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中路鄉國土空間規劃方案(2021-2035年)(公開征求意見稿)(43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931045
2024-05-28
43頁
58.76MB
1、1.1.2024年5月注:本次成果為公眾征求意見稿,最終以批復為準。1.1.前言PREFACE中路鄉位于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以下簡稱“維西縣”)西南部,國土面積313.58平方千米,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拉鉤溜”歌舞的發源地。瀾滄江縱貫全境,由北向南流程28公里,鄉境地處橫斷山區瀾滄江峽谷地帶,山高坡陡,溝壑縱橫,由于貫境南流的瀾滄江西部的碧羅雪山山脈,江東云嶺山脈組成“兩山夾一江”的特殊地貌,鄉政府駐地位于佳禾村莊子小組,是全鄉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決策部署。依據中共中央 國務2、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號)、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全省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意見(云發20207號)及云南省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技術指南(試行),維西縣自然資源局會同中路鄉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了中路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中路鄉未來十五年空間發展的指南、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是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與修復、實施空間治理,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1.1.目 錄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規劃定位與目標國土空間結構和用地布局資源保護與利用鎮3、村統籌發展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中心鎮區規劃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1.1.規劃期限與范圍規劃范圍中路鄉行政轄區內全域國土空間,總面積313.58平方千米。下轄佳禾、蕨菜山、拉嘎洛、臘八山、施根登、新廠、咱利等7個村委會。規劃期限:與上位國土空間規劃保持一致,規劃近期至 2025 年,規劃遠期至 2035 年。規劃層次包括鄉域和中心鎮區兩個層次。規劃期限注:規劃行政區名稱以維西縣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數據為準。1.1.規劃定位與目標1.1.規劃目標規劃定位與目標定位202520350 01 1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農業空間更加穩固,生態空間更加牢固,城鎮空間更加適宜,資源配置4、更加高效,交通區位優勢得到發揮,高質量跨越式發展邁上新臺階,。產城融合驅動力顯著增加、城鄉發展更加均衡,自然與歷史文化資源挖掘充分,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穩定高效的農業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品質宜居的城鎮空間基本形成,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進一步彰顯,建成綠色宜居小鎮,與維西縣同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維西縣鄉村示范基地、瀾滄江庫區旅游體驗地發展以蘭花、核桃、小雜糧等為重點產業,集優勢特色品種、原料基地、加工轉化、現代物流、便捷營銷為一體,打造以生產加工功能為主體的鄉村振興示范園。培育標準化原料基地、集約化加工園區、體系化物流配送和營銷網絡,形成帶動能力強、有機銜接、相互配套、功能互補、聯5、系緊密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維西縣瀾滄江高峽平湖景觀區旅游體驗地借助托巴電站淹沒區的寬闊水面,結合中路鄉西部的碧羅雪山自然資源,加強瀾滄江兩岸景觀廊道、濱江景觀的建設,配套旅游服務設施,把中路鄉打造為維西縣瀾滄江高峽平湖景觀區旅游體驗地1.1.2.1 落實三線劃定,強化底線管控2.2 其他重要控制線2.3 國土空間規劃分區與管控國土空間結構和用地布局1.1.2.2.1 1落實三線劃定,強化底線管控嚴守糧食安全底線,優先劃定耕地保護目標及永久基本農田耕地保護目標: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全鄉劃定耕地保護目標1229.3345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6、改變永久基本農田用途。全鄉劃定永久基本農田421.3961公頃。