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縣金灘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征求公眾意見稿)(29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31000
2024-05-28
29頁
16.49MB
1、吉水縣金灘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吉水縣金灘鎮人民政府2024 年 5 月GENERAL TERRITORAL ADN SPATIAL PLAN OFJINTAN TOWN,JISHUI COUNTY 2021-2035(征求公眾意見稿)注:本公示內容僅為階段性成果,所有數據和內容以最終批復為準。目錄一、規劃概況1.1 規劃范圍1.2 規劃期限二、目標定位2.1 發展目標2.2 功能定位三、發展規模3.1 用地規模3.2 人口規模四、總體格局4.1 國土空間重要管控邊界 4.2 國土空間分區規劃4.3 空間結構4.4 農業空間4.5 生態空間4.6 城市空間景觀4.7 鎮村2、分類引導五、基礎保障體系5.1 鎮域綜合交通規劃5.2 公共服務體系 5.3 基礎設施體系 5.4 安全防災體系規劃 六、國土綜合整治6.1 農用地整理6.2 生態修復七、鎮區規劃7.1 國土空間用地規劃7.2 道路系統規劃八、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8.1 規劃傳導與管控8.2 近期建設原則8.3 規劃實施保障一、規劃概況1.1 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金灘鎮域范圍,鎮域用地總面積 10028.34 公頃(約100.28 平方公里)。1.2 規劃期限本規劃的規劃期限為 2021-2035 年,其中:近期至 2025 年,遠期至 2035 年,遠景展望至 2050 年。吉水西站吉安西站吉州區吉安市青原3、區京港高鐵金樟大道黃金大道吉陽西大道S221京九線吉水站G105樟吉高速撫吉高速金灘鎮黃橋鎮楓江鎮尚賢鄉文峰鎮烏江鎮丁江鎮醪橋鎮吉水縣規劃范圍圖二、目標定位2.1 發展目標1.至 2025 年發展目標三條空間管制控制線全面落地;各級生態功能區保護和修復體系建立;農業產業格局得到優化,耕地保護指標得到落實;產鎮融合度顯著提升,充滿活力的城鄉發展格局基本建立;國土空間保護、利用、治理和修復水平明顯提高。2.至 2035 年發展目標基本實現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工業園區提檔升級、提質增效;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公共服務品質;維護生態環境,改善生活品質,形成城鄉互補、區域互通、生產生活生態4、互動、山水林田湖草有機融合的國土空間格局。3.至 2050 年遠景展望目標全面實現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城鄉空間有機融合、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環境優越的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新局面,為金灘鎮率先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和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空間支撐。二、目標定位2.2 功能定位落實吉水縣國土空間總體定位要求,依托金灘鎮地處吉泰走廊北部的區位優勢,立足于鎮域自然資源和產業基礎條件,落實上位規劃要求,結合未來發展趨勢,本次規劃確定金灘鎮發展定位為:工業、商貿物流業產業示范基地、吉水現代農業示范區、吉水全域旅游示范區三、發展規模3.1 用地規模至 2035 年,5、金灘鎮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 2835.27 公頃,其中 1857.44 公頃位于城鎮開發邊界內。3.2 人口規模至 2035 年,金灘鎮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 16.11 萬人。四、總體格局4.1 國土空間重要管控邊界 1.永久基本農田將集中連片、長期穩定、優質耕地優先落實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確保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質量不降,布局穩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 2106.29 公頃。2.