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縣城鄉融合片區鄉鎮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式版)(2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31005
2024-05-28
21頁
17.19MB
1、江安縣城鄉融合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江安縣自然資源與規劃局公示版全面落實省委、宜賓市委、江安縣委決策部署,以片區來引領國土空間布局、生產力布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促進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標準、政策文件,編制江安縣城鄉融合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江安縣城鄉融合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以江安鎮、陽春鎮、怡樂鎮、下長鎮鎮村空間為基礎,立足產業發展、全域統籌、地域特色,探索片區發展的新方向和新模式。這本規劃公示手冊將以簡明的方式,向您展示江安縣城鄉融合片區國土的國土空間規劃愿景。規劃范圍1 1川南三大中2、心城市交匯處,江安縣中心城區環城核心區域片區范圍包括江安鎮、陽春鎮、怡樂鎮、下長鎮,總面積331.86平方公里,涉及13個社區、66個村。鎮區范圍包括怡樂鎮區、下長鎮區共兩個鎮區。江安縣江安縣江安縣和城鄉融合片區在宜賓市的區位江安縣城鄉融合片區在江安縣的區位江安縣在成渝地區雙層經濟圈中的區位城鄉融合片區面積:3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萬人城鄉融合片區基礎情況2 2地形地貌:片區地勢呈南高北低,以丘陵和低山為主自然資源:稟賦優越,片區內山、水、田、林、湖、園、景等資源要素豐富,具有一定的生態價值、美學價值和旅游價值。坡度分析起伏度分析基礎情況2 2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縣級文物保護單3、位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物名稱文物名稱公布年代公布年代詳細地點詳細地點級別級別國立戲劇??茖W校舊址1939-1945年江安縣劇專大道278號省級江安吳氏民居清江安縣江安鎮二社區煙巷子省級龍門口御酒坊窖池明至清江安鎮四社區龍門口6號省級青峰寺剿匪戰場遺址1950年怡樂鎮濫池村松林梗組省級井口武侯祠1946年井口鎮武侯村市級還我河山摩崖石刻1944年江安鎮四社區市級江天一覽與蕩寇勛高摩崖石刻清代怡樂鎮麻衣村清嘉慶市級安濟廟題榕閣清代江安鎮二社區市級龍門口節孝總坊清代江安鎮四社區市級張文湘故居1975年怡樂鎮茨巖村市級高巖腔摩崖石刻1924年江安鎮小壩村河咀組縣級南照寺摩崖造像明代江安鎮燈桿山村鳳凰咀組縣4、級邑侯沈公惠政碑清代江安鎮二社區江安中學??h級佛祖寺摩崖造像清代桐梓鎮踏水橋村元石塔組縣級樊橋1914年怡樂鎮橋頭村水井角組縣級張文湘夫妻合葬墓1996年怡樂鎮茨巖村灣頭組縣級“別一洞天”摩崖石刻清代怡樂鎮天堂村大榜上組縣級馬腿津護國戰爭戰場址1916年怡樂鎮豐產村花園頭組縣級“俯觀星漢”摩崖石刻明代江安鎮四社區縣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國家級:竹刻江安竹簧,市級:四川諧劇、“故宮”白酒傳統釀造技藝等。文物資源:片區內有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省級文保單位4處、市級文保單位6處、縣級文保單位9處,民居文化、紅色文化豐富。