加強節約集約用地,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健全用途管制制度,在城鎮開發邊界內的建設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在城鎮開發邊界外的建設按照主導用途分區,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和“約束指標+分區準入”的管制方式。全鄉劃定城鎮開發邊界52.9996公頃。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外,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遵循“應劃盡劃原則”,全鄉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3059.2107公頃。嚴保生態環境安全,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引導“多規合一”實用性村7、莊規劃,以村莊類型為引導,原則上對30戶以上相對集中的自然村(集中居民點)按照現狀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的1.1倍劃定完整、閉合的村莊建設邊界。突出分類引導,科學劃定村莊建設邊界1.1.2.2.2 2歷史文化保護線工業用地紅線落實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劃定成果,中路鄉暫未劃定文物保護范圍根據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工業用地紅線劃定成果,中路鄉劃定工業用地紅線6.5688公頃。位于佳禾村委會。落實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公益林劃定成果,中路鄉共劃定公益林22311.7134公頃,其中國家公益林21587.104公頃,省級公益林724.6094公頃。公益林其他重要控制線1.1.2.2.國8、土空間規劃分區與管控3 3 生態保護區是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必需強制性嚴格保護的自然區域,包括生態保護紅線集中劃定的區域,占國土面積的41.65%。生態控制區 是生態保護紅線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自然區域,占國土面積的11.19%。農田保護區 是永久基本農田相對集中需嚴格保護的區域,占國土面積的1.07%。城鎮發展區 是城鎮開發邊界圍合的范圍,是城鎮集中開發建設并可以滿足城鎮生產、生活需要的區域,占國土面積的0.19%。鄉村發展區是農田保護區外,為滿足農林牧漁等農業發展以及農民集中生活和生產配套為主的區域,占國土面積的45.90%。1.1.9、3.1 耕地資源保護3.2 森林、草原、濕地保護3.3 水資源安全保障3.4 其他資源保護與利用資源保護與利用1.1.3.3.耕地資源保護1 101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嚴格保護耕地和節約集約用地,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的決策部署。通過實施鞏固提升耕地質量和開發耕地后備資源等措施進一步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強永久基本農田用途管制:重點用于糧食作物種植。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占用補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變用途,重大建設項目選址確實難以避讓的,按照“數量不減、質量不降、布局穩定”的原則,在可以長期穩定利用耕地上落實永久基本農田補劃任務。嚴格永久基本農田保護02全10、面落實一般耕地用途管制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糧食、油、糖、蔬菜等農場品及飼草飼料生產。全面實施耕地“進出平衡”: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及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的,應當通過土地整治途徑,補足同等數量、質量的可以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落實“進出平衡”。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各類非農建設選址布局盡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確需占用的,按“先補后占”和“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的要求,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責任。03推進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及恢復工作適度開發宜耕后備資源:落實耕地儲備戰略,優先開發水資源條件較好、坡度25度以下、能實現集中連片且具備開墾為水田或穩定11、利用耕地的后備資源,用于落實進出平衡和占補平衡。持續提升耕地質量:改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提升山區坡耕地質量。