生態保護紅線系統構建生態安全格局,有效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制度,顯著提升生態功能,全面保障生態安全,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 792.43 公頃。3.城鎮開發邊界落實城鎮開發邊界,強調集約高效,強化城鎮開發邊界對開發建6、設的剛性約束作用,防止城鎮無序擴張蔓延,促進城鎮空間緊湊集約,金灘鎮城鎮開發邊界總規模為 1857.44 公頃。四、總體格局4.2 國土空間分區規劃統籌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加強全域全要素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將金灘鎮全域劃分為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發展區、鄉村發展區和礦產能源發展區六類。規劃劃定生態保護區 792.66 公頃,占鎮域總面積的 7.90%。規劃劃定生態控制區 2690.05 公頃,占鎮域總面積的 26.82%。規劃劃定農田保護區 2168.48 公頃,占鎮域總面積的 21.62%。規劃劃定一般農業區 1541.44 公頃,占鎮域總面積的 15.37%。規7、劃劃定城鎮集中建設區1857.44 公頃,占鎮域總面積的 18.52%。規劃劃定村莊建設區 612.16 公頃,占鎮域總面積的 6.10%;規劃劃定農田儲備區 25.00 公頃,占鎮域總面積的 0.25%。四、總體格局4.3 空間結構規劃形成“一心兩軸一廊四區”的空間結構。“一心”:為金灘鎮鎮區,金灘鎮作為吉水中心城區的一部分,鎮區發展極為重要,促進城鄉協同發展,打造產業互動、城鄉共建的城鎮綜合核心。“兩軸”:以金樟大道和黃金大道公路城鎮交通功能為支撐,打造城鄉發展軸,串聯鎮區、工業園區、吉水城區等重要節點。“一廊”:依托鎮域東側贛江形成的生態廊道,充分挖掘文化和山水田園資源,保護景觀風貌,完8、善相關配套設施,推動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田園休閑風光帶。“四區”:城鎮核心發展區、生態涵養發展區、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旅融合發展區。四、總體格局4.4 農業空間構建“一帶四區”的農業生產發展格局。一帶:農業生產發展帶,由北至南串聯金灘鎮多個農產品空間。生態農業發展區:依托曾家山村、柘塘村、白石村、前進村、白鷺村等,主要發展綠色水稻、有機蔬菜等種植;特色農業種植區:梳理午岡村、南坑村、麻塘村、東溪村等低效田園,引入多種特色經濟作物,如油菜、藍莓等;城鎮農業示范區:依托五團村、井頭村、古塘村、雙元村、金灘社區等,發展現代化農業,促進農業種植機械化、規模化,如水稻、油菜種植示范基地、現代農業示9、范園等;農旅融合發展區:依托閣上村荷風雅韻臥虎嶺、桑葚園、黃桃園、井岡蜜柚基地、荷塘村桑葚、梨農產品基地、燕坊油菜基地、廟下村等,結合金灘燕坊 4A 級景區、栗頭古村、仁和店古村等旅游資源發展農旅融合。四、總體格局4.5 生態空間構建“一帶一屏多節點”的生態系統保護格局。一帶:即贛江水系生態保護藍帶,保護水生態環境,推動水面及贛江西岸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系統保護,打造贛江美麗岸線。一屏:依托北部林地及西部低丘農林構成的生態屏障,重點保護森林資源,推動森林資源有序利用,合理開展林業經濟、林下經濟與特色林果業,保障自然山體的水源涵養功能。多節點:以吉湖國家濕地公園自然生態風光節點為主,吉水濕地公園及10、鎮其他綠地公園等多個節點為補充,重點保護濕地公園原真自然風光風貌,完善城鎮生態系統,提升園林綠化水平。四、總體格局4.6 城市空間景觀鎮域形成“一帶、兩廊、四區、多節點”的景觀系統。一帶:贛江濱水景觀帶。兩廊:以吉湖國家濕地公園和吉水濕地公園串聯的濕地走廊;鎮區外環的生態廊道。四區:以鎮區為主的城鎮發展風貌區:以燕坊古村、仁和店村、栗頭村為主的旅游景觀風貌區;昌吉贛城際鐵路以北的現代衣業風貌區、生態宜居風貌區。多節點:指各類自然、人文景觀節點,包括自然景區、傳統村落、歷史街區、文物古跡等。四、總體格局4.7 鎮村分類引導規劃形成“1 個鎮區、4 個中心村、12 個一般村”的鎮村分類引導結構。鎮11、區:金星社區、南岸社區、田心社區、古塘村、塘下村、五團村、井頭村;中心村:金灘社區、東溪村、燕坊村、白石村;一般村:白鷺村、曾家山村、柘塘村、前進村、午岡村、南坑村、麻塘村、坑梅村、荷塘村、閣上村、廟下村、雙元村。五、基礎保障體系5.1 鎮域綜合交通規劃1.對外交通規劃保留京港高鐵、浩吉鐵路、樟吉高速、黃金大道、金樟大道,規劃擴建吉陽西大道、新建沿江路、省道 S221、吉泰城鎮群快速路。2.對內交通織補片區內部交通體系,構建“三橫三縱”的道路骨架,“三橫”為黃金大道、吉陽西大道、省道 S221;“三縱”為吉泰城鎮群快速路、金樟大道、沿江路。