細部均強調其整體構成并經過精心的構思和設計。3.6 消防系統規劃在校園內設置環形消防車道,車道寬不小于4米,在建筑的主要疏散面設置撲救面及救援窗。四、供電工程規劃四、供電工程規劃(1)用電現狀現狀該規劃區域南邊規劃市政道路旁有10kV市政供電電纜。(2)負荷分類本工程消防設備、應急照明、消防電梯、消防控制室、客用電梯、生活水11、泵、廚房用電、潛水泵等電力負荷按二級負荷設計,其余負荷為三級負荷。充分考慮遠期建設和電源進出線,合理布置開關房及變電房,共設1 個開關房,1個變電房。開關房設在建筑物首層,需40-80平方米建筑面積;變電房設在建筑首層,需200平方米建筑面積。擬采用 1 路 10kV 電源供電,并在首層設置 1 臺 400kW 柴油發電機組作備用電源,為二級負荷供電。(3)開關房及變電房規劃在本規劃范圍內該工程共設置1座10kV開閉所,共設置1個變配電房(2x 1250KVA)。導線的敷設方式:高低壓配電干線均采用埋管敷設,統一敷設在道路的東側和南側,電纜應敷設不少于100mm的軟土或砂層,并覆蓋寬度不小于電12、纜兩側各50mm的混凝土保護板。控制電纜穿U-PVC管埋地與電力電纜同側敷設。電纜管道埋深不得小于0.7m,穿越道路或進戶時應預埋鋼管,至少有一根作備用。五、通信工程規劃五、通信工程規劃(1)通信現狀現狀該規劃區域內規劃市政道路旁有市政通信電纜。(2)通信容量預測本工程采用光纖(含語音、數據)入戶,電話(網絡)按 10/門,容量:29300/10=2930門。(3)通信管網規劃規劃在行政辦公樓內均設置一處電信機房,建筑面積1540平方米。規劃近期區內通信引自市政電纜。通信管道在規劃路上成支狀布置。通信管道布置在道路西、北側的人行道上。為保證室外管線敷設能滿足規范要求。規劃電信線路從南邊市政道路13、上市政通信管道引入,通信管道在規劃路上成支狀布置,通信管道布置在道路西、北側的人行道上。六、管線綜合規劃六、管線綜合規劃管線綜合是以單項管線工程規劃為依據,進行總體布置。平面布置上要減少管線間交叉次數,在道路斷面的豎向布置要避免各管線搶位、沖突現象。各管線與道路中心線平行,嚴格依照管線間與管線與建筑物設施的最小水平間距、垂直間距等有關規范埋設。各種管線由西向東(由北向南)的布置次序是:電訊管道、給水管道、燃氣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電力管道。管線綜合沖突時處理原則如下:小管讓大管;壓力管讓重力流管;可彎曲管線讓不可彎曲管線;工程量小的讓工程量大的;檢修次數小、方便的讓檢修次數多、不方便的。給14、水、煤氣管均為壓力管且管徑較小(不大于300mm),安排在雨、污水管道的上方埋設,其覆土深度保證0.7m即可,管底埋深不超過1.1m。在與給水、煤氣管道交叉處,雨、污水重力流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大于1.2m,避免了兩種不同性質管道的沖突。另一方面對雨、污水管道交叉點的管底標高進行了計算和控制(見規劃圖),從而避免了管線相交時發生矛盾。七、節能設計規劃七、節能設計規劃在本工程的電氣設計中,采用了技術先進、安全適用、經濟合理的節能型電氣設備及其控制方式。(1)供配電系統所有變壓器均選用了低損耗高效率的SCB13干式變壓器;本工程變配電所盡量深入到負荷中心,縮短了低壓配電線路長度,減少線路電能損失至最15、低。為了提高功率因數,在各變壓器的低壓母線上均安裝了帶自動調節裝置的電容器組進行無功功率補償,補償后的功率因數均達到0.9以上。(2)動力設備及其控制方式在本工程的設計中,生活水泵選用了變頻調速的水泵機組,隨水泵揚程和流量的變化自動調節機組的轉速,進而調節機組運轉所需的功率,達到節能的目的;其他水泵、風機等動力機組,功率較小者采用直接起動的控制方式,而功率較大的,則采用了軟起動或星/三角降壓起動等作為其降壓起動的主控設備,既使機組起動平穩,又節約電能。(3)照明系統電氣照明采用高效電光源,T5 熒光燈具配套電子鎮流器,燈具的功率因數均在0.9以上;本設計嚴格按照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16、-2013)規定的照明功率密度值進行設計,既滿足了用戶的使用要求,又最大限度地節約了能源。公共場所根據使用的不同特點和要求,采用了一燈一控、隔一控一或分區集中控制的方式進行分區分組控制,按需要開啟照明燈數;住宅走廊樓梯間等處的照明燈配套電子鎮流器的環形光管燈具,并采用聲光控制。在首層對每個塔樓的公共照明進行集中控制。室外照明燈采用程序控制,可按照預先編制的程序,在節日和平時采用不同的照明方案,光電自動(或定時)開關控制,使燈具能根據天氣的明暗程度自動開啟或熄滅。八八.經濟技術指標經濟技術指標經經 濟濟 技技 術術 指指 標標 表:表:用地總面積32988規劃用地面積32988總建筑面積28320計算容積率總建筑面積24050其中行政辦公樓1550教學樓7850實驗樓4400體育館1050食堂1800學生宿舍3200教師宿舍4200不計算容積率總建筑面積4270其中教學樓架空層880教師宿舍架空層440地下室2950容積率0.73建筑密度24.8%綠化率35%機動車停車位120個非機動車停車位1135個?P-01?P-02?P-03?P-04?P-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