1.1.3.3.森林、草原、濕地保護2 2結合資源環境承載力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荒山植樹造林、城鄉綠化美化行動等綠化造林項目,提升林草植被覆蓋度、森林蓄積量,提升陸域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推進森林建設加強草原保護與修復加強濕地保護與修復1.1.3.3.水資源安全保障3 3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嚴控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限。構建空間均衡的水資源配置體系大類工程類型工程名稱水資源配置體系水庫工程拖巴電12、站建設實施灌區工程中路維登灌區農村供水保障工程農村供水工程、維西傈僳族自治縣集鎮水廠建設項目、維西縣農村標準化集中供水建設工程、完善防洪減災綜合體系洪澇災害治理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嚴格落實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劃期內通過在水源地防護區建設隔離防護、取水設施、凈水設施,設置水源標志,加強水源周邊生態隔離、污染源綜合整治、水源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1.1.3.3.其他資源保護與利用4 4礦產資源保護利用加強優勢及重要礦產資源勘查:突出礦產資源優勢,重點加強礦產資源勘察,開展中路鄉勘查工作。調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總量:穩定石灰巖礦開采量,配合全縣調控建筑用砂石土類礦產開采總量,保障礦業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113、.1.3.3.其他資源保護與利用4 4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及活化利用構建以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少數民族特色村、文化生態保護區(傳統文化保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各民族傳統文化、文化景觀、古樹名木為主體的多層級文化遺產保護體系,保持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共生互促關系,實現以保護促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中路鄉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項,其中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拉鉤溜”歌舞)、(“瓦器器”歌舞),以少數民族傳統技藝、手工藝品、民族歌舞、習俗、語言文字等類別為主。勵全民參與,并在村中預留表演場地,可以在將來旅游業發展起14、來后,作為經常性的表演節目定點演出,發揚情歌對唱文化、“拉鉤溜”歌舞。1.1.4.1 鎮村等級結構與職能4.2 村莊分類與布局優化4.3 產業發展與布局4.4 城鄉生活圈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鎮村統籌發展1.1.4.4.鎮村等級結構與職能1 1鎮村等級結構鎮村職能規劃一般鄉鎮一般村中心村鄉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行政、集散、休閑度假、公共配套、商貿等職能為主。農村居民點聚集地,以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為主要職能。各行政村的經濟、文化及公共服務中心,以提供公共服務設施、引導片區特色產業發展為主要職能。鄉政府駐地(含佳禾村委會駐地)佳禾村蕨菜山、拉嘎洛、臘八山、施根登、新廠、咱利一般村一般鄉鎮中心村1.15、1.1 14 4.村莊分類與布局優化2 2順應村莊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根據不同村莊的地形特征、發展現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等,按照集聚發展、整治提升、城郊融合和搬遷撤并5種類型分類引導推進鄉村振興。分類推進村莊建設,引導優化村莊布局集聚發展類村莊村莊類型引導措施集聚發展類村莊在原有規模的基礎上有序推進改造提升、進一步提高村莊綜合配套水平,保障一定規模的新增建設用地整治提升類村莊實施村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用好各類存量用地并從嚴控制建設用地增量城郊融合類村莊加快向城市社區轉變,承接城鎮人口和功能外溢,保障一定規模的新增建設用地搬遷撤并類村莊嚴格限制新建、改擴建活動,突出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強建設用地16、增減掛鉤、“空心房”整治、廢棄地的復墾利用等項目的安排。1.1.4 4.3 3產業發展與布局構建“一心、一軸、三區”產業空間結構一心中路鄉政府駐地產業綜合服務中心。通過商貿、物流及特色文化旅游的發展,來帶動中路整個鄉域的發展。產業綜合服務中心一軸重點發展商貿、及生態觀光,同時發展文化旅游、及農林產品生產,串接中路鄉主要村落,整體上形成中路鄉南北方向上的主要產業發展軸線。