內部道路標準化改造升級,增加內部資源之間的聯系。以現有12、道路為基礎,采用方格網和環狀路網相結合的方式布局,形成完善的鎮域村道公路網絡,打通斷頭路。3.交通設施規劃保留吉水西站、汽車客運總站;正在建設吉水縣客運中心,位于金灘新區;保留公交停靠站/公交路線;各村結合村委會空地、停車服務區,規劃公共停車場。五、基礎保障體系5.2 公共服務體系 落實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對金灘鎮公共服務設施配置要求,按照“縣級鎮村級”三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配置,滿足 15 分鐘生活圈公共服務設施需求,有效引導城鄉公共服務設施規模配置和空間布局,全面實現城鄉單元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全覆蓋。規劃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包括行政辦公設施、文化設施、體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養老福利設施、社區商業設13、施、基礎教育設施及其它公共設施。1.行政辦公設施 城鎮行政管理用地按照鎮區用地布局規劃進行合理安排,各行政村可與文化、教育類機構合并配置村委會辦公用地。規劃保留現有鎮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派出所、民政所等,保留現狀城西工業園區管委會;規劃金灘新區配套社區服務中心 1 處。2.文化設施 規劃按照文化站、文化活動室二級配置文化設施,鎮區規劃保留文化站;于金灘新區新建縣文體中心,包含縣級公共圖書館、縣級文化館和采茶劇團,面積約為 3.18 公頃。各行政村建設文化活動室,配置書報閱覽、書畫、文娛等設施。3.體育設施 規劃金灘新區結合社區生活圈完善社區體育健身設施;于金灘新區南部新建體育公園,包含田徑場及14、室外球場,面積約為 2.43 公頃;結合規劃縣文體中心設置室外體育場地;于城西工業園處,結合吉水濕地公園、小型綠地布局體育健身活動場所。各行政村建設簡易體育設施,可以與文化活動室合設,主要配置籃球場、健身器材、乒乓球房室。4.醫療衛生設施 規劃在鎮區保留金灘鎮衛生院和縣婦幼保健醫院;于金灘新區南部新建城西綜合醫院,面積約為 4.85 公頃;金灘新區結合社區生活圈完善社區醫療設施。保留各行政村村級衛生所,為居民獲得基本衛生服務提供保障。五、基礎保障體系5.2 公共服務體系 5.養老福利設施 規劃于金灘新區南部新建縣康養中心,面積約為 9.32 公頃;規劃金灘新區結合社區生活圈完善社區養老設施,推15、廣嵌入式養老機構布局,新建金灘西養老院 1 處,面積約為 4.88 公頃。6.社區商業設施 規劃于金灘新區北側新建農貿市場,面積約 2 公頃。7.基礎教育設施 金灘鎮現狀高中(職高)2 所分別為吉水外國語學校、井岡山經貿學校;九年一貫制學校 1 所;初中 2 所,小學 16 所,幼托 4 所。規劃教育設施主要位于鎮區,鎮區規劃幼兒園 5 所,新建 2 所幼兒園,遷建 1 所,其中新建的為金灘南幼兒園和城西(幸福里)幼兒園,遷建為金灘中心幼兒園;規劃小學 3 所,新建 2 所,為金灘南小學與高鐵新區小學;規劃新建初中 1 所,為金灘南初中;規劃九年一貫制學校新建 4 所,分別為金灘學校、吉陽學校16、工業園學校和金灘西學校;規劃新建高中 1 所,為城西高中;規劃新建特殊教育學校 1 所,位于金灘組團。8.村級公共服務設施 保留各行政村村級公共服務設施,面積約為 9.69 公頃。現有教育設施根據實際整合撤并轉化增補文化設施及村級互助養老設施。五、基礎保障體系5.3 基礎設施體系 1.給水設施規劃規劃給水水源沿用現狀,以贛江為主。鎮區規劃由新建的城西第二水廠與現狀城西水廠供水,鄰近鎮區的村莊或自然村,應優先考慮連接鎮區供水管網供水到戶,實行集中供水。其他村莊建設安全飲水工程,實現集中供水。2.排水設施規劃 規劃鎮區新建化工污水廠,主要處理工業園北側的化工區域污水;擴建城西污水處理廠,擴大鎮區17、污水處理規模;鄰近鎮區的村莊或自然村,應優先考慮連接鎮區污水管網,實行污水集中處理,其他村莊或自然村應配套提倡分散就地處理,推廣生態式小型污水處理站。廁所污水和生活雜排水宜分開收集并資源化。雨水可結合灌溉水池設施收集,用于灌溉農作物和生活雜用。3.電力設施規劃 規劃保留現狀 110kv 金灘變;新建 1 座 220kv 變電站(吉水西變),線路單回路走廊寬度 30-40 米;新建 2 座 110kv 變電站(碧月變、金龍變),線路單回路走廊寬度 15-25 米。4.通信設施規劃 通信設施:移動基站信號覆蓋整個片區,光纖網絡和電視專用網覆蓋全區;實現多網合一,鄉村社區和產業建議地下敷設。郵政:結18、合居民點和村委會布置郵政電信服務網點。5.燃氣設施規劃 用氣規劃:鎮區規劃保留現狀 1 處天然氣調壓站(吉水調壓站),新增 1 處液化石油氣(LPG)站。