歷史資源: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農業發展:種類豐富,夏橙、葡萄、柿子等水果已經一5、定種植規模發展現狀圖基礎情況2 2工業發展:城區開發邊界外,工業分布較為零散,部分工業用地已閑置旅游發展:資源豐富,起步較晚,犀牛沱、天堂湖等五個水庫,江安鎮紅巖村的柿子部落AAA級景區規劃思路及原則 規劃思路3 3 規劃原則堅守底線、集約節約嚴格資源環境底線約束,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耕地保護制度和集約節約用地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落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統籌協調、優化布局深入協調縣級各專項規劃,充分銜接縣級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嚴格落實上位規劃要求,以“雙評價”結論為基礎,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尊重人口流動的客觀規律,優化生6、產力布局;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布局,留足彈性發展空間,推動片區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彰顯特色突出片區資源稟賦、區位條件、文化底蘊等方面的特色和優勢,準確把握鎮鄉級片區發展方向和功能定位,相應制定規劃措施與管控要求,推動片區內各村級片區形成特色彰顯、優勢互補、產業聯動的共榮發展局面。適度超前、強化引領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注重規劃前瞻性,堅持適度超前原則,強化規劃引領;提升規劃可操作性,確保規劃能用管用好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省委做好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推進“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要求,堅持江安縣“7、宜賓東向門戶樞紐城市”、“宜賓三江新區拓展備用區”的戰略定位,順應鄉村發展客觀規律,以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為主線,著力打造與縣城城區共建共享的農工協同、農旅融合的高品質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為江安一體化發展、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江安提供支撐,為江安縣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保障。規劃定位4 4銜接宜賓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江安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等上位規劃要求,以縣城城區為城市核心,輻射帶動周邊鄉村。結合發展基礎和區域發展態勢,確定本片區發展定位為:規劃目標以糧油種植為基礎,水果早茶為特色,與縣城城區共建農工協同、農旅融合的高品8、質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 近期目標:至2025年,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不斷優化,三線管控初見成效;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鄉鎮集聚效應明顯增強,公共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城鄉融合產業鏈條初具雛形。遠期目標:至2035年,城鄉融合產業鏈基本建立,鄉村人居環境全面提升,公共服務實現有效覆蓋,農業現代化基本形成,基本建成川南地區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發展定位與目標構建國土空間總體格局圍繞目標定位,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建立鎮村體系,劃分村級經濟分區規劃路徑5 5人口預測鎮村體系村級劃片落實上位底線約束強化底線約束,重點落實上位規劃確定的三條控制線三區劃定三線劃定歷史文化保護優化國土空間整體布局構建城郊丘9、陵鎮村空間形態,國土空間整體布局農用地布局其他用地布局城鎮建設用地村莊建設用地用途結構調整引導產業協同發展加快農業轉型,推進與縣城城區農工協同、農旅融合的產業發展模式,完善城郊一體化發展體系。產業發展策略產業發展總體布局強化支撐體系建設完善公服設施,強化交通市政支撐,建立城郊鄉村生活圈。