白維線產業發展軸三區是指將中路鄉域劃分為大的三個經濟片區,即以集鎮為主的糧食、蔬菜產業區,以拖巴電站沿岸為主的游客觀光區和以山區為主的蘭花、中藥材和農特產品產業區。三個產業發展區1.1.4 4.4 4城鄉生活圈構建城鄉生活圈和公17、共服務設施配置鄉域內規劃構建“15-30分鐘”鄉村社區生活圈7個,分級分類配建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供給。類型名稱配置內容鄉集鎮公共服務中心鄉政府駐地(含中路村民委員會駐地)鄉集鎮級層級配置幼兒園、小學、初中、衛生服務站、文化活動室、室外綜合健身場地、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菜市場、生活垃圾中轉站等服務要素村/組公共服務中心6個行政村村民委員會駐地(蕨菜山、拉嘎洛、臘八山、施根登、新廠、咱利村民委員會)。村/組層級配置村幼兒園、村衛生室、村務室、老年活動室、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健身廣場、垃圾收集點、公廁等服務要素。1.1.5.1 綜合交通規劃5.2 市政基礎設施5.3 綜合防災與安全韌性基礎設施支18、撐體系1.1.5.5.綜合交通規劃1 1布局綜合交通樞紐新建鄉鎮長途客運站,新建公共停車場,在鄉政府駐地及各行政村布置適宜的交通設施,如社會公共停車場和鄉村客運點,保證交通系統的科學合理性。完善交通網絡干線公路規劃:加快推進保和鎮至中路公路的規劃與建設前期準備工作;加快江西公路建設。農村公路規劃:進一步提高農村交通通達深度,有序實施鄉鎮通三級公路建設、老舊公路改造和窄路基路面加寬改造,強化農村公路與干線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其他運輸方式的銜接,實現全鄉三級及以上公路特色公路規劃:加快建設美麗公路,提升道路品質,在縣道沿線建設休息區。1.1.5.5.2 2市政基礎設施給水工程規劃鄉政府駐地南部高地新19、建有小型自來水凈水廠1座,規劃在各中心村新建、擴建高位蓄水池提供村民飲水。排水工程規劃規劃期內對鄉政府駐地污水處理廠進行擴建,其余村莊規劃建設沉降池,完善排水管網建設,推進雨污分流改造提升。電力工程規劃配合縣級新建中路供電所。環衛設施規劃規劃于各中心村新建小型垃圾轉運站,并于各村組按服務半徑不超過70米的標準配置生活垃圾收集點。1.1.建設城鄉消防體系,優化消防安全布局,全鎮防空警報實際覆蓋率100%。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30g。鄉域的山洪防洪標準重現期為10年,河流防洪標準重現期為20年。人防設施面積按戰時留城人員占城市人口比例的40%,防空專業隊工程按照戰時留城人20、員數的6%考慮,留城人員人均使用面積達到1.5平方米。防洪標準抗震標準 人防工程消防安全5.5.綜合防災與安全韌性3 3完善應急信息系統,提高監測預警能力 完善應急預案系統,提高服務實戰能力完善實戰演練系統,提高駕馭局勢能力 完善應急保障系統,提高處置保障能力 健全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機制 明確防災減災標準完備災害預警應急預案,強化指揮協調系統防震抗震地質災害防洪排澇消防安全人防嚴格管控重大危險源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保障生命線工程和公共建筑具有一定抗震能力,城市不發生較大的破壞,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建設順利進行。以地質災害易發性分區為基礎,兼顧地理、地質單元和行政區的完整性,進行全鎮21、地質災害防治分區的劃分,有效提高地質災害防御能力。加強防洪排澇排水基礎設施網絡建設,通過源頭控制、管網梳理、內河治理、推行生態治水理念等舉措,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建設城鎮消防體系,優化消防安全布局,構建健全的消防安全保障體系;構建森林防火系統;加強消防通信、消防供水等相關配套建設完善。建成布局合理、種類齊全、功能配套、連片成網、數量充裕的人防工程體系和點、線、面相結合的整體格局,最大限度發揮人防平戰結合功能。構建城鄉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加強源頭治理,提高應急防護與處置能力,降低危險源事故風險。1.1.6.1 國土綜合整治6.2 山水林田湖草系統6.3 礦山生態修復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1.1.1 122、6.6.國土綜合整治1 1深入開展農用地整治,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開展土地平整、修建灌溉與排水設施、田間道路等土地整治工程。耕地提質改造規劃期內計劃實施補充耕地項目。通過土地平整、翻耕、土壤改良,修建灌溉與排水,將低效園地、未利用地等開發為可以耕作的土地,補充耕地數量。補充耕地重點開展土地平整、節水灌溉、通電通路、土壤改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等配套建設,打造成為適度集中規模經營、節能高效、交通便利、高產穩產、生態和諧的高標準農田適時配置高效節水灌溉設施,解決山區季節性干旱缺水問題。高標準農田建設1.1.1 16.6.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2 2水環境和水生態修復采取水源地保護、水量調節、生態23、補水、河湖水系連通、污染源控制等措施,結合河道清淤與防洪工程建設,提升重要水源地和江河湖泊生態功能。