氣源:氣源為液化石油氣(LPG)與天然氣。五、基礎保障體系5.3 基礎設施體系6.環衛設施規劃 環衛設施規劃:生活垃圾采取“用戶集、村片區收、鎮片區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鎮區規劃新建 1 處生活垃圾二次轉運站,配備環衛停車場和環衛車輛清洗站;片區內規劃垃圾清運路線四條、結合居民點和產業用地布局、綜合服務點,新增垃圾收集點。規劃公廁布點結合村內公共服務設施和綠化活動空間布置,滿足 150-200m 服務半徑,公共廁所修建要充分滿足19、現代化需求,采用水沖式,建筑結合綠化進行一定的遮蔽,并專人負責打掃。五、基礎保障體系5.4 安全防災體系規劃 1.地質災害 金灘鎮地質災害類型主要以地面滑坡為主。結合金灘鎮的實際情況,建設地質災害應急體系,按照重點防治區、次重點防治區和一般防治區,統籌規劃分區治理,制定具體有效的地質災害防治措施。通過觀察、監測、評估,加強地質災害預防,影響居民點的以避讓為主,也可采取工程防治措施。2.消防 金灘鎮鎮區消防應急中心作為片區消防救援主力,各村委會設微型消防站,配置消防器材庫房和管理用房,在村委會和文體活動廣場處設置普及消防安全知識的固定消防宣傳欄;對重要建筑設置消防安全警示標志;結合河流及各居民點20、的養殖坑塘,用作消防水池;消防通道主要為主干路,路寬應大于等于 4 米。3.防洪排澇工程規劃 防洪標準:鎮域現狀已建設金灘防洪堤,為 50 年一遇防洪標準;規劃鎮區近期防洪標準達到 20 年一遇,遠期達 50 年一遇。排澇標準:規劃金灘排澇標準達 20 年一遇重現期。4.抗震防災規劃 一般建筑按地震設防烈度 6 度標準設防,對城市功能、人民生活和生產活動有重大影響的供電、供水、供熱、交通、通訊樞紐、醫療衛生、消防等工程按 7 度設防,其建設場地必須進行專門的地震安全性評估,并按評估結果進行抗震設防。村莊內通村公路、鄉道及縣道等為主要疏散通道,廣場、停車場等公共活動空間為疏散場地。六、國土綜合整21、治6.1 農用地整理1.高標準農田建設統籌旱改水、非糧化整治等工程,優先考慮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以及中低質量耕地的集中區域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整體耕地綜合利用等別提高 0.15-0.2 個等級,實現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提高基礎設施配套程度,改善農業機械化、規模化生產條件,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提高耕地質量,防治農田面源污染,改善生態景觀,提高糧食生產保障能力,落實土地整治規劃的目標任務,促進土地持續利用。2.后備土地資源開發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對劃定的土地潛力開發區進行宜耕后備土地資源開發,以補充22、耕地。落實耕地保有量和占補平衡,強化補改結合,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集中連片度和耕地質量,提高農田生態系統穩定性。六、國土綜合整治6.2 生態修復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對生態系統嚴重受損退化、生態功能失調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下降的區域,采取綜合整治措施,對修復對象進行生態恢復、生態整治、生態重建和生態康復的活動。1.水環境綜合治理重點保護贛江及其支流,治理范圍主要包括贛江及其相關支流、鎮域范圍內的水庫、坑塘及山洪溝等。水土流失治理:明確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重點治理區、生態脆弱區的水源涵養、果園水土流失治理、崩崗綜合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等工程和措施,從源頭上有效控制水土流失,23、維護和提高區域土壤保持、防災減災、生態維護功能。水生態與濕地修復:落實上級規劃的水污染防治、水源地保護,河湖生境連通、水生態廊道修復、岸線修復、流域整治、庫湖調蓄,農田水利等重點工程,開展全域生態修復。以提升小流域及農村水環境質量為目標,加強農村水環境治理和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實施農村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打造美麗鄉村的“幸福河”,提出鄉鎮小流域及農村水環境治理工程。對集中連片、破碎化嚴重、功能退化的濕地進行修復和綜合整治。2.森林生態系統保育與修復加強對鎮域內林地的保護,劃定保護管控范圍,主要包括生態公益林和天然林,維護其生態系統結構穩定,保護其生態屬性不改變,禁止破壞生態的建設活動,加強造林24、更新等工程。