提升人居環境品質改善人居環境,推進土地整治與生態修復,打造川南特色城郊新農村。公服設施綜合交通市政設施防災減災風貌形態修復整治完善鎮區空間布局通過補齊設施短板、優化空間格局、管控鎮區風貌等措施推動鎮區發展,打造川南城郊特色場鎮現狀情況規劃布局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落實國省市戰略和上位國土空間規劃,以“雙評價”為基礎10、,落實三區三線,統籌生態保護、農業發展與城鎮開發,構建“一軸兩片、一城三點”城鄉一體融合發展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耙惠S”為宜瀘一體化發展軸;“兩片”為優質糧油種植發展區、林下綜合種養區;“一城”為江安縣中心城區;“三點”為陽春鎮、下長鎮、怡樂鎮三個鎮區。總體格局6 6 鎮村體系和村級片區規劃形成“中心城區一般鎮中心村一般村”的四級村鎮體系。中心城區:江安縣城一般鎮:江安鎮、陽春鎮、下長鎮、怡樂鎮中心村:9個中心村(社區)一般村:70個一般村(社區)鎮村體系及村級片區劃分規劃圖總體格局6 6序號 片區名稱范圍中心村(社區)江安片區黃坭村、五會村、同義村、青苔坎村(部分)、洋碼頭社區村(部分)、會11、龍社區、天堂湖社區、劇專社區、南屏社區、龍門口社區、漢安社區、淯江社區(江安縣中心城區承擔中心村服務職能)紅巖片區紅巖社區村、太陽村紅巖社區村下長片區長興社區、復興社區村、大田社區村、大同村、淯江村、永利村(部分)、年豐村、民主村、新寧村(下長鎮鎮區承擔中心村服務職能)長江片區長江社區村、天平村長江社區村怡樂片區怡樂社區、長沙村、天堂村、茨巖社區村、橋頭村、關口村、東風村(怡樂鎮鎮區承擔中心村服務職能)濫池片區濫池村、同心村、建設村、涼水村濫池社區公平片區公平社區村、豐產社區村、青龍社區村、合理村公平社區陽春社區陽春社區、白石塔社區、大竹林社區村(部分)、長樂社區村、平福村、大竹社區村(部分)12、土紅社區村(部分)(陽春鎮鎮區承擔中心村服務職能)井安片區井安社區、白坭村、增產村、走馬村、鳳凰村、卯埂社區村、紅花村、復原村、山華社區村井安社區濫壩片區濫壩社區、亂世社區村(部分)、興旺社區村、高洞村、總旗村、高潮村、九龍村濫壩社區踏水橋片區踏水橋村、全樂村、臨江村、金江村、雙江村踏水橋村桐梓片區桐梓社區、老王村、七星社區村、姜廟社區村、高石村桐梓社區石頭片區石頭社區村、金家灘村、三元村、云豐社區村、中壩村石頭社區村產業發展 產業布局7 7構建“一核一帶,兩片五園多點”的產業空間布局 一核:產業發展極核以江安古城為依托的旅游及服務業發展核心以江安經開區為核心的產業發展核心 一帶:沿江產業發13、展帶沿江旅游觀光帶沿江果蔬農業產業帶 兩片優質糧油發展區:以陽春鎮、下長鎮和沿江部分區域為主的優質糧油種植區林下綜合種養區:以江安鎮和怡樂鎮南部區域為主的林下經濟發展區,以發展竹林、中藥材、養殖產業為主 五園:5個產業園下長柑橘現代農業園區早茶現代農業園區大白李農業產業園區麻衣壩現代果蔬種養園區紅巖柿子農業旅游園區 多點多個農業基地、旅游景點 支撐體系 差異化配置公共服務設施體系8 8參照鎮規劃標準社區生活圈規劃技術指南等相關技術規定,結合專項工作方案和在編專項規劃,構建分級、分區、分類的城郊鄉村生活圈。分級:以“中心城區一般鎮中心村一般村”四級鎮村體系為抓手,優化鄉鎮經濟地理版圖,引導設施服14、務等有限資源“梯級投放”;分區:根據不同地形條件,建立差異化的公共服務設施空間配置模式和布局方式;分類:按照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商業服務、應急管理四類配置基本保障型公共設施,按照現代農業、工業制造、休閑旅游三類配置特色提升型公共設施。鎮鄉級:鎮鄉公服圈+社區生活圈+特色配置城鄉統籌,環城片區鄉鎮的公共服務設施與縣城共建共享,一般鎮作為片區次級公服中心;中心村作為村級經濟片區公服中心。村級:“三個維度+差異化配置”模式 按照“村民自治、生活配套、生產服務”三大設施類型,發揮中心村輻射帶動能力,因地制宜差異化配置淺丘、深丘、低山地區村級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不同地形條件下鎮村生活圈服務半徑分析表15、行政級別生活圈層級服務半徑(km)丘陵區山區城鎮30分鐘車行生活圈2020中心村15-20分鐘摩托車生活圈7-104-6一般村30分鐘步行生活圈21.2不同地形條件下鎮村生活圈模式圖 差異化配置公共服務設施體系依托江安縣城的區域服務能力,彌補距離中心城區較遠鎮村的公共服務短板,采用“保留、撤銷、提升、轉型、新增”的方式,充分利用閑置用地,鼓勵公共服務設施綜合設置和復合利用。