規劃期內計劃實施5個水環境和生態修復重大工程,包括河道治理、水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森林生態修復采取封閉保護、植被恢復、野生動植物棲息地恢復等措施,實施森林生態修復、森林質量提升,使生態系統趨于持續穩定。規劃期內計劃實施1個森林生態修復重大工程,為低效林改造及森林生態補償項目。水土流失、石漠化綜合防治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從源頭上有效控制石漠化,以維護和增強水土保持功能為原則,充分發揮生態自然修復作用,多措并舉,形成綜合預防保護體系,擴大林草植被覆蓋。對林草覆蓋率高、石漠化潛在危險大的區域實施封育24、保護;條件相對惡劣、不適宜治理的無人區進行封禁。生物多樣性保護落實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維西縣實施方案(2019-2030),規劃實施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使區內的生態系統、遺傳資源、生態景觀等多樣性得到充分的保護。水林物漠1.1.1 16.6.礦山生態修復3 3規劃期內計劃實施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重大工程7個,主要為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及針對現存的停產、在產、在建及歷史遺留廢棄的礦山開展復墾或治理地質環境,規劃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面積346.82公頃。1.1.中心鎮區規劃7.1 中心鎮區規模與規劃分區7.2 用地布局7.3 公共綠地與開敞空間7.4 公共服務設施7.5 綜合25、交通7.6 市政基礎設施7.7 綜合防災減災規劃7.8 規劃管控1.1.7.7.1 1中心鎮區規模與規劃分區構建“一鎮兩城”特色中心鎮區格局中心鎮區范圍明確規劃分區管控一級規劃分區二級規劃分區三級規劃分區面積城鎮發展區城鎮集中建設居住生活區16.32綜合服務區6.07商業商務區12.51工業發展區0.48物流倉儲區1.61綠地休閑區0.7鄉村發展區村莊建設區/14.11一般農業區/7.62林業發展區/4.70 合計64.12以城鎮開發邊界為主體,結合行政區界線、永久基本農田、自然地理等邊界進行優化。劃定中心鎮區范圍72.0541公頃,劃定城鎮開發邊界52.9996公頃1.1.7.7.2 2用地26、布局鄉政府駐地(莊子片區)1.1.7.7.2 2用地布局鄉政府駐地(佳禾片區)1.1.7.7.2 2用地布局鄉政府駐地(佳禾片區)1.1.公共綠地與開敞空間一軸:中心鎮區南北縱向路段發展軸:通過種植花木發展沿路觀賞景觀;中心鎮區東西橫向發展軸:利用中心鎮區東部的現狀林地、河流,通過配建休閑步道、種植景觀花木打造景觀核心軸;三片:中心鎮區北部的商業景觀和濱水景觀片區、南部的休閑文體景觀區和中部的田園風光景觀區;多節點:包括中心鎮區濱河景觀節點、休閑公園和各類設施配建的小游園。7.7.3 3構建“一軸、三片、多節點”的開敞空間格局按照服務半徑要求有序推進生活圈應配套的公共綠地建設,構建“綜合公園、27、社區公園、游園”三級城鄉公園體系。1.1.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均衡教育設施協作有序醫療衛生設施建設特色文化設施均衡優質社會福利設施規劃中心鎮區教育用地1.74公頃,含現狀幼兒園2所、小學1所。規劃中心鎮區醫療衛生用地0.24公頃,為現狀中心衛生院,規劃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7床。規劃中心鎮區文化用地1.74公頃,現狀已建成情歌廣場1處。保留社會福利用地0.08公頃,位于中心鎮區衛生院旁。建設全民健身體育設施規劃中心鎮區體育用地0.3公頃,位于情歌廣場。7.7.4 41.1.7.7.綜合交通5 5構建綜合立體城市交通體系,全面加強區域連接能力對外交通規劃配置主通道、普通通道、休閑通道三級慢行28、通道。公共交通交通設施慢行交通完善靜態交通設施布局與配建,配置公共停車位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停車需求。規劃期內中路鄉鄉政府駐地對外交通道路仍由白維線承擔。公共交通以共享自行車、助力車及租賃自行車等輔助型公共交通為主。規劃對部分路進行疏通后形成方格網狀路網框架。規劃道路分為過境路、次干路、支路三級,過境路紅線寬度為10米,次干路紅線寬度為6-8米,支路紅線寬度4米。內部路網規劃1.1.7.7.6 6給排水工程規劃給水:鄉政府駐地南部高地新建小型自來水凈水廠1座,滿足規劃期內用水需求,鎮區內給水管網主要沿道路布設,以環狀管網為主。排水:鄉政府駐地西部現狀建有污水處理廠1座,規劃期內需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擴29、建,污水處理量提升至800立方米/天。規劃在鎮區中心旁新建電信模塊所一個。通信工程規劃電力工程規劃鄉政府駐地有現狀35KV中路鄉變電站,規劃期內配合縣級新建500KV輸變電站,規劃將35KV中路變電站擴容至110KV。規劃在鄉政府駐地主要道路布置垃圾收集點,服務半徑不超過70米,滿足居民投放生活垃圾不穿越城市道路。環衛工程規劃市政基礎設施1.1.7.7.7 7綜合防災減災規劃 防洪排澇規劃抗震減災規劃消防規劃地質災害防治中心鎮區山洪防洪標準重現期為10年,河流(瀾滄江)防洪標準重現期為20年。中心鎮區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30g,城市生命線系統和重要基礎設施提高1個設防30、等級。