退耕還林工程:將生態公益林內基本農田以外的園地和草地,25 度以上的坡耕地、草地劃入退耕還林范圍。建設退出工程:將生態公益林內的非線性設施選擇性退出為林地。造林更新工程:對礦山、裸巖石礫地進行復綠工程。六、國土綜合整治6.2 生態修復3.礦山地質環境生態修復將曾家山村礦區作為礦區生態修復重點治理區,建議對礦山整治區域采取邊坡清理、回填、覆土綠化、坡面排水、邊坡防護等措施進行整治修護;同時對服務期滿的棄渣場、尾礦庫,拆除廢棄設施、危巖清理、場地平整、植被恢復、廢石清運等,進行土壤修復和水源重建,復耕復墾。4.裸巖石礫地生態修復金灘鎮有少量因基礎工程建設、自然災害等原因使原有生態受到破25、壞,造成水土流失,形成的巖石裸露貧瘠地帶需要進行生態修復,位于柘塘村,面積為 1.68 公頃。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防止其繼續崩塌滑落,開展封山育林,禁止牲畜進入和采樵活動,發揮自然的修復功能進行恢復和增加植被覆蓋。七、鎮區規劃7.1 國土空間用地規劃本次規劃劃定鎮區范圍面積為 5529.22 公頃(含城鎮開發邊界范圍面積約 1857.44 公頃),其中,規劃居住用地 607.03 公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 156.90 公頃、商服用地 146.73 公頃、工礦用地 690.80 公頃、交通運輸用地 579.96 公頃、公用設施用地 53.57 公頃,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 124.76 公頃26、,留白用地 1.96 公頃。七、鎮區規劃7.2 道路系統規劃1.路網結構完善鎮區內部道路結構,加強次支路網的建設,提升路網密度,根據城鎮規模,鎮區屬于吉水縣中心城區,規劃鎮區形成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級道路系統,路網呈“方格式”分布格局。城市主干路主要有黃金大道吉水大橋、古塘路、吉發路、吉陽西大道吉陽大橋、青山路、金樟大道、金工大道、公園路天松路、金灘大道、沿江路(贛江西堤)。主干路道路紅線寬度原則上按 30-60 米控制,機動車設計時速為 50 公里/小時。次干路作為中心城區干道網的組成部分,銜接主干路與支路之間的交通聯系,道路紅線寬度原則上按 20-30 米控制,機動車設計時速為 40 公27、里/小時。支路作為中心城區道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承擔非機動車和進出街坊的機動車通行,道路紅線寬度原則上按 12-24 米控制,機動車設計時速為 30 公里/小時。八、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8.1 規劃傳導與管控落實上位規劃傳導村莊規劃指引詳細規劃明確強制內容8.2 近期建設原則全域整治提升功能優先思考籌謀全域整治,為未來區域國土空間發展做好空間準備。完善結構強化節點加快推動城鄉空間功能優化和調整,針對新興功能區域發展、新舊區域之間聯動進行優化,積極引導人口和 各類產業的合理分布。完善區域國土空間結構,優 先 發 展 鎮區、重點產業平臺,引導生產要素向優勢地區集中,對區域的生態脆弱地區實施有效28、保護。通過合理布局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空間,帶動區域土地開發,樹立區域形象,凸顯節點功能價值。八、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8.3 規劃實施保障1.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在規劃實施中涉及的重大事項或重大調整,及時按程序向縣委縣政府、市委市政府請示報告。2.加強組織保障由吉水縣人民政府與金灘鎮人民政府共同負責規劃實施,建立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3.健全監督機制完善公眾參與制度,建立貫穿規劃編制、實施、監督及鄉村治理全過程的公眾參與機制。用好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4.加強隊伍建設重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向社會公布和宣傳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加強隊伍建設,建立規劃宣傳和交流互動機制。5.落實配套政策探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配套政策。落實具體操作細則,明確相關利益分配機制,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