教育設施:幼兒園就近就便、小學初中向鄉鎮集中,高中進縣城。醫療設施:利用城區綜合醫院的輻射帶動,鄉鎮設衛生院、村配衛生室。養老設施:主要依托城區、差異化多點布局。在各鎮配置敬老院。在村、社區設置日間照料中心。消防設施:建設以16、城區消防站為主力,以鄉鎮應急隊為輔助的基層應急力量體系。共享城區中心消防救援站,各鎮設鄉鎮消防站,行政村設微型消防室。殯葬設施:尊重村民意見,下長鎮、怡樂鎮布置殯儀服務站。退役軍人設施:增設鎮級、村級退役軍人服務站。支撐體系8 8 綜合交通規劃對外交通緊密結合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成渝雙城經濟圈、等重大戰略機遇,加速融入成渝地區綜合運輸通道和宜賓-瀘州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按照打造川內長江上游次級交通樞紐中心和宜賓東向開放橋頭堡的要求,構筑“一水一鐵兩高兩國”的對外交通體系。優化片區路網結構,積極完成省道改造升級,加強長江兩岸用地聯系,按一級公路標準新建幾條快速通道。干線17、公路農村公路規劃形成“布局合理、干支銜接、標準適當、經濟適用”的農村公路網絡,加強片區內鎮村的聯系。完善道路網系統,提升農村公路中等級公路的占比。支撐體系8 8 市政基礎設施落實重大水利設施建設要求,改善區域灌溉條件,提升用水效率推動城鄉市政設施一體化發展,提升鎮區設施服務質量,加強向周邊村莊延伸,引導聚居點之間設施共建共享,實現市政設施全覆蓋。按照預防為主,防、治、避、救相結合原則,加強城鄉一體防災減災應急能力建設。支撐體系8 8人居品質 農村居民點9 9營造層次豐富的大地景觀風貌構建環縣城周邊農耕大地景觀,打造長江以北的優質糧油發展區的“阡陌縱橫”景觀;打造片區中部以早茶、柿子為特色的低山18、經濟作物大地景觀;營造村落與特色農業景觀交相輝映的農村聚落。打造形態豐富的詩意聚落采取“宜聚則聚,宜散則散”的建設原則,采用“小組微生”的空間組織模式。平原地區營造河交錯,耕田層層環繞四周的兩三家相連,五六家毗鄰,數戶農家比鄰聚居的田園聚落。丘陵地區新建居民點應盡可能多地保留鄉村原有地貌和自然形態,依山就勢形成臺地階梯式布局,在半山建設居民點,形成逐級向上、臺地疊落、層次豐富的山村聚落。農耕大地景觀丘區果園景觀平壩田園聚落丘陵山村聚落 農村居民點美化農房風貌保留前庭后院的鄉土特色,滿足房前屋后種瓜種豆、養雞養狗、民宿接待等生活生產需求,以院落經濟激活鄉村多元化經濟,促進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多種戶19、型,滿足不同地域特色生活需求。丘陵地區建筑物的前后院標高往往錯開半層到一層左右高度,臨山一側采光比較受限,較適合配置生產用房,正面布置臥室、餐廳等生活用房。人居品質9 9 農村人居環境打造衛生美觀的鄉村廁所 垃圾處理推廣源頭分類減量資源化利用模式,完善垃圾收集設施,推進垃圾分類。污水處理采用生態分散處理模式,人工濕地、氧化塘、一體化處理設備等。推廣三格式化糞池廁所,不適宜該類廁所的地區,可選用無水沖糞尿分集式廁所。力爭達到“四凈兩無兩通一明”新建、改建公共廁所應設置糞便排放無害化處理設施。通村道路應達100%硬化,路面可用水泥或瀝青砼,兩側展現田園景觀、特色作物;鄉村道路路面除水泥或瀝青砼外,20、可采用材質飾面(石板、石磚、瀝青等)鋪設,兩側展現村莊聚落景觀。入戶路宜改用石板、青磚等材料。構建全域覆蓋的垃圾污水治理系統建設舒適實用的鄉村道路人居品質9 9鎮區優化 下長鎮鎮區規劃1010 城鎮性質:以旅游服務、品質居住、現代商貿為主的一般鎮。城鎮規模:規劃至2035年,下長鎮鎮區常住人口為0.35萬人,城鎮建設用地規??刂圃?5公頃以內。規劃布局:構建“兩心兩軸兩片”的功能結構。兩心:鎮區中部綜合服務核心、鎮區西部科教旅游核心,發展旅游服務,打造宜人的景觀空間。兩軸:南北向生態商貿軸、東西向公共服務軸。兩片:鎮區東西兩個功能片區,西側保留傳統生活功能,補充公共服務設施,東側打造新鎮綜合組團。怡樂鎮鎮區規劃 城鎮性質:以商貿物流、農產品加工和現代服務為主的一般鎮。城鎮規模:規劃至2035年,怡樂鎮鎮區常住人口為0.3萬人,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31公頃以內。規劃布局:構建“一心兩帶兩片”的功能結構。一心:鎮區綜合服務核心。兩帶:濱河景觀生態帶、現代商業服務帶。兩區:片區東部生活居住區、西部臨江工業物流區。鎮區優化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