規劃新建建筑應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地質踏勘,如有安全隱患應采取必要措施進行改造,無法改造的另行選址。中心鎮區規劃建設一般建制鄉政府專職消防隊1支,于中心鎮區莊子片區布置消防站1處,用地面積0.05公頃,鎮區主要道路按不超過120米服務半徑布置消防栓。1.1.規劃管控開發強度及建筑密度控制7 7.8 8一級強度區:容積率控制在1.5以下;建筑密度控制在35%以內,綠地率不低于35%。二級強度區:容積率控制在2.0以下;建筑密度控制在30%以內,綠地率不低于30%。三級強度區:容積率控制在2.5以下;建筑密度控制在35%以內,綠地率不低于35%。劃定綠線0.59公頃;劃定31、藍線0.31公頃;劃定黃線0.65公頃;未劃定紫線。1.1.10.1 規劃傳導10.2 保障政策與措施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1.1.1 1規劃傳導落實上位規劃縱向指引嚴格貫徹落實國家、云南省、迪慶州、維西縣明確的主體功能定位及約束性指標、資源底線和空間管控要求、重要名錄、重大政策和制度等強制性內容。云南省國土空間規劃迪慶州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維西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村莊規劃控制線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傳導內容強制性內容規劃指標:約束性指標、預期性指標空間管控: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建設區、鄉村發展區、礦產能源區底線約束: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水資源32、重要名錄:自然保護地、歷史文化保護主體功能定位、目標戰略、總體格局、區域協同、資源保護、生態修復、重點項目強化村莊規劃縱向傳導除鄉政府駐地外,蕨菜山村、拉嘎洛村、臘八山村、施根登村、新廠村、咱利村村民委員會均需編制“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詳細規劃單元劃分和規劃指引落實縣級總規詳細規劃單元劃定結果,在中路鄉鄉域范圍內劃分1個城鎮單元。其余區域由“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進行管控。8.8.1 11.1.保障政策與措施01強化規劃空間傳導:加強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的空間傳導,落實縣級空間規劃,指引“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嚴格規劃許可管理:嚴格按照國土空間規劃核發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建設33、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健全規劃管控體系02實行規劃全周期管理加強規劃實施監測評估預警: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常態化機制,年度體檢結果作為下一年度實施計劃編制的重要依據,五年評估結果作為近期建設規劃編制的重要依據。健全實施規劃監督考核機制:依托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管系統,完善規劃督察員制度,強化對規劃全過程信息化監管。將國土空間規劃執行情況納入自然資源執法監察內容,明確各級執法職責,綜合運用衛片等信息化手段,強化執法監察。03完善政策機制體系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落實重點區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重點任務與工程,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構建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的融資協調機制。健全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政策: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大市場,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完善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政策: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收益管理制度,完善確權登記管理,逐步實現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全覆蓋,清晰界定全部國土空間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的產權主體。04“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落實將“一張圖”作為統一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實施建設項目規劃許可、強化規劃實施監督的依據和支撐。8.8.2 2